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7)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7)

书籍名:《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作者:未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然而,人类的这种认知局限并非不可打破,相反,人类本身从一诞生起便具备了对宇宙精神世界无限拓展的能量。人类之所以缺乏对精神世界的领悟和开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无知和懒惰,另一方面是傲慢与偏见。无知是人类面对宇宙真理的一种相对状态,在这种相对状态中,无知表现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或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种无知可能因为人与宇宙精神的恢弘所形成的客观差距所致,同时更多是因为人类本身的懒惰。面对这样一个巨大存在的义理使人们往往畏缩不前。在第一种情况下,人类通过许多代际的努力和积累将可以获得知性上的弥补,这种努力之下的积累将引导人类接近宇宙精神的本源。同时,与生俱来的懒惰又完全可能成为这种无限接近宇宙真理的努力的敌人,从而使人类的探索总是功亏一篑。就这一点,我想,只要人类最后克服掉懒惰,对于人类知性的悖论是可以获得消除的。
  傲慢与偏见,则是我们在探索宇宙真理过程中一个真正可怕的敌人,同时更是人类自己最危险的敌人。
  傲慢和偏见是人类极易产生的一种对既得利益与经验的衍生情态。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傲慢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方式,从现实意义上讲,一种傲慢的诞生是需要本钱和经验来作为基础的。很不幸,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所创造的各类财富滋长了这种傲慢,以致于难以根本上从人类心理中消除。一个乐于将所得全部都抛弃的心智时代似乎还未来到,至少以人类现有的智慧与自信心还不能达到。
  需要说明的是,消除这种傲慢和偏见并非真正要将人类的有形财富与经验完全抛弃掉,而是需要在心智上保持一种对自然宇宙精神的谦逊和敬畏。正是由于这种谦逊和敬畏才使得人类有可能获得这个与人类共生的自然世界本质的真知。
  我想,这种傲慢此刻也许就滋长在我的身上,或许未来,这种傲慢还会在你的心间延续,那么,请你读到这封信时作一番这样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傲慢呢?我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说我们主宰了什么?
  这是消除我们傲慢和偏见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还有一种极好的方式,那就是接受并认识失败——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它与人类的欲望和努力期望的结果总是恰然相反,我认为它是命运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之物,也是一个行不言之教并令我们变得谦逊和努力的导师。
  亚马,失败是真正的财富之一,要钟爱它。
  对人类精神与心灵世界的探索,除了哲学家们之外,心理学、现代精神病理学和遗传学等诸多自然与社会科学家都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我相信,这些努力都将使人类对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达到一个共同认知点,即类物质世界。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苏珊?阿尔德里奇博士在她所著的《愤怒与抑郁之联系》一书中,就通过解剖学、生物化学以及遗传学对人类大脑与情绪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解构。苏珊博士似乎打算通过脑解剖科学来找寻人类诸种情绪产生的根源,并由此获得对人类感悟力和心灵力的解。与这位博士所不同的是,我认为脑科学仅仅是解析了人类获取情绪感知与发挥的一个器官而非所感知世界的本身。苏珊博士将所有情绪和心灵现象归结为大脑中央神经系统(CNS)接受外界事件刺激并通过神经元的复杂传递和处理所形成的反应结果。这一论断于目前人类对于脑科学的认知并无相悖,然而对于真正的心灵领域则显得离题颇远。苏珊博士也承认,尽管她已经努力这样作出解释,然而“感觉产生的过程非常复杂,连心理学家也所知甚少。”这番话意味着问题并未获得根本性的解决,苏珊博士对此亦显得力不从心。
  仅仅从器质解剖的角度来诠释人类精神与心灵的存在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谬误。不能否认在器官功能范围内,脑科学可以作为对于人类认知世界并产生情绪的一个接受体与发生体的研究学科而存在。在链接人类精神与心灵的更大世界时,这一门科学仅仅只是人类精神之路的一个站点,下一个站点的研究形态也许都变化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