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陪孩子长大 > 第6页

第6页

书籍名:《陪孩子长大》    作者:李子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孩子没有同情,孩子长大也就变得不会同情。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只要认真培养,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父母们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认真聆听孩子讲话既可以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情感的方法,也会帮助你了解孩子的心思,进而为你将一些好的思想灌输给孩子打下基础。
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父母实际上是在向孩子示范说话的礼貌。可是,往往很多父母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是家长,对晚辈就不必讲究礼貌。比如,让孩子给自己倒杯茶,便以命令的口气。待孩子倒来茶,家长就一声不响地接过来,独自喝茶读报。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种冷漠无声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如父母要孩子送来报纸,礼貌地说一句:“请帮我拿来今天的报纸。”当孩子做完这件事后,说一声:“谢谢,我的小宝贝!”这就在语言行为上给孩子作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事实上,以礼貌对待孩子,不会失去父母的尊严,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敬重。
对孩子的尊重应充满于日常生活,你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尊重他人的氛围。
当你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经常说“请你……”,不使用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说声谢谢。有什么事,你可以与孩子商量。例如,父亲想调一个电视节目,先与孩子商量:“儿子,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
在德国,大部分的父母是十分尊重孩子的。在一个圣诞节时,一位德国的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高尔夫球台,有一次,父亲想与一个朋友玩一下,就问孩子:“孩子,能不能把高尔夫球台借给我玩一下?”他们认为,父亲给孩子买的礼物,它已是孩子的物品,要用当然得借,要借当然得请求。
尊重孩子物权的本身,就是一个尊重别人所有权的良好示范,家长要多提供这样的示范,创造一个尊重物权的人文环境供孩子领略和感受。孩子认识事物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模仿性,孩子的物权被尊重,他有了很好的情绪体验,受到良好的感染后,会更加积极地模仿成人,去尊重别人的物权,养成很好的习惯。
尊重可以让孩子产生自尊。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他就会慢慢尊重自己,从而产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并开始对自己有所期望。假如一个人们没有自尊,它就是一个病态人格的人;假如他的自尊水平太低,他对自己的期望就低,这样的人谈什么前途?;
尊重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我们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就会接受自己的特点,孩子接受了自己,就会在自己现状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假如孩子有什么客观的缺点或者不足,那么尊重的意义就更非同寻常,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就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认为自己也可以和别人一样,甚至超越别人。即便是一个没有什么明显缺陷的孩子,假如我们处处贬低他,总有一天,他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他人的对孩子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的。
尊重可以产生责任心。假如老板很敬重我们,我们会如何做呢?那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考虑如何对得起别人的敬重,我们会认真的对待事情,我们会节制自己的弱点和陋习,会努力的作最好的自己,典型一点讲,我们要对得起别人的“知遇之恩”。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假如我们让孩子感到我们为他自豪,那孩子就会力图表现得最好,不让我们失望,他们将会更热情地参与他们可以参与的一切事情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求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我们放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要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借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自尊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格的内核,假设我们不懂孩子的自尊,不能做到尊重孩子,那也请不要伤害孩子,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这种动力,有可能会毁坏他们的一生。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爱和尊重,并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
6.不要拿孩子与别人比较
亮亮说,他觉得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真正地做一回“自己”过。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他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他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总说他们白生了他。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他不是不想学好,也在努力,可为什么他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他甚至都不想再呆在家里了,他讨厌任何人。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了解他呢……
心理咨询师认为,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长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不了解孩子的发展动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于孩子心理的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种,外驱力来自于环境,内驱力则是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形成追求的目标,而外在压力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使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成为了一名乘客而不是司机。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三、不懂得不同家庭的养教方式也会培养出不同的个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