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120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12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8个月下来,刘凯和同学们编写了6本书稿,累计75万字,均是在繁重的学习与社会工作之外完成,辛苦与压力自不待言。

        “学生会不应是一座高高在上的城堡,它追求的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2005年参加北大学生会主席竞选时,刘凯平静地说出他心中学生会的模样。

        理想之外,尚须实践。在北大学生会,刘凯多次组织为同学谋求利益的工作,如生活部向社会筹集5万元资金,资助校内贫困大学生;定期向同学们征求意见,并代表学生与校领导定期见面,反馈意见,理性维权……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更需要一大批青年以理性、平和的方式,举起理想的杠铃。

        (顾欣摘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期)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5期  作者:李  纯

        丫头,一尾逸得逍遥的鱼

        丫头仅仅想说,欲望是不可以保留的,如果确定了梦是美丽的,那就朝着那个方向,梦里寻芳踪吧。

        别叫我老板娘

        丫头很年轻,却已经在北京漂荡快9年了,之前做过广告、媒体、模特经纪人,虽然都可以蹦蹦跳跳地做事情,却总归受管制,无法感到快乐。因为好吃,她小心翼翼地攒钱,攒到可以给自己开一家小店的时候,终于跳出来把钱全铺进了自己的私家厨房:酷虾逸族。用她的话说,终于找到了一种“漂浮下的平衡”。

        说起“酷虾逸族”,丫头觉得搞笑:因为自己喜欢一个“逸”字,就在店名里把它强挤进去。刚开始找房时,丫头骑个自行车满北京晃荡,当她决定租下那间前前后后只有100多平方米的小锅炉房时,连房东都惊了:你疯了吧,谁会来这个七拐八拐的地方吃饭啊!但就是这么难得,两三个月之后,小店的生意开始火爆,前前后后的七八张桌子挤得全是人。更奇怪的是,“酷虾逸族”晃晃悠悠中还在“2004年北京好吃的地点大全”中排名第四。

        湘军自古以善战著名,殊不知多情湘女亦豪气不让须眉。丫头就是个有个性、有闯劲儿的人,挑着这样一家小店竟然也干到了第二家分店——“类似渔”。中规中矩的店面改得幔帐木榻,别具风格,乍一进去还真以为进了哪家姑娘的闺房。这家店的名字同样奇怪,被她解释一番后却也颇具禅意:渔,或捞或钓或网或捉,是为取鱼也;人生本单纯,是为饱暖为淫逸为追求,总之类似渔;一生之中都在不知所为地找、觅,但求每日新鲜,类似渔的快感、收获的幸福。

        丫头,你在渔什么?

        随便渔什么,只要捞够了,我去做尾自由自在的鱼就好了。

        所以她害怕别人叫她老板娘,听了毛儿都能竖起来,感觉一下子把自己叫老了。

        别不好意思,就叫我丫头,我还要继续做一尾小鱼呢。

        亲力亲为,几把刷子

        湘女丫头因为好辣,在自家店里贴出“不辣不革命”的口号。这句毛主席说过的“标语”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所熟知,用在这里,丫头有她自己的小算盘:时尚被年轻人所拥有,但消费总归是要有人掏钱,当下最具消费能力的当然还是七零后了!

        也许这是个妙招儿,但最留人的绝对是她的私家湘菜。

        酷虾逸族以虾为主,类似渔以鱼为主。丫头爱吃会做,这两处私家厨房里的饮料和甜品是她亲自调制的,别具特色的菜式也是她先在家里设计出来,再教给厨师的。她创新菜的时间大都是在夜间,或在梦中,因为她“喜欢夜,往往夜间双眼放光,思如泉涌,灵气忽现”。就拿“酷虾”的招牌菜之一“梦里生花”来说,就是丫头在梦中原创,故名梦里生花,让人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感觉。

        丫头笑说,味蕾和味蕾之间永远存在着沟通,这可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像是格格巫,配制调味秘方时的开心、简单和纯粹,远远超过了生意本身。

        刚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丫头常常和首任厨师吵架。厨子认为这菜炒了一路儿都是这么个样子,干吗到你这儿就弄出那么多花花?吵来吵去,一气之下逃之夭夭。

        她喜欢湖南土厨子烧出来的家乡味道,妈妈的感觉倍感亲切。好在她不缺点子,也有几把刷子,丫头心想:天天吵架,烦也烦死了,干脆我自己下灶当个临时大厨。

        结果,老板娘亲自上阵磨磨蹭蹭,每桌客人都在喊:“快一点儿——快点儿——”要不是来的很多都是熟客,小伙计真是一筹莫展,只好赔笑:“对不起,大家体谅一点,我们老板娘自己在后厨做饭呢……”

        除了餐饮,丫头也鼓捣店里的一切。细心人总说店里的菜单和菜名都很特别,因为菜单是她一笔一画精心绘制的手抄本,菜名是她一门心思想出来的云山雾罩——没有人给你解释你绝对想不出都是些什么东西。

        不止这些,就连店里的披挂、桌椅,她也要自己玩玩,每一样都留着主人的心气儿。丫头拍着眼前一张桌子告诉我,原来它是一架农民扔掉的破马车,她花了几十块钱拆巴拆巴就扛回家了。这不,收拾收拾,垫上一块大玻璃板,却也成了“类似渔”里最别致的角落。

        她喜欢自然乡野、古旧色调,客人也只能惬意地享受了。丫头哪里是在做生意,倒像是过家家的小姑娘,摆弄来摆弄去都是自己的乐子。

        逸族公社,把酒高歌

        没有几个做餐饮小店的会像丫头这样投入,要看店,要维护网站,还要支起一个俱乐部“逸族公社”。

        丫头因为酷爱游走,总觉得江湖儿女大多具此习性,所以,小店的功用多了一个:以吃会友。久而久之,一些同道中人成了丫头口中的“逸族人”,声名远播,队伍不断壮大,商量商量命名为“逸族公社”。丫头希望逸族人能以吃会友,扎堆儿享受族内生活。几乎每周,她都欢欢喜喜地拉出一帮人游山玩水、把酒高歌,回来后还专门做个展板,显摆显摆他们开心的神态。

        丫头的眼睛落在远处,她希望体会每一寸土地养育出来的特色风情,她也喜欢私房菜加小酒馆儿式的店铺,想把这样的店开到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让逸族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相识相聚。畅想中,大家可以肆无忌惮地在自己的空间里对酒当歌,虚怀夜谈,天马行空,四海漫游……

        丫头说,等北京这里的店开稳定了,想去青藏高原、贵州和云南的大山里开些小酒馆,走到哪儿算哪儿,过一种现代的游牧生活……

        柔软飘逸的日子

        丫头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自己的两家店转,有时间会想想推广策划的活动,此外就是两头儿跑来跑去地解决琐碎之事。明明以为自己做主了,却比上班还忙活,其实这些事情也不是没她不行,但是她记挂,不想因为一点问题把名声弄坏了。就因为这个,她把上海的加盟店关了——没时间照顾,又不想随便把品牌做砸了。

        虽然丫头口里满是吃喝玩乐,但心里还是想得很远,除了做品牌,她还说自己已经把鱼虾吃腻了:“湖南是鱼米之乡,准备再开第三家店做做贝类吧。”

        在自己的世界里,丫头与猫、狗为伴,照顾起宠物比讲食经还头头是道。没事儿了,她也爱写字,常常做些文章挂在自己网站上,以文会友。

        丫头自称“夜魔星”。她喜欢造梦,因为有梦就可以去追,追梦的过程总是开心的,甚至是惊艳的;她喜欢行走,行走的过程总能让思想旅行,给思维积累一些灵感,甚至是感动;丫头喜欢像猫一样晒太阳发呆,心绪游离,不经意地停留在某个温柔而感动的瞬间,那种落泪的冲动,是柔软的……

        丫头仅仅想说,欲望是不可以保留的,如果确定了梦是美丽的,那就朝着那个方向,梦里寻芳踪吧。

        (洪艳华摘自《人生与伴侣》2006年4月下半月刊)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5期  作者:马  楠

        把朋友当做一个朋友

        ■编译/邓笛

        我迫不及待地想到学校去见我的朋友们,我不知道他们看到我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肯定不会像三年前他们与我初次见面时那样。

        那一天是我从别的学校转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天。爸爸将我送到学校门口时,我真不愿意下车。我感到自己十分丑陋。我的身上绑着支架,走起路来像僵尸一样,显得滑稽可笑。我真希望还在原来的学校,因为那里有我的朋友,他们在我绑着这个支架之前就认识我了,知道我其实并不是现在的这副怪兽模样。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里知道大家都在看我。谁叫我是他们看到的最奇怪最丑陋的人呢?让他们看去吧。我不去看他们,眼泪却夺眶而出,我赶忙将它们擦掉。我多么想找一个无人的地方躲起来呀!

        我垂下头自我打量,我的衣服非常好看,但是,支架毁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