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做人做事 > 第七章 高明地搪塞躲避 

第七章 高明地搪塞躲避 

书籍名:《做人做事》    作者:未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要是有个粗鲁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戏,千万别慌。你可以采纳如下几个对策:
(1)含糊其辞。马上用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讲的:“真理有大小之分。与小真理对立的,当然是错的;与伟大真理对立的,则同样是真理。”然后,趁质问你的人还在琢磨这一番话,找个借口离桌。
(2)指着窗外大声喊:“瞧那个!”希望借此转移同桌人的注意。
(3)把一块肉放进口里细嚼,同时作思索状,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着屏息并慌张地指指喉咙,奔出饭厅,挺着肚子朝沙发背猛扑过去,使人人以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吓坏了的众人从容地说:“没事了。”
如果你演技够好,大家便会忘记使你突发急症的诱因,反而称赞你有医学知识,救了自己。“是骡子是马,你必须放在社会中遛遛才知道。”一个人个性过强、锋芒毕露,谁劝也没用,只有放在社会中多吃几次苦头,他才会学会处世;同样一个不宽容的人,只有放在社会中,多次锻炼捶打,他才会变得宽容起来。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有人批评某些人“少根筋”,指的就是不看情况胡乱瞎说。如在寿宴上对着寿公寿婆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对着孕妇说这年头养孩子没什么好处,翅膀长硬了就飞了;对新郎新娘说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极啦,下回别忘了再请我,我一定捧场;别人就要出远门旅行了,却对他大谈今年发生了多少飞机失事的意外事件。
也许有时只是谈兴正浓,没注意到和你说话的人的情况,并不是故意的,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伤了人;也有可能真的是“少了根筋”,木头脑袋转不过弯儿来。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在和对方交谈时,尽量使用对方认同的语言,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也要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因“人”而异。
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说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仅要看话语是不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要看别人能不能准确理解,乐于接受。如果你说的话别人听不懂,或者压根儿不想听,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与地位高者谈话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态度要尊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说话自然,不要显得紧张。自己尊重自己,不要做一个“应声虫”,一味地只说“是”,如果那样,别人就会心有不悦,觉得你没有主见。与地位低于你的人谈话时要庄重。也许你会因为别人地位卑于自己因而说话漫不经心。一旦你认为和对方谈话太简单,不用多费脑筋,你的谈话就会给人一种随随便便的印象。可是,他们并不见得比你的能力弱。所以,这种时候,你应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说的话感兴趣,而且他有必要说下去。你说话时必须庄重、有礼、和蔼,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赞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讲话不要太多;不要显得太亲密;不要以自己的优越地位阻止他。
和女性谈话时,你得先开个头,然后她就会接下去。询问天气;询问她亲朋的健康;询问书籍、金鱼、花草或其他种种事物。总之,只要是她们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切记一切以她为中心,采取一种能增加对方感情的谈话口气、态度和方式,那么,你们的交谈就能愉悦而顺利地继续。女性喜欢谈自己及其家庭还有她的爱好,更喜欢向别人描述自己有多么好。她需要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假若你想用谈话吸引女人,那么,就不要轻蔑地以为她们知道的比你少,或她们的意见毫无价值。像对待和自己智力同等的人一样地和她们交谈,这样,就能迎合她们的天性,她们也会觉得与你谈话十分快乐。
和老年人谈话要谦虚。我们常听到长辈教育后辈时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是很有道理的,老年人虽然接受的新知识比你少,可是他的经验比你丰富。因此谈话时,必须谦虚。
老年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年高,他们喜欢显得比真实年龄更年轻,或努力获得一个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的神气。所以与老年人谈话时,首先,不必直接涉及到他的年纪,只提起他所干过的事,这一话题就能深入他的心,他也会觉得你非常惹人喜欢。
比你年幼的人,有些思想太超前,有些懂得没有你多。前一种情形下和他们交流没有丝毫的困难,你只需深沉一些就行,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还要注意不要给他们直呼你姓名的机会,也不要同他们辩论。你只要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尊敬你,而且你也一直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要知道,人们总是因你自己看重自己才尊重你,尤其是那些比你年幼的人。
另外,说话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不同特点,要与说话对象保持一致。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所具有的信息类型和兴奋点常常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因为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储存对不同的话题津津乐道。如果从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问题引出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味同嚼蜡或者无言以对,这样,要想深谈下去是很难的。如果能抓住对方职业或专长的特点,诱发话题,就能较容易触动他心灵的“热点”,进而产生共鸣。
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这一点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 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敢说话,或者说很难以通过交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他人。这里,我们就专门讲讲几种不敢说话时的开口方法和技巧。
方法之一,以礼开口。
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与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彼此互敬互爱,共同为社会发展尽力。而这一切的存在,都依赖于一个先决条件——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举止。
人的态度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举止粗野,蓬头垢面,即使学问满腹,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相反,如果一个人态度诚恳、举止文雅,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落落大方,那么即使他不开口说话,人们也乐意与之相处。可见,只有在高明的说话技巧和高雅的行为举止相得益彰时,才能使彼此达到理想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别人守秩序,有礼貌,而对自己却不能严格要求,这是十分有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互为服务的群体组织,我们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回报我们。因此,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我们在交谈中也容易开口了。方法之二,用眼开口。
众所周知,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还是人们心灵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借着眼波,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可以传送感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放在说话技巧上都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眼睛的无法取代作用。因为有时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明白我们的心思与用意,这就需要假借彼此眼波的交流来达到心灵间的沟通。如果我们要拒绝他人,或者责备他人,或是不便于用言语来表达某种思想,不妨试试使用这种以眼代言的方法,也许能够达到较理想的目的和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交谈中,人们多半只注重说话的技巧,却常常忽略了面部的表情,尤其是把握不了视线的高度,以至于发生一些有失礼仪的事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既然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那么我们的一切言谈,不论是询问、请求,还是劝戒、说服,都可以从眼神及表情上表露出来。这里要注意一点,人的视线应该是随着说话的语气高低有异。比如,若是有求他人,或是答谢他人之恩,我们的视线应由下往上注视;因为当自己以一种祈望的眼神向对方求助、感谢时,也就自然抬高了对方的地闰,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同情与回敬。
有时,我们会见到另一种情况。当下属犯了某种错误,上司会目光如炬,眼睛炯然有神地盯着下属,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有分量的话来责备部下。由此可见,凝神对方的眼睛,可以使对方难以开口,而使自己更能大大方方地把话滔滔地说出来。这足以证明,眼睛的充分利用,对增添人说话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方法之三,委婉开口。
如果我们的朋友或长辈在公众言谈中不慎出现差错,而我们又不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面指责他们时,有可能“有口难开”,心急如焚。这里可借用委婉开口的方法,亦即借提醒他人的方法,使朋友或长辈慢慢有所察觉,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如期的效果,更能替他人解围,真可谓一举再得。
大千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独特的兴趣和不同的生活态度,在相互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在不否定他人见解的前提下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会达到交际上的成功。可见,委婉开口是一个很有用的说话方式。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相悖时,首先,在态度上就该给予对方发表其意见的机会,并且要表明自己已接受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思想,求大同,存小异。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点,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和赞许他的观点,然后以谦虚的口气说一下自己的进一步建议,这样就很容易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而对我们来说,不但表现了自己的风度,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方法之四,间接开口。
生活中有许多场合令人无从开口,比如说在批评和赞美他人的时候,如果“开口”不当,则会引起一些麻烦、误会乃至不堪设想的后果。这里介绍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即间接开口法。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口吻,来代替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批评或劝诫他人,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以此来赞美或安慰他人,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帮我们解决“开口”的“突破口”。
比如,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自己直接说“你真聪明”、“你的智商高得惊人”之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奉承、讨好,有点儿不舒服。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王老总一直佩服你脑子灵活,果真名不虚传啦!”这样,对方必会认为此言乃是真话,非常高兴,并主动与人联络感情,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可见,间接开口法运用的巧妙是很奏效的。而言之,如果我们正确、恰当地使用上述几种开口的方法,无疑会慢慢增添几分说话的自信心,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 管好你的嘴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人:长着一个能说会道的嘴,可用错了地方,嘴损,尖酸刻薄,说话不讲情面,给人不留丝毫余地。在社交中,只要谁得罪了他,他可要鼓起如簧之舌,喋喋不休,不遗余力地对人极尽冷嘲热讽、恶毒攻击。他会从你的爷爷到你的儿子、你的老丈人到你的妻子的秘密或者隐私都抖落出来,让你无一丝颜面,自尊心受伤,狼狈不堪。
这种尖酸刻薄的人通常有两种类型,较高级别和低级别的。
所谓低级别的,就是社会中类似“泼妇骂街”式。这种人文化素质较低,又缺乏涵养,整天混在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女人里头,渐渐地修炼成“长舌妇”,他并不只是好说别人的闲话,更可怕地是谁要招惹了他,他那双嘴可不依不饶了。他的嘴损有特点:
(1)言语粗俗下流。他的铁嘴钢牙就是在这种粗口粗言式的环境中炼就的,所以其语言虽不能发人深醒,却也能振耳欲聋,令那些有文化的文明人不忍耳闻。香港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妓院里娘们吵架即如此。
(2)一招致敌。这种人往往以口为武器,以粗言污语为利剑,常能一剑致敌于死地,让你张口结舌,难以应付。
(3)无休无止。这种人骂起街来胜似闲庭信步,就像业余爱好一样让他兴奋、高潮,他可以骂了歇、歇了骂;站着骂,坐着骂,跳着骂,跺着脚骂,花样繁多。
较高级的嘴损是指那些识文断字、到了一定知识层次的人,这种人看上去全不像泼妇那样没素质、缺乏教养,可要损起来却十个泼妇抵不上他:泼妇的无非是匹夫之勇,而他却是智者之谋。
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即:不露声色,娓娓道来,转弯抹角,可结果却是让你狗血喷头、狼狈逃窜。三国上的诸葛亮损周瑜,让周瑜气极身亡可是一个生动的案例。这种人嘴巴不噘则已,一噘就像那马撩起蹄子踢人一样,结结实实让你无地自容。
如果你是一个口拙言笨的正人君子,怎么应付这种尖酸之人呢?
(1)别去逗惹他。如果这人是你的同事、熟人,那你应和他保持一定距离,别去惹他,别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单是一只恶狗汪汪吠叫,你也不能去摸它的屁股呀?即使这种人在那儿不阴不阳地编排你,你全当视而不见,别迎头而上,否则你就中了他的计了。
(2)逃离他。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上司,他又看不上你,对你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你是他眼里的沙子,肉中的竹刺,尖酸刻薄你,那你还呆在那儿干什么?你唯一能做的即是,不在他手下干了,惹不起还能躲得起,要不多窝火呀,面对这样一个上司?
(3)奉承他。这样人诽谤你,也许是你打心里没瞧上他,没把他放在眼里,属于孔子所说的那种“近之不恭,远之则怨”之人,如果你是他的上司,又想把这个部门的事做好,那你不妨跟他套套近乎、拉拉关系,让他知道你并没有看低他的意思,他也许就管住了自己的嘴巴。
一个人的嘴过于损,过于尖酸克薄,其实是非常有害的,既害人又害己。社交场合中这种人会被视为小人。任何时候、场合,人们对他都会另眼相待、都不会喜欢他。就像战国时那些三寸不烂之舌的纵横家们,虽然一时取得了名誉,但终究被认为是不可信的、不可靠的,也是不受欢迎的。
为什么一个人会尖酸刻薄呢?
(1)性格豪爽,没心没肺。这可能是一部分人嘴损的原因,由于天性而无法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口无遮拦,想啥说啥,可是说完就忘。这种脱口而出、未经过过滤的语言也许是一种无意识的对人伤害。这类人虽然有一张大臭嘴,可心眼并不坏,或许比那些老谋深算的人要好得多。了解他的人一般都不会计较他的。
《水浒传》上的黑旋风李逵虽然不伶牙俐齿,可有时候说的一些话却确实让黑宋江下不来台,比如他那句,“招安!招什么鸟安?”就让宋江十分地愤怒,都要把他拉出去砍了。2)心胸狭窄,言语刻薄。这类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心里容不得隔阂,嫉恶如仇,有些情况下还正义凛然,见到一些不平之事忍不住让自己的刀子嘴派上用场。这类人由于心眼小气量窄,容不得不恭之词,爆发起来是一发不可收拾,什么样损的话他都会一五一十地抖出来,得罪一大片。这种人,吵架时嘴上的气是解了,可心里却结下了解不开的结,弄得自己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尊严,陷入空前的孤立境地之中。
(3)缺乏修养和内涵。这种人不明事理、目光短浅、水平较低,只要与人有一点小摩擦便拉开架势,非要在嘴上讨点彩头、占点便宜,其结果是人人敬而远之,惟恐避之不及,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4)老奸巨滑,挑起事端。这一类人是最可怕的,盖因他在出口伤心之际已经有了周全的策划:为什么损他?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方式?达到什么效果?如果失败如何补救?他实际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如果这类人损起人来,那可要当心他胡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葛亮到东吴舌战群儒时,便使用了这招,让孙权痛下决心,东吴与西蜀共同抗曹。
如果你是一个言语尖酸刻薄的人,你又很痛恨自己的这个缺点,怎么改正呢?
(1)三思而后行。这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在说话、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掂量掂量:说出之后有什么效果?更重要一点,会不会伤人?如果伤人,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说出来?
只要我们坚持按照这个格言所指出的去做,无疑会成为一个出言谨慎的人。
(2)学会保持沉默。言语尖酸刻薄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多嘴多舌的人,而“言多必失”是亘古不变的一条哲理。人们正是认识到这点,所以才有“沉默如金”的说法。
学会保持沉默,尤其是适时地保持沉默是克服言语尖酸刻薄的一个好办法。当你还没有思考成熟、还没认清对象本质、还没有听完对方谈话的时候,你最明智的策略即沉默。沉默并不是让你不说话,而应该选择适当时机、用适当的话语来表达你的想法、观点。
(3)退一步海阔天空。尖酸刻薄的人常常无法忍耐,所以遇事总爱爆发,说起话便伤了和气。凡事退一步想,便有可能避免此种缺陷。
(4)加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这实际是最关键的一点,一个人只有眼界宽了、境界高了、知识丰富了,他也就变得更加宽容了、善良了,不再以出语伤人为乐、为自己的本事。世上很多“大家”、真人,其实都是一些性情温和、脾气温顺、言行温温尔雅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