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

宠文网 > 科幻小说 > 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

第2章

书籍名:《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    作者:林木
    《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传统的中国人的  名字多“仁”(如刘仁、高修仁等)、“义”(如卢俊义、蔡义)、“礼”(如周学礼、王恭  礼)、“智”(如王智、贺智慧)、“信”(如李信、李信义)等字来起名,类似用“德”字的  人名如于谦、龚自珍、张自忠、沈德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某种道德向往和追求,而女人的  名字又多含有“贞”、“端”、“惠”、“芳”等属于“女德”一类的字。中国传统道德在  人名上的反映,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心理。

        另外,中国一些老字号的商铺的命名,也很难脱离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店“同仁堂”,还有如“居仁堂”、“安仁堂”等店铺名字,一个“仁”字,不同  的药店,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药店经营者心目中的分量。以经营烤鸭为特色的北京著名  的饭店“全聚德”,不但在北京开了许多分店,甚至发展到了京外、海外,老字号的“全聚  德”取“以德聚全,以德取财”的意思,作为一个饭店,信奉道德在经营中的至上作用,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其次,中国人起名直接用一些汉语词汇或者典故作为自己的名字,反映了中国文化内涵丰  富的又一鲜明特点。

        汉语词汇,特别是一些典故成语,经过历史的发展演进,有了广泛的引申义和丰富的象征意  义,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特色。于是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有了一种根据自己的  姓  氏,或者直用其字,或者谐用其音,借词意、典意起名的倾向,它使中国人名文化与中国语  言文字文化的联系更多了一道有趣的景观。

        如借用词语起名:刘畅(谐音“流畅”)  刘洋(谐音“留洋”)姚望(谐音“遥望”)  潘峰(谐音“攀峰”)唐正(谐音“堂正”)  姚远(谐音“遥远”)如直用词语起名:高峰、高兴、高远  万里、万千、万山红远征、远方、远近  康泰、康健、康乐田野、田间、田中禾  成功、成城、成方圆如精练成语起名:周而复(周而复始)  华而实(华而不实)马识途(老马识途)  叶知秋(一叶知秋)黄腾达(飞黄腾达)  郑清源(正本清源)冀开来(继往开来)  邢成思(行成于思)还有如借用典故起名:吴三省  (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我身”)李德邻  (出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王朝闻  (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孟浩然  (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张中行  (出自《论语》:“汪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平!”)朱自清  (出自《楚辞·卜居》:“宁静洁正直以自清乎?”)郑板桥  (出自《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周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人名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由于汉语言文字在表意、象形、谐音、隐喻等方  面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使得中国人的汉语名字在传意、抒怀、寄情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空间,  也使得中国人的名字更多了一些情趣、品位。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一种文化修养的高  低,寄寓了人们追求的志趣方向。所以中国人的起名颇有学问,中国人起名也就难怪颇爱有  讲究,颇多想象,颇费周折。

        第三,名字成为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词、典故,成为一种文化,又反过来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  化。

        一个人起名,借用汉语成语、典故起名,使名字具有了文化内容,而名字作为某个人的特定  代称,随着社会生活中,这个人名的特定意义的引申,被赋予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因而又  具有了一般语词的广泛文化意义,这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走进中国的语言文化宝库,这种由人名形成的典故或成语几乎俯拾皆是。比如说“毛遂自荐  ”,毛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自告奋  勇地担当大任,为国分忧。后来“毛遂自荐”便成为一个人名典故,毛遂成为在社会需要时  那些能够自荐勇为、脱颖而出的人的总的代称。还有如“华佗再世”,华佗是汉朝末年一个  著名的神医,曾发明了麻醉治疗法,当年由于医术高超,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在历史上很  有名气,随着社会的流传,后来人们把具有高超医术的人都赞誉为“华佗再世”,华佗的名  字也就成为许多有精湛医术的人的代称。此类人名典故,对人或褒或贬,在汉语词典中确实  不少,比如“再作冯妇”、“员下阿蒙”、“项庄舞剑”、“柳毅传书”、“管宁制度”、  “苏武牧羊”、“韩信点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庆  文不死,鲁难来已”……这些人名典故,都是一个人名,一个故事,本来这个特定的故事  为特定的这个人所为,后来因为社会的流传,慢慢地被引申,被赋予社会特定的文化意  义,使这个人的名字成为社会上具有此类特性的人的代称,因而人名作为某个特有  的人的代称,被社会作为一类人的泛称。

        除了人名成语、人名典故之外,这类人名词语以各种形式的汉语语词出现,反映了人名词语  的丰富多彩。

        如人名俗语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因为《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作为乡下老妪,没见过多少世面,头一次  进了贾府大观园,闹出不少笑话,于是此语把刘姥姥这个形象引申为见识很少的那些人的代  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语出于对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的智慧的肯定,形容很多  人在一起,只要善于集思广益,有了集体的智慧,就能够有诸葛亮的才智,能成就大事。这  里用集体群众的力量来作为有智有谋的诸葛亮这个智慧化身的代称。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人名和赤兔一起成为人中才俊的代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这里韩信这个人名,成为那些做什么事情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人  一种总的代称。

        还有许多人名歇后语,更直接地表达了由人名引申出来的社会文化意义,如: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另外,还有好多的名字,或由于其人本身确有的故事,或由于人们的传说被某种特定的  个性定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含的语汇,如:

        阿斗:刘备的儿子,三国时蜀汉后主,降魏后乐不思蜀,个性定型为“扶不起的阿斗”,其  名也就被用作无能无知的人的代称。

        张飞:三国时蜀汉名将,人称“猛张飞”,被用作烈性、勇猛一类人的代称。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他劝降周瑜,反中周瑜“反间计”;到曹营献“连环计  ”,又致曹军大败,所谓“蒋干献计”,被指为那些遇什么事总喜欢自作聪明的一类人的的  代称。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所谓“柳下惠坐怀不乱”,  世传他不好女色,人们尊称严守  道法规范的那些人为“柳下惠”,也是对这些人用柳氏之名代作一种美誉……      综上所述,人名作为一种人的特定称呼,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从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称  谓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语汇,它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和丰富性。同  时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人名之所以能有这种文化性的演变,总是与特定人名所代指的特定的  人,不论他是历史中的人,还是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不管他是褒是贬,总是与他特定  的  个性、特定的行为所具有的广泛社会意义或典型的社会代表性有关。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  品行通过一个人的人名固定在一定的人名文化中,同样,一个人的人名也能成为一种丑恶  、虚假、罪孽的代称。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名字,一个人总想让自己的名字能流芳百世,  那么就看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赋予我们自己的名字什么样的意义。

        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序

        3.名字是一种心理暗示一个名字的好坏到底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人名、对自己  的公司、店铺的名字那么在意。从某种实质的意义上说,名字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必  然的关联。比如,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的名字只不过是你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代号,  就像一个运动员参加体育竞赛的一个号码一样。能否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主要决定于你  有无崇高的理想目标,有多大的决心  和毅力去为之奋斗,有多少知识、能力和创造的欲  望去为达到你的目标提供可能。这与你的名字是否好听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