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我的历史聊天群

宠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历史聊天群

第140章 国子监改为顺天书院

书籍名:《我的历史聊天群》    作者:一缕烟丝
    《我的历史聊天群》章节:第140章 国子监改为顺天书院,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在历史聊天群,群主王宇与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朱元璋还有王安石聊了一柱多香时间才下线。
        看了看手上带的表,华夏帝国时间点过分。
        用现代世界的表,对的是华夏帝国这时时代的时间。
        为了尽可能的精确华夏帝国时间,王宇之前还特意找了“钦天监”,以及汤若望等人,经过反复核对后才把认为最最准确的时间,用表和时钟校准。
        张良吃完早餐,就坐在旁边看,知道王宇在所谓的历史聊天群里与他人聊天,没有出声打扰。
        “时间差不多了,子房,准备下,我们前往国子监。”
        大明王王宇看向张良,和气的说着。
        “结束了?”
        张良当然是指大明王王宇刚才在历史聊天群里忙的事,他放下,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时钟。
        然后,起身道:“时间来得急,去趟国子监,然后会来召集内阁议事。”
        每日的行程,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满满的。
        大明王王宇命令小太监吕安准备马车,然后带上十人的护卫,就轻装,悄悄的前往国子监查看。
        因为战乱,前明留下来的国子监已经落败不堪。前不久,大明王王宇命人人进行修缮,到现在已经基本修缮完成了。
        今日,就是过去看看。
        马车和护卫,一同低调离开了皇宫。
        大明王王宇与吏部尚张良同车,吕安坐在马车前面,与车夫一起。
        “估计,最多再有几个月,张献忠不败,也得投降。到时候就只剩下北面的敌人,就不用如今这般辛苦了。”
        总算要苦尽甘来了,华夏帝国三面战事,大明王王宇一直很大,现在解决了南明朝廷,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是啊,接下来重心就是应对北面的战事,以及稳定国内刚刚结束战争的民心恢复农耕。”
        张良点了点头说道。
        “谁说不是,所以派了孔明他们等部一院的大臣前往南京,就是要做这方面的工作。”
        大明王王宇说完,又感慨道:“华夏帝国,现在可用的人才还是太少。刚进翰林院的一百十名进士都安排到各地去做事了,但还是缺人。”
        张良接话道:“改朝换代,又是战乱不断,地方许多官吏不是意外死亡,就是逃命,隐居去了。空出许多官职需要人来补充,第一次科举的进士,大多数无法胜任重要官职,还需要招揽更多的有用之才。”
        这些道理,大明王王宇都明白,说:“但愿孔明他们这次去南京,能为华夏帝国招揽多一些才能。之前,大明的大部分人才都去了南京,现在南明朝廷没了,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为华夏帝国出力。”
        “不过,明朝的党争太根深蒂固,就算是到了南明朝廷依然严重。我们要吸取教训,华夏帝国需要的是做事的官吏,而不是所谓的人集团。”
        张良不是明朝的人,看过历史后,也对明朝的党争很在意,与大明王王宇一样,有所忌惮。
        “所以,大明王才要在秋季进行第二次科举,还要把国子监改成顺天院,就是为了选出和培养合适的人才,为我所用。”
        张良与大明王王宇说话没多少忌讳,而且以大明王王宇的思想,也不会在意那些。
        两人就这样,一路聊着国家大事。
        不知不觉,就到了国子监。
        “禀报大明王,国子监到了。”
        小太监吕安禀报道。
        ……
        明朝的国子监是明朝设立的最高学府{太学}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近三万平方米。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彝伦堂,敬一亭。
        马车停在国子监的大门前,大明王王宇和吏部尚张良先后从马车上下来。
        国子监的大门前,已经有人在此等候,人不多,都是相关人员。
        大明王王宇命令过,不得张扬。
        “这是聚贤门!”
        大明王王宇和吏部尚张良都是第一次来到国子监,但是之前对国子监的事情和历史多有了解。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正大门,位于轴线最南端,门内院子东西设有井亭,东侧的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拜见大明王!”
        在此等候的是国子监的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吏,除此之外还有礼部右侍郎刘宗明,工部主事卢正等人。
        国子监的修缮,就是卢正负责的,也就是那个负责华夏帝国第一条水泥路之人。
        “诸位,免礼。”
        大明王王宇走上前,说道:“繁缛节就不必了,本王想先进去看看整个国子监。”
        说着,看向众人,问道:“谁是现在国子监的祭酒,为本王领路,顺便讲解下现在国子监的情况。”
        一人站了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他就是国子监目前的祭酒李依阳。
        国子监祭酒李依阳,对大明王王宇行礼道:“下官李依阳,添为国子监祭酒,拜见大明王。”
        “嗯。”
        大明王王宇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说道:“李依阳,前面领路。”
        “是。”
        李依阳领命。
        进入聚贤门,就是国子监的第一院,然后是第二进院的大门,名为:太学门。
        太学门是国子监的第二进院落大门,位于集贤门以北。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还有一座御碑亭等等。
        国子监的第二院内,还有琉璃牌坊,三门四柱七座。位于二门内辟雍殿前,是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
        除此之外,还有彝伦堂。
        彝伦堂位于国子监二进院内,原名崇阁,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是国子监藏的地方。明代永乐年间予以重建并改名为彝伦堂。
        彝伦堂之后,是敬一亭。
        敬一亭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内有御制圣谕碑等数座。亭东为祭酒厢房,西为司业厢房,是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谕其副职司业的办公地。
        国子监比较大,大明王王宇没有一一查看,只是看了主要的地方。
        “现在国子监内可还有学员?”
        大明王王宇问国子监祭酒李依阳。
        “回大明王,因为连年战乱,加之后来李自成攻进京城,国子监原本为数不多的学员都离开了。”
        国子监祭酒李依阳无奈道。
        “没事,本王准备将国子监改为顺天院,然后在今年秋,重新开学招收学员。”
        大明王王宇笑着道:“不过,既然改名为顺天院,就要与过去的国子监有所不同。招收的学员面向全国,需要通过考核才能进入,教授的学识也要扩充……具体的事情,之后会由礼部来安排。”
        礼部设有教育司,专门负责华夏帝国所有教育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