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第102章 北方战事

书籍名:《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作者:孤帆一渡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章节:第102章 北方战事,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玄成不相信寻常百姓也能读书?”秦天朗问道。
  魏征沉默,用沉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普通人读不了书。
  别说是魏征,就算是李世民来了,多半也是这样的想法,这年代普通人想要读书,实在是太过天方夜谭了。
  别说是百姓了,就算是出身寒门,也就是那些州县的落魄世家的才子,想要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秦天朗也没有跟魏征解释的欲望,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很难解释的清楚,还不如用行动来证明来得直截了当。
  “玄成不是想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吗,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想让玄成担任明心轩的先生。”
  明心轩,便是先前李靖提议开设的学堂,先生,便是大唐对于老师的雅称了。
  “当私塾先生?”魏征眼中先是闪过一抹疑惑,然后猛地一变,说道:“难道说……帝师想让这些百姓读书?”
  “有何不可呢?”秦天朗笑道。
  “不不不”魏征忙摇头,“那些百姓愚钝不堪,大字不识一个,如何能读书识字,况且要开设学堂的话,所需的花费无可计量,帝师可要三思啊。”
  秦天朗转身看向魏征,道:“玄成所说这些我都了解,但现在我们不说这些,我只问一句,玄成是否愿意当这个学堂先生?”
  “帝师相邀,我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帝师的才能远在我之上,帝师亲自来当这个先生的话,岂不是更好?”
  “我懒得当。”
  魏征:“……”
  解决了学堂先生的问题,秦天朗邀请魏征上山居住被婉拒之后,便返回了首阳山。
  既然想要开设学堂,那就得好好准备一番,他所说的要让寻常百姓也能上学,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要真正付诸实践。而且……这件事对于他而言,也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
  长安,宣德侧殿内。
  李世民倚在软椅上,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手中的急报。
  在其身前,左边是房玄龄,右边是兵部尚书侯君集。
  李世民手中的急报,乃是从关内道北方马邑县发来的急报。
  马邑,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易守难攻,位于东突厥和大唐的边陲之地。
  一个月前,李世民做出决定,决定派出大军北伐东突厥,以振大唐军威。
  此次北伐的大军以并州都督李绩为帅,柴绍、薛万彻为辅,统领十五万大军北伐东突厥,如今大军正是处在马邑县之中。
  兵部尚书侯君集的脸色有些沉重,此番急报正是他呈递上来,对于急报上的内容他已经阅过,对于北伐的情况……一言难尽啊。
  正想着,李世民已经将急报合上,脸色变得有些阴沉,眼中隐隐闪动着杀气。
  “没有想到,东突厥和后隋余孽的反抗竟然如此激烈,一个月过去了,竟然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且李绩大军粮草渐缺,隐隐间竟然落入被动局面。”
  说着,李世民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此番北伐东突厥,虽是借的东突厥与梁师都勾结的罪名,实际上是要肃清隐藏在北方的巨大隐患。
  无论是拥兵数十万的东突厥,还是后隋余孽杨政道,那都是鲠在大唐喉咙的鱼刺,不拔掉就无法安心呐。
  更何况东突厥还跟后隋余孽杨政道勾结起来,一同把控北方边境,这让李世民如何能坐视不管。
  任由他们这样下去那还得了,说不定哪一天又重新杀上长安来了。
  “还请陛下息怒,东突厥和后隋余孽根植北方已旧,已是陈年旧疾,非一日之功可除,如今也才过去了月余,没有大捷传来也是正常的。”兵部尚书侯君集说道。
  李世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李绩乃是开国名将,跟随他出生入死、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功劳,在他的心中,李绩是足以跟李靖媲美的骁将。
  这也就导致了李世民对于李绩有着很高的期许,从此次领军北伐让李绩担任主帅就可看出一二。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李绩竟然过了月余都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这着实让他有些失望。
  这时,站在一旁的房玄龄说话了:“陛下是太过心切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平定东突厥,还是要多些耐心才是。”
  “房公啊,这东突厥拥兵自重,竟然公然与叛梁勾结,这是挑衅我大唐的威严,如果不能快速平定东突厥的话,如何能够彰显大唐的军威呢。”李世民说着,眼底深处闪过一抹愤然。
  实际上,李世民之所以对东突厥的反应那么大,大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是因为李世民跟东突厥有着旧恨,而且还是非常大的旧恨。
  昔日,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不久,李世民刚想登基皇位之时,东突厥颉利可汗想趁大唐动乱之际趁虚而入,率领数十万大军一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径直攻打到了距离长安仅有四十里的泾阳县。
  当时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长安的兵力不过三万余,且大唐各地动乱不堪,根本就无法集结起有效的反击大军。
  加上那时帝师率领大军西征吐蕃,相隔遥远之下已是鞭长莫及。
  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情况下,李世民率领一众心腹在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对峙,最终凭借着过人的胆量,以及精妙的疑兵之计使得颉利可汗无法揣度大唐的虚实,颉利可汗最终选择退兵,大唐得以逃过了一劫。
  如果说当时颉利可汗识破了李世民的计谋,那么长安的几万人马根本就抵挡不住东突厥大军,估计从那时起,大唐就不再属于李世民,而是属于颉利可汗了。
  这种险些亡国的记忆,李世民怎么可能忘记,无论是对于东突厥的忌惮,还是对于三年前隔江对峙的屈辱,都让他刻骨铭心,三年来时刻都没有忘记过。
  甚至于他在国祚初定之后对帝师产生了猜忌之心,也和东突厥率军南下有关系。
  正是因为东突厥的忽然背约,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一时间宛如惊弓之鸟,谁也无法信任,加上七宗五姓的暗中怂恿,最终做出了削去帝师兵权的糊涂事。
  所以说,李世民对于东突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那种。
  所以,梁师都刚被平定,李世民便立即派出大军北伐东突厥,一刻也不想等待,正是要借着平定梁师都后士气大盛,要把东突厥这个巨大隐患一举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