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第2章

书籍名:《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你以为你有逻辑你就真的有逻辑吗?

逻辑推理大考验


人类非常偏好理论体系与抽象思考,为了证明自己的逻辑,甚至宁愿歪曲真理,否认觉察到的真相。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你发现自己赞同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厉摒弃逻辑的论调,这个测试也许会让你三思。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错的。人类并不擅长逻辑思考,我们时刻准备拒绝简单的逻辑思考,只相信自己的预感或直觉。

逻辑的口碑一向不好,它被认为是冷酷、非人性、与血肉之事无关的。司汤达抱怨说:“逻辑既非艺术,亦非科学,而是诡计。”约瑟夫·伍德·克鲁奇声称:“逻辑是信心不足的艺术。”埃尔伯特·哈伯德也认为逻辑是“助长偏见的工具”。我们更中意约翰·洛克的老观点,他认为“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至少这才是逻辑本来应有的样子。但是,你很快会发现,逻辑通常不是这个样子的。

测试须知



这个测验由4个推理练习组成。你要按顺序来做,仔细阅读说明,未完成上一个推理练习之前,不得开始下一个练习。



开始测试


第1题:偶数与元音


假设一个卡片制造商雇用你来管理产品质量,他们要为一个实验心理学家生产一系列卡片,制造卡片的规则如下:如果卡片一面的字母是元音,那么另一面的数字就必须是偶数。

下面是4张此类卡片。你已经确知每张卡片都是一面印有字母,一面印有数字。根据这点,你觉得需要翻转哪张或哪几张卡片,就可以确认这4张卡片有没有违反制作规则呢?请勾选你认为必须要翻转的卡片。



第2题:有色的圆圈和正方形


假设桌面游戏生产商雇用你来检查游戏纸牌是否按要求制作。

这些纸牌的制作规则是,如果纸牌的一面是圆圈,那么它的另一面就必须是黄色。

下面是4张此种纸牌。你已经明确知道每张纸牌都是一面有个图形,一面有种颜色。根据这点,在你确定需要翻转过来的那张或那几张卡片下面的格子里打钩,以判定4张卡片是否按规则制作。



第3题:狡猾的饮酒者


你开了一家酒吧,你对未成年人饮酒的问题非常在意。你的酒吧开在大学城,你怀疑有些顾客可能是还未到法定饮酒年龄的学生。现在,法律规定,喝含酒精饮料(如啤酒)的人必须年满21周岁。

下面的4张卡片上记载着到你酒吧喝酒的顾客的年龄与饮酒习惯,每张卡片代表一个人。卡片的一面写着年龄,另一面指出了他们刚刚喝了什么饮料。

根据这点,请问需要翻转哪张或哪几张卡片,即可确定4人有没有违法?在你认为必须要翻转过来的那张或那几张卡片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第4题:工作时间上网冲浪


假设你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手下仅有20名工作人员。你注意到员工似乎在上班期间花了大量时间上网冲浪。你认为这种做法应该是工作之余的额外福利而不是一项权利,因此你规定,员工若想要一天在上班时间上网超过两个小时,必须前一个月给公司带来至少5万元的业绩。

下面的卡片记录着员工的4种上网习惯,每张卡片都代表一个员工。卡片的一面写着上个工作日该员工花了多少时间来上网,另一面写着他上个月为公司带来的业绩。

根据这点,请问只需翻转哪几张卡片,即可确认4位员工都没有违反规则?在你确定需要翻转过来的哪张或哪几张卡片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计分


以下是正确答案。

第1题 你只能在“E”和“7”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第2题 你只能在“●”和“红色”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第3题 你只能在“啤酒”和“19岁”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第4题 你只能在“上网3小时”和“上个月完成3万元业绩”下面的格子里打钩。

你的得分



全错 请重修逻辑入门。

对1个 有待进步。

对2个 你和全人类中的3/4一样了。

对3个 你就是人们所说的聪明过头的那种人。

对4个 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强了!



为了搞懂这些简短的评语背后的推理,请继续往 下读……



整体分析


这项测试最有趣的是,4个问题背后的原始逻辑都是一样的。我们在网上开展测验,当时仅有16%的人做对了第1题,仅有12%的人做对了第2题。然而,有76%的人做对了第3题,有68%的人做对了第4题。原始逻辑是一样的,但是正确率却大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些题改编自心理学家彼得·沃森(Peter  Wason)在1966年设计的测试。他最初是作为逻辑推理测验设计了这些题目,但是它渐渐更多地被心理学家用来分析人类推理机制的构造。这个测试能了解测试者面对“如果P,那么Q”这样的条件时,能否找出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情况。就像你看到的,题目以一个人有4张卡片开始:一张卡片代表P(如圆圈),一张非P(如正方形),一张Q(如黄色),一张非Q(如红色)。

受试者事先被告知,如果卡片的一面有图形,那么另一面就有颜色。然后,为了确定是否有卡片破坏了“如果P,那么Q”的规则,测试者被要求指出4张卡片中肯定要被翻动检查的卡片。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圆圈(P),那么另一面就是黄色(Q)。

正确答案是,你应该捡起一面是圆圈(P)和一面是红色(非Q)的卡片。不能捡印有正方形(非P)的卡片,因为找到另一面是任何颜色的卡片都不能告诉我们规则的真假(因为规则与非P无关)。一面是黄色的卡片也不应该捡起来,因为找到另一面是圆圈或正方形的卡片也与规则无关(很明显,拿起一面是圆圈的卡片并没有破坏规则,但是检出有正方形的卡片也不错,因为规则不是“唯有卡片的一面是圆圈,另一面才可以是黄色”)。

这个测验最大的意义在于表明,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得令人难以置信!不出所料,有75%~80%的人都做错了。这道题的正确率与参加测试者的教育水平没什么关系,甚至形式逻辑的训练对正确率的帮助也不大(实际上,我们两人中的一人就常常在示范这项测试时出错)。我们可能会犯的错误相当典型。人们差不多总是认为他们必须捡起有圆圈(P)的卡片,但是,他们没能认识到红色(非Q)的卡片也应该捡起来。相反,他们经常错误地认为自己必须捡起黄色(Q)卡片。最有趣的是,即便已经指出了正确答案,人们还是不相信。一般人都觉得应该捡起黄色(Q)卡片。

我们不善于做沃森的测试或其他类似的测验,说明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其中之一与那些经过证实的信念有关。如果一种信念是建立在不完善的推理之上,则没有理由继续相信它。但是,如果我们下意识地进行错误的推理,理性对信念的实际约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另一种含义则是,这些测验可以看出人脑进化的方式。根据心理学家勒达·科斯米德斯(Leda  Cosmides)和约翰·托比(John  Tooby)的研究,沃森测试的结果表明,人脑进化出来的推理程序,无法判断条件规则之间的逻辑冲突。此外,他们声称,即便这些规则取自日常生活的常见事物,情况也是如此。不过,他们认为大脑还是能够检测出违反条件规则的现象,只是这种情况必须是社交中的欺诈行为。这种情境就是,一个人必须达到特定的要求才能得到一些奖励(如“学生必须保持教室整洁,才能吃饼干”)。得益,却不符合得益的条件,这就是作弊。科斯米德斯和托比发现,当沃森测试题的构建反映的是作弊情境时,测试者的正确率要比他们做标准测验的正确率高得多。此外,他们又发现,这跟测试者熟悉作弊情境无关——测试者在陌生的作弊情境下的正确率比在熟悉的标准情境下还要好。

你刚才做的题就是为了验证这些主张而设计的。前两题是标准的沃森测试题形式,后两个题是带有作弊情境的测试题。

如果勒达·科斯米德斯和约翰·托比是对的,这4个题目的设计也是合理的,那么你很可能会发现,前两题比后两题要难得多。实际上,面对有着作弊情境的题,你可能会经历科斯米德斯和托比所说的“蹦出”效应。换言之,正确答案会立刻显现在你面前。

上千位在网上参加测试的人肯定会经历这种情况,因为前两题的正确率非常低,而大多数人都能做对后两题。



测试报告


下面主要解释面对每张卡片,你到底需要做些什么,这样你就能知道你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如果你确实做错了的话。



第1题:偶数与元音


规则:如果卡片一面印有元音字母,那么另一面一定印有偶数数字。

是否必须要把所有卡片都翻转过来检查才能确定这些卡片是否违反了规则?

“E”卡 必须翻。这张卡其中一面印有元音字母,另一面不一定印有偶数数字。必须把卡片翻转过来确定这一点。如果另一面不是偶数,那么就违反了规则。

“T”卡 不用翻。规则没有要求印着辅音字母的卡片背面是什么。因此,没有必要把卡片翻转过来以确定是否违反了规则。

“4”卡 不用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卡片另一面出现的字母是什么,都不会违反规则,因此没有必要翻转卡片。换句话说,如果一面印着偶数,无论另一面出现的是什么,都不会违反规则。

“7”卡 必须翻。卡片一面印着奇数,另一面很有可能是元音字母。有必要把卡片翻转过来确认这一情况。如果另一面是元音字母,那么就违反了规则。



第2题:有色的圆圈和正方形


规则: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圆圈,那么另一面必须是黄色。

是否必须要把所有卡片都翻转过来检查才能确定这些卡片是否违反了规则?

“正方形”卡 不用翻。规则没有要求印有正方形卡片的另一面必须是什么颜色。因此,没有必要把卡片翻转过来以确定是否违反了规则。

“圆圈”卡 必须翻。卡片的一面是圆圈,另一面可能不是黄色。必要把卡片翻转过来确认这一点。如果背面不是黄色,那就违反了规则。

“黄色”卡 不用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卡片另一面是圆圈还是别的什么,规则都不会被打破,因此没有必要翻卡片确认。也就是说,无论另一面出现什么样的图形,一面是黄色的卡片都不会违反规则。

“红色”卡 必须翻。卡片一面是红色,那么另一面有可能是圆圈,有必要翻转卡片以确认这一点。如果背面是圆圈,那就违反了规则。



第3题:狡猾的饮酒者


规则:必须年满21周岁才能喝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

是否必须要把所有卡片都翻转过来检查才能确定这些卡片是否违反了规则?

“啤酒”卡 必须翻。这个人喝啤酒,那么他有可能还不到21岁。有必要翻转卡片确认这一点。如果他未满21岁,那就违反了规则。

“可乐”卡 不用翻。规则没有要求必须满多少岁才能喝可乐,因此,没有必要翻转卡片以确定有没有违反规则。

“23岁”卡 不用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个人是喝含酒精的饮料还是喝什么,都不会违反规则。也就是说,无论他喝的是什么,饮者的年龄已到23岁就足以确定没有违反规则。

“19岁”卡 必须翻。19岁的人有可能会喝含酒精的饮料,有必要翻开卡片以确认这一点。如果他喝的是含酒精的饮料,那就违反了规则。



第4题:工作时间上网冲浪


规则:员工在工作时间如果想要一天上网超过两个小时,就必须在前一个月为公司创造不少于5万元的业绩。

是否必须要把所有卡片都翻转过来检查才能确定这些卡片是否违反了规则?

“上网1小时”卡 不用翻。规则只牵涉到那些每天在工作时间上网超过两个小时的员工。这个人只上了1个小时网,因此,不必翻开卡片也知道他没有违反规则。

“上网3小时”卡 必须翻。这人上了3个小时网,有可能上个月没有为公司带来5万元的业绩。有必要翻开卡片以确认这一情况,如果他没为公司带来5万元业绩,那就违反了规则。

“上个月完成3万元”卡 必须翻。上个月为公司带来3万元业绩的人,有可能昨天上了两个多小时的网。因此,有必要翻开卡片以确认这一情况,如果他昨天上网超过两个小时,那就违反了规则。

“上个月完成7万元”卡 不用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员工昨天上网是否超过两个小时,都没违反规则。也就是说,只要员工上一个月为公司创造5万元或5万元以上的业绩,就足够证明他没有违反规则。



最后的陈词
>
有一种观念认为,逻辑思考并不是人类自然的思考方式。人们对这种观念有着千奇百怪的反应。对那些看重推理和理性的人来说,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儿让人气馁。而在那些赞美非理性与直觉的人看来,这似乎证明了理性不是前进的道路。但是,这些人要小心。事物自然与否,并不能说明它是对是错。例如,男人的天性也许是尽可能和更多的女性交配以繁衍后代,但是,这么做不一定是对的。

这些测验真正要说明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推理能力并不像自以为的那样好,我们常常根据直觉而不是理性思考而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我们都应该留意的警示。



第3章

你以为你绕得清楚你就真绕得清楚吗?

三段论健身房


在大众面前发言时,未受教育的人因为用词简单,往往比受过教育的人更能打动听众。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然而,他也明白,单靠形式逻辑来说服别人实在不切实际。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往往很难弄懂,不太讲求逻辑的说法通常因情绪化和诉诸人们的偏见而奏效。

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式逻辑,从原理上讲,非常简单。如果你多用心,将会非常轻松地避免错误。或者,这也许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