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中国艾滋病调查

宠文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艾滋病调查

第22章

书籍名:《中国艾滋病调查》    作者:高耀洁
    《中国艾滋病调查》章节:第22章,宠文网网友提供全文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李母对高燕的态度,有时她婆婆都看不下去,背着人悄悄给高燕一点钱或食物,按高燕的话说:“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俺奶奶……”

杜先生曾给高燕一支英雄钢笔,也被李母藏了起来。别人赠送的书本、学习用具、礼物等,她是来者不拒,一概藏起来,贪得无厌,多多益善。请看高燕的同学、孤儿静静的来信中是如何说的:

敬爱的奶奶:

……

奶奶那一次让×××(指李母)带走的衣服和鞋子都让可恨的×××挑了一遍,全部都换了,虽然这里面没有什么好东西,但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自私品质。

……

                                    2004年8月14日

从法律上讲,李家还没有正式办理领养高燕的手续,连户口也没有迁入当地。高燕仅在她家住了两年多,好心人捐给高燕的钱和物品,几乎全部落进了李母的腰包。许多情节令人不可思议,高燕也不说,直到2004年5月看到相关的报道后我才如梦方醒。

李母,我是自高燕去后才接触认识的,表面上像一个心直口快的农妇,我没料到她实际上是一个挑三拣四的敛财奴。满嘴假话,喜好自我吹嘘,贬低他人,挑拨事非,谁不合她的意,就把人家说得一钱不值。例如,她与大队支书关系不好,就说支书今天要了别人的钱,明天又拉帮结派。最过分的一次,他们县的谢某,有40多岁,唯一的儿子在上大学的路上出车祸不幸丧生,他痛不欲生,很想要个小孩。有个艾滋孤儿11岁(长得像8岁的样子),支书给了谢家收养。李母竟造谣说谢家有六个女儿,根本没生过儿子,哪有什么车祸呢?她到处打电话说,我和杜聪先生听后感到问题严重,谢家已有六个女孩,再要一个孩子,七个孩子如何能养活呢?于是我们专程雇车赶到当地了解谢家的情况,实际情况是谢家根本没有女儿,唯一的儿子确实死于车祸,现在孤儿在他家生活得很好。真不知她编造这些谣言用意何在,还害得我们白白花了近千元钱。

另外,她口口声声到处说高燕的考分被换是她发现的。但是她目不识丁,我们对此虽然心存怀疑,但杜先生还是表扬了她,为表示感激,给她买了一块手表。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事是《齐鲁周刊》的记者发现的。因为据高燕回忆,大约是2004年4月的一天下午6点钟左右,一位削着短发、大眼睛的中年女士来到三中找到她,对她说:“我是《齐鲁周刊》的记者,找你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我们一直很关心你的学习。刚才,我找你们班主任,她告诉我你学习不好。我提出要看你的成绩单……”记者走后,学校告诉她把考分弄错了,然后她又告诉了李母。李母便就此大做文章。

2004年8月29日,我和杜聪先生、中央党校靳薇教授一行七人去送高燕转学,李母陪同前去。因为那天是星期天未能办成入校手续,经办人让我们在宾馆等候到次日办理。李母提出自己陪高燕等待,于是我们把她们母女安排妥当后,于下午3点启程返回。岂料她5点钟就带着高燕回家了,并威胁高燕说:“你要去转学,你姨再来电话,我们不管了,你自己来处理吧!”还逼着要高燕打电话对我们说:“三中老师对我很好,我一定要去三中上学,其他哪里我都不去。”可是高燕在电话中哭着求救,她说:“我不去三中,三中换我的分……”次日(8月31日)我们先找到县长,县长派县教育局局长、乡文教主任等一行11人再次赴高燕家与李母谈判。李母又耍她那一套伎俩,大喊大叫,但嘴上说高燕到哪里上学她都同意,且连说十几遍。见此情景,靳教授当即领高燕乘小车离开了村子。至此,高燕才脱离了困境。

高燕走后,李母失去了摇钱树,气愤之余经常来电话骚扰我。每天打三五次电话,吵闹不休。9月3日,她在电话里边哭边闹,一个电话打了一个半小时,闹到夜里11点半,口口声声说天下人都知道,高燕永远是她的女儿。

分散抚养的艾滋孤儿现状

艾滋孤儿是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者的遗孤,他们并没有感染艾滋病,是健康的孩子,他们和艾滋病孤儿不同,后者是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不论是艾滋孤儿还是艾滋病孤儿,他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因父母患艾滋病辞世而留下的孤儿究竟有多少?是1万、10万还是更多?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昔日的“血祸”造出了今日的艾滋孤儿,在艾滋病患者死亡的背后,每对夫妻通常都会留下一到三名孤儿,孩子的生活大多没有着落,更谈不上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正处于学龄阶段,在饥寒交迫和歧视下失去了一切,就会成文盲、法盲,我真为他们的将来担心!

有人问现在防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我说,关键是孤儿,中心是孤儿,第一位的是孤儿问题,其他问题次之!否则,可能导致民族的灾难!

在山东,一些好心的农村家庭出于同情和爱心,收养了其中的八个孩子,在我的老家曹县有六个。这几个孩子又有了自己的家,又有了爸爸和妈妈,又有学上了。他们之外,还有更多无辜的孩子需要关爱,哪怕是一点点的温情。

在山东曹县苏集镇的五个村庄里,六个艾滋孤儿已经在新家生活了两年多,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4岁,其中有对姐弟分别被不同的家庭收养。

最小的艾滋孤儿是2004年6月被一对绝对不孕症夫妇收养的。孩子爷爷来信说,这孩子特别懂事,有些话说得像大人一样,并且听话,记性也很好,无论如何也要保证让孩子上学读书,吃穿更不用说了。

小晗(化名)的爸爸说,孩子刚领来的时候,身上脏乎乎的,满是污垢。他妈妈把他放在澡盆里洗了几个钟头才洗干净,他的小手却死死地抓住脏衣服不肯放,原来他是怕扔掉后没有衣服穿!煮熟的鸡蛋剥皮后放在面前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吃,因为从来没吃过鸡蛋,并且只能数四个数。现在给他买了好几身新衣服,每天早上给他煮一个鸡蛋,他自己也会剥皮了。目前他已经能数几百个数,2003年秋季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了。但因为他没上过幼儿园,总是坐不住,所以一年级读得不好,打算让他再上一年。

香港智行基金会的杜聪先生来到这几个僻远的村庄,给孩子送去了开学要交的学费。杜先生承诺,今后将一直负责这些孤儿的学杂费。

9岁的小蕊(化名)开学就升入三年级了。小女孩很沉默,当杜聪先生问她开学要交多少学费,“一百零五块两毛”,小女孩发出蚊子叫般的声音。她妈妈抱起她,乐呵呵地说:“俺闺女可听话了,虽然这里的生活比不上城里,但是我们尽量让她吃好穿好。”小蕊拥在妈妈怀里,看起来很文静漂亮,身上没有一点孤儿的影子。她的老师说,小蕊上学期考了全班第四名。

一个叫熊小果(化名)的小女孩,11岁那年她的父亲得艾滋病死了,母亲被迫改嫁。2002年10月1日,山东曹县一户姓杨的人家收养了她,改名叫小静(化名)。

要开学了,小静在杜聪来之前的几个晚上老是做同一个梦。“梦见新爸妈没钱给我交学费。他们干活很辛苦哩!”小静说。她还有个可怜的小妹妹,父亲因艾滋病死时才生下来6个月。现在她刚5岁,因营养不良得了佝偻病。我后来又去他家,想带孩子出来,她80岁的爷爷说什么也不同意。原来竟是有人上她家造谣说:“熊小果被高医生卖了……”

还有一个13岁的孤儿,读到小学五年级,父母就因艾滋病死了,他一个人在家乡无依无靠,靠拾荒乞讨来养活自己。一个烧锅炉的工人看他太可怜,便租了一辆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山东曹县,被高新庄村村长的哥哥收养。他上学的前一天,养母到城里给他买了一件灰蓝色的西装。第二天,他穿着去上学,同学们笑他像个“新郎官”,他撇撇嘴:“咋啦?这是俺娘给买的,俺爱穿。”现在这孩子在城里第三中学读初中。

13岁的高闯是中原某省第一个被山东农户收养的艾滋孤儿,到陈家后进入邻村的小学读五年级。他每天和村里的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上下学。他人缘很好,能说会唱,他有了很多伙伴,2003年秋季升六年级考试成绩获全班第一,在县里参加比赛时,成绩名列前茅。2004年也升入三中读初中。

15岁的女孩高燕(化名)是最不幸的。刚进入收养她的新家,起初看起来还可以,但一年以后,才发现情况非常糟糕。新家的母亲限制她的通信等种种活动,把她作为敛财的“摇钱树”;学校对她也比较冷落,老师竟将她的考试成绩与别的学生对调。

由此可见,选择领养孤儿的家庭非常重要。事实证明,以不孕不育者或丧子家庭最为理想,声誉不佳的人家千万不能让孤儿进入。因为这些孩子缺少自我保护能力,一不小心便成了“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境况会更加悲惨!

多数艾滋孤儿分散抚养进入正常的家庭,能得到养父母的爱护,有了生活的保障,所接触的全是正常的伙伴、同学。几个月过去后,他们会慢慢忘记昔日的痛苦,精神集中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否则,他们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都可能会葬送他们的前途!

这些可爱的孩子过早地遭遇了不幸,他们有相同的经历,集中收养容易产生不正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