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67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67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2月17日夜里一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了较丰盛的一餐。

        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必需的燃料。他们继续拖着自己往前走,而奥茨的脚趾已经冻掉了。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再次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从日志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唯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去。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度,他们不得不放慢速度。奥茨心里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又艰难地走了一天,奥茨要求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他们坚决拒绝了,尽管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奥茨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脚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到宿营地。

        清早起来,他们看到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奥茨突然站起身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谁也不敢阻拦。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般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至极,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他们无法离开帐篷。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选择: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遗言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情谊。斯科特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所有活着的人写信。

        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然而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永垂千古。

        他给妻子写信,提醒她要照看好他最宝贵的遗产——儿子,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他仍然为这次探险感到光荣,而不是遗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伙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作证。尽管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强的、超人的情感安慰那几个伙伴的遗属。

        他给朋友们写信,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结果将会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还对朋友表白,这是他由于男性的倔强而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在我一生中,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达过,您的友谊对我意味着什么。”

        他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为英国争取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却不是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种种意外,无比悲怆地恳请所有英国人不要抛弃他们的遗属。他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自己的死,而是活着的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信纸。

        斯科特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发现这些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我的遗孀”。

        回响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这些失去了队长的人在木板屋里待了整个漫长的寒季,他们的心中都已蒙上灾难的阴影。在这几个月里,有关斯科特上校的命运和事迹一直被封锁在白雪和静默中。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了。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为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朋友们把他们留下的底片和电影胶卷带回,人们再次看到了行军途中的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斯科特的遗言和书信迅速传到赞叹而又惊异的世界,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附记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们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周密与否,而是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唯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20条膘肥强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到南极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认为,狗的胃口太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事实并非加此,狗可以和人吃同类的食物),于是决定用人力拉着雪橇长途跋涉,终于使自己和四名伙伴在从南极返程时因极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来,在饥寒交迫之中死于体力不支。

        (张磊摘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译/舒昌善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3期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知识分子的勇气

        梭罗的美德是被滚滚红尘遮蔽了双眼的凡夫俗子们所不能理解的。他是哈佛出来的人物,但却从不迷信经院教育,也从不崇拜书本,一生特立独行,被不少邻居们视为怪人。他生性聪颖,具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精于木雕和数学,曾经研制出一种优质铅笔,并获得了官方证书,正当朋友们祝贺他从此可以财运亨通之际,他却宣布退出,因为“我不愿做已经做过的事情”,他要尝试新的东西。

        他短暂的一生至少成就了两个伟业,或者,以世俗的目光来看,做了两件傻事。一是拒绝纳税,因而被关进监狱。1847年,他因反对政府把某项税收用于非正义战争,拒绝缴纳该项税款,因而被关进牢房。爱默生到牢里来看他,问:“你在里面干什么?”他反问:“你在外面干什么?”之后,他根据这段经历写成著名的《文明抵制》一文,指出公民的良知高于一切,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良知非暴力抵制政府的不道德行为。正是这篇文章,多年以后点燃了圣雄甘地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灵感和理想,成为非暴力抵抗运动理念的起源之一。

        二是舍弃文明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林野亲手搭起一间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里面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快乐地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段隐居生活表面上看似厌世避世,事实上却是直面人生,借这种极端行为,警示由于愚昧无知而终日自寻烦恼、庸庸碌碌、领悟不到生命真趣的世人:人生有一千种不同的活法,人们称之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活法罢了;我们不必单单夸耀一种而牺牲其他生活。“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这段传奇经历阐释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探索生活的艺术,也成就了他的传世之作——《瓦尔登湖》,今天,这笔精神财富不但早已成为哈佛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成为美国文化构造不可分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