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宠文网 > 哲学心理 >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第七章 情感的表达隐藏自日常的细节之中

书籍名:《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作者:赵育宁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章节:第七章 情感的表达隐藏自日常的细节之中,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积极把握他人身上情感需求的变化


一对恋人在一起多年,彼此的外貌、性格都相互吸引,几乎每天都腻在一起,可是结婚之后,两个人开始慢慢相互看不顺眼,妻子觉得丈夫邋里邋遢,衣服常常穿得不修边幅,而且连胡子也不刮。可是在多年以前,她却认为对方的穿着打扮很有个性,胡子拉碴的形象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有内涵的人。妻子认为丈夫每天都在研究写作,也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完全就像一个不求上进的人,而她在多年以前却认为“一个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最幸福的”。

丈夫对妻子同样有诸多怨言,他认为妻子不够温柔,说话嗓门很大,在他人面前有时候显得很失礼,而且也让自己觉得心烦。但是他却忘记了恋爱时自己曾称赞对方“活泼,有灵性”。他经常批评妻子比较啰唆,一句话往往说上好几遍,闹得人耳根不清净,但是在恋爱时却认为妻子比较细心。

前后的对比让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已经变了,觉得对方不再喜欢自己,只会给自己挑刺,因此双方矛盾不断。

这样的情况是很多夫妻都会遭遇的,在婚前和婚后的对比中,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落差,而这些落差会成为夫妻感情的隐患。那么为什么人们觉得另一半会出现变化呢?为什么人们常常会在婚姻前后发生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心理需求种类丰富,心理学家形象地以照相机的广角及望远镜镜头来比喻,当一个人用望远镜对准某一个目标时,这个目标就会变大,而其他的东西就会变成模糊的背景。如果换一个目标来看,那么其他目标同样会在镜头中变得模糊,变得不再重要。比如每个人都有食欲,但是每一次想吃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当人们想吃烤鸭的时候,其他食物的吸引力就会变得无足轻重,人们会专注在烤鸭上,将其他食物模糊掉。一旦吃饱了烤鸭,可能就会想吃水果,此时水果成了广角镜头下的目标,其他食物则被模糊掉。

这种需求在恋爱关系中同样存在。在恋爱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渴望找到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另一半。比如很多女生缺乏安全感,就想要找到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男人作为依靠,这个男人必须强势,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威严感。在这一阶段,男生身上的男子气概是赢得女生欢心的最重要特征,财富、帅气、温柔、稳重之类的其他特征变得没那么重要。可是进入婚姻之后,女生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她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希望对方可以更加上进一些,此时原有的男子气概也就不再吸引人。

同样地,一些女生从小缺少父爱,因此在恋爱时最希望找到一个慈父般的伴侣,对她们来说,对方能够照顾人,具有包容性,愿意宠着自己,此时,“能够照顾人且愿意体贴和包容自己”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可是结婚之后,女方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心理需求,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个时候,她们希望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多的自由。

可以说在感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需求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原本相互吸引的一些特质会发生变化和转移。这种变化是缓慢发生的,而且是有迹可循的,夫妻之中的一方应该关注另一半身上的变化,比如对方开始越来越多地希望自己做某件事,对方对自己身上的某个显性特征开始提出意见时,就证明对方可能在意这些特征。

而心理学大师荣格也对夫妻或恋人之间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显性人格是表现在外且被众人所见的人格,而隐性人格则潜藏在心底。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文静,可是这种文静的表现往往是环境引起的,比如父母要求他必须文静一些,或者这种文静的性格会使得他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在私底下,他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和其他人一样尽情释放自己。

有些人非常理性,喜欢进行逻辑思考,为了突出自己理性的一面,可能就会压抑自己的细腻而感性的部分人格,并将其隐藏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人格。可是一旦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或者自己的情感受到了外在的刺激,这种细腻的情感和感性的认识就会显露出来。比如一些文静的人在某些开心的时候会展示狂野的一面,一些大大咧咧的人,可能会在某些时候变得多愁善感,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隐性人格的展示。

在感情方面,这种隐性人格的出现也非常普遍,有些人之所以会喜欢上别人,无非也是因为性格形成了互补,而这种互补性在于他们(她们)从恋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人格,由于对方身上的这种特质正是自己所缺失且被压抑已久的性格特征,因此这个时候人们会变得兴奋和愉悦。有关隐性人格的说法是爱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爱情模式在心理学家看来还包含了另外一个心理动机,那就是寻找一个完整的自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异性相吸是指个人显性人格与隐性人格的整合,这个整合的过程会完善个人的人格,但同样会导致感情进入磨合期。在磨合期内,之前相互吸引的一些特质,可能正变成一个缺点。如果在过去,一个人爱上的是另一半的温柔,那么在婚后这种温柔可能会被认为是缺乏男子气概。这种寻找完整自我的过程会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人们可能会表现出“显性人格”与“隐性人格”结合的摩擦性,这会使得他们表现出一定的游移不定和惶惑。

总而言之,正是心理需求变化,以及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心态不断发生变化,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进入磨合期,而善于经营感情的人应该懂得观察对方的细微变化,并准确把握对方心理需求的变化,确保双方能够安然地度过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