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生活心理咨询 > 患者悲诉偷窃癖

患者悲诉偷窃癖

书籍名:《生活心理咨询》    作者:廖翠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28岁的A君,女,患偷窃癖已经12年了。她曾经也是一个好学生,中学时连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毕业时仅差4分没考上大学,心里很压抑。好在后来找到了工作,做统计员,但生活中又遭挫折,短期内相继被盗三辆自行车,不满足感、失落感、不安全感接踵而至,心理承受力不断削弱,人格逐渐改变。于是不可思议地想到“报复”。主要表现是“偷、疯狂地偷”,小至街边水果糖果,大至商场名贵着装饰物,能偷就偷。屡屡被抓,放出后又故态复萌。家人将其锁于房中,却怎么也关不住。自述:“不时产生的强烈的偷窃冲动一来,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立即行窃的欲望,一旦得手,心里就暂时舒服些,否则便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彻夜不眠。”婚后家庭经济很好,然偷窃冲动行为有增无减。
  这一偷窃癖病例经医生施治后好多了,不再行窃。然而病人在继续治疗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她诉说:“我的偷窃癖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的确好了。很久以来不再行窃,可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连亲人也不相信我。只要邻里有失窃,都冲着我来,每当别人上门索要‘赃物’的时候,我的亲人甚至可以不问青红皂白拿自己的东西还给人家,道不是,赔笑脸。这样息得事、宁得人了,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滋味。当然,我的亲人,比如丈夫,他经常出车在外,少理家事,家中物件到底哪些确属自己,他也知之不多。可是,情感委屈的是我。真的,一朝行窃,终生是贼么?有了病也不让好么?因此,我彷徨,我困惑,万般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A君的问题,已不仅仅是A君一个人的问题了。
  第一,A君应进一步配合心理医生,完完全全把埋在脑中的深层“无意识”领域的精神活动抖出来,彻底曝光.千万不要破罐破摔。
  第二,社会大众对她要有充分的、将心比心的理解,赋予高度同情,去关心、爱护、支持、鼓励她,有了失窃事件发生,不要妄加指控。
  第三,偷窃癖在社会上决不止A君一人。他们都急需心理医生和社会大众的真诚帮助。
  总之,社会对他们付出的爱越多,他们的病情就会好得越快。社会是医生医疗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并且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