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诸葛亮成长之谜 > 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2)

诸葛亮退学的得与失(2)

书籍名:《诸葛亮成长之谜》    作者:韩春呜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从那以后,他开始改变见什么学什么,看什么都想知道一二的学习方法。他集中精力,开始攻读“八阵”,演练“八阵”。每天学习的主要课程变成了“八阵”。他彻底沉浸在“八阵图”的演习之中。
这样一来,每天到景升书院读书就成了一个多余的负担。诸葛亮对书院的学习内容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听老师老生常谈讲课更让他感到厌倦,但他还不得不去点卯,白白耽误大好光阴。
诸葛亮年纪不大,却经历了那么多的变故,9岁时母亲撒手而去,11岁父亲又辞世而走,跟随叔父到南昌上任,又被人撵出了太守府,逃出城外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有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为什么父亲和阳都县令不敢与青州军对垒?叔父为什么拱手将太守的权柄交与他人,而不敢与来者争斗一番?……
诸葛亮逐渐懂得了:当今天下,军阀混战,少不得军事抗争。没有军事方面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治理国家的机会。如今各路诸侯,各霸一方,少不了治理政要的人才。现在,要学的本事,就是如何学得战场上百战不殆的法宝,学得治理国家时候,国富民强的方略。
他记得叔父所说,大凡出将入相者,必须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什么叫知晓呢?仅仅知晓就行吗?泰山道人讲过,要能够先知先觉,要能够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情,要能够呼风唤雨,排兵布阵。
诸葛亮认定当今天下最好的阵法是“八阵”之法,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学会运用“八阵”的玄机。如果学会“八阵”,那还愁今后没有辉煌的前景吗?可是,有谁知道能够教导这个阵法的老师在哪呢?
在景升书院授课的老师当中,观点也是各有侧重。以宋忠、隗禧为首的一派,主张以礼治世,以经载道,强调学生应当以儒学中的三纲五常之说为主,不主张学生参与到对时局的讨论之中。而司马徽、颖容为首的襄阳土著学术界首领,则偏重学以致用,主张当前时局需要什么,就要了解和学习什么;应当抓住发挥自己学识的机会,辅助明主建功立业。
一次在讨论结束,大家收拾书本准备下学时,诸葛亮突然向老师黄承彦提出:我打算离开景升书院。“退学吗?”黄承彦闻言一愣,又问了一句:“是何原因呢?”
诸葛亮想离开景升书院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他对黄承彦说:“我读书,希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学到本领,遇到实际问题,能够知道如何处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矛盾可以从容化解。如果两军对垒,怎样才能出奇制胜。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我想学“八阵”之法,可在书院里没有人教授这方面的课程。”
黄承彦点头,又是连声:“好、好!”
执掌书院的学长接到诸葛亮的退学申请十分惊讶,景升书院自建立以来只有千方百计要进入书院的学生,哪有主动要求辞学的学生呢?特别是诸葛亮,这孩子不光是自身条件好,学习上进,还是上面特别关照过的人。
院长找诸葛亮谈话,特别强调:“你知道吗?你到景升书院来,那可是刘荆州说过话的。你要走,总要有个交代。否则,荆州牧问起来,我们将如何回答呢?”
“请先生放心,我自当向刘表大人说明,不会连累书院的各位师长。”
诸葛亮回到家中,将退学之事告与叔父。诸葛玄一听,半晌没有言语,良久才说:“你该先与我说知,然后再与学校讲明。你这样做,或许有你的道理。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办事草率的孩子。可是,我担心刘表会改变对你的看法。谁都知道,景升书院是荆州牧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就是说,你从景升书院退学,也就失去了在荆州为官的机会了。”
诸葛亮说:“我只想得到真才实学,真正学得为官之正道,为将之胜法,不想在书院中虚度光阴。至于能不能在荆州为官,我想也还为时尚早。”
诸葛玄叹了一口气:“你呀,和你父亲一样,认定一个理,就不管不顾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