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 > 偶像驰骋于少男少女的情怀(1)

偶像驰骋于少男少女的情怀(1)

书籍名:《心颤:性文化心理透视》    作者:权雅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青春期,以及其后的生命阶段,无论是男是女,只要没有受到重大挫折,没有受到严重的压抑或打击,其好奇心十分强烈,其探索的欲望和感受世界的能力迅速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是精神世界全面萌动的阶段。美好的事物需要“动”起来,所谓生动,无非是活生生。一切美好绝不可能仅仅在书本里出现,仅仅在课堂上展露,也绝不可能仅仅是所有无关联事物的自然流淌。一切都需要“代表人物”。
  仔细审视一下,青少年从小到大,一直在被引导和告诫中,说白了,就是一直在被进行着崇拜和禁忌的教育中。哪些该做,一定要做,哪些不该做,一定不能做。在“好”和“坏”的两分法教育中,“代表人物”一定会在某一天到来。那是美好的象征和邪恶的反面,那是一切我所知道和想象的事物的“形象大使”。
  这个形象大使,一定会经常出现,频繁表现,但一定不是身边的人,而是保持一定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定是更加活生生的、比一切教导都更加亲切、生动的;一定是时尚的,是与“教条”完全不同的、是属于我们这个范围和圈子的;一定是强烈的、夸张的、刺激的,是冰激凌或浓咖啡,而绝不是淡茶或燕麦粥;一定是让我敬畏并且佩服的,而绝不是有许多缺点每天都能让我逮个正着。
  “看看周围的人,哪个可以让我佩服啊?”那个女儿对我抱怨:“我早就不崇拜爸妈了,他们太市民,他们关心的那点事儿,我烦还烦不过来呢!大概是两三年以前吧,那时我发现爸妈不值得我崇拜的时候,还真的痛苦了一阵子,我觉得我特不孝顺。可是,后来慢慢地就觉着,我必须冲破他们给我营造的小圈子,要不然,我会被我的家给窝坏了。”
  “那么,周围的人呢?比如老师?”
  “有的老师值得尊重,但我没法儿崇拜他们。老师归老师,偶像归偶像。”
  看来,老师没有撑起她的渴盼、她所寄托的某种精神需求。
  那么,谁来呢?
  所有这些条件,谁具备呢?或者说,谁借助了一定的条件而具备呢?
  当然是明星!那些演艺界的明星最有可能首当其冲。其次是体育明星,但体育明星曝光的频率一般来说低于演艺明星,所以稍有逊色。再其次是老师,那些比较年轻但又成熟、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艺术包装和媒体宣传等方面却无法望明星的项背。再其次是高年级或邻居、社区经常谋面的大哥大姐,当然需要达到帅呆酷毙的级别。至于同龄、同班或同桌的你等等,虽朝夕相处也要大大地往后排了。
  绝对不应当回避的是,青春期是性意识觉醒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年是伊甸园面临禁果诱惑的亚当和夏娃,他们强烈地压抑着品尝爱情甘露的欲望,而表现为躁动和渴求。
  让明星偶像矗立起来的心理条件可全都具备了,一样不多,一样不少。
  于是,令家长或老师以及社会上各色人等感到不可思议的怪诞、乖张、疯狂的“奇迹”发生了。“那天晚上,我们来到宾馆,一直等到天亮。夜里冻得发抖,我们几个女生互相拥抱着,互相鼓励着。我当时想,多么奇妙啊,我们竟然谁也不是谁的情敌,大家反而成了难兄难弟。可是,消息错了,偶像竟然没有在那儿住,要不然就是一夜没有回来。我们痛苦极了,失望透顶,可是我爸妈在我最难受的时候惩罚我,一连三个月不给我一分钱。还说了好多难听的,那时候,我真恨死他们了!”
  把全部的热情和爱心给了无缘谋面的明星,把“恨死了”留给父母。伴随着她整整一夜的不屈不挠,是父母整整一夜的揪心揪肺。然而,无限关爱她的父母却在她受伤的心灵上撒了一把盐,这是多么巨大的“爱的错位”。她从那位明星——她心目中无限渴慕的偶像那里获得的是巨大的失落,但她依然奉献上了通过强烈对抗父母而进行的“勇敢捍卫”。
  其实,疯狂的追星活动是社会上一股不大不小的风暴。追星族对明星崇拜的彻底,绝不亚于虔诚的教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满足于明星只是遥远的神仙,他的长相,他的性格,他的习惯,他的衣着,他的健康,他的生辰八字属相星座,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牵动我的神经。他咳嗽了我跟着发烧,他睡觉了我跟着做梦,他微笑了我跟着雀跃,他流泪了我跟着嚎啕。他不认识我我跟他生死相依,他不知道我是谁我是他精神的奴仆,他不知我长什么样我墙上贴满他的照片,他不知道我叫什么我千万次呼唤他的名字而祝福祈祷。谁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就莫名其妙地爱了,而且爱得声嘶力竭,要死要活。为了得到一个签名或者合影,我会千里寻亲、长年追踪;为了表达我的爱心,我会在他下榻的楼下高呼口号,挥泪拼命呐喊“我——爱——你!”;经过一夜守候的我,虽然冻得瑟瑟发抖,但他出门的刹那间我会冲上去热烈地拥抱与亲吻。
  该弗洛伊德“出场”了。里必多跃动和萌发的最初阶段,理所当然赶上人的精神世界与一切规范、训诫、利害关系等等最为生疏的阶段,不幸的也是与关于性的生理和心理知识最生疏、遥远的阶段。这是里必多最活跃、最生动、最勃发的阶段,而“天然地”赶上了人的精神世界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强烈的阶段,偏偏还是幻想、夸张、联想等等思维心理活跃的阶段。但同时,“不幸地”赶上了理性和逻辑思维、依赖于阅历和总结反思的经验思维等等最薄弱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感觉思维生涩而难以纳入更为成熟系统的思维,但恰恰感觉思维敏感而极易拥抱强烈新鲜的刺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