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煮酒侃三国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煮酒侃三国

第9章

书籍名:《煮酒侃三国》    作者:灿烂海滩
    《煮酒侃三国》章节:第9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但董卓当政并行废立之后,这一前提没有了,所以各地的诸侯开始各专其命。  在朝廷失去权威性的时候,社会阶层中积累起来的社会权力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像袁绍、袁术凭借其世家大族所积累起的社会资源开始填补临时的权力真空;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孙坚的奋斗在开始时,个人的成名欲望是建立在为朝廷建功的基础上的,在朝廷失去权威性时,他们的努力仍是要恢复朝廷原先的权威性,像孙坚这样非世家大族者,在没有与地方大族结合以前,寻求的主要是军功,所以他奋斗的目标不是占有多少地盘,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朝廷的承认,他无法占有什么地盘。因为此时虽然朝廷的权威已受到置疑,但仍然是天命的唯一来源(虽然已削弱)。这种分析是颇有见地的。其实孙坚的目的是比较单纯的。据裴松之《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於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孙坚在出兵之前已经很清楚越界的后果,一番表白不应看做是巧妙回避,应该是内心思想的真实流露。

            (三)

            以孙坚短短的三十七年的所作所为来看,孙坚并非象某些评论所写的“心高志大,敢于问津帝王之霸业”,而是从未有过邈视汉室的不臣之心,之所以会被人误解,实乃个人性格所至。

            历史上的孙坚虽说是孙武之后,《吴书》的作者韦昭吹捧他是“坚世仕吴,家於富春,葬於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及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寤而惧之,以告邻母。邻母曰:“安知非吉徵也。”坚生,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虽然韦昭极力替孙坚涂脂抹粉,但经过陈寅恪先生考证,富春孙氏其实是“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更有人认为是地地道道的泼皮无赖出身),从刘义庆的《幽明录》“种瓜为业”和陈寿  “孤微发迹”的记载来看,应该是所言属实。十七岁时,孙坚因斩杀海盗胡玉的手下而一举成名,被官府召作假尉。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许昌在句章起事,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聚众造反。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勇士,征得千余人,与州郡联合将其击败。被任命为盐渎县(今江苏盐城)县丞,几年后迁为盱眙县(今江苏今县西南)县丞,又转为下坯县(今江苏睢宁北)县丞。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孙坚随朱儁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为佐军司马。《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说孙坚“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一次在战斗中,孙坚受伤落马,横卧草丛之中。其军分散,不知他在何处。孙坚所骑骢马驰返营地,用蹄掌刨地呼鸣,将士们跟随青白马在草丛找到了孙坚。孙坚休养了十几天,伤好了一点就立刻派兵出战。在宛城一役中,孙坚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在他的带动下,部下蜂拥而上,很快取得胜利。孙坚也因为此役的出色表现而升任别部司马。参加联军讨伐董卓途中,孙坚先后斩杀朝廷地方官员王睿、张咨;在与董卓的较量之中,他能在失败后马上重新集结队伍,迅速发起反攻并取得胜利。

            从这几个小片段,我们能看到一点什么?笔者有这样一个初步印象:孙坚之所以能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取胜,靠的不是有多么高的战术水平,他能取得胜利的法宝只有两个字:勇猛!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他原本就不属于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我们再透过孙坚对很多事情的处理进行分析,可以再进一步对孙坚做出另外一个评价:孙坚只是一员毫无政治头脑的虎将。说孙坚没有政治头脑,这一点也没有冤枉孙坚。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却没有占南阳为己有,反被袁术做了南阳太守,粮草供应要依赖袁术;杀荆州刺史王睿,也不能控制荆州,反被刘表趁虚而入,结果孙坚不但要在不久以后再打荆州,而且最后还丢了性命。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的观点是:因为孙坚根本就没有想过向其他诸侯一样占地为王,逐鹿中原,或者说孙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政治眼光和头脑。似乎孙坚就是为战争所生,所以任何阻挠他去参加战争的人或者事,他都不能容忍。会稽平叛,孙坚勇往直前,得罪了当地及临郡的各大豪族却浑然不知(逼娶吴郡贵族吴氏,又全然不觉自己“轻绞”之名已经对各大毫族留下恶劣印象);长沙郡区星作乱,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郡太守。孙坚一月之间便消灭了区星。周朝、郭石等人率众在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州)起事,孙坚越郡讨击,三郡肃然。孙坚平乱,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干净利落,却又违反了朝廷法令;南阳太守张咨不肯给军粮,影响了孙坚讨伐董卓、光复汉室的宏愿,孙坚毫不留情的把他杀了;武陵太守曹寅伪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征讨文书送给孙坚,历数王睿的罪状,命令孙坚捉拿王睿,孙坚想也不想就执行了。当王睿问及理由时,孙坚的回答是:“因不知罪而获罪。”不但王睿到死都没弄明白因何被杀,笔者认为就连孙坚也不清楚事情的原委。

            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一员毫无政治头脑的虎将,在加上“轻佻果躁”的性格,在群雄逐鹿、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时代注定是被人利用、功败垂成的。董卓带着皇帝跑了,诸侯联军散伙了,自己的力量又不够,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原本是想带着豫州刺史的头衔到豫州稍做休整,不想各路诸侯的纷争又起,危及到自身的安全。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录》曰:“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这段记载很有意思,到这个时候孙坚心里想的还是“救社稷”,要不然也就不会“言发涕下”而不忍自相残杀了。在这种形势下,再没有头脑的人也都明白要力求自保,为达到这个目的,孙坚终于放下了当初“同举义兵,将救社稷”的宏愿,同原来关系就不错、而且又与袁绍交恶的袁术结为同盟(也有说是投靠袁术的,不过这是一段历史公案,也并非本文重点,不再赘述),参与到诸侯混战的行列之中了,结果是越险越深,最后把命都搭上了。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同袁术一起合力击败了周喁。随后,袁术派遣孙坚出征荆州进攻刘表。刘表派手下大将黄祖在樊城、邓县一带迎战。孙坚一举将其击败,并渡过汉水包围襄阳。但在“单马行岘山”时,被黄祖的士兵射杀。一个曾经令董卓闻风丧胆的一代猛将却死在一帮小喽罗的箭下,时年三十七岁。

            (四)

            终其一生,孙坚实乃一介武夫,只能称之为是一个一流的战将,算得上是一个长胜将军。但孙坚缺乏政治头脑,始终被人利用,虽说早期有“忠壮之烈”之美誉,但不久就卷入了诸侯的大混战当中,自身难保,奢谈“同举义兵,将救社稷”,打着打着,就连自己应该干什么都不知道了,完全没有了方向,忠臣做着做着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二流的忠臣;至于罗贯中所说的“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之类的英雄,孙坚不是那种人。至于说到政治家,孙坚更是连边都沾不上。他对后来孙策的兴起东吴政权的创立也没有多大影响,自己奔波一生而无立锥之地,最后连妻儿老小都要寄人篱下。有人戏称孙坚是“三十七岁留下的只有一个寡妇和五个孩子”,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从哪里蹦出来的周仓---兼与丘振声先生商榷        

            周仓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虽然着墨不多,但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倒不是因为罗贯中对周仓的刻划有多成功,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缘故,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周仓都是与关羽形影不离的三样“宝贝”,一提到周仓,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关羽,反之亦然。随着关羽红透大江南北,成为崇拜的偶像,周仓也是身价倍增。不但是在戏曲舞台上频繁出现,在关帝庙也是少不了的一员,同关羽一起被后人供奉。据说在广东、湖北、山西等地,还有专祀周仓之庙,真是极尽荣耀。

            不过翻遍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为《三国志注》等史书,均不见周仓的影子,三国以后唐、宋等几代的野史、笔记、诗文也是看不到关于周仓的记载。属于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那这个周仓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

            周仓这个人物形象,应该属于民间艺人们的杰作,出现时间可能在元代。最早记有周仓踪影的作品是由民间艺人创作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不过此时的周仓却是另外一副模样。他并不是关羽的跟班,而是与关羽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蜀汉后期的一员战将。该书中的周仓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被诸葛亮派遣“使木牛流马运粮”,结果被司马懿抢走了几辆木牛流马回去研究;第二件事情时当司马懿想不出木牛流马如何使用的时候,周仓被派去戏弄司马懿,这段情节写的非常的有趣:

            又数日,见护将三百军赴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