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8)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8)

书籍名:《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作者:未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苏珊博士采取脑科学来解释心灵的努力在书中随处可见。在如何解释人类的情感和情绪的概念上,她使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情感”——它是一种心灵状态,由脑内的特殊关系在无意识中产生……一般认为,基本情感深植于大脑内部。换句话说,当遇到适当的刺激,这样情感就会自动产生。我们无法控制情感的产生,但我们或许能够控制它们……
  很显然,苏珊博士已经陷入到一个无法获得真正的解的错乱逻辑与猜测之中。如果作一个稍事的分析,就会发现她的困境以及所受到对于“情感”认知的煎熬。
  首先,苏珊博士已经将情感定义为“心灵”的状态并作为获得情感之解的前提。然而,这时的苏珊博士又转身回到非心灵的实证科学中来进行解析。
  这是第一个错误。苏珊博士没有向“心灵世界”更进一步,倘若她能够依借由脑科学到达心灵的这一路径而建立起一个大本营并扎下营寨,才会有可能以此为起点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第二营地,这样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冲顶的营地也就可以在类物质的世界中获得建立,同时将有一个罕有的机会实施冲顶。可惜的是,苏珊博士看到了心灵之峰,然而又下山去做她的地图测绘的工作去了。这里须注意到:绘图板上的等高线仅仅能够表现的只会是心灵某种可见的尺度或者说是人择的一种尺度,而绝非心灵之峰所能代表的能量和产生这种能量的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领域。
  接下来的错误更加明显。作为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我们有许多理由确信它们应当早已达到某一领域的高度,然而或许是我们自己错了,苏珊博士指出“情感”这一心灵状态几乎是先天性地深植于大脑的内部。这是一个可爱但幼稚的推测,一如中世纪教宗们将梵帝冈视为宇宙中心一样。在这里,可以看到苏珊博士对于脑科学的严重依赖,她几乎无法摆脱大脑对她的束缚,这与人类所惯常拥有的某些习惯性思维与行为类似,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所获得的认识去推测另一陌生领域的规则,这种例证与比较的方法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在知性方面的巨大阻碍。
  总言之,苏珊博士仅仅只是指出了人类情感的现象以及大脑在这一现象中所扮演的接收与发送者的角色,却未能解析出这种情感现象的本源。而对于“心灵”这种特异状态,苏珊博士也是以一种不得其解的态度作出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回答。这类似于有人告诉我们在某条大街上发生了一个事件,而事件本身的原因我们却无从得知。许多时候,我们就像蚂蚁感受世界一样感受着自己的心灵,却不知道这心灵究竟由何而来。
  这就是人类之于自然宇宙的一份现实处境写真,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失去方向和心灵觉悟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人类,或许才刚刚开始认知自身心灵以及精神的世界,正是因为这种漫长时间中所存在的心灵匮乏,才使人类总是显得无知幼稚而且有时的确可恶可憎。
  值得欣慰的是,总有一些善于思考并期望通过思考获得宇宙真知的分子出现在人类之中,我猜想他们的出现或许是宇宙精神的造化或是它的特使。我十分注意他们思想深处的这些感悟和所得,同时努力去解析这种所得的核心所在。我相信人类的思考不会失去意义。至于尼采所说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我猜想是他对人类于思考本身的肤浅理解以及对待思考的懒惰所执的批判和嘲笑,而非对思考本身的否定,更不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否定——尼采本人,恰是一个在上帝之下思考了一生的人。
  在观察过的现代人类的思考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思考并不是针对纯粹精神的感悟,而大多成为一种自身欲望满足的方式。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思考仅仅是大脑对于现实世界中存在事物和欲望的虑及而非对心灵和精神世界本质意义的探索。即便是有关这样的谈论,也都是被当做奇迹或是轶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更无心灵上的真正所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