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与名人一起读书 > 第43页

第43页

书籍名:《与名人一起读书》    作者:铁凝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现代人格外注重养生,都想健康长寿。有一种可以延长寿命的方法,既简单易行,又无须求医问药。这就是读书。"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书读得多就可以拥有多种经历,选择多种人生。你看,不打麻药便可移植生命,将自己的一生衔接上前人和古人,这岂不等于丰富和延长了自己的寿命?书实现了人类最大的愿望,使他们短暂的一生得以永恒。
提高国民素质作家应当强学力行
在艺术上,蒋子龙以其精致和粗犷见长。他擅长工业题材,对农村也不陌生,商业、教育、文化、城建、市井民情无不细心体察,涉笔成趣。从他的长篇《人气》可见一斑。蒋子龙的艺术魅力,在于敢讲真话,不做作,为民众代言。给人的感觉是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他对所描写的人物和现实生活有强烈的爱憎,直抒胸臆,不拐弯抹角,既有热情奔放的爱,也有刻骨铭心的憎,对正面人物的描写分寸感极强,对反面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不合乎事理的做法又报以含笑的讽刺,叙述一种惊心动魄或凄艳的悲剧时,又能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很厚重,很耐读,意味绵长。
作为一个著名作家,蒋子龙虽然不是哲学家,不是理论家,但他的写作风格是在创作中完善了一种思想体系,对生活有着自身独到的体会,善于从某种事件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作品传导给读者。他曾创作出社会时代所特有的、意义深刻的人物形象,《乔厂长上任记》已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蒋子龙认为,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家。《乔厂长上任记》是一种厚积薄发。他的《人气》、《空洞》等长篇也是如此。他写《空洞》,也是先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触动才想到去写。真正的内容来自于生活的体悟、观察、糅合。他坦言,长篇写作要找源头,靠采访和积累。他的积累方式是"永远都在观察",他幽默地说:"连头发梢和脚后跟都在观察。"他的潜心积累是随时随地的,想到某些闪现灵感的转瞬即逝的事情就立刻寻找纸笔记下来,他认为记录可以加深记忆。
蒋子龙的作品风格总在追求新意。他说创造模式是作家的幸运。蒋子龙希望自己的风格有厚重感,也能有机智幽默的一面。现在每天晚上他都看《新时期文学本体论思潮》,这本书把这些年来东西方作家采用的各种文体拿来讨论,很难读,但也得读。"因为我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很苦恼,要写的东西很多,每一部书的流泻方式应有所变化,却老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就想了解20多年来作家如何变化自己。"
到目前为止,蒋子龙共出版了87本书,显然这是艰苦的劳动成果。他说这些书他都很喜欢,不喜欢就不出了。同时又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还可以写得再好一点。在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也是一种遗憾的工作。当然,他认为出书的数量并不能证明什么,"现在我最看重的是书的质量,一定要使自己先满意,自己能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动。这才对得住喜欢、信任自己的读者。目前,我平均每年出一到两本书。"2004年,他出版了一本《蒋子龙散文精选》,一本随笔杂感集《国家的投影》。
书可以点燃思想的火花
古人是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蒋子龙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则是"抓空,有时也放下一切事情读完一本书"。目前,他"主要看写作需要的资料方面的书和自己内心喜欢的杂书,当然也读一些需要的专业书籍"。
作家的职业是写书。每当写作疲塌的时候,他就去逛书店。到了书店,各种各样的书名,五花八门的装帧设计,令人目不暇接,精神亢奋。他形容自己走进书店"就像农民走进庄稼地,能激发想象力,调动起想塌下身子干活的冲动"。当他创作状态有些"癫狂"的时候,还是去逛书店,里边五彩缤纷,充满诱惑……天下文章好像都让人写尽了,自己还能写出什么书,丢进这浩如烟海的书堆中能引起别人注意吗?自己一下子就能静下来。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更显出读书的妙处。商业社会拥挤而又喧嚣,孤独和抑郁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症。尤其是置身于人海当中却感到孤独郁闷、无法排遣,这时只有书能安全地消除和缓解这种孤独感。在嘈杂的环境里,书能提供卓有成效的寂静,给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样,当一个人独处时,书又能提供一种可亲的私语空间,帮助人体会和享受生命本身对寂静的需要。人是不会满足的,在自身的生命以外,总还需要能有另一种生命作为补充。书,提供了这种可能。他感到大量的阅读哺育了自己的智慧和心灵,开阔了自己的文学视野。不倦地阅读和咀嚼,促进了他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学、对历史和对自己的反思。
蒋子龙说读书的第一道程序是选择。人的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读书有益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读坏书和废书,甚至光是好书你一生也读不完。这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
蒋子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他在缅甸的作家节感受到这个国家相当高的文化素质,也在日本京都外的岚山周总理塑像前流连沉思。他在马来西亚做"中国当代小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专题讲座时,大雨滂沱但座无虚席。他惊诧有那么多华人熟悉并喜爱他的作品。在美国,他不仅陶醉于盐湖城鲜艳夺目的红棉树、洛杉矶亨丁顿公园里浓烈的文化气氛,更在与美国文学界的交流中,感受到异国风情的多元色彩和创作出版的快节奏。谈到国外的读书气氛浓厚,他若有所思,"外国人坐在草地上读书的情景给我的印象最强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