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宠文网 > 文学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第75章

书籍名:《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    作者:克拉克森 米勒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章节:第7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这一原理的例证可在纺织工业的后序阶段中找到,在各种原器件制造业中也有,如汽车工业中的水箱、电气设备、车箱、曲轴及其他锻件等。

        从根本上讲,当一个产业增长时,就会有更多的活动将在足够大的规模上展开,从而也就使厂商能在这些活动中实现专业化。下面看一下斯蒂格勒所举的例子。在图15.1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厂商的平均成本情况。这一厂商的生产分三个阶段,与之相应,其平均成本也有三个,即ATC1,ATC2  和ATC3,综合的平均总成本为ATCc。为能在一张图上显示所有这些工序,我们假定各道工序的产出与最终产品的产出都有一定的比例。工序1为收益递减;工序2为收益递增;工序3是先递增后递减。

        现在我们来看各种产出率和各种可能性。如果产出率在q1,则平均总成本将在C1。但假设有众多厂商均与图15.1中的厂商一样时,则工序2就会被某一个专业化厂商所承接,并会按某种价格,比如说P2卖给该产业中所有的厂商。如果确是如此,那么代表性厂商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就会移向虚线,并最终与ATCc相交,代表性厂商的新的平均总成本相应地也就从C1降到C2。由此可见,纵向解体会导致平均总成本的降低。虽然这一产业内有相当多厂商,但代表性厂商将只从事工序1,这一工序的成本是递增的,其余的将从其他独立性厂商那里购买。

        纵向一体化的价格与产出效应

        两个或更多的独立生产过程或阶段结合后,其最终产品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如何?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研究。在假定各个生产阶段的成本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下面三个例子。

        例一:两个完全竞争厂商的纵向一体化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这里,无论产出还是价格都不会由于纵向一体化而发生变化。由于这两个厂商都是完全竞争型,因而需求情况面对第一阶段不会改变,成本状况面对第二阶段也不会变动。如果纵向一体化后的厂商想要进行内部的价格转移,比如说压低第一阶段价格,结果总利润也并不会发生变化。有所变化的只是利润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移。

        例二:在生产要素固定情况下一个垄断者与一个完全竞争者之间的纵向一体化

        如同前例中两个完全竞争者的纵向一体化一样,一个垄断者和一个完全竞争者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也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和产出。其原因在我们考察纵向一体化是否会增强垄断势力时,已基本作了说明。假定垄断者实行的是后向的纵向一体化,那么它就是在按竞争价格来购买投入。刚刚买进供给者的垄断者如要想使利润最大化。其内部转移价就仍将是完全竞争性价格。如果投入的机会成本并未全部进入垄断者最终产品的总边际成本曲线,其结果就会导致非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出率。简言之,如果要素比例固定的话,在一系列连续生产阶段上的任何一点的垄断者必然经考虑到它在产出水平和价格上所处的地位和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图15.2来观察这个垄断者,该图已高度简化,从而垄断者的一单位产出与各个竞争性生产阶段上的一单位产出是有联系的,因而连续的生产阶段所能改变的只是产出的特性。

        例三:在生产要素可变情况下,某一阶段上的垄断者与另一完全竞争阶段上所有其他厂商的纵向一体化

        由于生产要素可变,向前一阶段也就是垄断阶段购买要素的竞争性厂商,就能够对高价的垄断投入进行替代性调整。能够用低价的投入替代高价的投入意味着下序阶段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将低于要素组合比例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成本曲线,而较低成本曲线又会导致较低的最终产出价格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处在前段上的未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垄断者,在不同要素能够相互替代的情况下,是不能从最终产品的销售中获得所有的垄断租金的。

        成本条件改变

        一旦我们不再假定成本条件不变,则可想见,如果纵向一体化降低了成本,那么价格就会下降,产出就会增加。但是,如果各产出水平上的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不变,即使成本条件改变,纵向一体化仍然不会导致利润最大化的产出率发生变化。要使之发生,总成本就须在各产出率上都减少相同的数量;也就是说,归因于纵向一体化的成本节约必须与产出率无关。

        双边垄断

        可以想见,两个垄断者的纵向一体化将会降低价格,增加产出。我们将用棒球运动员工会与球队所有者卡特尔的关系来说明这一可能性,这种情况可称为双边垄断。下面用图15.3来说明。棒球队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边际收入产品曲线以MRP表示,当我们把MRP当作是垄断性的运动队所有者对棒球运动员服务的需求曲线时。与MRP相应的曲线MR实际上就是一条边际收入曲线。因而,在垄断情况下,MR与其他任何边际收入曲线没有差别。棒球运动员工会的供给曲线是SS,与之相邻的另一条曲线是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即MFC。球队所有者将会把工资率定在Wm,因为在这里他们使用的运动员的人数能使其赚得的利润最大化。这—工资率是由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和边际收入产品曲线(MRP)的交点A决定的。然而工会如果要想使其垄断利润的等价物最大化,它这个代表所有球员的唯一讨价还价者就会要求把工资率定在Wu。这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把工会也当作一个垄断者。每一个垄断者都会把产出定在MR=MC处。在这一例子中,什么是边际收入?这就是标为MR的那条曲线,也就是球队所有者对运动员的需求曲线相应的边际收入曲线。什么是边际成本?它由棒球队员的供给曲线即SS代表,MR与SS在B点相交。在球队所有者需求曲线为MRP的情况下,与B点相应的棒球运动员提供的服务的数量能够按Wm的价格卖给球队所有者。但在双边垄断的情况下,一致同意的工资率将在Wm和Wm之间。如果我们假定工会是一个所有者或利润追求者,我们就会看到工会将要竭力得到、。因为在那里的工资率可使付给受雇球员的工资总量与最低工资量之间的差额最大化;这里的所谓最低工资,指的是为把这一数量的劳动引入棒球市场去所需的最低工资。

        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能使运动员和球队所有者双方集合在一起的利益最大化的就业水平。如果我们假定交易费用是零,双方同意雇用的球员数量将在E点,因为在这一点上,双方也就不再试图相互剥削,相反他们倒能串通起来剥削观众。不过在E点也还有一个问题,即运动员和球队所有者双方如何瓜分利益。如果在这两个生产阶段有一个纵向一体化,就不再存在如何瓜分财富的问题,因为双方都在一个所有者下面。从而产出肯定会增加,价格肯定会下降。

        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度量

        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下可用于度量纵向一体化的几种尺度。

        追加价值与销售的比率

        追加价值与销售收入的比率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指标。追加价值是指销售收入减去燃料、电费和原料之后所剩下的价值。一般说来,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厂商所要完成的阶段越多,这—比率的值也就越大。然而这一理论还有不足之处。

        这一比率的缺陷    如果投入和产出价格随时间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即使厂商所从事的物质生产过程没有变化,这一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比较一些厂商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时,尽管一体化的物质数量是一样的,但这一指标却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由厂商之间不同的利润而引起,因为利润是追加价值的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想要比较个同产业中的厂商,这一特殊指标在我们移向最后阶段时就会发生递减,即使所有厂商的一体化程度都是同等的。在这里,这一指标所反映的,只是生产过程的阶段,而不是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因此,我们一般不能使用这一指标,除非我们比较的是同一产业中的不同厂商,除非它们处在生产过程中同一阶段上。

        存货与销售的比率

        这一指标等于存货除以销售收入的商。我们在这一指标中隐含地假定,一个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有的阶段越多,这一厂商的存货水平也就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当厂商通过节省存货而从纵向一体化中获利时,这一指标就失效。人们可以想见,纵向一体化的增加必定会导致一个较小的存货销售比率。此外,随着最终产品价格和存货价格的变动率的不同,即使厂商结构实际上没有发生变化,指标也会发生变化。最后,在各产业间周期型式不同的情况下,存货型式也会大不相同。

        厂商间购买量——对后向一体化的一种度量

        以生产的某一特定阶段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看一看下面的比率

        在某阶段厂商间对投入的购买量/在该阶段所用投入的价值总量

        我们就会得到度量后向一体化的尺度。这一尺度或指标表明了厂商在任何生产阶段上都必须依赖市场为其提供投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