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第103章 如若不行,朕便亲征

书籍名:《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作者:孤帆一渡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章节:第103章 如若不行,朕便亲征,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李世民暗暗咬牙,在场的侯君集和房玄龄都是他的近臣,他也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咬牙切齿道:
  “房公,候公,你们又不是不知,朕与那东突厥势同水火,恨不得吃其肉饮其血,三年前的渭水之辱依旧历历在目啊。”
  房玄龄和侯君集都陷入了沉默,对于三年前的那件事,确实是印象深刻。
  那时,他们跟在李世民的身边,与东突厥的几十万铁骑对峙,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颉利可汗的百般试探,万般羞辱,那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如果当时不是帝师不在的话,他们都想越过渭水,与东突厥决一死战了。
  所以,对于李世民的心切之情,他们也非常能够理解,他们又何尝不想将东突厥除掉,以洗刷昔日的屈辱呢。
  气愤了一阵之后,李世民逐渐泄气,无力地挥挥手,道:“候卿,运输粮草的事宜交由你去办吧。”
  “诺,臣告退。”侯君集退了出去,如今北方战事吃紧,时间紧迫,能快一点调拨粮草就快一点调拨吧。
  待到侯君集离去之后,李世民喟然一叹:“哎,要是帝师尚在的话,必定能够一举扫平东突厥吧。还有李靖,秦琼,程咬金三人,都是朕的心腹大将啊,竟然也有留在了首阳山,何其可惜!”
  就算帝师不肯北伐,能有李靖三人的辅佐的话,那情况也会好很多。
  如今的李绩还是太年轻了,才年过三旬的年纪,行军打仗的经验还是不够李靖多啊。
  不是谁都能跟秦天朗一样,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秦天朗那就是个怪物。
  “二郎也不必太过担忧,李绩为人沉稳,用兵讲究步步为营,就算无法平定东突厥,也能稳住北方形势。”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摇头苦笑,听出了房玄龄的言外之意,这话中的意思就是在婉转的说,不认为李绩带领的大军能够一举攻克东突厥了。
  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的话,李世民估计早就翻脸了,但房玄龄不同,他的话李世民向来重视。
  如果连房玄龄都不认为李绩能够平定东突厥,那此次北伐的成功性真的很渺茫了。
  如果不是李靖等人都隐居首阳山的话,李世民又怎么会将北伐的重任交给李绩,李绩虽然不错,但毕竟经验不足,冲锋陷阵倒是可以,指挥三军的话那就有些勉强了。
  一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想让帝师回朝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仿佛有一团火在他体内熊熊燃烧,令他痛并快乐着。
  “房公,你认为如今再次上首阳山邀请帝师回朝,胜算会有几分?”李世民脸色患得患失地说道。
  “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何必再问微臣。”
  李世民摇摇头,是啊,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但就是忍不住生出一抹侥幸,万一……万一真能请回帝师呢。
  李世民不是悠游寡断的人,在唏嘘了一阵之后,便恢复了常态,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北伐东突厥上,眼中有凌厉杀气闪过。
  东突厥是一定要剿灭的,三年前的渭水之耻必须洗刷,否则的话李世民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且东突厥用兵数十万,乃是巨大的北方隐患,大唐想要实现大治,这东突厥就必须灭亡。
  如果真到了没有其他办法的那一步,那他就只能亲征了,三年未上马,东突厥是不是以为他的刀已经不锋利了?
  ……
  首阳山上。
  一大早的天刚亮,魏征就上山来找秦天朗,这几日他一直在想,帝师先前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来想去,他也想不通其中的缘由,黎民百姓也可以断文识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没想明白,魏征心中的好奇却越来越重了,因为他知道,帝师从来就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既然帝师说了想让黎民百姓都会断文识字,难道帝师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魏征就激动的不行,几日来睡都睡不好,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也都是这件事。
  古往今来,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能让黎民百姓都能读书写字的事情,这实在是太离奇了,就好比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告诉你,他能让每个人都开上兰博基尼一样不可思议。
  山上的人自然认识魏征,所以非但没有阻拦,最先看到魏征的两名镇国军还领着他走到山庄后方,这里是一个花园加湖泊,颇为幽静。
  虽然秦天朗没有明令禁止,但镇国军之间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不会来到这里,除非是遇到了非常紧急的事情。
  所以到了这里,魏征便只能一个人独自往前走,穿过了一道道曲折婉转的青石小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方闪烁着粼粼光芒的湖泊映入眼帘。
  魏征眼前一亮,在如今的寒冬里面,能看到水光潋滟的湖泊可是一件稀罕事。
  更为难得的是,湖泊上空白雾氤氲,将此地笼罩在朦胧之中,宛如仙境,温暖的白雾扑面而来,让魏征的身体一下子放松下来。
  隐约间,他看到了一道笼罩在白雾之中的身影,辨认一番之后,认出那就是帝师身影。
  魏征露出一抹喜色,脚步加快几分,逐渐看清了秦天朗的身影,发现在秦天朗的前方还有其他的人,这些人穿着麻鞋,身穿朴素布袍。
  这些人的装扮魏征很熟悉,因为这正是首阳山下的佃农常穿的服饰。
  更让他惊异的是,这些佃农都卖力的干活,或两人相互抬着一桶桶的白浆,或几人围在一起,正在往一个小池子里增添一种他不熟悉的材料。
  稍加思索之后,魏征觉得这些佃农像是在造纸,不过这造纸的流程很是奇怪。
  虽然魏征对于造纸不是很擅长,但作为博览群书的大儒,对于造纸术也是有所了解的。
  据他所知,造纸总共要经历数十种流程,从选料开始,随后要经过伐条、蒸煮、浸泡、剥皮、日晒、制成皮胚。
  这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涂浆,再蒸煮,过浆,淋灰,如此放置十多天等待自然糜烂,这是第二步。
  最难的还在后头,最后还需要进行全料配水,配胶,捞纸,压榨焙纸,选纸,剪纸等步骤。
  这些步骤环环相扣,工序繁杂,且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的话根本制不出纸,制出来的只能是废料。
  而再看眼前的制纸过程,过程简单,看起来就像在儿戏,让魏征一阵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