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新东方精神 > 第42页

第42页

书籍名:《新东方精神》    作者:王学文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这样的事,看起来虽小,但它反映出的却是教授在大学里的重要性,因为是国立大学,从教育部一面说,为了维持战时的教育,给那些院长和系主任一点补助也不为过,但对那些负责教授来说,他们懂得教授在大学里的主导作用,所以从不愿意去伤害他们。尊重教授,是办好大学的第一要事。

教授的傲骨

张奚若先生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专业是政治学,早年是很敢说话的人,后来虽然不大能说话了,但张先生的敢言还是很出名的。1949年后,张先生还劝过执政者不要好大喜功。

西南联大时期,有一次张先生去参加国民参政会,他发言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独裁,蒋介石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先生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离开会场回到昆明。下次参政会再开会时,他接到寄来的通知函和路费,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不出席国民参政会了 (《张奚若文集》,第15页)。

张先生过去和胡适的关系非常好,青年时代遇事总愿和胡适商量,但中年以后在大事上和胡适多有分歧。就个人气质说,张先生比胡先生要激进一点,或者说,更具理想主义,太相信别人的承诺,比如关于联合政府的号召之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张先生是那一群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代表,他们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但又较为迷信新生力量。但不管怎么说,张先生都不失书生本色。

大学校长对学生的帮助

胡适晚年和胡颂平谈话时,常常流露一个看法,就是坏学校也出好学生。他特别提到过当时中国大学一个名叫黄晖的学生,常来北大听他讲课,这个学生后来写过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书,胡适晚年还记得这个学生。

学校总有好坏之分,一般说来,学校不论好坏,凡在学校中就有名的学生一般都有出息,特别是赶上学运时候,凡学生领袖总是有才能的人。我虽然没有上过好大学,但我观察,坏学校里出名的学生,总是比好学校里平庸的学生有出息,不论学校好坏,凡在学校中没有显示才华的学生,以后大概也是平庸之辈。现在大公司找人,选人的成本比较高,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论学校好坏,你以他在学校的出名程度来选择,大概不错。我前些年写过一则短文,说中国早期学生运动的领袖,后来以做大学校长的人为多。因为政治活动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激情、人格和才华。西方制度下领袖人物的来源,基本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学生。

据中国著名工业经济研究专家方显廷在《方显廷回忆录》 (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年)记载:“国立北京大学有五位学生运动领袖,他们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抗议中国在凡尔赛和会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时任国立北京大学的执行校长蒋梦麟先生,请求穆先生(厚生纱厂老板穆藕初,编者注)资助这五位学运领袖出国留学。穆先生立即慨然应允,以五万银元作为资助。不过,作为一位传统的中国多神论者,他在应允此事之前,相邀蒋梦麟校长,一起到北京一座著名的庙宇去求了一次签。签语告诉他说,他的捐助行为将会得到极大的成功。后来,这些被资助的学子们,分别成为政府的内阁部长、外交使节、大学校长、知名学者和诗人。”

方显廷回忆说,蒋梦麟校长请求穆先生资助的这五位学生是:罗家伦,后来做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段锡朋,一位资深的国民党员和内阁大臣;康白清,著名的诗人;汪敬熙,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中研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孟寿春,四川大学校长。方显廷的回忆大体不错,只是孟寿春,我查了一下四川大学的校史,没有记载。可能是方显廷记忆不准确。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五人里有一个上面提到的人,这笔资助都可说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1933年,蒋梦麟在北大当校长时还做过这样一件事:那年一开学,蒋梦麟以“不交学费”为理由开除了一批左倾学生,共计九位。这些北大学生被开除后不久,每位学生收到一封匿名信,内附支票三百元。信中说:他对同学被开除非常同情,谨送致大洋三百元为川资云云。

这是我看千家驹《七十年的经历》时记住的一个细节。千家驹在回忆录中说:“我至今不明白这钱是谁送的。三九二十七,这二千七百元大洋(尚未实行法币)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地下党很穷,绝不可能、也无必要送此巨款。社会上也不会有此急功好义的人士,况且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每一被开除同学的姓名住址,这真是一个谜。经我们多方分析研究,我判断这是蒋梦麟校长耍的两面派手法。蒋一面开除学生,一面又怕他们留在北京,铤而走险,对他发生不利行动,干脆花一笔钱叫他们早早离开。果然,九位同学得了钱后,有的东渡日本,有的去了德国,各奔前程去了。”千家驹对蒋梦麟的这个看法,其实不准确。因为在蒋梦麟一生中,这样的作法绝对应当受到后人的尊敬。



教出底气、品位和尊严来
作者: 郭世佑
编者按: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所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说,要想做好教师的职业,就先要做好学生,而且要准备做好一辈子的学生。要当一个把知识当做幸福来传播的教师,要教出一点底气、教出一点品位、教出一点属于你的价值与尊严。本文是郭世佑教授在2007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新教师上岗培训班上的演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