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137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13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那男生对我述说事情的经过时,叹口气,“可是在那一刻,我能怎么反应?我们都是平凡人哪!”

        十几年前应邀在台北仁爱路的一栋大楼里演讲。演讲的后半段,是问答的时间。

        有观众提到我参与的公益活动,表示赞赏,并且问我:“您未来有没有更大的参与慈善活动的计划?”

        “没有。”我笑笑,“因为我总是量力而为,当我的家人衣食无虞,行有余力,才去做。”

        问话的女孩子怔了一下,对我的答案很失望:“刘老师,您为什么这么讲呢?您应该说无论有没有能力,您都会去做啊!”

        我又笑笑:“因为我很平凡,我是凡人,不是伟人。”

        当天的情况,一直留在我心深处。接下来好多年,我虽然参与了更多的公益活动,但是常省思,我那一天是不是答错了,我是不是应该很豪爽地说:“我当然有许多计划,我要把慈善工作愈做愈大,钱也愈捐愈多。”

        但是怎么想,我都不认为我能那么答。我知道自己是平凡人,当我女儿在哭着喊饿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把仅有的食物送给别人。当时我的书才刚刚开始畅销,我也不敢说自己能被读者“宠爱”到什么时候。

        直到最近,看了道教经典《修身宝璧》,我的心情才得到平复。其中《施报篇》谈到行善,有一段说得很妙——

        “富贵的人借口自己只有中等的能力,而不行善,是不对的。借口自己穷,更不对。但是相反的,贫穷的人,硬要摆场面,而勉强学富贵者也不对。当你供养父母、安顿妻子还做不好的时候,硬是去外面行善,反而是罪过了。”(语译)

        看动物影片,海边成千上万只塘鹅,构成一大片灰灰白白的图案。而那“爸爸鸟”、“妈妈鸟”到海上找到食物,都得不断盘旋,找到自己孩子所在的地方,才往下降落。

        每次看到这种画面,我都会想,它们怎么就不会搞错呢?那下面密密麻麻的小鸟,看来都是一样的,它们怎么能认出自己的孩子呢?

        每次看鸟类,伸着脖子,一口一口呕出藏在喉咙深处的食物喂小鸟,我都会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可不是吗?如果我是那个去监狱探视的父亲,如果我的妻子是那端汤的女侍,在那一瞬间,我也会问那句话——

        “你有没有受伤?”

        我很平凡,我不伟大,我愿意分享我的爱,我愿意帮助普天下的人,但是总在我行有余力的时候。

        (袁丽摘自《台港文学选刊》2006年第3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5期  作者:[美]刘  墉

        卑微着

        整理历史遗迹时,人们发现,在古罗马遗留下来的雕塑中,被人为破坏最多最严重的,是那些以帝王豪杰为首的作品。尽管这些雕塑价值连城,但还是没能逃过一次次历史的劫难。无论是战争,还是民族灾难,人们都会拿这些帝王豪杰的化身来开刀出气,毁得一塌糊涂。

        至今为止,在古罗马保留下来的完整的艺术品中,没有一件是帝王人物,凡是显赫一时、驰骋江山的人物雕塑,几乎都被毁坏。保留最为完整的,倒是一些下等人的雕塑,一些小人物。其中一座为帝王进贡的男佣石雕,最为完好:他单腿下跪,两手向上,托着一个果盘。无论是模样,还是形象,都是一副无比卑微的模样,让人看了,不禁唤起心中的怜悯,不忍心去碰他。

        无独有偶,在中国,人们在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同样发现,帝王将相的雕塑被毁坏得最多,最惨。千百年来,各地几乎没有留下一件完好的帝王将相塑身,不管是泥塑,还是铜塑。其次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就是那些所谓世代英雄、名门贵客的塑像。

        在各地,保留较为完整的历代雕塑,几乎也都是一些卑微者的作品。

        在贵州,一件相当值钱、距今900多年的出土文物,竟然也是一尊卑微者的泥塑。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浑身竟然没有一点磕碰。人们不得不为这一现象深深感叹。

        巧合的是,除了这些不会说话的雕塑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卑微者也是受到极大保护的。

        据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卑微者的本身,就能使其逢凶化吉,躲过灾难。卑微者的表现,原是人类自身一种最原始的自我保护现象。人在危难与险境中,只要肯低下头来,危险往往就会降低一半。许多卑微者,实际上是最没有危险、最少麻烦的人,而危险总是更多地降临在那些豪杰与英雄们的身上。

        美国人琼斯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电脑上制作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供人们在游戏中击打:一个大块头的人物和一个小块头的人物同时出现,威武的大块头被击打的比率超过80%,而小块头的人物被击打的次数就相对少了许多。

        当把一个老板和一个员工放在一起时,挨打最多的自然是有势力的老板。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们恭维、敬畏甚至惧怕老板的情景完全相反。把帝王和贫民做成一对电脑人物,帝王挨打的次数是贫民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躲过危险的,总是处在低下位置的人,引起人们不满、遭到人们攻击的,却正是那些受人尊敬、被人拥戴的大人物。在这里,事物反差得成了阴阳两重天,全都调了过来。

        平日,人们崇尚高大,崇尚勇敢,习惯追随大人物,卑微者往往被忽略,被搁在角落里。心理学家以为,这种忽略,恰恰含有一种平易、平常的成分。因此,卑微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卑微者的身上总有一种谦让,一种容忍,一种甘居下风的姿态。作为活人,他们被人同情,作为雕塑,他们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都说明他们身上固有的宝贵一面,是受人们爱戴的。就像我们不会去有意地伤害自己一样,卑微原来才最靠近我们的心底。

        人的一生不光要追求威武和强大,有时也要学会卑微,学会低下头来。因为有时这才是我们真实的一面和别人认为我们可爱的一面。

        (周军宇摘自2006年3月14日《北京晚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5期  作者:星  竹

        乌鸦太郎

        《乌鸦太郎》是我看过的一本日语图画书。

        一个农村孩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没人注意他,他也就安然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边发呆一边看看窗外的桃花,玻璃上的水汽,窗框的木纹,或者偶尔爬过白色墙面的一只小虫。

        本来,日子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如果不是新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新老师常常带着孩子们在野外上课,种花种草,并和他们私下里闲谈。后来,学校里开大会,学生们纷纷上台表演节目。那个最不起眼的孩子也上台了,他给大家模仿乌鸦的叫声,清晨高飞的、黄昏离巢的,欢叫、悲啼……原来,乌鸦的叫法如此细腻丰富,各自不同。他发出的这些惟妙惟肖的叫声,让人想到这个孤单的孩子,是如何一天天一个人在旷野里奔跑,追着一群乌鸦,奋力地把自己的声音,融汇到它们中间去。很多人听着流下了眼泪。

        这个“故事”其实称不上严格意义的故事,因为它没有什么结局。在人们给那个孩子取名“乌鸦太郎”后,他还是一个人来来去去,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披着蓑戴着笠,小学毕业后,再也没有消息。老师不是伯乐,他也不是千里马。图画书里没有明确画出的一场对话,是一个热心的教师和一个内向孩子的心灵邂逅。如果说这也是种缘分,那么,并不是所有的缘分,都能让生活有所改变。

        看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像在看一部小制作、小题材、静下心才能看下去的冷门影片。写实的风格,简单的述说,平淡的口吻,习惯了有交代有结局、大喜大悲、成王败寇的人一定要失望了。我却很满意这样没有结局的结局。如果故事中写道,那个孩子,后来品学兼优,或者成了口技专家,那就把一个适度惆怅的小故事,硬生生上升到励志的高度了。

        乌鸦太郎寂寞的出口,就是和那些并非同类的黑色鸟儿,找到了共同语言。而寂寞是否为人所知、供人欣赏,甚至在无意之间,偶然地引人流下眼泪,我想,他并不关心,也不期待。

        没有华彩乐章的生命,照样可以怀抱骄傲不流俗的寂寞,别样的美景,在心中如花绽放。

        (兰欣摘自2006年3月12日《新民晚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5期  作者:戴  蓉

        运动场戏说刀、手、脚

        在球场,看日韩两国棒球队员训练,我有了一点点发现。那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棒球那么棒,韩国的足球那么强,中国的乒乓球那么好。

        日本选手们做击球练习时,突然在我眼里,球棒变成了武士的刀,并觉得这不正是日本人“劈志向”文化在体育中的表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