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50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5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我又等,因为那时候离婚太吃亏,可是他一直没翻本,我想离了算了,又有朋友劝,说他老爸是大地主,八十多了,死了能分好大一笔。于是又等,果然等到了,却又发现附近将要建游乐场,多等些时,地价会更高,这一等,等到了‘九二一’大地震,断层正从那块地穿过去,再没人敢买。”

        摊摊手笑了:“等等等等等,等20年,我老公不花了,我也老了,老伴老伴,还离什么?就这样过一辈子算了!”

        “等”,多有意思的字啊!

        一只义犬,天天站在路口等主人,主人车祸死了,它还天天去等,于是有人感动,跑去喂它,还上了报。

        一个女人,丈夫出海,她在家等,等一天、两天等不到,她站在门口等,再等不到,她爬上海边的悬崖,望着海等。

        问题是,丈夫如果出了船难,再也回不来,她能总等吗?人们为了把这感人的故事继续下去,只好将她说成神话。指着那海边山头兀立的石头说:“她等啊等,终于等成望夫崖上的一块岩石。”

        每个等都有等不下去的时候,也可能那“等待”渐渐被忘记,于是不再是等,只是维持现状。好比做股票买卖的人,最高点买的,接着一路下滑,起先还每天盯着盘看,等着翻多的时候出手。但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过去都没起色,他不再等、不再盯,当有一天股市再涨起来,反而有得到意外之财的喜悦。

        因为在他心里,已经把股票遗忘。他没了希望,所以不再等待;也因为不再等待,使他能不受伤害。

        想起一位股市名人的话:“我会等,但不会无限期地等。我会设个‘停损点’,跌过了这个点,再多人说会翻多上涨,我也不等。我也设有‘停利点’,赚得再多、股市再热,只要让我等到那个数字,我就卖。”

        我尤其记得他最后一句话:“只有知道不等的人,才有等的资格;只知道等的人永远是输家,因为人生不能等。”

        (庄静摘自《台港文学选刊》2005年第12期,潘树声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美]刘  墉

        一位日本轮椅生与我

        我在京都的立命馆大学开设《人与宗教》课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每年讲15回,一回90分钟,按照校方的规定,应该属于秋季课程,从9月底算起,除了长短假期不计,课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份。从秋季的红叶到冬季的飞雪,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与日本的大学生一起思考人与宗教的问题应该是挺宝贵的经验。京都的秋天比冬天有情趣,我的课程也感觉秋天讲得比冬天好,因为秋天讲故事,冬天讲理论,理论是晦涩的。

        第一次上课来了300多名学生,阶梯教室里坐得很满,热气扑面,每个人的表情看上去都很认真,但我无法观察得更多,只觉得自己通过麦克风传出去的声音是没有回声的,教室的空气绷得紧,当然那是十分积极意义上的紧。

        课开讲了一会儿,我发现前排边上有一个座位是空的。因为其他座位都满了,所以一个空位就变得挺扎眼,有点儿像飘出来的空间一样。正当我纳闷儿,这时从教室的后面有一位中年妇女推着一台轮椅走过来,轮椅上坐的是一个年轻人,戴了一副黑框眼镜儿,向我鞠躬表示歉意,当然,他的躬是坐着鞠的,这个意外出场叫我停顿了一下,不过很快,我就示意他们坐到刚才那个空位子上。那位中年妇女坐下的时候,向讲台鞠了一个躬,然后把轮椅拉到身前替年轻人拿下椅背上挂着的书包,动作麻利,一切都是日常的,并没有给周围的人带来任何特殊的感觉,其他学生有的看我身后的黑板,有的写笔记,对轮椅的到来并不意外,至少不像我那样会出现停顿。

        后来,我才听说,中年妇女是年轻人的母亲,而年轻人身患绝症,四肢麻痹,电脑也只能用嘴巴咬住一根筷子才能打键盘。据说,他母亲总是推着年轻人到大学听课,许多学生都知道这位轮椅生的事情。每次听我的课,他的母亲总是坐在他的后面,眼睛并不是老看讲台,而是常常看着她的儿子,目光充满了慈祥。

        有一回,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题目“我与宗教”,让大家写一份小报告,写一段能够联想到宗教的生活体验,哪怕是一个瞬间也好,篇幅字数都不限制。下课后,轮椅生的母亲走到我面前说:“先生,他只能回家写,写得很慢,给您发电子邮件行吗?”

        “当然行了,”我一边说,一边把邮件地址写在当天发下去的资料上。年轻人始终对我微笑,坐在轮椅里轻轻地鞠躬。原来,他好像连话都是说不出来的。过了几天,大约是深夜,我接到了他发来的邮件,以下是他写的内容,摘译如下:

        “毛先生:其实我是可以在课堂上写这次报告的,可是一想到自己用嘴巴咬住筷子打键盘的样子,总觉得不让大家看到才对。因为那个样子不好看,有时我还会流口水,觉得害羞。不过,打键盘是我最高兴的时刻,这不仅是我与外界交流的手段,也是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刻。如果在课堂上能记录先生说的话,我会觉得更好。请您原谅我没有做记录……我坦白地说,我不懂宗教,但我知道我的生命,我知道我的生命不会太长,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快乐,因为现在能给您写这个报告就是我的快乐,当这个快乐大于我对生命的担忧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是幸福的。宗教也应该是让人幸福的吧。”

        在后来的课堂上,每次我都可以看到这位轮椅生。他的目光是最亮的,腰是最直的,听课时,后背从来就不靠在椅背上。

        到了今年的秋季课程,我就没有见过他了。昨天,我才听说这位年轻人已于今年的初冬去世了,而且还听说,在那些天的校园里有时还会看到一位慈祥的母亲推着一把空轮椅走过,就像当年推着年轻人上课一样。

        秋天已经过去了,严冬到了。如果有一天能在校园里与这位母亲重逢的话,我很想对她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明年秋天,我的课还会开。不过,这次我想把理论讲在秋天,而故事则讲在冬天。

        (饶惠摘自《大学生》2006年第1期,徐华令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毛丹青

        适应

        美洲鹰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由于美洲鹰的价值不菲,在当地人的大肆捕杀以及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下,美洲鹰终于绝迹了。可是,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这一惊奇的发现让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对美洲鹰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只成年美洲鹰的两翼自然伸展开后长达3米,体重达20公斤。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种驰骋在海洋上空的庞然大物,竟然能生活在狭小而拥挤的岩洞里。阿·史蒂文在对岩洞的考察时发现,那里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的空隙仅0.5英尺,有的甚至更窄。那些岩石像刀片一样锋利,别说是这么个庞然大物,就是一般的鸟类也难以穿越,那么,美洲鹰究竟是怎样穿越这些小洞的呢?为了揭开谜底,阿·史蒂文利用现代科技在岩洞中捕捉到了一只美洲鹰。他用许多树枝将鹰围在中间,然后用铁蒺藜做成一个直径0.5英尺的小洞让它飞出来。美洲鹰的速度迅速无比,他只能从录像的慢镜头上细看,结果发现它在钻出小洞时,双翅紧紧地贴在肚皮上,双腿却直直地伸到了尾部,与同样伸直的头颈对称起来,就像一截细小而柔软的面粉条,它是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轻松地穿越了蒺藜洞。显然,在长期的岩洞生活中,它们练就了能够缩小自己身体的本领。

        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每只美洲鹰的身上都结满了大小不一的痂,那些痂也跟岩石一般坚硬。可见,美洲鹰在学习穿越岩洞的时候也受过很多伤,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们终于锻炼出了这套特殊的本领。

        千万年来,动物与人类都在为生存而战。如果想不被淘汰,就得像美洲鹰一样,以改变自己的方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尽管“缩小”自己的过程千难万险,甚至流血流泪,但只有勇于“缩小”自己,才能扩大生存空间。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是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

        (宫龙云摘自《石狮日报》)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吴  茗

        认识你自己

        长江中有三种味道最为细嫩鲜美的鱼:鲫鱼、刀鱼、河豚。它们的体形和习性不同,而渔人捕获它们却用同一张网,像排球网下在江中。

        鲫鱼的美味,全靠鱼鳞传递,食用的时候也不能去鳞,鲫鱼的体形跟鲤鱼差不多,它在误入渔人的网眼时,其实只需稍稍后退,就可以逃掉,但它太爱惜自己的美丽鳞片,仍不顾一切往前,结果被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