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青少年必知的99种思维方式 > 91.毛毛虫思维

91.毛毛虫思维

书籍名:《青少年必知的99种思维方式》    作者:李槿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毛毛虫喜欢“跟随他人”,结果全部死掉了。如果他们当中有一只与众不同,他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在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找来一只花盆,并在其边缘上摆放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150毫米的地方散布了一圈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毛毛虫天生有一种“跟随他人”的习性,因此当法伯把它们首尾相接后,它们就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随着嘀嗒嘀嗒的声音,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执著地兜圈子玩,一直围着花盆转,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这样,它们在连续7天7夜之后,饥饿难当,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亡了。试验结束后,法伯在写实验总结时,在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毛毛虫并不知道自己跟在别人后面干什么,它们这种行为并没有目的性。它们只是盲目的跟在他人后面,即使是饿死。可笑是吧?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生活中找出很多实例来证明这一点。比如,公交车上,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这时前排有一个人回头往后看,他后面座位的人就会纷纷往后看,好像是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那个人只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同伴坐在哪个位置上而已;大街上,看到前面有几个人蹲在地上围着看,于是人们也纷纷跑过去观看,时间长了,就围成了一个千层饼状的圆圈,很多人还在抱怨自己来得太晚,没能占据有利地形,其实根本没什么新鲜的,最初的那个人只是看到一只蚂蚁进窝,他想看看蚂蚁什么时候出来;课堂上,一个班里学习好的人说出了一个答案,其他人就纷纷说自己的答案就是这样的,其实学习好的那个同学说的是另一道题的答案……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古代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原意是说鹦鹉模仿别人说话。现在通常用鹦鹉嘴比喻那些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的人。也不知道是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把我们教化成了这样,还是我们根本就懒得思考了,现在很多人都有盲从的习惯。他们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屈从于别人的思想;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人则信念坚定,独立决定能力强,在困难的境遇里镇定自若并坚守自己的阵地,这是有独立能力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做“跟屁虫”,我们要活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我们就是要与众不同。总是从众、随大流是永远没有大出息的。只要我们的大脑还在活动,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自发性思考的产物。人不思则无欲,不思而语则为退。只有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创新怀疑,才能有出奇出新的硕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太过渺小了,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我们太重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