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做人做事有门道 > 第79节:第九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5)

第79节:第九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5)

书籍名:《做人做事有门道》    作者:柳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上面是培根讲过的一席话,他是就谈话艺术问题而言的。如果我们细加品味,培根所抨击的"有些人"很难把老人包括进去。若用年龄来圈定一下,划在里面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未到"不惑"之年的人。血气方刚,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言过其实,这是某些青年的"常见病"。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场合下,听众中反应最强烈的首先是老年人。有时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青年人这种"常见病",简直深恶痛绝,不可容忍。

  这就引出了我们所要说的话题:在老人面前,青年人如何抑制自己特点中那些属于缺点的部分,以及与老人特点完全不同的方面,不至于使这些令老人难以接受的"特点",毫无顾忌地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一点,对于我们主动与老人搞好关系十分重要。

  从青年人这一方来说,要让老年人喜欢自己,日常交往就应避免引起老人的反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事实上,生活中让老人引起反感的现象却很多。有些青年的无礼、恶作剧、狂妄自大等等,使"耳闻目睹"的老人恼怒,甚至在事后很久还议论纷纷。所以,青年人必须从理智上发出警告,严格检查和医治自己的"常见病",不然,就很难和老人处好关系。在青年人容易引起老年人反感的常见病中,最有害的是狂妄自大。少年存壮志,敢想、敢说、敢做,这可以说不是缺点,而是青年人性格中积极、闪光的一面。但在少数青年身上,人为地把这"光"闪得过于耀人眼目,以致少年壮志成了狂妄自大。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故事,说来很典型。

  据传,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年轻人,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屋内杂乱,龌龊不堪。当时薛勤便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薛勤的反问,明显地透出对陈蕃的自命不凡产生了反感。是的,一个懒于或不屑于去"扫地"的人,他真的会去"扫天下"吗?即使他真有这样的"意愿"与"壮志",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在今天,像陈蕃这样在长辈面前故作惊人之语的青年人并不鲜见,这怎么能使老人不反感,又怎么能沟通两代人的思想感情呢?因此说,"少年狂",最好不要"狂"到长辈的眼皮底下。

  □ 让人为师,不好为人师

  爱当别人的先生是人的通病。有知识的人,所谓才子,更喜欢这样。喜欢对人品头论足,喜欢对人指指点点,喜欢揭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就是在身份悬殊的情况下,场合不适的情况下,人也敢僭上冒犯他人。除了知识分子、才子如此,寻常百姓也不例外。稍有这样表现自己的地方,便会大加夸张,毫不放过。如,我们老爱抓住别人的口误,大肆张扬;在书中发现了一两个印刷错别字,也会十分自豪地把它们标示出来,以显示我们的才学。其他99%的地方,我们也许一窍不通,毫无知识,可是我们对之却能安之若素,不至脸红。独独对我们能够发现的他人一点瑕疵,肆意批评。这种难得律己,好为人师的德性十分不好。既容易开罪于人,又学不到任何东西。

  从人的心性上来看,人都自视甚高。据此可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先生。你硬要当他们的先生,只会让人生厌,别无他益。但是我们却天生喜欢让自己尴尬,喜欢扮着先生的面孔吓唬他人,教育他人,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的事,我们却偏要做呢?为什么我们自己也不喜欢的事,却要强加于人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做我们的座右铭。

  一般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先生。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人更讨厌和嫉恨你冒充他们的先生。

  (1)我们很浅薄,却自以为很高明,结果,浅薄的人自告奋勇地批评高明的人,让人且怒且好笑。

  (2)我们是对的,但在那种场合,不合适指出别人的短处,如对方是领导,正在作报告。又如,我们是客,对方是东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