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157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15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

        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性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卜劳恩来到小房间,打算叫儿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经自己上学去了。就在此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记锁进抽屉了,于是便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来: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明明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克里斯蒂安以前的日记: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了起来。他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德国漫画巨匠埃·奥·卜劳恩。卜劳恩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翁特盖滕格林村,曾经在工厂当过钳工,给报刊画过漫画,为书籍画过插图。而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连环漫画《父与子》。《父与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卜劳恩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打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心。《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卜劳恩的经典名言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他。宽容别人、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

        后来有人采访卜劳恩时问他,听说是一本日记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师成就,这是真的吗?

        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克里斯蒂安。

        (潘红摘自《莫愁》2006年第5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6期  作者:沈岳明

        因为我知道贫困的滋味

        早就听说他多年来一直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生,现在又连续3年在广东和平县一次性认领了60个孩子,感动敬佩之余,我还以为他是一个有钱人。

        十几天前才第一次见到他,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很年轻,很帅气。问起他捐助贫困生的事,他竟是一脸的羞涩。还是他的朋友插言:其实他早在1995年就开始做这样的善事了,除了捐助贫困生,他还捐助家乡的小村修路、架桥、通电什么的。

        “你用来捐助的钱,是做生意赚的吗?”我问。“不,就靠我的工资。”“你月工资多少?”“4000多元。”

        “那捐助这么多学生,自己也不剩什么了吧?”我惊诧了。

        “他现在还算过得去,早几年他捐助家乡建设,有时还向我们借钱呢。”他的朋友笑着接我的话道。

        和他的朋友细聊起来,这才知道,为了赞助贫困生,他自己从来舍不得买超过100元的衣服。从1995年到现在,他捐助的钱已超过20万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一瓢一瓢地献出自己?我一边猜测着一边想当然地问:“我想你捐助自己的家乡,一定有报恩的心理。过去,你曾经得到过家乡人的许多帮助吧?”

        他沉吟了一会儿,声音低沉地说:“不,我自幼丧父,是母亲把我们兄弟四人拉扯大,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孤儿寡母。说老实话,那时村里人是看不起我们的,甚至还受欺侮。”

        “那你怎么还……”望着他似有泪光的眼睛,我不理解了。

        “因为我遭受过贫困,我深深地知道贫困的滋味,现在,我想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人不要小看弱小的人,人应该懂得怎样保护弱小者。弱能走向强,贫能走向富。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这个人叫许凌峰,深圳人。

        (沈田摘自《深圳青年》2006年4月上半月刊)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6期  作者:蔡秀文

        不需要做很多

        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盛行的时代。总是幻想自己能有机会完成一个壮举而成为英雄。

        及至长大,才懂得,英雄,犹如一个光环,遮住了后面那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当英雄梦已与当代人渐行渐远时,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

        1.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

        2.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3.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得不多了又不能回家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4.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人,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

        5.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

        6.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把人家的地址记下,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

        7.遇到学生出来勤工俭学的,他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他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他吧。

        8.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9.如果钱还宽裕,偷偷帮助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

        做不了英雄的时候,我们就做点小小的善事,谈不上可歌可泣,却也可以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些体贴和温馨。

        (万雪摘自《交际与口才》2006年第4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6期  作者:许云倩

        永远的下一次恋爱

        认识小炎是在火车上,当时我们那一间卧铺车厢只有两个人。对面的女孩很清瘦,主动向我微笑,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搭腔,回笑了一下。天暗下来,小炎望着窗外,一个人又在想想而笑,我开始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意思。一会儿,小炎的酸奶喝完了,她去把奶瓶洗了洗,放了点水,把头上的栀子花摘下来,插在了瓶里。我也笑了,的确,这是个让人有好心情的女孩。

        我和小炎聊了起来。小炎是去北京看望男友的。她说男友读研还没毕业,而她已工作两年了,在学校教英语,钱不多,都花在路上了,她每周五都要坐火车赴京,周日晚上再回来,为的只是两天的相会。“累吗?这样来回奔波?”我几乎有些同情她。她莞尔一笑,“爱情,爱情多美好。”我也不禁笑了,是啊,我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知道爱情的力量,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是那个对爱情有憧憬的女人,那是太虚幻的东西。在爱情中受挫,让我这颗热情的心早就披上了厚厚的盔甲。

        后来,我知道,小炎的单位和我隔得很近,我们留了电话,偶尔会约着一起吃饭。

        从北京出差回上海,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再见到小炎。

        一个下雨的午后,突然接到小炎的电话:枚姐,有空吗?一起吃饭?我请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邀请,毕竟这是个让人放松的女孩。我们约在一家茶餐厅见面,走过去不过几步路。小炎早到了,比几个月前瘦了许多,倒显得眼睛特别清亮。她看到我,照例笑了一下。她点好菜,对我说:“还去北京出差吗?我是再也不能去了。”我一惊,知道出了什么不好的事。小炎顿了顿,“我与他分手了,他提出来的,说以后有很多实际情况很难办,他想留北京。”几句话在小炎口里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一股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