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苏州“老乡”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苏州“老乡”

第2章

书籍名:《苏州“老乡”》    作者:杨守松
    《苏州“老乡”》章节:第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湖北省的809厂正在寻找出路,听人一介绍,就答应先给一辆卡车改改看。

            三天三夜!山山水水,终于到了一个名叫"乐余"的"公社"。供销员从大卡车上爬下来,抹去一脸的尘灰,开眼一瞧,不觉眉头骤紧,脸如打蜡--

            三间草棚,两把钅郎头,一个铁凳还断了一只脚!

            这也叫做"工厂"吗?

            开车的司机大发脾气:我们的厕所比你一个"工厂"还要值钱!说罢就要走,宋连根慌了,死活拉住,先陪笑,后敬烟,转身又抱来一条被子说:师傅,路上辛苦了,先休息一会,我去打酒杀鸡给你接风洗尘,别的事,再慢慢谈……

            宋连根苦苦地挽留,苦苦地赔笑,任是多么难听的话都一齐吃进,他知道,人穷气短,连发脾气的资格都没有,也正是想到这一点,想到了要不顾一切办个能赚钱的厂,所以他显出来超常的耐心超常的真诚也是超常的志气:"我们敢接这车,就一定能改装好。做不成我五花大绑送上门,在你厂里示众三天算赔罪,然后听凭你们发落,我宋连根死而不怨!"

            809厂的人稍微平了点气,但是见酒见菜总提不起兴趣,宋连根用农民的质朴豪爽还有机智相互掺和的口气说:"桥归桥,路归路。业务是业务,喝酒归喝酒!"

            来人终于被感动了。反过来替他着想:"没把握,这车就不要拆了,一定要做,可要当心点,一个螺丝也不能少,要是做不像,也好再装起来开回去……"

            其实,在他们喝酒的时候,马师傅几个人已经按照宋连根的"密令"偷偷地拆开了。草棚低矮,车子哪开得进?就喊了几个大块头,用毛竹把棚门撑起来,把卡车推进去;草棚又太小,容不下一部卡车,也就只好让车头在内,车屁股撅在外面晒太阳。

            第二天一早,卡车拆卸完毕。

            809厂几个人很吃惊,这些乡巴佬干劲倒足,怎么一个夜晚就干了我们几天的活?!

            创业如拼命,不死半条命。拼命者的能量至少比平常的人大十倍!

            此后,客人无事,晚上睡觉,白天下棋打打扑克。有时想找宋连根,不见人影。他们觉得奇怪,这是搞的什么名堂?莫非车子一拆就完事大吉了?

            宋连根在争分夺秒攻关呢!

            兵分三路:一路,马师傅几个人到上海某厂去"偷"技术,钻到人家车肚底下去量东划西;二路,由他亲自出马,叫化子似的东奔西颠买零件;还有一路,安排两个老头老太太专门照应客人的生活,烧烧开水洗洗被还有帮着到小店去买包香烟什么的。三路人马白天各归各,夜晚悄悄碰头通个气,然后点上汽油灯,七手八脚地改装客车。

            到底有过多少个通宵,谁也记不清了。

            差不多有了一点数了,宋连根对809厂的人说:放心吧,我们保证三个月内交货!

            总不能干巴巴地等三个月吧?来人也就悬悬地走了。

            一个宋连根,两个老铁匠,三个臭皮匠。真是就这么个"一二三",三个月把一部客车改装好了。

            宋连根恨不得让地球转三转听他吼一声:成功了!

            赶紧拍电报!

            没人理睬--不,是没人相信。809厂的人自认倒霉,似乎把这部旧卡车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打电报!这回是宋连根亲自跑到邮局又具上他本人的大名。

            半信半疑。总算来了。

            敲敲打打,量量算算,又开开停停,然后站住,往宋连根肩上狠狠地揍了一拳。

            通过了!

            过了不久,又开了两部卡车来让他们改装。一下车,就对宋连根说:"我装了两车的零件,卖给你!"

            "我有个屁钱!"

            "便宜点。"

            "不要!"宋连根斩钉截铁。

            "我是送给你的。"对方笑起来,"这些破玩意厂里当垃圾,可讨嫌了。"

            "谢谢!"宋连根喜不自禁。

            "拿酒来!"这回是他讨酒喝。

            从此,牡丹客车改装厂红火起来。好的一年,赚了一百多万。

            宋连根大红大紫。

            开顶风船的角色

            谁料想,不几年就风云突变,客车滞销,好端端的神气活现的一个厂很快陷入了困境。

            也就是这期间,社会上出现了一次否定乡镇企业的浪潮。

            "以小挤大","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挖社会主义墙脚"等等,一连串"左家庄"里制造出来的罪名,还有一时看不清真相和本质的好心人所提出来的疑问和担忧等,一齐向"老乡"们裹袭而来。

            宋连根愣了,宋连根懵了,宋连根在一拳头砸到汽车壳上砸出了血刺伤了心并且毫无目的地滥骂了一通之后忽然沉默不语了……

            宋连根,心中多少怨,宋连根,忽然悟出了一个"悔"……

            穷大方穷开心也是穷太平!何苦要拎着脑袋干革命,何苦要披荆斩棘办企业!

            门前冷落车马稀。

            只有一样东西多了,只有一件事轰轰烈烈--

            "群众"来信如雪片似的飞上飞下!

            真的要逼得他跳长江吗?

            宋连根不是"爬泥虫"了你们相信不相信?

            宋连根不是阿Q了你们知道不知道?

            阿Q只有精神胜利法,宋连根从物质到精神全都要站起来。他非但不肯偃旗息鼓,反而还要再投资二百五十万元办一个染整厂。

            吃了老虎肉,吞了豹子胆吗?

            就连苏州也有人怪罪下来!

            的确,宋连根濒临"绝境"了。他心甘情愿走钢丝,把自己挑到刺刀尖上,喘一口气都有可能血溅沙场……

            县委书记高德正听说,风风火火找到宋连根,先撑一把腰,要他别慌神,"出了事有我顶着!"然后赶到苏州,请来了地区专员、地委副书记戴心思。

            戴心思一看,生米做成熟饭了,只有前进,不能后退。

            高德正说:下,肯定完;上,还有可能成。领导有批评我接受,但我们意见还是要上,就是失败了,也与宋连根无关,全部责任由我来负。

            好一个高德正!

            宋连根义无返顾,拍足了胆子上。

            刘天华写《病中吟》,宋连根作壮歌行!

            染整厂顺利建成投产。

            怪也不怪:染整厂办好了,客车厂也走出了困境,开始重振雄风。

            还有化工厂、印染厂、制氧厂、羊毛衫厂……全起来了。

            乐余乡的企业有一半是宋连根办起来的。

            乐余成为苏州地区(市)第一批七个亿元乡之一。一九八六年,《人民日报》排出全国十一个最大的乡镇企业,他办的客车厂名列第二--一九八五年,这个厂的利润高达一千多万元。

            然而,从这个乡这个厂飞出来的人民来信几乎全是要搞垮宋连根的。

            现在张家港市的常委组织部长陈永丰说:"这类信怕有四五百封!"

            我问:"到底是什么问题?"

            "他没有读过书,脾气粗,工作大刀阔斧,很多人看不惯;他干事业总要得罪一些人,就说他霸道……"

            就这些?

            "差不多吧。或许由于我对他比较了解,合作得不错,所以来信也常把我和他带在一起。从市里省里一直到中纪委,年年有,到现在也没有断过。"

            但是党组织支持他。去年张家港市委书记王振民调苏州市之前,来不及一个一个乡镇去告别,但宋连根那里却特地去了。高德正当了市委书记做了常务副省长之后,和他仍然是好朋友,他女儿结婚,不铺排不请客,但却专程送来了二斤喜糖给宋连根……

            宋连根被任命为乡农工商副总经理。今年六十二岁了,他担任牡丹客车厂的党总支书记,让厂长在第一线挑大梁。

            今人不会忘记过去。乡镇企业的"元老"辈们即便全退了,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历史也永远会记住宋连根这一批拓荒者的功绩。

            就如社会主义兴旺了发达了,人们总不会忘记那些开国元勋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那些默默无闻的创业者。

            人物之二:好汉薛振康

            宋连根的创业是艰难的。然而他幸运。从小马灯的氛围里跳出来,以破草棚作起点,很快进入了钢铁支撑的客车"大世界"。市场的变化虽然几次摇撼但终于没有摧毁过他的企业。他的粗放而乐观的性格,尤其是闯劲,也使他每每在紧要关头出奇兵,过险滩。

            薛振康却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几次濒临绝境,直至面对一根悬梁的绳子发呆……

            山歌好唱口难开

            卫星村。两排笔直的水杉拥揽着灰白色的水泥马路。林荫道把绿色的原野切割成一块块整齐的农田,连沟渠也是水泥板砌成的"永久性"设施。工厂区像一个小小的集镇,衣着时髦的女工下班了,自行车的轮子旋转出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

            好比"三大战役",卫星村经历了三次上天入地出生入死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