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 第28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7)

第28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7)

书籍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跃儿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问:大家想一想,这次,海尔曼医生会怎么做?

  这时,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说救,应该救。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说他可是个法西斯呀,杀了那么多人。孩子说:海尔曼说了,作为一个医生,他在手术室里记住的永远是自己的天职,不会计较个人恩怨。

  我说对,海尔曼医生果然答应救他。他开始洗手,刮脸,并且穿上只有在重大场合才穿的最好的西装,西装外面罩上一件崭新崭新的白大褂,还让所有的助手、护士离开,他说他要一个人抢救这个病人。

  一切准备好了,海尔曼医生拿出一把最大的手术刀,高高举起,一刀插在盖世太保的心脏上面……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孩子们吃惊坏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把挽救生命视为天职的医生,小偷偷了他的财物他能挽救,别人拐走了他的妻子他能挽救,竟然会这样行事!他们问:老师,海尔曼医生为什么不挽救这个人的生命,却要把他杀死?

  我这个圈套,引呀引呀,把故事引到绝路上面。我就是要他们产生错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让他们刻骨铭心,让他们明白,现实中道德的选择既不能生搬硬套,也要有内在标尺。

  我说:让我们听听海尔曼医生在法庭上怎么说的。当德国人审讯他,说他的行为玷污了手术刀时,他回答说:我没有,我的手术刀用得正是地方。德国人说:难道你忘了医生的天职?海尔曼说:没有,在这里,消灭法西斯就是我最高的天职!

  海尔曼医生,用他的实际行为,给"天职"这个字眼注入了另外一种解释。

  这时,有个孩子说:要是不把这个德国人杀死,他会杀死更多的人的。我说对,他是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海尔曼医生死了,但是,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到处贴满了"天职"两个大字。不用任何解释,所有人都明白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它就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口号,激励人们与德国法西斯进行顽强的战斗……

  7?学习不一定会失去幸福

  知识的传达,是将知识化作智慧的过程;智慧只能培养,不能"教"。

  拿着瓦片走进课堂

  我在美术课上过一节语文,试试孩子们是否保持着获得提升后会感到幸福的自然机能。

  我小时候上语文课的情形是:老师对所有的课文都抱着一种神圣的心态,这样,课本便成了典范,不能有任何的怀疑与批判;孩子呢,就只能仰视、模仿、背诵,对孩子的智慧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我常常想,能不能用一种其他的方式上语文课呢?就像我上美术课那样?抱着这样的想法,有一天,我给一个6岁孩子的班级上了一节语文课:"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目的是教人富于同情和智慧。

  以前的老师一般先布置预习,再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全这样上。一轮下来,早把当初的目标忘到九霄云外了,孩子的关注不再是同情、智慧,而是被一大堆知识性的东西占有了,就不能到达那个目的。因为同情心、智慧不能教,紧要关头处理危机的能力也不能教,只能培养。

  这个培养的过程,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主体,参与其中,自己想办法,自己推导出结果……这就是实体化的过程。

  就是推导不出来也不重要,关键在于推导的过程。要是教的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记得小时候在学这篇课文时,老师不是在想着让我们变得聪明,而是反复地显示司马光有多聪明,所以上完这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老希望有一个小孩掉进缸里,我好找一块石头把缸砸烂。这就是"教"的结果,这个结果说明了老师把智慧的培养也给模式化了,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能通过"教"这样的方式学会,认为小孩是个空罐子,连智慧这样的东西也能往里填,老师在上课时不给孩子任何智慧成长的机会。

  模式化,会造成要是发生一件相同事件时可以生搬硬套,但当发生不同事件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结果。




创建时间:2008-5-29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