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诸葛亮成长之谜 > 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3)

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3)

书籍名:《诸葛亮成长之谜》    作者:韩春呜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果然,刘表得知诸葛亮擅自退学以后,十分不悦。尽管以后诸葛亮在社会上有了一个“卧龙”的名号,他对诸葛亮也不看好,没有了重用诸葛亮的想法。
诸葛亮发明了上山下乡
诸葛亮从襄阳景升书院退学以后,紧接着走出了他人生很关键的第二步棋:到襄阳郊外躬耕垄亩,做上山下乡的带头人。由此看来,知识分子到农村去,也不是当代人的发明。这也是当年诸葛亮思想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对诸葛亮颇有研究,尤其重视“知识分子到农村实践”这一点。当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国内,毛泽东为了让儿子成为大器,便让毛岸英到农村锻炼去。诸葛亮上山下乡的举动,即使不炒作,在当时也肯定是一大新闻。
好棋手下棋看五步。诸葛亮来到隆中,打着务农的旗号,其实,有着他很深远的想法。
这是自强自立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今后独立发展创造条件。如果还居住在襄阳城内,人家怎么看你?你不过是刘表的小老乡,豫章太守诸葛玄的侄子,是寄人篱下。外人若谈到你诸葛亮,必然要同刘表牵扯在一起。人家如果要与你交往,多少也要考虑你与荆州牧的关联。这样一来,对你是有利有弊呢?就诸葛亮的为人,必然认为是弊大于利。
那么,如何改变寄人篱下的形象,如何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呢?那就要考虑如何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而离开襄阳城内的深宅大院,离开刘表呵护自己的氛围,就是必然的选择。
要自强自立,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解决?民以食为天,在农业社会,当然要躬耕垄亩。“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这个口号要是被诸葛亮一提出来,不说是一片哗然,也肯定会有个小轰动。而他和弟弟守着几十亩良田,春种秋收,自然衣食无忧。
躲开城市的喧嚣,躲开众多的毫无益处的应酬,静下心来开展专题研究,专心致志地进行重大课题的思考,可以更加清醒地看待当前局势,更加准确判断社会的种种弊端。卧龙岗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历练志趣的理想场所。
可以为享受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领略天人合一境界的师友们提供服务,为创办学术研究中心或是研究基地提供了物质条件。有了隆中独立自主的活动场所,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和开展学术研讨会,吸引兴趣相投的学友来卧龙岗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答疑解惑。
隆中的区位优势明显,距离襄阳城20里,不要说以车代步,就是步行也不过两个时辰,便于及时了解各方面的资讯。既别有洞天,又不脱离主流社会,还可以表现得卓尔不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