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千载琵琶

宠文网 > 武侠小说 > 千载琵琶

第16章

书籍名:《千载琵琶》    作者:大房子
    《千载琵琶》章节:第16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乌禅幕大叔已经把十八年前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当年老屠耆堂留有遗言:三兄弟中谁能一统草原谁便是匈奴之主,那时匈奴三印便由谁掌握。草原统一后,对汉朝,要以各为贵,匈奴不是大汉的对手,唯有汉匈和好,才能给匈奴人带来幸福,给草原带来宁静。他嘱咐乌禅幕,嗜战者不可为匈奴之主。这一次三兄弟分别十八年后的第一次聚首,所为的便是汉匈和好,看来父亲的遗命自己是可以完成的了,只是那绿玉狼首已赠于昭君姑娘,不知两个弟弟所携之印可在手中?如今,乌珠留若虽逃遁,却与呼揭、伊利目都在积极寻找三印的下落,没有这匈奴三印,自己能否号令草原、一统匈奴?

乌禅幕看着身边的青年,十分欣慰。自己总算没有辜负故主的重托,把大王子抚养长大。如今稽候珊有勇有谋又笃爱和平,想当年自己对屠耆堂忠心耿耿,亦是因为老单于力主汉匈和好,给草原带来了将近三十多年的和平岁月,看来,草原的春天就在眼前了。前次自己去范夫人城拜会冯焕,言谈间知他便是二王子图阿斯,见他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更是替老单于欢喜,得知冯太守冯定国夫妻已然仙逝,又是一阵感叹,只是二王子尚不知自己的身世,此番前去,又会遇到三王子呼图孕尔,不知这三兄弟相见又会如何,倘若为了单于之位,手足相残,岂不是前功尽弃?幸好匈奴三印中的两印已落入那位昭君姑娘之手,莫非这亦是天意?那昭君姑娘不知与这三位王子哪一位有缘?当年自己隐居大漠,曾遇一汉朝术士,他说二十年后,草原和平需仰赖一汉人女子,不知是不是这位昭君姑娘?

二人各怀心事策马而行,谁都没有说一句话。当晚,在河边扎营。兵士们在帐外燃起篝火,烤了羊肉,吃喝已毕,入帐歇息。

中营大帐中,稽候珊与乌禅幕相对而坐。

稽候珊:“乌禅幕大叔,依你之见,汉朝会不会帮助我们?”

乌禅幕:“大王子有何打算?”

稽候珊:“我想,既便汉朝皇帝愿意出兵相助,我们也不可过分仰赖。我的意思是,我们匈奴人的事还是要自己解决,汉朝只要能卖给我们一些铁质的兵器就好,至于在战场上,他们两不相帮就可以了。”

乌禅幕:“大王子所说极是。不知对乌珠留若、呼揭、伊利目三部有何打算?”

稽候珊:“他们三部为夺王庭连年混战了五年之久,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所以才纷纷逃往汉匈边境。近几年,他们为寻匈奴三印又互相残杀,如今呼揭、伊利目已是强弩之末,且他们本就是没有主见之人,只要我诱之以利,加之以武,自是不难收服。至于那乌珠留若,与我有杀父之仇,我断不能留他性命,……”

话音未落,只听帐外传来一声幽幽的叹息。草原空旷寂静,那叹息如在耳旁。

稽候珊走出帐外,只见一个白色的窈窈身影影顺着河岸向上游飞奔而去,一瞬间转过一个山脚便不见了。

“是朵桑公主。”乌禅幕立于帐门边缓缓道。

“是她,她来做什么?”稽候珊道。

乌禅幕:“你真的不知?”

稽候珊:“知道又如何?”

一阵笛声从山脚那边传来,是鹰笛,曲调婉转,如泣如诉。

乌禅幕听了,叹道:“唉,朵桑是一个好姑娘。”

稽候珊道:“可她是乌珠留若的女儿。”

“朵桑”匈奴语就是草原上的花儿。乌珠留若共有一子一女,皆是大於氏所生。儿子名叫桑格尔,与他老子一样,桑格尔热衷权势与战争,屡次带兵南下袭扰,劫夺丝路商旅,抢掠边地汉民的粮食、布帛,若是相中哪个女子,不论汉匈,必是弄到手而后快。朵桑公主与其父兄却大不相同,她幼时随狼居胥山的一位隐士习武,剑术极高。传说那隐士名叫玉玲珑,本是汉人,因年轻之时遇人不淑,伤心至极,故而隐居大漠荒山。此人精通剑法及阴阳五行之术,兵法战阵更是无一不晓。

狼居胥山在匈奴王庭的北面,山高路险,山下水草丰美,山腰林木茂密,山顶却常年积雪。玉玲珑的草庐便建在山腰的树林之中,草庐名副其实是由茅草搭建而成,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师徒二人的坐卧之处,下面一层是师徒二人炊饮之处,玉玲珑极少会客,所以草庐之中除了她们师徒日常所用的坐卧炊饮之具以外,别无长物。狼居胥山上出产一种竹节茅草,草茎滑韧,故此草庐不显粗糙,反而十分的精巧。若是冬天,树叶落尽的时候,远远望去,雪峰之下,万木丛中,一座草庐若隐若现,偶尔可见她们师徒二人穿梭其间,让人觉得此处乃是神仙世界。

都说玉玲珑年虽五旬,容貌却如少女一般,不过除了她的徒儿,谁也没有见过她的真面目。玉玲珑收徒,不问家世,不讲报酬,她无事下山,相中哪家的小姑娘,便携了去,留下字句,告知其家人父母,学成之后,又会亲送徒儿下山还家。

只是这玉玲珑极少收徒,在狼居胥山隐居将近三十年之久也不过收了三个徒弟,每个徒弟也只学到了她的一样本领,朵桑学到的便是她的成名剑术——雪舞梨花剑。故此边地居民,无论汉匈,不分贵贱,无不希望女儿能拜玉玲珑为师,故此谁家丢了女儿,只要见到玉玲珑留下的字句,无不欢喜非常,便是十年八载的不能再见女儿,也不担心。朵桑公主便是五岁上被其携了去,一去十年,四年前方始下山。不久,她便遇到了令她伤心至今的那个人。

两年前,朵桑公主十七岁。

那一天在草庐中,师傅让她跪下,师傅把自己随身携带多年的梨花剑交给她,要她发誓除非自保此剑不可随意杀人。师傅又将她自己最心爱的宝马梅花雪送给她,并告诉她,若有人识得梨花剑和梅花雪,那此人便是可以信赖之人。她想问什么人会识得这宝剑名马,却终于没有出口。

朵桑与师傅相处十二年,名虽师徒,情同母女。朵桑知道,师傅有一段伤情往事。

每每狼居胥山冰消雪融的时候,她们所住的草庐周围便开满了鲜花,这时候,师傅就会在夜里骑上梅花雪一直驰骋的到森林的边缘,然后下马,从腰间解下梨花剑尽情的舞上一回,师傅舞得如痴如醉,仿佛那剑不是杀人的利器,而是女儿家腰间的彩带,肩上的霓裳。朵桑曾经偷看过师傅舞剑,那套剑法不是师傅交给她的雪舞梨花剑,雪舞梨花剑轻盈柔美,剑气皆在这柔美之间;师傅所舞的这套剑法,柔韧缠绵,更像是舞蹈而非剑术。每每舞剑结束,师傅都会拿出一副丝绢仔细的搽拭剑锋,完了又将剑围在腰间,骑上梅花雪,向西遥望好长时间,最后在马背上俯下身去,轻轻的抚摸梅花雪的长脸,叹息的说一句:“他不会来了,我们走吧。”

朵桑始终不知,师傅口中的那个“他”是谁,也许他便是师傅年少时代情怀所系?师傅教她雪舞梨花剑时曾经说过这剑术乃是多年前她和一位前辈在大漠中遭遇风雪时所创,所以叫做“雪舞梨花剑”。这匹宝马梅花雪的母亲也是这位前辈所赠,这马浑身雪白,唯四蹄上生着几撮红毛,恰似梅花点点,故名“梅花雪”,当年的梅花雪已然故去,这一匹年仅两岁,正是一匹马最好的青春年华。

今天师傅将这两样心爱之物交付于她,自是对她疼爱有加,可师傅没了这两样东西,不是会更加寂寞吗?

朵桑看着师傅,没有做声却不由得泪水满眶。玉玲珑看出了朵桑的心思,遂道:“徒儿不必难过,为师已近花甲之年,此生也不再收徒了,你心地善良,又学成剑术,这两样东西赠与你为师也就放心了,总不能让这样的宝剑名马陪我一起老死荒山吧?再者说,为师也希望梅花雪能诞育后代,日后有了小梅花雪,你给为师牵一匹过来就是了。”

朵桑含泪拜别了师傅。

再次回到家乡,她才知道,她的父亲已是王庭之主。先前纵横草原的北匈奴单于握衍腒鞮被汉将陈汤战败后羞愤而死,呼揭、伊利目也分别独立,如今的草原已是三分天下。

她被人尊为公主,她的美丽传遍草原,她的智慧和武功令父亲帐下最勇猛的武士汗颜。父亲视她为掌上明珠,交给她一支万人军队,对她说:草原争锋,强者为胜,不想被对手所杀,就要杀了对手。可是在狼居胥山上,师傅对她说:你的父亲背盟弑主,虽可逞一时之雄,终不是草原霸主。须知以力服人,力衰而人遁,以德服人,虽死而恩存。草原上的真正英雄是祁连山麓的稽候珊,他必会一统大漠,给匈奴人带来安宁祥和的生活,那时候草原上将再现老单于屠耆堂为王时的美丽风光。

父亲派给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南下居延大泽,越过汉匈边境,去寻找一个叫祁三通的人,目的是访查匈奴三印的下落。

她带领贴身侍女映珠外加精骑十名于十月深入汉境。

她们一行十二人,十名精骑皆扮作家人模样,一路上打尖住店皆说是送小姐去外祖母家探亲。

那一日行至若水源头,风狂雪大。她便命手下人在胡杨林中支起毡帐躲避风雪。毡帐刚刚搭好,却见风雪中十余骑快马飞跑而来,朵桑一搭眼便看出是十几个匈奴骑兵在追杀一个青年人。那青年穿一件玄色衣袍,骑一匹青骢马,手持明月弯刀,刀锋上滴血不止。青年的右臂衣袖已被割开,皮肉外翻,汩汩的流出血来,刀锋上的血和手臂上的血滴落到雪地上,恰如梅花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