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151章

书籍名:《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作者:一刀客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章节:第151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叶挺通过中山医科大学某一名“权威”教授,携带“绝密技术”前往美国,与杜邦等大公司商谈合作事宜。该教授指出:一种罗马甜瓜中内有金菌青霉素的霉菌。这种霉菌生产速度很快,产量也比青霉葡萄球菌的氧化酶高上百倍。利用这个菌种,可培养出一种产量更高的霉菌突变种;至于量产青霉素,则要建成2层楼高的巨大容罐,里面装上2.5万加仑的“营养汤”,用象飞机的螺旋桨一样大的搅棒在罐中不停地搅拌,使纯净的空气源源不断地通过容器内的营养汤。这样,霉菌就不仅仅生长在营养汤的表面,而且也可以在全部营养汤内部生长。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可使青霉素的产量飞跃提高。合作条件是该教授必须拥有新产品49%的股份。

        杜邦公司一进行试验,发现果然如此,不禁大喜,双方当即签订合同。到1932年末,有20余家美国公司开始大量生产青霉素(因美国强制杜邦公司公开技术,当然要支付巨额费用)。产量已能满足一年治疗100万病人的需要。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诸如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化脓性咽喉炎、白喉、梅毒、淋病、以及各种结核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等,都受到了有效的抑制。那些染上严重疾病的人们心中又有了希望,生命又有了依托。

        当时青霉素的价格与黄金相等,由此可知广东方面从中获利多少了!(叶挺将所得利润全部用于购买美国股票,美国政府自然完全支持)。由于两广军队使用青霉素(其中也支援了红军),大大降低了战场死亡率。当时的青霉素每一小瓶仅10万国际单位,却要分两到三次注射,效果奇佳,比之现在静脉注射一次800万单位效果还好(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人体产生了抗药性),成为抗日军队的救命灵药。在以后的抗战中,青霉素成了叶挺的神奇武器,凡积极抗日的军队都将无偿得到青霉素的治疗,从而大大激发了官兵的抗日士气。而日本军队则只有象过去一样继续倒霉、大批伤兵死于破伤风了。

        正文  第二十四章:军事工业

        叶挺做好经济规划后,具体就交由陈铭枢的省政府去实施了,他自己集中主要精力狠抓军事工业,要将广东建为强大的抗日国防工业基地。

        在购买大量美国军火公司的股票后,叶挺再次使出类似“青霉素专家”的手法,派前税警总团团长王赓赴美国,提出了一些新武器的设计理念。

        王赓因淞沪抗战中“献地图”一事遭到军事委员会军法处审判(历史上判刑两年半),蔡廷锴、叶挺极力为之作证,军法处见当事人十九路军都为之辩护,故将其释放,王赓十分感激,但已被迫离开税警总团。十九路军重返广东后,叶挺邀王赓南下,就任广东兵工署副署长,王赓欣然前来。叶挺将部分新武器的设计理念告知王赓,由其赴美商谈合作事宜,顺便治疗他的顽疾(历史上王赓就是为此早逝,叶挺当然不能让这位艾森豪维尔的同学、在美国军界有广泛人脉的活宝挂了)。

        王赓利用西点同学会的关系,很快与美国军火厂家搭上关系。美国武器专家对王赓提出的“超前理念”惊奇不已,但从专业的角度也知可行,遂着手完善并安排生产线(在经济大危机影响下,美国军火工业奄奄一息,现在居然有了订货!)。同青霉素一样,王赓也争取到了最优惠的合作条件。不过等到这批新武器设计好并量产出来,已经赶不上1933年初的热河抗战了,最快也要到1933年中甚至1934年才能交货。不过叶挺估计,如果进程顺利的话,一批30年代后期的先进武器将提前数年生产出来,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足以对日军武器形成很大优势,这样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日两国的武器总体差距将大大缩小。

        为了充分发挥王赓的能量,叶挺干脆让他以治病为名(病也确实治好了)常驻美国,负责监督军工生产和武器交易。王赓如鱼得水,病好后故态复萌,整晚在歌舞厅、夜总会花天酒地。叶挺也不予理会,反而私下拨一笔巨款给其花销和作为“活动经费”。王赓也不是不干活的主,知恩图报,没有耽误正事,又促成几笔划算的大买卖。

        一是M2A4坦克。M2A4是当时美国陆军唯一的坦克,以欧洲的观点已经过时,而装甲部队当时在美国陆军中也没有市场。王赓仗着与美国军界的特殊关系,以极低廉的价格(形同废铁)将美军即将退役报废的50辆M2A4坦克买下,美国军方反而大喜过望,顺便赠送一批零配件。叶挺暗中偷笑不已,这种M2A4坦克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中所有坦克的“母亲”,重11.5吨,采用气冷式发动机,最高时速56公里,装甲厚度为10毫米,装备37毫米火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总的来说装甲薄,机动性差,与二战中的坦克相比形同玩具,但却比日军坦克先进不少,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菲律宾之战表明,M2A4坦克可轻易击毁日军30年代早期的坦克,如89式中型坦克、92式重型装甲车、94、95式“豆战车”,连日军二战中倚为主力的坦克——97式中型坦克也不是对手!(后来日军研制出97改才重占上风)。王赓死磨硬缠,终于使美国军方同意将一批M2A4坦克的“神秘配件”一并“赠送”(当然是花了一笔钱,这批“神秘配件”就是对付日军的绝密武器)。

        二是T4战斗汽车。T4战斗汽车以克里斯蒂T1战斗汽车为基础设计,重9.5吨,1932年初设计成功,采用标志性的螺旋悬挂系统,得到测试委员会以及装甲骑兵部队指挥官霞飞上校(美军二战中著名的M-24坦克即以他命名)一致好评,认为其机动性、操纵性和火力均胜过克里斯蒂公司提供的另一种装甲汽车T5。该车全装甲结构,配备了尺寸更大的“救生圈”式炮塔,螺旋悬挂系统展示了良好的越壕能力和行驶的平稳性,而T5操纵性更佳,但越野能力不足,而且行进间设计准确性不如T4。但美国陆军部却认为,T5更轻的重量(7吨)和更低廉的费用优于T4,决定采购T5装备装甲骑兵部队,并以法令形式规定未来的装甲战斗车辆的重量上限为7吨!为此,在美国交流的德国军官讽刺说:看上去作出决定的美国官员似乎从没坐过一次装甲车,更没有操纵上面的武器在颠簸的行驶中射击过。德国装甲部队先驱之一黑伯格上尉更是尖刻地写道:“(我)非常庆幸,(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没有陷入这样的官僚局面。”王赓在叶挺授意下,提出购买T4战斗汽车。克里斯蒂公司在T4受挫后心灰意冷,原以为生产线就此亏损,哪知天上掉下馅饼,居然有人肯收购这种“失败”产品,大喜之下以处理价卖给王赓50辆T4战斗汽车(勉强保本)。实际上这种战斗汽车当时非常优秀,且37毫米火炮足以应付当时日军所有的坦克。

        三是钢铁厂和石油厂。王赓以最低价格收购了匹兹堡的1间钢铁厂和得克萨斯的1间炼油厂,将其设备全部运来广东。钢铁厂安置在韶关附近的山区中,充分利用附近的凡口铁矿和铅锌矿,兼顾防空需要。叶挺高薪聘请一批专家,将广州的矿业学校迁至韶关改名冶金学校(学生在钢厂实习),另招聘一批工人,使钢厂迅速上马投入使用,年产钢10万吨(韶关钢厂是当今广东最大的钢厂);炼油厂安置在茂名(茂名石化厂也是当今广东第一大石化厂),至于茂名油田的位置叶挺早就指出来,对外宣称是周易预测学。由于当时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当时中国唯一的油田在甘肃玉门),对茂名出现如此巨大的油田惊奇不已,更感到叶挺这个“人中龙”深不可测,连白崇禧也畏惧三分。至于油田的防空问题,叶挺另有考虑。

        由于距热河抗战已不到半年,广东军队的装备还是要依靠自己兵工厂的产品。

        当时广东最大的兵工厂是广州石井兵器生产所,原厂长由广州市公安局的局长何荦兼任。何荦随陈济棠去了福建,蔡廷锴立即任命原汉阳兵工厂的厂长邓演存中将为广东兵工署长兼广东兵工厂总厂长,石井兵器生产所改称广东第一兵工厂,由黄涛任厂长(黄涛此人经历颇为传奇,因为抓军工生产有方,历史上居然被陈济棠任命为师长,后担任军长!)。邓演存、黄涛等不负所望,狠抓产品质量,成立工具检验室,进口一批精密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如精密元车、螺纹磨床、超等光学比较仪、万能工具显微镜等,以加强量具和重要刀具的制造与检定。后又成立材料试验室,增设各种物理性能试验设备,如爱姆司氏30吨万能试验机、莫尔式疲劳度试验机、爱姆司氏冲击试验机、各种硬度试验机及德国蔡司金相显微镜等。以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在德国新的工艺规程基础上,又对工艺进行了补充修订,对一些型面较复杂的零件,采用了靠模铣加工技术和铲齿成型刀、组合铣刀等较先进的刀具,最后编制出较详细的工艺规程。在第一个月的检查中,第一兵工厂只有10%子弹通过检查,但随后生产品质大幅提高。

        当时粤军的标准装备是“元年”式步枪。1903年,晚清代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提出参照日本、英国小口径枪,拟定全国步枪口径为6.5毫米,政务处同意该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