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第一篇 职场篇

书籍名:《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作者:金龙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章节:第一篇 职场篇,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前言
        三十几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事业、情感、成功?抑或压力、痛苦和平凡?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都不得不承认,三十几岁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阶段,男人们大多奔波于工作、家庭、社交等场合中,他们要拥有自己的事业,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渴望成功的男人要面对的,也是男人要拼命去争取的。
        也可以说,三十几岁是人生的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他们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有的人可能已经身居要职、声名显赫,当然也有些人平平淡淡、无所建树。但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在尝尽人情冷暖、看遍世间百态之后,多了几分彷徨与困惑。
        于是成功者开始放纵自己的虚荣享乐之心,天天沉浸在纸醉金迷之中,到头来却只换来了更大的空虚;平凡者则对自己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无奈,因而放弃自我追求,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从此更加一蹶不振。
        事实上,备受生活、事业压力的男人们最该做的是在三十几岁以前稍作停留,重新调整现在的生活,要知道三十几岁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在决定着你一生的成败。三十几岁是一个输不起的年龄,不管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如果在三十几岁前仍没有获得成功,那么你输掉的将不只是三十几岁这个年龄,你输掉的将是你的整个人生。
        正基于此,才有了《三十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这本书的诞生。在该书中,编者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当前社会,充分结合了男人在三十几岁前常出现的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同时也涉及男人在成功前最输不起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教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赢得最后的胜利。每一个方面都在为你的生活增添光彩,每一个方面都给你的生命提质加量;时时鼓励你调整心态拼搏人生,时时激励你积极进取直至成功!本书旨在帮助男人在三十几岁前能更好、更快地获得成功。
        三十几岁是青春的后期,三十几岁以后是收获的季节。如果你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那么你的人生还不完美,所以三十几岁前的你必须阅读《三十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这本书,并要保证书中的诸多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你要知道有些东西,输掉了就永远都不能翻本。如果不得不把三十几岁作为人生的一个赌注的话,那么这场赌局中你只能赢不能输,否则你的人生都将输在这个赌注上。?
        三十几岁前要么赢,要么输。怎样选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前途能有好的发展,没有哪一个男人甘愿平庸地度过一生,因此每一个男人都不该在三十几岁前放慢脚步,而是应在此刻努力拼搏,有所作为,活出男人的精彩,干出男人的伟业,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抓住时机展现才华
        身在职场的你必须明白,谁才是你真正的老板!顾客是你真正的老板、顶头上司是助你成长的老板、投资者是提供你成长舞台的老板。同时满足这三者的需求,赢得这三者的肯定与赞赏,才能在职场中快速成长起来。
        "时机"历来都被成功者视为事关成败的关键要素,对于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而言,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抓住展现自己才华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这一刻,你才能使大家认识到你的与众不同。人生的事业就如同舞台上的戏剧。戏剧的动作与台词,在演出时必须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行。事业也是如此,每个男人的表演如何,就看你是否能抓住表现自己的时机了。
        曾经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衣着华丽的承包商请教:"我应该怎么做,长大后才能跟你一样有钱?"
        承包商看了少年一眼,对他说:"我跟你说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在同一个工地工作,三个人都一样努力,只不过,其中一个人始终没有穿工地发的蓝制服。最后,第一个工人现在成了工头,第二个工人已经退休,而第三个没穿工地制服的工人则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年轻人,你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吗?"
        少年满脸困惑,听得一头雾水,于是承包商继续指着前面那批正在脚手架上工作的工人对男孩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那么多的人,我根本没办法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些人甚至连长相都没印象。但是,你看他们之中那个穿着红色衬衫的人,他不但比别人更卖力,而且每天最早上班,也最晚下班,加上他那件红衬衫,使他在这群工人中显得特别突出。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升他当监工。年轻人,我就是这样成功的,我除了卖力工作,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好之外,我还懂得如何让别人'看'到我在努力。"
        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拼命工作,其实每个人都很努力!
        因此,如果想要在一群努力的人中脱颖而出,除了比别人做得更好之外,还得靠其它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时刻表现自己
        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时,有一天用好晚餐后与他的几位幕僚闲聊,纵论起当世的英雄豪杰。
        他深有感触地说:"彭玉麟和李鸿章乃盖世之将才,吾不能及。"
        一位幕僚忙说:"此言差矣。您与彭、李二大人各有所长,各领风骚也。"
        另一位幕僚颔首抱拳道:"彭公威猛,故人不敢欺。"
        又一位幕僚则捻须低眉说:"李公精敏,自然人不能欺。"
        说到此处,其他幕僚顿时语塞,纷纷不知下文如何应对。发过言的幕僚同样面面相觑。
        曾国藩闭目沉吟:"但请诸位知无不言。"
        众人一时陷入尴尬。忽然,在一旁管理文墨、负责日常抄写的一名后生,小步趋近曾国藩,躬身细语:"想我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此语一出,举座之人无不齐声鼓掌。曾国藩面颊泛红,连称:"言过其实,言过其实矣!"殊不知,曾国藩向来以"仁德"二字自诩,此言正中他的下怀。
        事后,曾国藩仍对那个说话的后生念念不忘,问其手下:"此为何人?"
        手下人回答:"此人祖籍扬州,秀才出身,行事一向谨慎、多思、少言。"
        曾国藩禁不住喟叹:"此生有大才,不该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便委派那个后生任职权倾一方的扬州盐运使,令他衣锦还乡。这个人,就是后来"两年四级跳"的两湖总督陆徵明。
        陆徵明只因一句妙语便得升迁的"发迹史",可供世人为之深思并引为借鉴。
        新西兰女作家曼斯菲尔德说:"一个会讲话的人,不是记得别人说过话的人,而是能说些让人记得的话。"实际上,话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动别人。只有打动人心的话,才能够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
        其实,不仅说话如此,做事情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当我们表现自己时未必需要追求量的多少,最根本的在于其实际效果。在关键时刻,如能适时做出最佳表现,就胜过平时的千百次表现。
                                    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庞统刚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见他相貌丑陋,以为没有什么才能,便让他到莱阳县做县令。
        庞统到了莱阳,终日饮酒,不理政事。刘备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派张飞到莱阳巡察。
        张飞到了莱阳,发现县里的公务积压,不禁大怒,对庞统说:"我哥哥看你是个人才,让你做个县令,可是你为什么把县里的事务弄得乱七八糟?"
        庞统当时还是半醉半醒,听了张飞的话,微笑着说:"区区一个小县,有什么需要我天天处理的事情?"
        庞统说完,命令手下把一段时间以来的简牍文书全部送上大堂,开始处理公务。只见庞统耳听口判,曲直分明,那积压了一百多天的公务,不一会儿就处理完毕……
        庞统把笔扔在地上,斜着眼睛问张飞:"我究竟荒废了你哥哥的什么大事?"
        张飞虽然是一个粗人,但是他的特点就是粗中有细,见到这种情况,大吃一惊,马上起身回到荆州向刘备禀报……
        庞统就是靠不理政事这一假象引起刘备的注意,从而抓住有利时机,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后来做了副军师中郎将。
        尽管让自己在获得提拔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最有说服力的是自己的工作成绩,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工作表现好,办事能力强,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大有人在,这并不表示他就此可以获得提拔,只表示他会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加薪或某种精神鼓励,除此以外,别无其他。所以,争取曝光时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获得重用的好计谋。
        亚特兰大的管理专家哈维·柯尔曼工作了11年,有一半时间是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哈维·柯尔曼担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智囊以及默克等公司的顾问。根据他在多家大公司的所见所闻,柯尔曼把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因素作了如下划分:
        在获得提拔机会的比率中,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只占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公司内抓住有利时机曝光则占了60%。
        基于这个数据,他对提拔之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柯尔曼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工作表现好的人太多。工作做得好也许可以获得加薪,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提拔。提拔的关键在于有多少人知道下属的存在和下属工作的内容,以及这些知道下属的人在公司中的影响力有多大。
        无独有偶,辛辛那提的管理顾问克利尔·杰美森也给出了与柯尔曼相似的意见:"许多人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顶头上司就一定会拉自己一把,给自己出头的机会。这些人自以为真才实学就是一切,所以对提高个人知名度很不关心。但如果他们真的想有所作为,我建议他们还是应该学学如何吸引众人的目光。"
        因此,如果你想在三十几岁得到快速提升,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尤其是让老板知道你的存在,让公司里有影响力的人物知道你工作的成绩。
                                    利用好时间资源
        在所有资源中,时间不同于其它资源,它没有弹性,找不到代用品来替代它,而且时间永远是短缺的。时间既不能停止,也不能保存。三十几岁的男人,利用好你的时间,它将为你的人生赢得最大的资本。在美国近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说好像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在5分钟以上。
        通常,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而不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工作。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
        摩根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当你跟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而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每一个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失去了时间就永远无法翻本,而利用好时间就是赢得了最大的资本。
                                    浪费时间,是绝望的开始
        一位作家在谈到"浪费生命"时说:"如果一个人不争分夺秒、惜时如金,那么他就没有奉行节俭的生活原则,也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任何伟大的人都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就蕴含在点点滴滴的时间之中。浪费时间是多么能毁灭一个人的希望和雄心啊!它往往是绝望的开始,也是幸福生活的扼杀者。年轻生命最伟大的发现就在于时间的价值……明天的财富就寄寓在今天的时间之中。"
        人人都须懂得时间的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当你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是浑身充满干劲的。你应该把这干劲全部用在事业上,无论你做什么职业,你都要努力工作、刻苦经营。如果能一直坚持这样做,那么这种习惯一定会给你带来丰硕的成果。歌德这样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就应该站在哪里。"这句话是对那些三心二意者的最好忠告。
        明智而节俭的人不会浪费时间,他们把点点滴滴的时间都看成是浪费不起的珍贵财富,把人的精力和体力看成是上苍赐予的珍贵礼物,它们如此神圣,绝不能胡乱地浪费掉。
        三十几岁的男人,如果不趁现在去培养自己善于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么你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把一个人宝贵的精力无谓地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事情上。一个人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想要样样都精、门门都通,绝不可能办到,如果三十几岁的你想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就一定要牢记这条法则。
                                    学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抓住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有许多人,整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可还是深感时间紧迫、不够用。他们精疲力竭、来去匆匆,却总是不能从容自如。
        要想赢得比别人更高的评价,要想赢得更大的资本,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学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可以毫无顾忌地被浪费,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人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他的看书速度为中等水平,即每分钟能读300字,那么,15分钟他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读12.6万字,一年的阅读量就可以达到151.2万字。如果每本书平均约7.5万字,一年他就可以读20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人均年阅读量。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许多伟人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十分珍惜时间。他们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不但充分利用上天赐予他们的每一分每一秒,还善于把隐藏的时间找出来,一刻不停地工作、积累、进步。
        许多人日复一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与他们梦想不相干的事情。不要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分子,让你生命中的每个日子都值得"计算",而不要只是"计算"着过日子。>        一个人真正拥有,而且极度需要的只有时间。其他的事物多多少少都部分或曾经为他人拥有。像你呼吸的空气、在地球上占有的空间、走过的土地、拥有的财产等,都只是短时间拥有。时间如此重要,但仍有很多人随意浪费掉他们宝贵的时间。
        太多人浪费80%的时间在那些只能创造出20%成功机会的人身上;雇主花费太多时间在那些最容易出问题的20%的人身上;经纪人花费太多时间在不按时参加演出工作的演员或模特儿身上;政治家花费多数时间为20%的有问题或就是问题本身的人运作议事,而那些人甚至不是当初投票给他们的选民。玛丽·露丝在《节约时间与创意人生》一文中写道:"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市场咨询,常常要和人们讨论如何建立事业。我通常会建议他们,可以自由运用自己的时间,但最重要的时间应该优先留给那些帮助自己建立事业、认真想成功和愿意协助自己达到成功的人身上。"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和约会,特别在你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节省其他的时间,优先处理那些能帮助你达到目标和梦想的工作和约会。
                                    合理利用零碎时间
        鲁迅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亨利·福特说:"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能不能在一样多的时间里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关键看你能不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爱因斯坦在组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每晚例会,他总是愿意和与会者手捧茶杯,开怀畅饮,边饮茶,边谈话。爱因斯坦就是利用这种闲暇时间,来与大家交流思想,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时间利用起来。他后来的某些思想和很多科学创见,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种饮茶之余的种种交流。如今,茶杯和茶壶早已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独特陈设",以纪念爱因斯坦利用闲暇时间的创举。
        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艾里斯顿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方法和体会颇值得借鉴。他写道:
        其时我大约只有14岁,年幼疏忽,对于爱德华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从那以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爱德华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花多少时间练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五分钟、五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职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一字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我才想起了爱德华先生告诉我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把他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积累了相当多的稿子可供我做修改。后来我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我的教授工作虽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我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头上。思想上事先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来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幸而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使五分钟、十分钟不要随便过去,但是人类的生命是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间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的。爱华德对于我的一生有极重大的影响。由于他,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我所需要的长时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为整,那你的生活和工作将会更加轻松。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方面堪称楷模:"我把整段时间称为'整匹布',把点滴时间称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够就尽量把零星的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能由短变长,派上大用场。"这是成功者的秘诀,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好方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也是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点之一。
                                    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把所有的时间都看做是有用的。尽量从每一分钟里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取得一定的成就,也包括从消遣中得到快乐等等。
        尽量在工作中以苦为乐,要善于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发现能够引起自己极大兴趣的因素,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大大节约时间。
        作为一个终生乐观者,尽量把烦恼和忧愁从自己的心中排除出去,这样就可以做到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在工作中一定要寻求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把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期望成功的基础上。
        不要在惋惜失败上浪费时间。如果经常因为某些事情的失败而惋惜,这本身就是浪费时间,而且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下列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你做得如何?
        既往不咎,即使做错了也不后悔。经常悔恨以前所做过的事情,会浪费许多时间。所以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任何懊悔都是不必要的。
        充足的时间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这是节约时间的诀窍,如果常常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纠缠,就难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经常掌握一些新的节约时间的技巧。对这些新的节约时间的技巧应尽快熟知并加以利用。每天要早起,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节约许多时间。
        午餐要适量。午餐不可吃得太多、太饱。否则到下午容易打瞌睡,工作效率会降低。而工作效率的降低,本身就是浪费时间。
        要学会浏览报纸,不能事无巨细全部看完,这样会浪费时间。
        要掌握快速读书的方法,从而获得书中最主要观点和内容的满足。
        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电视机上,只要看一看有关新闻和关于业务方面的节目即可。r  />        尽量让家与公司之间的距离近一些。这样,在上班时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办公室,下班时也能用很短的时间回到家,把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对自己的习惯要经常进行反省,好的保留,不好的坚决改掉。
        别空等时间。假如必须花费时间进行等待,如等车、等电话等,应当把等待当作是构想下一步工作计划的良机,或者用它来看书看报。
        把表拨快5分钟,每天提早开始工作。
        口袋里经常装有10×17厘米的空白卡片,方便随时记下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以备使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翻阅报刊的时间。
        每月修正一次生活计划,删除那些无甚意义的内容。
        每天阅读一次当天的计划表,并确定当天的工作内容,以便使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写成一句话贴在办公室里,以便提醒自己。
        在处理必须处理的小事情的同时,要把重要的工作、目标记在心中,并善于在处理这些小事情中发现能够促成重要工作目标迅速实现的重要线索。
        早上上班后的首件事,就是排列好当天工作的先后轻重次序。
        按照事先排列的次序制成一张表,把重要的工作放在最前面,并尽快去完成。
        在每月制定计划时要有弹性,最好在计划中留出空余时间,以便应付紧急情况。
        在完成重要工作项目以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以求得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首先去做应最优先的事项。
        对难度较大的工作要智取,不要蛮干。
        先做重要事项,后做次要事项。
        对哪些事情应列为优先事项,要有信心做出精确的判断。而且,要不畏困难,坚持到底。
        经常问问自己:"若做这些事情,会不会产生效果?"如果不会,就干脆不做。
        一次最好只专心致力于一件事。
        自己感到马上可以取得成功时,就要加紧时间去做,不要耽误。
        要养成逐条检查日常工作计划表的习惯,看看是否有意跳过了困难的项目。
        制定文件时不要怕花费时间,一定要深思熟虑。
        在精力最佳的上午独立投入工作。
        对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确定完成的期限,要尽可能在期限内把它完成,绝不可超过期限。
        在讨论问题和听演讲时,一定要专心听讲,以免事后再花费时间找人解释。
        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尽可能把一些不重要的琐事委托给你的下属去办。
        碰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时,一定要请专家帮忙。因为你在两三天中弄不清楚的问题,专家会在一两个小时内甚至几分钟内就能帮助你弄清楚。
        如果担当重要职务,最好学会分身,请专人为你管理信件、电话和处理琐事。
        尽量减少对公文的批阅,那些不重要和毫无价值的公文可交给下属批办。
        把回复各种问题的答案都写在文件上,有人来问时,把文件交给他看就可以了,从而避免谈话时可能造成的时间过长问题。
        要把主要的工作项目摆在办公桌的桌面上。
        各种常用或不常用的物品要各有定位,这样可以避免在寻找时浪费太多时间。
                                    用行动使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你可能认为所有通过争辩获得的胜利都是一种胜利,可事实上,这是一种付出极大代价后获得的暂时性的胜利。即使对方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你胜了,但他心里会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不说一句话,通过你的行动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才是最大的赢家。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别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
        可是,你为什么一定要与对方辩论到底以证明是他错了?这么做除了让你感到一时的快意之外还有什么呢?那能使他喜欢你,或是能让你们的合同签订吗?事实并非如此,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使自己在事业上游刃有余,在朋友中广受欢迎,在家庭中和睦相处,你最好永远不要通过争辩去赢得口头上的胜利。
        "永远不要用争辩去赢得口头上的胜利。"这一教训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非常重要。有个喜欢辩论的学者,在研究过辩论术,听过无数次的辩论,并关注它们的影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世上只有一个方法能从争辩中得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停止争辩。你最好避免争辩,就像避免战争或毒蛇那样。
        你永远不能从争辩中取得胜利,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就算你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只是使他觉得自惭形秽、低人一等,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不会心悦诚服地承认你的胜利。即使他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你胜了,但他心里会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
        你要知道,当人们逆着自己的意见,被别人说服时,他仍然会固执地坚持自己是对的。
        富兰克林这样说过:"如果你辩论、反驳,或许你会得到胜利,可是那胜利是短暂、空虚的……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不妨替自己作这样的衡量——你想得到的是空虚的胜利,抑或是人们好感。这两件事,很少能同时得到。
        在进行辩论时或许你是对的,可是你要改变一个人的意志时,就算你对了,也跟不对一样。你可能认为所有通过争辩获得的胜利都是一种胜利,可事实上,这是一种付出极大代价后获得的暂时性的胜利。不说一句话,通过你的行动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样你才是最大的赢家。
                                    无休止的争辩只是徒劳之举
        一位推销员为了推销一套可供50层办公大楼使用的空调系统,与建设公司周旋了几个月也没有结果。每一次洽谈最终都成为一场噩梦似的争辩,该公司的董事会对产品百般挑剔,这个推销员也是个争强好胜之人,马上反唇相讥,口舌上占了不少便宜,生意却一直做不下来。
        推销员自己也很苦恼,他求助于一位颇有经验的前辈。前辈只说了一句话:"你看我怎么做,先不要急着开口。"
        在该公司,董事们一如既往,连珠炮似的提了一大堆问题,用外行话问内行人,摆明了就是刁难。推销员按捺不住,正要发作,前辈向他摇摇头,继续面带微笑地听着。
        这天天气比较闷热,几位激动的董事脸上都渗出了汗珠,有一位还不知不觉拿起了手边的一本小册子,扇起风来。就在这时候,前辈微微起身,很自然地说:"太热了!请允许我脱去外衣吧!"说完,还掏出手帕,煞有介事地擦擦额头的汗水。
        也许这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作用,董事们一个接一个脱下了外套,擦拭着汗水。终于,一位董事用抱怨的口吻说:"别折腾了,到现在还没安装空调,热死了!"
        董事们从心理上真正开始考虑购买空调的问题了,前辈这才让推销员再次认真地介绍产品。十几分钟后,董事们签了购买合同。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位推销员每次只逞口舌之勇,表面上占了风头,却只会让董事们更固执,更不愿接受他,结果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前辈的推销战术之所以高明,在于他深谙"无声胜有声"的真谛,对客户的心理揣摩得十分到位,什么时候保持沉默,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只用了脱衣、擦汗这两个小动作就传达出一个心理暗示:"这里太热了,是该买空调的时候了",果然一举奏效,解决了困扰销售员几个月之久的难题。
        无休止的争辩只是徒劳之举。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婉转一些远比直来直去更能令人接受,和和气气也一定比当面锣对面鼓地否定别人更有效。当然,这需要极高的修养与智慧。
        首先,你必须胸怀坦荡。尽量不要认为他人别有用心,对人家的每一句话都去猜度、思量一番,被一些所谓的"言外之意"气得面红耳赤,继而不假思索开始反击,这完全是自寻烦恼。其实有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对方并不是真要伤害你。
        其次,你应该心态平和。一两句重话还是随他去吧,连珠炮似的回击,唇枪舌剑,结果弄得朋友反目、兄弟成仇,搞得自己人憎鬼厌,白白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小人形象。
        再次,须知不争辩不是无能、懦弱。倘若真的被不怀好意之人冒犯了,保持沉默更会令对方瞧不起你。这时最好的回敬是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用几分幽默感、一点智慧、几句妙语为自己解围,也让对方心生愧疚。
        一位首相,在一次竞选演说中,话刚说到一半,有个捣乱分子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显然,这个喊话人的意思是叫他"少说空话"和"别胡说八道"。
        聪明的首相不会不明白此人喊话的本意,可是此时他若假装没有听见,便很难下台;他若回骂对方,那更有失风度,难免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于是,他故意假装不理解那个喊话人的本意,只是报之一笑,说:"这位先生,请先别着急,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环境脏乱的问题了。"
        捣乱者一下子语塞,起哄不起来了。很多听众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就像林肯说过的:"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己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对自己的性情不但有所损害,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尽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对人谦让一点。与其跟一只狗一路走,不如让狗先走一步。如果给狗咬了一口,你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弥合你的伤口。"
                                    不要试图用争辩说服对方
        驳倒对手,说服对方,口若悬河,口干舌燥,把事情说得多么严重,把道理说得多么重要,往往还不容易打动人,甚至给人巧舌如簧、强辞夺理的印象。想要有效地说服别人,争辩绝对不是个好办法。
        春秋时期,一位君主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都无济于事。君主干脆再下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说话了。
        一位大臣前来求见,君主正要发作,大臣却抢先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君主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大臣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大臣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
        大臣故意做出非常紧张、战战兢兢的样子,一旁的宫女、侍从大气也不敢出,君主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大臣一听,便停下动作,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君主疑惑地问:"什么事比这还危险?"
        大臣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三年难成,且三年中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您说这不比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君主怔了一怔,细细思索,确实很有道理。以前诸大臣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是这个意思,但一听见那些批评的言语,就让人只觉得心烦。现在有了这个生动的例子,大臣的意见也不难接受了。
        于是,君主下令停工。
        巧言善辩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在气头上的人,你与他争辩只会让他暴跳如雷,争辩的结果是双方失去冷静,矛盾愈演愈烈,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会惹出不小的麻烦。可见,想要说服别人,争辩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说服别人的基础是了解对方,只有弄清楚对方的观点,你才能找到相应的措施,而不是无的放矢,胡乱攻击。
        说服别人不能缺少的是真诚的态度。你应当是恭敬谦让的,脸上带着轻松自然的微笑,这样的人最起码已经赢得了别人一半的认同感。不要总是来势汹汹,抱着"我肯定正确"的态度试图压倒对方,这样只会令人厌恶。
        说服别人最重要的是有同情理解对方的愿望。假如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之所想,急之所急,那横亘在你们之间的沟壑便可轻松逾越,共识自然不难达成。不要试图以争辩来说服对方,这样不但可能减少很多伤害,而且能为你赢得好人缘,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用行动证明你自己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很难说明白,与其与人争辩不休,不如直接行动,从中引出一番能为人所领会和接受的道理,再以此类推,把这番道理运用于需要说明的论题,将可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同。
        哥伦布经过了18年的准备后,成功越过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伟大的创举引起举国欢腾。哥伦布因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被视为英雄而受到崇敬。但也有那么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小人想使哥伦布难堪。在一次为哥伦布庆功的宴会上,有人跳出来发难:"听说你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彼岸,并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面对小人的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把它立起来呢?"在座的宾客们一个接一个,试图把鸡蛋立起来,但鸡蛋传了一圈,没有人能成功。这时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在蛋壳上敲出一个小洞,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全场哗然。哥伦布转身对大家说:"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吗?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之后,也许谁都能做到了。"
        哥伦布以广博的学识、机敏的思维、简明的实例,通过立鸡蛋这个最简单的行动明确指出,在一件事情未获得验证前,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但只要有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事就变得再简单不过。这比直接回击挑衅者更有效、更让人信服,也让在场所有人肃然起敬。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遇到争论、挑衅,也该针对事物的本质,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事实胜于雄辩,你的行动会为你赢得一切。
                                    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说:"魔鬼藏于细节。"他反复强调,如果对细节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方案如何恢宏大气,都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因此,三十几岁的男人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杰出的作品。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入手,从细微之处入手。可见,无论古今中外,细节成了所有成功人士所共同重视的关键。
        然而,在我们周围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任务完成得差不多,凑合凑合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下工夫、磨时间。孰不知,正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过失、小错误会给人们带来无数毁灭性的危害。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建筑工程中的小小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未灭的烟蒂,可以毁掉整个房间乃至让整幢楼房化为灰烬;列车员或是工程师看错了两分钟,就可能使两辆满载乘客的高速列车相撞,从而使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还有现在经常发生的医疗纠纷,常常是由于医生一时大意,把纱布、手术钳等遗留在病人的体内,从而给病人带来多少年的痛苦折磨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那些医生最终也会被诉诸法律,同样承受经济上的巨额赔偿甚至被判刑,给他们的前途带来一片黑暗。而这一切的起因,全是因为他们马虎轻率,因为他们的忽略细节、一时大意。
        所罗门王曾经说过:"万事皆因小事而起,你轻视它,它一定会让你吃大亏的。"
        一件小事,你要干漂亮了,它可能成就你的人生;然而,你要不把它当回事儿,它也可能给你带来刻骨铭心的教训。
        三十几岁的男人千万别让自己输在一些小事上,否则你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没有什么"小事",只要是构成结果的一部分,都值得你去重视。关注事情的发展流程,只要目前还未达到最佳效果,细节就应该被关注。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造成不同结果的事,往往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2004年4月,北京再一次出现有人感染SARS病毒的报告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北京的杨某和安徽的宋某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所)的实验室工作过。他们的感染预示,此次SARS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实验室。
        事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SARS的传染确实来自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的违规操作。该实验室的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
        科研课题跨专业。腹泻病毒研究室是研究消化道病毒的领域,却跨专业承担了"非典"的课题,工作人员对专业不熟悉,造成了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室主任擅自批准工作人员采取新的"灭活"方法,这一方法未经学术委员会论证,科学依据不足。有关"灭活"效果未经严格验证,没有验证方案、记录和内容——
        技术操作不规范。违反卫生部关于灭活SARS病毒必须在2级生物安全(P2)以上实验室或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的规定,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普通实验室操作——
        人员配备不严。大量使用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高风险研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健康监测不到位。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规定,对实验室人员出现多次发热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上报,也未采取必要措施。其中有两位实验室人员发烧、一位住院两周,竟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报告——
        执行制度不认真。违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P3实验室实行双人准入的制度,多次出现单人操作。
        以上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实,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忽视小事、做事不到位的现象无处不在。许多人在工作中应付了事,虎头蛇尾,马虎轻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一番事业的成与败,有时并不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而是暗含于一些小小的细节之中,只有当我们把小事做好的时候,我们离成功才会越来越近。
                                    细节改变命运
        查尔斯·狄更斯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竟然只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而已。东汉的薛勤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许多平凡琐细的生活小事中,往往都含着一些酵质,假使酵质膨胀了,就会使生活起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员工加藤信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天,加藤为了赶去上班,刷牙时急急忙忙,没想到牙龈出血。他为此大为恼火,上班的路上仍是非常气愤。
        回到公司,加藤马上联系几个工作中要好的伙伴,相约一起合作解决牙刷容易导致牙龈出血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把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后来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下,发现刷毛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
        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也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销量直线上升,最后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的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牙刷不好用,在我们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所以很少有人会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机遇也就从身边溜走了。而加藤不仅发现了这个小问题,而且对小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会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与加藤一样,罗瑞斯也是一位善于把握关键细节的人。罗瑞斯曾是美国一家电力公司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罗瑞斯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罗瑞斯替自己编一本公司总裁帕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罗瑞斯不像其他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就完事,而是把它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书交给帕克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帕克先生问。
        "呃——不……是……"罗瑞斯的上司战栗着回答,帕克先生沉默了良久。
        几天之后,罗瑞斯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事。
                                    别让小事影响你的前程
        三十几岁的男人,不要以为你的阅历丰富就可以在职场中稳如泰山了,如果不注意身边的小事,不仅你的位置保不住,很有可能连你的前程都会受到影响。"成功应从细节做起"。这是一个合资企业的老板在给员工开会时讲的第一句话。所以,三十几岁的你千万别让小事影响你的前程,这些小事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早晨时间不抓紧
        如果你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手里抓着没来得及吃完的早点,在众人注视下坐在办公桌前,那么不管这一天你干得多有成效,你的功绩也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
        2?想当所有人的好朋友
        在工作中,很多人煞费苦心地结交朋友,而不是以工作实绩赢得别人的尊重。可是,只有赢得别人的尊重才更有助于提升。在升职加薪方面,好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3?动不动就找老板要答案
        确实,一些问题必须由上层主管决断。可是,事无巨细都向领导请示,领导会认为你缺乏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对你失去信心,这样的员工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4?交代事情不清楚
        如果你主持一个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结果散会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你纯粹是在浪费他人的时间。平时在工作中与上司和同事交流时也要用确切的语言,表达清楚你对某件事的认可或看法,不要让别人老问你在说什么。
        5?衣着没有品位
        多数单位对着装没有严格规定,但是,如果你想表现出对所从事职业的重视,你的穿戴就要配得上这个职业。如果你是一位白领,就必须衣冠楚楚,不可不修边幅;如果你是一线工人,就大可不必西装革履,否则会显得不协调。
                                    在现实中成熟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情,虽非心甘情愿,却也无可奈何。正如每一条所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一样,每一条要走下去的前途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如果三十几岁的男人总是抱怨生活,苛求环境,那么你只能一辈子生活在你所抱怨的环境当中。
        历史上最有名的死亡者,除了受难的耶稣外,就是苏格拉底。雅典市内的一些人——羡慕与嫉妒苏格拉底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他受审并被判了死刑,当和善的狱卒把毒酒交给苏格拉底时,他说:"请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吧!"
        苏格拉底果然如此,他平静柔顺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他人性中最为高贵的一面。有的时候,面对事实绝不等于束手无策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经不能挽回了,我们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
        在今天这个纷扰的世界中,在我们将不得已置身各种处境中时,记住这句话:"请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吧!"然后,卸下你沉重的行囊,奔赴远方陌生的路途。
                                    抗拒现实,会毁掉你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当我们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
        有两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都有着亚洲血统,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各地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一起去参加聚会,晚餐在烛光的映照中开场了,不久话题进入了在国外的生活。因为在座的几个人都有过周游列国的经历,所以他们开始谈论在异国他乡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学校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瑞士,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商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在他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那你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困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了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情,虽非心甘情愿,却也无可奈何。有生之年,我们势必会有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它们是无法逃避的,我们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作自我调整。
                                    与其苛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当我们不再与不可改变的现实抗争时,就会有能力开创更丰富的人生。"人,贵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接受任何现实的。
        已故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岁的某一天,当他看着地毯时,却发现地毯的颜色渐渐模糊,他看不出图案。他去看医生,得到了残酷的事实:他即将失明。有一只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只也如此,他最恐惧的事终于发生了。
        塔金顿面对最糟糕的环境会如何反应呢?他是否觉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他惊讶的是,他还很愉快,他甚至发挥了他的幽默感。有些浮游的斑点妨碍了他的视力,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嗨!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儿去!"
        命运怎么能这样捉弄他呢?
        不,答案不是这样的。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内不得不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要知道只能采取局部麻醉!他会抗拒它吗?他了解这是必需的,无可逃避的,唯一能为痛苦付出的只有优雅地接受。他放弃了私人病房,和大家一起住在普通病房。他想办法让大家高兴一点。
        当他必须再次接受手术时,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多奇妙啊,科学已进步到连人眼这样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平常人如果必须接受12次以上的眼部手术,并忍受失明之苦,可能早就崩溃了。塔金顿却说:"我不愿用快乐的经验来交换这次的体验。"他因此学会了接受,他因此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的容忍度,他也重新认识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松树无法阻止大雪压在它的身上,蚌无法阻止沙粒磨蚀它的身体,但松树可以弯曲自己,蚌可以包裹沙子来适应这悲惨的遭遇,学会和环境化敌为友,这是一种适应性,也是一种生存的技巧,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又怎能屈居于这些小生物之下?正如席慕容所说,"请让我们相信,每一条所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前途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我们也许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何必强求公正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在这里,没有公平的法官出席。也许,它给别人的全是玫瑰花,而给你的则是刺人的荆棘。能够理解并热爱生活的人绝不会强求生活给自己玫瑰,而是把自己手中的荆棘变成玫瑰。在这个过程中,有挣扎却没有痛苦,有呻吟却不会有眼泪。
        欧洲国家一位著名的歌唱家仅仅30多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家庭美满。
        一次他到邻国来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之后,歌唱家和妻子、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大学刚刚毕业就开始走红进入了国家级的歌剧院,成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温柔贤惠的妻子,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儿子……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表示什么。等人们把话说完,他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这个小男孩,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长年关在装有铁窗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
        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上帝是公平的。那就是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
        上帝究竟是不是公平的?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质问这个问题,他们埋怨着生活对自己的不公,慨叹着自己生不逢时,慨叹着生活的不公正。这一生就在怨天尤人中蹉跎而过。其实,不管生活对你是不是公正的,你都别无选择地要面对它;不管生活给你的是什么,你都有权利打破它。你不能控制生活,但是你能够和它斗争。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应有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不公平!"或者"因为我没有那样做,你也没有权利那样做。"我们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当发现公平不存在时,心里便不高兴。应当说,要求公平并不是错误的心理,但是,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你寻找绝对公平就如同寻找神话传说中的情节一样,是永远也找不到的。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公平。飓风、海啸、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是神话中的概念。人们每天都过着不公平的生活,快乐或不快乐,是与公平无关的。
        承认生活中充满着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激励着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承认生活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变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要学会低头
        在战场上,为了打胜仗,往往要先避敌之锋芒,退避三舍;有的时候,暂时的低头也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有效策略,在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赢得一个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机会。这是战场艺术,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战场上,为了打胜仗,往往要先避敌之锋芒,退避三舍;有的时候,暂时的低头也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有效策略,在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赢得一个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机会。这是战场艺术,也是一种三十几岁走向成功的生存智慧。
        初涉人世时,人们大都不谙世事,只会冲撞,不懂低头,结果往往碰壁,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大多数人在碰壁后,"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学会了暂时投降、暂时低头、暂时认输,结果踏上了通畅的人生之路。但是,也有一些人总也不懂低头,结果处处荆棘,四面楚歌,甚至身败名裂,抱恨终生。
        大凡不会低头的人,都以为激流勇进才是英雄,而向人低头则是"窝囊废"。其实,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暂时向对方认输,比硬着头皮坚持作战,把自己送上死路要高明得多。古人云,"能屈能伸者,大丈夫也"。
        所以,当你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不要为了所谓的荣誉而争斗,而要选择低头,选择投降。投降会给你时间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投降会给你时间让征服你的人感到烦恼,让他们受到来自于你的刺激;投降会给你时间去等待征服者的力量逐渐消失。不要给他攻击和打败你的那种满足感,你要首先低头。你对别人的宽容大度,将激怒他,让他变得不安。三十几岁只有不怕认输才能赢。
                                    稍微低一下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人已信步顶峰。但此时,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请记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会低头,因为,在你所经历的漫长人生旅途中,总难免有碰头的时候。
        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一进门就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
        男人在三十几岁,学会低头、懂得低头和敢于低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生命的负载过多,人生的负载太沉,低一低头,可以卸去多余的沉重;面对自身的不足,低一低头,就可以赢得别人的谅解和信任,除去不必要的纠纷。
        要学会低头,就必须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它需要求同存异、应时顺势、谦恭温良。要懂得低头,就必须理解低头是一种境界。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懂得低头,适时投降,那是君子怀仁的风度,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必备品格;在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时,懂得低头,那是理性人生的闪光,是取得共赢的光明之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时,懂得低头,那是避免盲目蛮干的镇静剂,是实现人与自然相融共荣的有效途径。
        要敢于低头,就必须知道低头需要勇气。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责任,接受教训;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时,我们同样需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以图再战。
        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低头、懂得低头和敢于低头。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缺乏低头的勇气,漠视低头的行为,结果不是碰壁,就是触网,对其教训颇深。其实,何必总是一副宁死不屈的倔强样子,低一低头,给自己多一次机会,岂不是更好?
        也许,当你明白了低头的智慧,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你会发现,一次善意的低头,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低头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低头是一种智慧,低头也是一种能力。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你的人生之路会走得更精彩。
                                    不怕认输才能嬴
        适时认输,才能保存实力。美国有一位拳王说过,任何拳手都不可能打败所有的对手,好的拳手知道在恰当的回合认输。因为,及早认输,下次还有赢的机会,如果逞能,让对手把你打死了,或把你拖垮了,你不是连输的机会也没有了吗?
        拳击还是光明磊落的竞技,在人生的长河中,竞争却是纷繁复杂的,其中不乏乱箭和暗器。面对不讲竞争规则的阴损小人,碰上怀着"谁也别想比我好"的病态心理的嫉妒小人,你斗得越勇,只会陷得越深。与其让生命的价值在乱斗中无端地折损,不如认个输,离开是非圈,用自己保存下来的实力,去寻找真正的竞技场。
        当我们明白自己不是对手时,就应该认输。生活中常有竞争和角逐,但深知自己"斗"不过对手,还一味地跟人家"斗",这又有何益呢?"斗"得愈起劲,只会使自己输得更惨。选择认输,急流勇退,将使我们避开锋芒,以退为进,赢得潜心发展的主动权;将使我们得以冷静下来去认识差距,虚心向对手学习,从而有可能真正打败对手。
        著名的美国柯达公司在与日本富士公司竞争时,就颇有自知之明,勇于认输,不跟富士争"第一"。柯达公司甘拜富士下风,既减少了恶性竞争造成的大量人财物力浪费,又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他们还老老实实向富士取经。结果柯达快速发展了,成了和富士不相上下的胶卷大王。
        当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时,就应该认输。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都可以逾越,并不是所有的机遇和好运我们都可以把握。在明知无力回天,败局已定时,我们应该认输。选择认输,不去坚持下完一盘根本下不赢的臭棋,而是弃之一边,将使我们及早从"死胡同"里走出来,避免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巴尔扎克梦想着做一个经营有方的商人,他开过印刷所,还做过其他生意,尽管他颇有经营头脑,但无奈时运多舛,屡屡受挫,铁的事实让他只得服输,明白自己无法"东山再起",于是捡起冷落已久的笔,重操旧业。
        巴尔扎克若不是及时从商海里"回头是岸",恐怕我们都无法认识这位后来写出了《人间喜剧》的文学大家了!认输,就是不要"不到黄河心不死";认输,就是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认输,就是不要认死理,盲目蛮干;认输,就是不要逞英雄,一味硬撑;认输,就是要善识时务;认输,就是要实事求是;认输,不是为了输掉,而是为了求赢——不是为了赢一时一地,而是为了赢得长远和全局。在需要认输时而不认输,将贻害无穷;在需要认输时果断认输,将受益匪浅。认输,就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见地正确地理解、评价自我和别人。避开锋芒,急流勇退,不进行无益的竞争,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才是智者的风范。这种认输并不是自认失败,而是暂时性的稳定脚跟;这种认输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审视局势;这种认输能使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广阔,且能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充分的休息调整,以便更好地寻求成功的契机。
        认输不是自甘消沉,它有积极进取的内涵,使人以退为进,赢得潜心发展的主动权,扬长避短,夺取成功。如果硬认死理,逞强好胜,盲目蛮干,一味地刚强,一味地硬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最终输掉自己。只有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刚柔相济,懂得认输,才能保护自己,立于不败。
        认输也是一种自我认识,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在与别人竞争时,认同他人优势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面对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学会认输,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有错误和不足并不可怕,只要学会认输、知道自省,就能避免铸成大错以致最终抱憾终身;只要学会认输,就能及时调整人生的航向,去争取"赢"的机遇和时间。
        总之,认输不失为一种策略,它将使你彻底摆脱不健康的心理羁绊,使你调整好位置,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它造就的将是一片心灵的净区。人生有涯,时光匆匆,学会认输,将有助于三十几岁的男人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成为更大的赢家!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麻醉我们意志的借口。如果你立志要让自己赢在三十几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失败找任何借口。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然而,在人生的风浪中,却总是有很多人将自己的人生之舟交给"借口"这根最脆弱的舵。于是,他们四处碰壁,被外力挟持着行进,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感慨一句:"我的命运总在与我作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就是用借口来为自己编织理由的人的一生,他们走过这个世界,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一个人做任何事,如果失败了,只要他愿意找借口,总能找到完美的借口,但如果男人在三十几岁总是把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挂在嘴边,那么最终属于你的只有那些你自己编造的各种借口。除此之外,你将一无是处。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就长远看来,找借口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昧于事实,不去寻求失败的真正原因。一个令我们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们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
                                    借口永远是失败的温床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他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们马上着手设计。
        但其中一个工程师却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我想只要多搜集一些资讯,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却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讯。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地寻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只找借口不找方法的人,等待他的必然只有失败。
        一个遇事喜欢找借口的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而成功者大都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别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运气不佳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失败者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败,如判断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因为事情是失败者做的,决策是失败者制订的,失败当然也就是失败者造成的。因此,失败者大可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失败者的失败。
        其实,尽管有些失败是来自于客观因素,逃都逃不过,但还是不要找这种借口的好,因为找借口会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错过探讨真正原因的机会,只会滋生出更大更多的失败。
        面对失败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就像自己拿着刀割伤自己一样,但不这样做又要如何?人不是要追求成功吗?因此碰到失败,要找出原因来,就好比找出身上的病因一样,以便对症医治。老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之外,也会造成别人对他能力的不信任,这一点也是无法避免的。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身临失败之境却毫无意识,甚至自以为胜,置身于借口的陷阱中而不知,这才是一种人生的悲哀,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抱怨外在的一些条件,当我们抱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安慰自己:我做不到是有原因的。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暗示自己:我克服不了这个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引导下,就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可以轻易达到目的。
        不寻找借口,就是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锐意进取……要成功,就要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出周围人或事物最好的一面,从中寻求正面的看法,让自己能拥有向前走的力量。即使终究还是失败了,也能汲取教训,让失败成为向目标前进的踏脚石。千万不要找借口!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只是有一次,在他手里,公司的一笔业务让别人捷足先登抢走了,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说是因为他的腿伤发作,比竞争对手迟到了半个钟头。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系有点棘手的业务时,他总是以他的脚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作为借口而推诿。
        罗斯的一只脚有点轻微的跛,那是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车祸引起的,留下了一点后遗症,根本不影响他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一次,上司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罗斯好不得意,他知道这是一宗费力不讨好比较难办的业务,他庆幸自己的明智,如果没办好,那多丢面子啊。
        但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他又跑到上司面前,说脚不行,要求在业务方面有所照顾。如此种种,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上,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的就推,好办的差事能争就争,就易避难,趋近避远。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怪他的腿不争气。总之,他现在已习惯因腿的问题在公司迟到、早退。
        这样时时刻刻为自己找借口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最终等待罗斯的只有被炒鱿鱼。
        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则离你越来越近。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成功人士都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他们绝不会在还未努力的情况下,就事先找好借口。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自己的工作。条件再困难,他们也会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他们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优秀的人不管到哪里,都不会无功而返。
        日本人用商业武器蚕食着世界各地的市场。很多日本商界精英都不给自己寻找借口,而是找方法,这才造就了今天日货遍天下的局面。索尼的卯木肇就是这样一位精英。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它却不被顾客所接受,因而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相当惨淡,但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后来,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际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当卯木肇风尘仆仆地来到芝加哥时,令他吃惊不已的是,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布满了灰尘,无人问津。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既成的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叮当叮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只"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可听到的却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注明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尽管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五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恼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卯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两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两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两台。至此,索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出三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每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如果都像卯木肇那样只找方法不找借口,又怎么会不取得成功呢?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平庸的人之所以沦为平庸,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搬出种种理由来欺骗自己,也使别人受骗。而成功的人,事前头脑中只有"想尽一切办法",事后头脑中只有"这是我的责任"或"这是我的错"。
                                    不去和别人争功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事事强出头,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当你同别人争名夺利时,你也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在你获得成功之前,最好停止与别人争功,否则你会取得相反的结果。不要和别人争功,如果你足够明智,何不以巧妙的手段,将功劳让给别人。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的机会还很多。如果你能克服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将功劳让给别人,将于你无害而有利。你只要抓紧下次的机会再次立功即可。
        刘墉先生曾说:"合作失败的人常拆伙,因为彼此责难;合作成功的人,也常拆伙,因为各自居功。直到拆伙之后,发现势单力薄,再回头合作,那关系才变得比较稳固。"
        可见,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期望自己成为最闪亮的恒星,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它就像一种充满野性的激励,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进步就完全不可能。但也正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智的激情,一旦膨胀起来,就会成为个人和团体生存的阻力。
        一个男人到了三十几岁,可能会认为有些功劳必须要去争取,如果将它拱手让人,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得到它了,可是你要知道,当你与别人争功时,你也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到那时候,结果可能就不是你想的那样了。
                                    只有无争,才能无忧
        在风景如画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年轻的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实验。一天,他潜入深水后,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金黄色的小鱼快速游去。布兰姆以为,这条小鱼在劫难逃了。然而,大鱼并未恶狠狠地向小鱼扑去,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平静地张开了鱼鳍,一动也不动。那小鱼见了,便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东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将半截身子钻入大鱼的鳃盖中。几分钟以后,它们分手了,小鱼潜入海草丛中,那大鱼轻松地去追赶自己的同伴了。
        此后数月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研究,他多次见到这种情景。看来这种现象并非偶然。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布兰姆认为,小鱼是"水晶宫"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鱼"大夫"身长只有三四厘米,这种小鱼色彩艳丽,游动时就像条飘动的彩带,因而当地人称它"彩女鱼"。
        鱼"大夫"喜欢在珊瑚礁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那是它们开设的"流动医院"。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种鱼,一见到彩女鱼就会游过去,把它团团围住。有一次,几百条鱼围住一条彩女鱼。这条彩女鱼时而拱向这一条,时而拱向另一条,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什么。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各种姿势,有的头朝上,有的头向下,也有的侧身横躺,甚至腹部朝天。这多像个大病房啊!
        布兰姆把这条彩女鱼捉住,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小鱼以及腐蚀的鱼虫。它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这些脏东西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在大海中,类似彩女鱼那样的鱼"大夫"共有45种,它们都有尖而长的嘴巴和鲜艳的色彩。
        这些鱼"大夫"的工作效率十分惊人。有人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发现,那儿的一个鱼"大夫",在6小时里竟接待了300多条病鱼。前来"求医"的大多是雄鱼,这是因为雄鱼好斗,受伤的机会较多;同时雄鱼比雌鱼爱清洁,除去脏东西后,它们便容光焕发,容易得到雌鱼的垂青。有趣的是,小小的彩女鱼在与凶猛的大鱼打交道时,不但没受到欺侮,还会得到保护呢。布兰姆对几百条凶猛的鱼进行了观察,在它们的胃里都没有发现彩女鱼。然而,他却多次看到,这些小鱼进入大鲈鱼张开的口中,去啄食里面的寄生虫,一旦敌害来临,大鲈鱼自身难保时,它便先吐出彩女鱼,不让自己的朋友遭殃,然后逃之夭夭,或前去对付敌害。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生物之间彼此依靠、共栖共生的生存事实,特别是彩女鱼与其他鱼类之间那种温情脉脉的共存关系,不由得让人感到一丝温馨。与人相比,人类的种种行径却显得非常丑恶,为了一时的名利争得你死我活,过着群雄逐鹿的生活。合作是维持秩序、克服混乱的重要法则,一旦要各自居功、互不相让,这个法则必然遭到破坏,世间的秩序将无从谈起。
        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之争,才是上争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事事强出头,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当你同别人争名夺利时,你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妨当当配角
        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他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由于行政事务繁多,他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课题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过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做了出来,使这个课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争相采访那位副所长,他都拒绝了,并对记者们说:"这项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劳,荣誉应该属于他。"
        记者们听了,为他的诚实和美德所感动,在报道助手的同时,还特别把副所长坦荡的胸怀和言语都写了出来,使这个副所长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和荣誉。
        关键时刻,甘于当配角往往被视为一种奉献精神,这种美德会给一个人镀上人性的光辉,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一个处处争当主角的人,也许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时代气息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够成熟,虚荣轻浮。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的,但同时也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智谋。人在竞争过程中,一方面是和事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和人进行协作或挑战,做事容易,但为人就比较难,这需要我们能屈能伸,更需要我们清楚何时屈、何时伸。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要求我们甘当配角。当你刚从事一份工作时,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做好配角,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一种合作的态度。只有当好配角,才能从主角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也才能让主角尽心地传授知识。如果你一上来就猛打猛冲,凡事都抢着干,别人就会抱有戒心,谁都怕这种人来抢饭碗。
        作为一个新手,我们要甘当配角,以求充实自己;而作为一个老手,也要乐于当配角,让新手们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抢着去表现。即使你做成了,别人也不会夸奖你,而且和别人争做这样的事,容易引起矛盾。而当有些事别人做不了时,你可以勇敢地争做主角,好好地表现一下,这才能显出你的英雄本色。处处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那种平时踏实耐劳,在关键时候一鸣惊人的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学着做"黑马",而不要抢做"出头鸟"。
        再则,对于名利之争,少去涉及为好,以免落得个虽有能耐,但是个势利之人的骂名。因为太多的人喜欢这玩意儿,而且争这玩意儿都会惹得不干不净。能在名利问题上甘当配角,此种人必有远见,必能成大事。钱钟书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一方面是因为学识渊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淡泊名利。用他的话来讲:一辈子姓了钱,还在乎钱吗?
        当然,关键时候要争做主角,但争主角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估价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不能是盲目的。此外要能处理好各种因当主角带来的复杂矛盾,也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测和意外,做好担当相应责任的准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事争强好胜并不是强者本色,藏锋露拙、韬光养晦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当的藏身点。
        "该低头时就低头",并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屈尊求辱的卑贱,而是一种智慧和历经风尘洗涤后的积淀。
                                    把功劳让给他人
        春秋时期,齐国侵占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于是任克为中军元帅,士燮为佐上军,栾书统领下军,让他们率军出战。在战斗中,晋军将领与士兵们同仇敌忾,一起冲锋陷阵,卻克身受箭伤,仍在战场奋勇杀敌,结果晋军获得大胜,齐国献宝求和,归还了侵占鲁、卫的土地。
        晋军凯旋回国时,许多人都前来迎接晋国将士。佐上军士燮却走在军队的最后面,他的父亲问他原因,他问答说:"军队立了大功,国人欢喜地在这里欢迎,我如果先进去,必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代帅受名,所以我不能走在前面。"他的父亲见儿子能够如此谦逊,非常高兴。
        卻克晋见晋景公,景公高兴地对他说:"这次取胜,这是你的功劳啊!"卻克谦虚地答道:"这是君主平日的训导,其他将领们的努力,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佐上军将军士燮晋见景公,景公对他说:"打了胜仗,这是你的功劳!"士燮也谦虚地说:"这是荀庚的运筹帷幄,卻克的指挥有方,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下军将领栾书也去晋见景公,景公同样称赞他立了功。栾书说:"这是士燮指挥有方,士兵们拼命杀敌,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立了大功,却不居功自傲;有了荣誉,却谦虚谨慎,卻克己让功。"三将让功"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你将功劳让给别人时,切勿要求对方报恩,或者摆出威风凛凛的态度。因为他们可能会因此而闹别扭、发脾气,甚至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采取反抗的行动。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你应该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他们,并且对其表达感谢之意。换言之,你该换个角度想,由于你身在一个可以使你"施惠"的公司,并且拥有值得你"相让"的人选,才让你尝到了满足的滋味,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
        如果你能持有这种心态,相信你所得到的喜悦将是不可限量的。而在如此充满和谐气氛的公司,上司与部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绝不会发生摩擦。
        即使仅有一次类似经验的人,也必定会将此恩惠牢记在心,在你遇到困难时即可发挥作用,而在平时,他们也一定会体谅你的难处。
        把功劳让给他人不过是小恩小惠,但就是这滴水之恩,却可以令他人以涌泉相报。孰得孰失,人人自明。
                                    学会"爱"你的对手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许难以容忍对手,但更加难以容忍的是没有对手。因为对手的存在,我们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三十几岁的男人在成功前要停止与你的对手针锋相对,否则你很难在竞争中取胜。自古以来,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弱肉强食的惨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最有力的佐证是有个成语叫做"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竞争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相持的双方,一方称另一方为对手。
        对手是指竞赛场上的"你"和"我",对手往往在本领上不相上下,正所谓棋逢对手。如果说你是一名长跑比赛选手,那么你的对手就是逐鹿场上与你一争高下的另一名或多名长跑比赛选手。赛事过后总会诞生胜利者,胜利者之所以被称为胜利者,那是有无数比赛选手得以衬托出来的。就如一个产品的开发,一个市场的发展,正是由于对手的存在才得以实现的。对手之间的公平竞争和精彩对决,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商业神话,才使我们这个商业世界热闹非凡,充满生机。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不要试着去消灭你的对手,有时候更要乐于看到对手存在的价值。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许会难以容忍对手,但更加难以容忍没有对手。因为竞争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可以激励我们成为内行,从而带来不断的进步。所以三十几岁的男人学会"爱"你的对手吧!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最终走向胜利。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人和动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爱敌人是多么的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大。
        一间小杂货店对面新开了一家大型的连锁商店,这家商店即将打垮杂货店的生意。杂货店的老板忧愁地找牧师诉苦。
        牧师说:"如果你对这家连锁商店心存畏惧,你就会仇视它,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敌人。"
        杂货商慌乱地问:"我该怎么办?"
        牧师建议:"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门前祝福你的商店生意兴隆,然后转过身去,也同样地祝福那家连锁商店,当众拥抱你自己的敌人。"
        杂货商气愤地说:"为什么要拥抱我的敌人?"
        牧师说:"你的任何祝福都会变成福气,回归于你。你所给的任何诅咒,也同样会将你自己导向失败。"
        一段日子后,正如这人当初所担心的,他的商店关门了,但他却被聘请成了那家连锁店的经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好。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实际上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误认为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谴责。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另外,政治人物也惯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
        事实上,要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你可以这么做:——
        肢体上拥抱敌人。例如,拥抱、握手……尤其是握手,这是较普遍的社交动作,你伸出手来,对方缩手的话,那是他的无知——
        在言语上拥抱敌人。公开称赞对方、关心对方,表示你的诚恳,但切忌过火,否则会弄巧成拙!
        为什么一再强调当众呢?就是要做给别人看!如果私下拥抱,那不是双方真的言归于好?当众拥抱,表面上不把对方当敌人,至于事实怎么样,只有你自己明白。
                                    感谢你的对手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司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鹫。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鹫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鹫死于饥饿。
        秃鹫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它由于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在美国加州的《动物保护》杂志上,也刊登过一篇类似的文章。文章说,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青年美洲虎。由于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现在仅存17只,因此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珍稀老虎,秘鲁人在公园中专门辟出一块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还精心设计和建盖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森林茂密,百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游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过那些专门为它预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它王者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有人说它大约是太孤独了,若是有个伴,兴许会好一些。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一天,一位动物行为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儿,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这么大的一片虎园,即使不放进去几只狼,至少也应放上两只豺狗,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员们听从了动物行为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投放进了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了虎园的那天,这只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岗,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可见,一种动物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甚至被饿死。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碌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会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
        在人们的脑海中,狼是凶猛的动物,而羊则成了柔弱的代表,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狼的猎食对象是羊,它必须每天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才能有所收获。而羊呢?找到一片草地,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可以享受美餐一顿。狼因其对手强劲而自我也变得强劲,羊因其对手柔弱而成为它的悲哀。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成为一匹凶猛的狼去驾驭生活这匹倔强的野马。
        可是,你想过吗?有时候,决定你成功与否的一大因素其实就是你的对手。当你的对手是一个劲敌时,你才会感到压力,才会激发你上进的动力,并且不断努力去战胜他。而当你站在了一个高度俯首鸟瞰时,其实那个使你站得更高的人就是你的对手。当你的对手是人生中的一阵逆风时,你才会更用力地去把好你的方向盘,更集中精力去迎接它的挑战,这时你才会感觉出你真正的力量。而当雨过天晴,回首张望时,你会发现,让你踏实走过这一程的,正是你的对手。
        感谢你的敌人和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
                                    学会欣赏你的对手
        欣赏、理解、包容自己的对手,看淡结果的得与失,那么你的心也会因着这份平和而充满宁静和宽容。这样一来,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也可以微笑着、气定神闲地迎接挑战:胜利了,赢得辉煌;失败了,同样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王涛曾到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9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让另外8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王涛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人中只有一位入选!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翻然醒悟。总裁说:"入围的9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从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能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只有有了欣赏对手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也是三十几岁男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迈克尔·乔丹不仅是一名球艺精湛的著名球星,还是一位胸怀宽广,欣赏自己的对手,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人。很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因而成为公牛队中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拥抱,两人泪光闪闪。
        开始时,由于皮蓬是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在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占据乔丹在公牛队的首席位置这一类话。但乔丹并没有把皮蓬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皮蓬,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处处对皮蓬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被乔丹感动了。
        从那以后,皮蓬不再把乔丹当成对手,两人彼此欣赏对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如果你想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就应当学会欣赏自己的对手,以对手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翻然醒悟。总裁说:"入围的9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从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能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只有有了欣赏对手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也是三十几岁男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迈克尔·乔丹不仅是一名球艺精湛的著名球星,还是一位胸怀宽广,欣赏自己的对手,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人。很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因而成为公牛队中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拥抱,两人泪光闪闪。
        开始时,由于皮蓬是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在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占据乔丹在公牛队的首席位置这一类话。但乔丹并没有把皮蓬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皮蓬,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处处对皮蓬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被乔丹感动了。
        从那以后,皮蓬不再把乔丹当成对手,两人彼此欣赏对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