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大海战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大海战

第104章

书籍名:《大海战》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大海战》章节:第104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有几艘潜艇在从马尼拉经台湾至日本的航线上袭击了日本船只。英国和荷兰把有限的几艘潜艇配置在马六甲海峡附近,对航行在仰光和新加坡之间的日本舰船进行了袭击,取得很大战果,共击沉日本军舰16艘(约30000吨),商船39艘(约110000吨)。

            1942年4月以前,日本的运输船只都是单独航行的,尚未组织护航运输队。后来,由于船只的损失增大,便采取有限的护航措施,到1942年7月,才组建第一护航舰队,司令部设在台湾。其任务是为在东海或中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船只担任护航,后来把护航范围扩大到靠近的南中国海、马尼拉、西贡和新加坡。日本护航运输队的编成较小,一般由6-10艘船只组成,仅派1艘老式驱逐舰或小型舰艇担任警戒,这同北大西洋的庞大护航运输队简直不能相比。日本轻视为运输队组织护航的理由与英国1916年下半年以及30年代的想法颇为相似。第一,日军低估了盟国潜艇部队对日本的潜在威胁;第二,日军把护航体制视为防御性的手段,而日本的海军和陆军都一味主张进攻,很不重视防御性的行动。

            与日军相反,盟军认为,为运输队组织护航可为消灭敌人潜艇提供最好的战机,这是一种防御和进攻相辅相成的作战形式。既然日军认为护航任务是防御性的,这种护航行动就难以得到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支持。联合舰队不同意派舰队驱逐舰临时遂行护航任务。在联合舰队看来,遂行护航任务即使是临时性的,也是同海军舰艇的基本使命背道而驰的。因此,护航舰艇难以得到加强和补充。

            日军虽然建立了护航组织,可是,最高统帅部依然念念不忘要尽可能保持单艘船只运输的灵活性,而不在大型运输队的周围设置一个强大的警戒舰艇幕。这种企图两面兼顾的作法却事与愿违,无论对保护运输船,还是对消灭潜艇都是无效的,潜艇能够轻易地避开单艘护航舰艇。如果日军有一支由5-6艘警戒舰艇和30-50艘运输船只组成的护航运输队,那么,就可以在既不降低运输能力,又不增加护航舰艇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保障运输队的安全。此外,由多艘军舰组成的强有力的护航舰艇群,与单艘护航舰只相比,肯定会对来袭的潜艇造成大得多的威胁。

            1943年11月,日本终于设立了海上护航总司令部,较大规模地采取护航措施。然而,美军这时已开始采用狼群战术与之对抗。尽管日军的护航运输队还有许多弱点,但编入护航运输队的船只比单独航行的船只少损失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美国潜艇被日本护航运输队的护航舰艇击沉的,比被巡逻舰艇、飞机、水雷等兵器击(炸)沉的多。由此可见,如果日军更早一些而且更加有力地采取护航措施,就会大大削弱美国潜艇的战斗能力。

            到1943年底,日本在海上的大部分船只都能得到某种形式的护航了。鉴于日护航运输队的规模较小,美潜艇实施突击的“狼群”一级不超过3艘潜艇,以便在战斗中保持密切协同。最初,实施这种狼群战术的方法是2艘潜艇分别在护航运输队的两侧占领攻击阵位,第3艘潜艇在敌人后面,准备袭击受伤的舰船,但是,要想对来去匆匆的护航运输队准确地占领这样的攻击阵位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战斗活动教令规定,潜艇为占领适宜的阵位可以随机应变。美潜艇艇长们堪称为水下战斗的专家,他们既能昼夜实施攻击,也能在不同深度上从各个舷角进行攻击,其中包括从目标正前方和正后方这种困难的舷角进行攻击。因此,潜艇的战绩迅速扩大。

            日本的运输船只,特别是生死攸关的油船,被击沉的数量急剧上升,日本战争机器的效能也随之迅速下降。人们不会忘记,在菲律宾海海战的前夕,日本由于本土油料储存不足,其机动舰队不得不以塔威塔威岛为作战基地。海战结束后,小泽率领其残存的舰只返回日本本土,修理完毕和补充弹药后,便因本土严重缺油而陷入困境。栗田则率领大部分水面舰艇开往南方。指林加地区。这样,日本舰队就只好分驻两地了。南方油料虽然充足,可是没有修理设备和弹药。这样,当美军为进攻菲律宾而实施莱特湾海战时,日本帝国舰队在这最后一次舰队规模的大决战中,却被分割在两个辽阔的海域,并被各个击被。如果日军将其航空母舰部队不是仅仅当作一种诱饵,而是当作一支强大的战斗兵力予以灵活运用,也许会获得很大的战果,然而,日航空母舰却无力进行攻击,这主要是因为航空燃料不足,加之自中途岛海战以来损失了大批飞行员,而且没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加以补充。

            这样一来,美国潜艇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追踪和袭击从东印度群岛向本土运油的日本船只,共击沉110艘。

            进入日本海

            到1945年,日本至南洋资源地区的海上交通线基本上已被切断,仅仍能从亚洲大陆,特别是从满洲,经由日本海运进物资。由于日本海的所有入口都已布雷,美潜艇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这一海区活动。“坚头鲣”号潜艇曾两次试图闯入日本海,第一次鱼雷出故障,出师不利,第二次则有去无回。这样,在找到某种方法避开布设在日本海入口的雷群之前,日本海就象潜艇艇员们所说的那样,成了“裕仁天皇的御池”了。因此,封锁日本本土的任务也难以完成。

            一种新的电声装置——声纳终于研制出来。这种装置能使潜艇发现其周围水中的物体,并能象显示舰船那样也把水雷显示出来。尽管这样水雷探测器材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被美潜艇用于实战。事实证明,它是为进入日本海而开辟通道的关键性器材。

            有了这种探雷装置之后,洛克伍德将军使拟制了一个称为“巴奈”作战“巴奈”作战的胜利,实现了海军战略家的宿愿。早在1923年,当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还是新港海军学院的学员时,学员们就认为,只有完全切断日本同亚洲大陆的联系,才能迫使其投降。“巴奈”作战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强行突破计划。参加此次作战的有“角鲛”号、“长面鲹”号、“鳅鱼”号、“黑鲹”号、“北梭鱼”号、“鳐鱼”号、“金枪鱼”号、“飞鱼”号和“泥鱼”号等9艘潜艇。按计划规定,上述潜艇应从6月3日至6日依次通过对马海峡,9日开始破交活动。“角鲛”号为前导艇,在前面开路,后续各艇均顺利通过对马海峡。一进入日本海,潜艇艇长们都按捺不住急切求战的心情,简直难以等到规定的时间再开始袭击。他们发现日本的运输船只基本上单独航行,灯火通明,没有警戒舰艇,象和平时期一样悠然地航行在海上。一个鱼雷兵风趣地说:“艇长好象急着要去参加丰盛的宴会,谗得直咂嘴。”

            开始攻击的时刻终于来到。9艘潜艇虽然编成三个“狼群”,但是各艇的活动非常自由,几乎是单独在海上进行巡逻,各显神通。击沉日潜艇(伊-122号)1艘和商船28艘(55000吨)。除“北梭鱼”号外,其余8艘潜艇均于24日夜顺利通过北海道北面的宋谷海峡,安全撤出日本海。

            结语

            日本商船的损失情况,现已核实美潜艇击沉500吨以上的商船1113艘,除此之外,可能还击沉65艘,其总注册吨数为5,320,094吨。除商船外,击沉海军舰艇201艘,(另外可能还击沉13艘)总排水量达577,626吨。为此,美海军损失潜艇52艘,其中除7艘外,全部属于战斗损失。

            在盟军进攻日本本土之前还没有扔原子弹时,日本就已陷于饥饿状态,鉴于败局已定,则着手准备投降。

            1945年11月24日,尼米兹将军又是在潜艇的狭窄甲板上,举行指挥权的交接仪式。这次,他把太平洋舰队司令和太平洋战区司令的重任交给斯普鲁恩斯将军。尼米兹将军兼任这两个职务,时间很长,战功卓著。这位世界史上最大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此时此刻,一定感慨万端,确实如此。不然的话,本来许多军舰的甲板都比“步鱼”号潜艇的宽大得多,为什么尼米兹将军偏要在这艘潜艇上举行交接仪式呢!

            太平洋舰队的每个潜艇人员都认为,尼米兹将军的这一选择含有很大的意义,一位伟大的司令官选择在潜艇上交接指挥权,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全体潜艇艇员所表示的敬意。

            第十五章  日本战败

            当太平洋战争趋于结束时,盟军统帅部的将领们就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迫使日本投降的问题提出了种种主张。潜艇部队中许多人认为,要象德国潜艇封锁英国那样,只用潜艇,一鼓作气,封锁到底,就能完成打败日本的任务。参加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相信,原子弹一经问世,日本势必无法长期坚持下去,特别是美国有了可以携带原子弹的B-29重型轰炸机,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南部诸岛,并在那里修建了可以直接空袭日本的机场之后,日本的投降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还有人认为,德国已濒于失败,俄国即将出兵满洲,这无疑是对日本的最后一击,使日本感到再顽抗下去也是无益的。显然,上述的几种观点各有其合理的部分。大多数的盟军将领和美国政府要员,不是持有其中的这种观点,就是持有那种观点,或者主张把这几种意见结合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