宠文网

你为什么不道歉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你为什么不道歉

第11章 怎样让内心平静

书籍名:《你为什么不道歉》    作者:哈丽特.勒纳
    《你为什么不道歉》章节:第11章 怎样让内心平静,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犯错者对其行为越是不思悔改,他们对自我的放任就越是变本加厉,受到伤害的一方就越发容易陷入愤怒和痛苦中无法自拔。如果得不到犯错者真诚的道歉和忏悔,我们又该如何呢?怎样才能摆脱痛苦,让自己获得解放呢?

人人都不愿承受痛苦,但我们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很容易钻牛角尖,越是苦恼就越无法放下。对公正的向往、对他人行为动机的苦苦分析,以及先入为主的认识偏见,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要素——无论这种伤害来自陌生人的鄙夷,还是亲朋好友的惨痛背叛。



来自母亲的建议


我小时候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验。如果有人对她出言不逊或是行为无礼(比方说在超市结账台遇到坏脾气的收银员),她会说:“这个人肯定很不开心。”她这么说不是为了找借口,而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冷静观察。换一种方式来理解,这句话蕴含的建议是:不要想当然地看待问题,沮丧感和缺乏自信会让人变得语无伦次。当人们做出恶劣行为时,受到影响的人是他们,而不是你。

这个建议对我十分受用,让我变得不那么敏感过激,能够坦然面对别人的激烈情绪,把犯错者视为复杂的整体,而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学会以同理心待人,对人们的(错误)行为感到好奇而不是厌恶。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十分有利于我的心理治疗工作。但是走出办公室之后,我就没办法表现得那么成熟了。



我的诊所经历


我想起最近有一次去诊所的经历。那天排队的病人很多,我注意到年轻的接待员态度非常亲切。她总是一脸微笑地应答患者,耐心地帮他们复印保险卡,填写相关表格。

但是轮到我时情况却不同了。她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两眼盯着电脑目不斜视,声音变得机械僵硬,就好像我欠她一大笔钱一样。为什么对别人都亲切有加,对我却如此冷淡漠然?这件事让我翻来覆去也想不明白。

我对她的失礼感到生气,很想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不是哪里招惹你了?”还想说:“你知不知道有些病人问题很严重,测试结果会把他们吓得半死,难道你不应该对所有患者(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态度好一点吗?”——不过我只是心里想想,并没有说出口。

大概一小时后,我在诊所外的停车场又碰到了这个女孩。当时是午餐时间,她也来停车场取车。一看到我,她马上直直地冲了过来。我想她肯定是来向我道歉的,老实说我真是不想再见到她了。

跑到我面前,这个女孩低着头说:“勒纳医生,你的书对我影响非常大。去年读了《愤怒之舞》[1](The  Dance  of  Anger)这本书后,我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刚才在办公室看到你,我紧张得连话都不会说了。我看起来肯定特别傻,没想到会这么荣幸见到你”。

“我也很荣幸。”说完,我们握了握手,然后她才转身朝自己的车走去。我心里暗想:“这次可真是把人给想歪了。”

这件事给我的经验是什么?显然不是举止粗鲁的人都是我们的秘密粉丝,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时常会误解他人的行为动机。在缺乏事实佐证的情况下,我们总喜欢主观臆想(“她是不是听过关于我的坏话?知道我的家丑”)和钻牛角尖(“谁都活得不容易,为什么总有人跟我过不去”)。我们总喜欢盲目分析和瞎琢磨,殊不知人类在这一迥异于直觉的领域并不擅长。

[1]  本书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真的不明白!”


当得不到对方的道歉,不明白为何会受到伤害时,受到伤害的一方往往会说:

“我就想知道他怎么能这样对我?然后就能既往不咎了。”

“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她怎么能面对自己?她究竟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一个爱我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

这些复杂难缠的情形该怎样解释呢?它不光涉及来自陌生人的粗鲁无礼,同样涉及来自亲密人际关系的伤害行为。为什么对方会抛下我们不管不顾,无法保护或帮助我们,或是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对于这些谜团,就连不会说话的小孩都会感到困惑不解——“是不是因为我太好/太坏/太漂亮/太丑/太特别/太没用/太依赖人而无法满足父母的需求?”

对于来自家人的伤害,儿童很早就开始从中寻找其行为意义。通常,他们会通过自责式的想象来为父母的错误行为开脱。儿童既有强烈的公正感,又有突出的宽恕意识,会对自己依赖和热爱的人(所犯的错误)轻易做出原谅。

在成年人际关系中,我们仍会被同样的问题困扰。“一个爱我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这个问题会让我们回想起自己痛苦的过去,比如选错朋友或人生伴侣带来的灾难。喜欢回忆过去倒不是因为我们内心潜在有受虐狂的倾向,而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爱、善意、苦难,以及圣徒般的耐心和宽容来改变对方,以此方式治愈以往的伤痛。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或许痛苦的过往会有不同的结局。即使达不到这个目的,这样做或许能让我们搞清楚犯错者为什么会这样做。于是,我们便开始对以往念念不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