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宠文网 > 古典文学 >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30章

书籍名:《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作者:瓦利蒙特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章节:第3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同时,希特勒还矢口否认——也作为对军事情报部门的指责——说,如果他事先更清楚地了解到敌人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他“将难以定下进攻俄国的决心”。8  月6  日,他又对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龙德施泰特元帅表露了同样的思想。而在此其间,陆军总司令利用两次巡视前线的间隔时间到大本营拜访时得到的却是希特勒赞同进攻莫斯科的印象!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汇总各方面信息之后,认为应继续扩展已经取得的协调的关系,遂于8  月7  日与国防军指挥参谋邮参谋长约德尔进行了一次内容广泛的长谈。谈话是从这个基本问题出发的,即“我们是击溃敌人还是想获取经济目标”。对此,约德尔说,“元首大概认为两者兼顾是可能的”。哈尔德接着说,需要使用到莫斯科上的力量绝不能分到列宁格勒上。“是莫斯科还是乌克兰的问题,或者说莫斯科与乌克兰问题,必须给予答复”。因为“..不如此,敌人的兵源在秋季之前是不会枯竭的”。南方集团军群不仅无需增加兵力,反而就集中全部兵力于“为大范围的、关键目标的作战”——这主要是指莫斯科。哈尔德离开约德尔时确信,此次谈话必将坚定约德尔支持陆军观点的信念。

            哈尔德的这些意见为以后的事态发展所证实。谈话的第一个成果是,8月10  日,约德尔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在国防处与陆军作战处取得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并由国防处起草的形势判断。这份附有地图和力量对比的文件,在一开始指出,中央集团军群前方之敌是一个强大兵力集团,歼灭该敌,接着占领莫斯科,是最重要的目的。从中央实施的、越过友邻集团军群的这一诱人的作战行动应当取消,或是待以后实施。以“步兵集团军”为中路,装甲集群配置于两翼,对莫斯科的进攻可望于8  月底开始。

            这份报告促使希特勒制定了“第34  号指令的补充指令”,并于8  月12日下发对莫斯科的进攻终于在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开始了。特别是中央集团军群,本应在“完全消除两翼威胁”以及对列宁格勒的作战得到全面保障的情况下开始行动。——而目前仅限于包围。“补充指令”指出,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必须是”“在冬季之前从敌人手里夺取莫斯科这个国家、军备和交通中心”——而以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并阻止敌军重整旗鼓以及重建国家机构”’。按照这一指令,南方集团军群在取得乌曼胜利之后,如有可能,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下一步目标——克里木、顿涅茨地区,甚至巴统。

            几天后,当北方集团军群局部受挫时,尽管哈尔德和该集团军群司令部认为无关紧要,但仍使“最高领导机构坐卧不安”,并由此导致希特勒再次直接干预。他命令陆军总司令部在缺少后备力量的情况下,立即调中央集团军群的几个装甲师增援北方,阻止敌人对旧鲁萨的突破。此次行动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那样,同样缺少“先决条件”。冯·博克元帅认为,希特勒的命令是“不现实的苛术”。因为将要增援北方的这几个装甲师,部分由于坦克零件散落,根本无法开动;另一部分由于担负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任务,无法分身。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便积极在他的总司令身上活动,而布劳希奇已懒于争吵,也不想“抢先作出重要决断”,最后,只答应以“与约德尔一商”而了事。

            鉴于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的犹豫不决,以豪辛格为首的陆军作战处,在未让哈尔德知晓的情况下,以异乎寻常的手段,提交了一份关于下一步作战的“备忘录”;同时,即8  月18  日,以瓦利蒙特为首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向约德尔递送了一份对新形势的判断报告。在这两份文件里,总参谋部内的中年军官们,竭力从东线态势和德国整个形势中寻找一切论据,再次力主将莫斯科作为主要目标;并证明,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够繁重的了。

            约德尔是否以及以何种方式采用他的参谋部的建议,作者已回忆不起来了。陆军总司令向希特勒转呈了他的作战处的“备忘录”,并派其起草者到“狼穴”向约德尔当面陈述。在8  月20  日的谈话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缓和大本营“气氛”的转机。约德尔除谈了众所周知的那些反对的和赞成的客观理由之外,还说:

            “此外,他——希特勒——本能地担心重蹈拿破仑的覆辙。提起莫斯科他总有些毛骨悚然之感。他担心在那里与布尔什维克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豪辛格接着指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选择了这一方向。我们必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其余的一切就取决于我们自己了。”

            约德尔继续说:“您说得是。但我想告诉您,元首是这样回答的:眼下有一个很好的歼灭俄国有生力量的机会。这个强大集群正位于基辅东面”..

            豪辛格还指出,冬天将首先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开始,南部稍迟,他请求约德尔支持他的“备忘录”。约德尔终于作出让步,并说:

            “凡是我能做的,我将尽力去做。但是,您也必须允许我考虑元首提出的理由,不能简单地将其弃之一边了之..不能强迫他违背他内心的信念去做某事。他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人们不能否定这一点!”

            豪辛格在他的描述中,最后写道,“很遗憾,并非总是如此!我对敦刻尔克还记忆犹新。我们担心,这次又要错过一个关键时刻。”

            有迹象表明,陆军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希特勒早在同凯特尔和约德尔谈话时就加以驳斥了。8  月21  日,国防军统帅部的这两位将军来到安格堡哈尔德的军营里,企图说服哈尔德接受希特勒的观点,至少是想缓和对立情绪。在这次谈话中,约德尔被哈尔德逼入窘境,不得不象与豪辛格谈话时一样,承认他无法对陆军的立场提出实质性的异议,“但是,元首有第六感官”。显然,这是同一理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过去让人们无条件相信“元首天才”时所多次使用过的。哈尔德只是干巴巴地说,对这个理由“在逻辑上提出相反的观点是无济于事的。”。

            当大傍晚,约德尔出于无奈,不得不将希特勒新的,也是最后的命令,纳入一份给陆军总司令部的书面指示中。文件开头写道:“陆军于8  月18日提出的关于下一步东线作战的建议,与我的观点不相符”。文件接着重复了希特勒的论断:在冬季到来之前必须达到的最重要目标不是莫斯科,而是南方的克里木,顿涅茨地区的“切断高加索地区的俄国输油线”;在北部,严密包围列宁格勒,与芬兰建立联系。另外,提出新的要求是,利用“少有的战役上的有利态势..刻不容缓地集中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兵力”向基辅地区的苏第5  集团军发起突击,被陆军总司令部视为进攻莫斯科方向的主力的博克集团军群,应以其所留置的部队继续实施防御,直至“第34  号指令的补充指令”所指出的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的全部先决条件成熟之时,总之“从中央实施的诱人的作战行动”,成了整个东线作战的主导思想!

            第二天,当哈尔德到达他的安格堡军营后,冲动地写道:这个“元首指令”对于此次战局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就在当天,希特勒亲自撰写了一份“文件”,作为对“备忘录”的答复,送给陆军总司令及其总参谋长,

            使他们苦不堪言。在文件中,希特勒教训陆军首脑们说,在进行了几乎两年作战之后,“快速部队”必须象空军一样,成为“最高指挥手中的战役武器”。接着,他又借用一种明确不合理的对比,说帝国元帅对于这一基本原则在空军已“坚定不移、毫无保留加以执行”,而在陆军却似乎未将这一原则加以“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对此“文件”,哈尔德在他8  月22  日的日记里,清楚而有力地作出了反应:

            “我对于因元首的干预而摆在陆军总司令部面前的事态难以忍受。既要认真贯彻元首那一个个朝令夕改的命令,又要不沾污已取得的四次战局胜利的陆军总司令部的美名,陆军总司令的这种作法真是前所未闻。因此,我向陆军总司令申请辞职,井同时提交我的辞呈”

            哈尔德同时补充写道:

            “陆军总司令拒绝我的辞呈。他认为,事实上还没有到放弃职位的地步;也就是说,一切将照旧”。

            为促使希特勒改变主意,哈尔德作为最后一着试图鼓动古德里安将军出面。这次会见是于8  月23  日,在大本营“狼穴”举行的。但是,不管进行怎样的谈话,都丝毫改变不了希特勒的意志。相反,在取得“基辅会战”这一有名的战术上的巨大胜利的前一个星期,即8  月30  日,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之间进行了单独谈话,就希特勒的“文件、一事达成“谅解”。毫无疑问,希特勒将这一结局看作是他与陆军的角逐中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其间与其说他骑士派头十足,倒不如说他道义上的虚伪和软弱。

            随着对下一步东方战局的看法上的对立观点的暂时结束,把德国作战计划和前景,放在战略高度重新进行审查,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941  年7月19  日发布的第33  号指令,已就当时的态势指出,“在西方和北方..必须注意防御英国对海峡群岛和挪威海岸的进攻”;而现在,必须首先将几个月前制定的“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实施的长远进攻计划,与东方态势的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