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宠文网 > 玄幻小说 >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第10章

书籍名:《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    作者:安群
    《80后的恋爱观:水瓶时代的婚恋》章节:第10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乍听起来,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仔细分析,这句话其实暗示了婚姻的非自愿性——宝宝是硬道理,为了宝宝我愿意选择婚姻,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不被顾及!

            其实,在孩子身上倾注自己的感情和精力,这是人类的天性,本身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要想达成幸福美满的婚姻,就必须把握好自己、伴侣和宝宝的感情平衡。毕竟,婚姻生活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要,以牺牲的态度勉强维持,怎么可能得到幸福呢?如果把情感空间过多腾给孩子,没有给伴侣一个合适的位置,如何缔造美满和谐的家庭环境?如果只是给了宝宝一个名义上的家庭,却不能给他完整的父母之爱,宝宝如何健康成长?这岂不是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选择的人既不适合做孩子的爸爸(妈妈),又不适合做自己的伴侣!

            在整个事件中,宝宝是最弱势的群体。一个尚在腹中的胎儿,没有能力要求父母做什么不做什么,只能被选择和被承担。如果80后的心智足够成熟,不会仅仅把奉子成婚进行形式上的简单复制,还会进行内心的约束和考量,因为他们知道,对宝宝最公平的做法就是首先对自己公平。而那些身体领先灵魂、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的80后,甚至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在手足无措中选择了结婚,以为这样就可以扭转局势,却忘记了自己根本没有相应的承担生命的能力,最终,不但拖累了自己,也耽误了孩子。

            偷走幸福的错觉

            香港作家倪震曾经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个很懒的男孩,书念得不好,又无心工作,父母双亡后,家里只剩下一头母牛,男孩每天就榨几瓶牛奶,拿去市场卖钱维生。他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如是者竟过了十年。十年后的某天早晨,已变成青年人的男孩,又如常在替母牛榨奶,  谁知母牛眼泛泪光,竟然哭了起来。青年人大奇,便问母牛为什么哭,母牛哽咽着说:“你……你……榨了我十年,也……也……没有……说过……你爱我。”

            很明显,男孩的出发点从来是牛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母牛会期待爱。母牛却一厢情愿的认为,男孩跟她相依为命十年,不会一点感情都没有吧?对于这个故事,倪震坦言,自己其实并不觉得好笑。他说,这个小故事听上去滑稽,却反映出时下不少男女关系的错误期望。

            对于年轻的80后来说,同情母牛的遭遇,嘲笑她的痴心妄想是一回事;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拒绝相信事实,宁愿相信自己是例外的一个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80后奉子成婚,却与幸福失之交臂,其实就是败给了自己的错觉。

            例如在性行为的认识上,在性观念相对开放的现在社会,很多80后都会在爱情中加入性行为,并且产生“性行为可以帮助我控制对方”的错觉。更有甚者会选择同居,以为同居就是往婚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至少也是换取婚姻的筹码。而实际上,灵魂背叛身体并非不可能的事,如果对方不爱你了,执意离开你,甚至他(她)榨取的只是性,在道德之外,性的力量是多么微弱!还有很多80后承认,在选择同居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和严肃的思考。只是在得过且过的同居长跑之后,他们才想到给这段迷迷糊糊的爱情一个交待。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一方认为水到渠成,不知对方却想着逃之夭夭,等到真相大白,未免损失就太过严重了!

            而对于那些认为“怀孕可以博取婚姻,结了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80后来说,错觉较之前者更加危险了!当然,如果双方情投意合,感情到了,奉子成婚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怕就怕,对方心不甘情不愿,宝宝反而成了逼婚的绳索,这样的婚姻即使达成,也是没有感情和责任的虚壳,幸福又从何谈起呢?特别是未婚的年轻妈妈,自己异想天开,以为对方至少会给宝宝一个合法的身份,却不知,对某些人而言,责任感不会比个性中的自私更强大,即使他因为宝宝娶了你,也不意味着他会给你更多,特别是那些你想要的东西!换到男孩的角度,对方即使因为怀孕嫁给你,也不意味着她在感情上接受了你,很可能,你不过是宝宝的爸爸而已,而她绝大部分的感情位置都会留给宝宝!

            错觉有时源于无知,有时是因为误会,有时却只是拒绝相信。无论如何,下面的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你廓清错觉,想清楚自己的位置,明明白白地走下去:

            ﹡双方是否有当妈妈(爸爸)的心理准备?

            ﹡双方是否具备负责任的条件(特别是心理成熟度和经济条件)?

            ﹡双方是否相爱,是否有共同生活的认知?

            ﹡双方都能接受对方家庭,并且被对方家庭所接纳吗?

            说到底,因错觉而选择失误,最终引致生活的不幸,损失的绝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毕竟,生活的失误或许能得到人们善意的宽容与谅解,却未必能得到生活本身的宽容和善待。奉子成婚的方式,看似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复制和推广,实际上对实践者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事关一对年轻人和孩子的未来,要具备的条件何其多,岂是一场婚礼就可以“蒙混过关”?

            叛逆与自私

            我们是放单的恋人

            家纯和小蔡是一对年轻的80后恋人。与周围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喜欢泡吧,喜欢蹦迪,喜欢K歌,喜欢看话剧,喜欢尝试所有新鲜的东西,可是,就在朋友们纷纷选择结婚或者同居的时候,他们却不肯往前迈一步,他们宣称要将单身进行到底。

            将单身进行到底?按说,家纯和小蔡家都在外地,恋爱谈了两三年,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一场婚礼似乎是早晚的事,或者,同居似乎也更节省经济成本……可是,两个年轻人偏偏各自寻了一处“私房宝地”安营扎寨,就是不肯“资源共享”。

            不,他们这么做并非因为自私,而是因为觉得这是一种更适合彼此的生活方式。听听家纯怎么说吧:

            “我是个很麻烦的人,每天早上都要在浴室里呆一个小时,出门前要抹日霜、眼霜、修护液、防晒霜、颈霜、护手霜、润唇膏,还要经历繁琐的化妆程序;晚上睡觉前又要重复一遍,手脚都要套上棉质手套袜子呵护,每天还要做不同的面膜。我谈过的男朋友,开始对此都很好奇,后来,他们无一例外不能忍受我的生活习惯。”

            “男孩子受不了我,我也受不了他们。想一想吧,早上怕他迟到,闹铃震天响,卫生间不知道谁先用,还得照顾他出门;晚上刚有了睡意,他就在门口摁门铃,走路带风,还问我有没有给他准备宵夜;我睡觉很轻,稍有动静就会醒,万一他睡觉打呼噜呢?这一些,想想就可怕。”

            小蔡也说:“我最受不了这样的女孩子,才刚刚约会了两三次,她们就背着行李愉快地占据了你的房间。从此,我的家具全部被挪了位置,我的衣服被从衣橱里清空,我的音响里放着她喜欢的音乐,我的电脑里存着她喜欢的电影。我想玩会游戏可她想上网,我想看《武林外传》可她想看韩剧,我想睡觉可她让我陪她说话……两个人的生活纠缠在一起,所有的激情都被繁琐的生活磨平了!可是现在呢,一个人过的有滋有味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多自由啊。”

            小蔡还提到,他们都不想在感情上掺杂其他的因素,比如经济:“上个月我家买房子,我拿出一笔积蓄给爸妈,妈妈说,‘你要不要问问家纯的意见?’我笑了,这就是单身的好处,给父母钱,不用跟谁商量,不用看谁的脸色,要是我们同居或者结婚了,再这么做肯定很难。”

            要说,世界上总有适合你的那个人,小蔡和家纯的“搭档”简直就是珠联璧合,他们都喜欢独居,都讨厌被打扰,都不能忍受被对方无形控制的生活。他们称自己是放单的恋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经济支出;但又给对方留一方精神空间,留一份牵挂。小蔡说他们很固定地约会,有时也到对方家里过夜,给爱情一个欢畅的空间;他们过着所有恋人们经历的生活,但谁也没有为对方付出更多……

            Solo:既不同居,也不结婚

            这是一种有趣的减法。1982年,法国进行全国人口统计,获知从1975年以来同居的法国人人数增加了6%,与此同时,结婚成家的法国人人数下降了19%。从表面看,这没什么可奇怪的,问题是,那13%的差额人数到哪儿去了?他们年龄超过了25岁,既没有结婚,也没有同居,难道他们都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准备一辈子冷冷清清地过日子?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这些成年男女之所以不结婚也不同居,是因为他们倾向于另一种生活——Solo(原意是独奏、独唱)。所谓“Solo”,就是不结婚,不同居,而与一名固定的、忠诚的异性保持密切关系,同时依然各自生活的单身男性和女性。他们就是不愿意与恋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而宁愿牵着共同的爱情各自单飞。这种生活方式在英国被称为“分居共过”,在法国被称为“半同居”,在中国,叫“第三类单身”。

            不管80后是否听说过“第三类单身”这个说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却正在过着Solo的生活。不是吗?如果80后恋人不再把“最后的防线”设定在婚姻之内,如果他们将“性”作为恋爱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如果他们还没有结婚的意图,也不打算同居,这不就是事实上的“Solo一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