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第35章

书籍名:《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    作者:
    《2009年青年文摘精编版》章节:第35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和家人用过晚餐,我不得不撑着雨伞出门。为了某个场合的需要,必须赶着配一副新的眼镜。

        如我所预期的,下雨的晚上,眼镜行没什么生意,店面十分冷清。几位服务员缩在柜台旁边聊天,看到顾客上门,其中一位中年的女性服务人员赶紧站起来,热切地招呼我。说明我要的材质及款式之后,她很积极地寻找符合我描述的几款眼镜。经过试戴,暂时还没有找到我真正喜欢的。于是,她又翻箱倒柜,前前后后、林林总总大概摆了将近三十副眼镜在我面前,然后一一详细解释它们的特色,以及她认为它们为什么适合我的原因。

        其中,有几副眼镜,我刚开始试戴时,觉得不怎么样,经过她热心说明之后,才愈看愈顺眼。试戴眼镜的过程中,她的态度积极但没有攻击性,不会让我产生购买压力。所以,我才能从容挑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当我和她议价时,她十分坚持原则。

        “这真的是我所能给予的最大权限!”她指着计算器上经过七折八扣以后的价格,很镇定地说。她没有露出为难的样子,也没有摆出“不要就算了!”的脸孔,只是安安静静地等待我的决定。“或者,吴先生,你也可以回去考虑看看。”我看看时间,快要打烊了。她陪着我耗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她提出的数字距离我的理想成交价格已经算很接近,我终于不再坚持,同意她提出的价格,决定配这副眼镜。

        “明天取件喔!你可以傍晚来拿,我在。”她叮咛我。由于事忙,隔天我没有到眼镜行去取件。第三天,我再到眼镜行时,已经找不到她了。“邱小姐,被公司遣散了,昨天是她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而且,您是她最后一位成交的顾客喔!她在我们这里工作十几年了,很高兴最后一个服务的对象是您。”负责接待我的先生向我说明。

        乍听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感到震惊而愧疚。她提醒我昨天去取件的,我竟错过了。“她是临时被通知的吗?”我好奇地问。“不,公司早就公布裁员名单了,她早有心理准备。”他一边取出配好镜片的眼镜让我试戴,一边解释邱小姐离职的过程。“吴先生,您放心!她交代得很清楚,没收您订金,试戴满意后再刷卡。”完成刷卡手续,取走眼镜之后,我想到一句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原来,那天我听到的是她在这一家店里最后的钟声。返家的路上,我仔细回想两天前她提供销售服务时的态度,那种“即使做到最后一秒钟,也要坚守自己岗位”的精神,不言而喻,令我十分感动。

        撞最后一天钟,回荡在岁月的长廊,在生涯路上,我有和她十分近似的命运。服役时,预官退伍当天,我还带着全排弟兄跑五千公尺,早点名完毕,才卸下军装,归回故里。那时还十分年轻的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高尚的情操,而是因为军队作业不及,接任的军官来不及报到。看到其他连队的预官,在退伍前三个月就开始当“米虫”等着养老了,我还得忙进忙出的,心里压力很大。

        正式踏入社会工作之后,依然如此。每次转换职场跑道,离职前都碰上特别忙碌的时候,最后一天忙到加班还不算数,就任新职以后才回去打包或交接的经验,也有很多。当我想到在眼镜行工作十几年被遣散的她,就仿佛看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身影,虽并不觉得“坚守到最后一刻”是什么高尚的情操,却觉得十分感动,愿意为自己喝彩。

        尽管,其中很多种情况并非自己所乐见的,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全力以赴到最后一秒,但事后都感觉到“无愧我心”的坦然。也因为这份坦然,让我面对所有昔日共事过的主管,都很自在。

        不过,最令我佩服的,还是那位在眼镜行工作十几年被遣散的中年女职员。她既没有丢鸡蛋抗争,也没有为了前途茫茫而怀忧丧志,反而高高兴兴做到最后一刻,相信她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但值得我努力学习,也必然为她的事业开启崭新的一页。

        (郭艳摘自2005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侯海波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台湾)吴若权

        自卑是一种美德

        那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我不禁被大导演许鞍华打动。

        在我想像之中,许鞍华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子——一个领导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大导演能不是这样的女子吗?但她走上台来,先是羞涩地笑,再是孩子气地说自己胖,新年的愿望是减肥,一点儿不像55岁的女人,也不能想像她居然拍了那么多好电影。

        接着胖胖的智慧型的主持人张越问她:“很多香港大导演当初都给你做助手呢,是否觉得自己特别出色?”她笑着说:“出色?我很自卑呢。”

        这样出色的女人会自卑?我疑惑起来。她孩子似的说起自己的不足:我长得这么不好看,分不清左右,学不会开车,常常要刹车却踩了油门;而且我不会煮饭不会做家务,在生活中几乎是一个废人,人多的时候我还不会讲话。所以,我常常很自卑,自卑的好处是我得加倍地努力。终于有一样出色了:上学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没有考过第二名。后来我毕业工作,能感受到电影的美好,能捕捉那些美丽的瞬间,但我还是自卑的,因为我总觉得有遗憾,总超越不了自己。

        她说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因为她的谦逊,因为她的自卑。她让别人看到,自卑,其实是一种美德,可以让自己更奋进,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找到长处。

        因为她的一番话,我更加喜欢许鞍华。现实的我们,总是如孔雀开屏,只顾着炫耀自己的漂亮羽毛,想的都是那一点点优势,却不曾想我们仍有缺陷与瑕疵,从而不思进取,甚至挑剔生活,一旦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找工作不满意,就说用人单位有眼无珠;恋爱失败了,觉得是对方不明白自己;同事给予批评,就说对方是嫉恨。

        没有一颗自卑的心,就没有对生活的感恩和知遇。自卑也可以是美好的,不是低下头委屈自己,而是正视自己,取长补短,真正懂得让自己的命运在哪里发生转变。

        有的时候,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我们永不骄傲,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感觉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并且转化成生命中最强劲的动力。没有那种刻骨的自卑,也许许鞍华只是一个平常的女人,一样庸常地生活,甚至不如常人,但她知道另辟蹊径,加倍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导,拥有了美好智慧的生活,然后笑着告诉我们:自卑,是一种美德。

        (吕恒摘自《中国青年》2005年第24期,毕传国图)

        摘自:《青年文摘(绿版)》2006年02期  作者:王红莲

        周恩来大无大有

        200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让我们一起重温著名作家梁衡在总理诞辰百年之际撰写的文章,缅怀追念……

        周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总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被粉碎不久,“四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1976年1月15日下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死后不留骨灰。灰入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如磐的夜色中冷清地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银白的灰粉化入海空,也许就是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天地。

        中国人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修墓土葬,这对生者来说,可以寄托哀思,对死者来说则希望还能长留人间。多少年来,越有权的人就越下力气去做这件事。中国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一些埋葬神父的大教堂,我都看过。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又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当然不会为自己的身后事去费许多神。所以一解放,毛泽东就带头签名火葬,以节约耕地,但彻底如周恩来这样连骨灰都不留的却还是第一人。

        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我想,他主要的就是要求一个干净。生时鞠躬尽瘁,死后不留麻烦。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也许隐隐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现什么“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尴尬。果然,地球上第一个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第一个纪念馆也不是建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乡。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