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陪孩子长大 > 第5页

第5页

书籍名:《陪孩子长大》    作者:李子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把握住最佳的时机。如何选择批评孩子的最佳时机,这里面也有玄机。一些家长常有这样的感觉,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没有什么不妥,孩子却很反感,教育效果也不佳。分析其原因产生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性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没有选择好。家长不能要根振时间、地点和孩子的情绪来批评,这样他们是难以接受的,那么怎样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呢?这里有几种情况反大家参考选择。
选择孩子取得成绩时。此时,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特别好。家长应在称赞和鼓励的同时,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捐出孩子存在的缺点或提出今后的目标,这时孩子往往乐于接受;选择同学或熟悉的人取得成绩和荣誉时,家长要巧妙地利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孩子向先进学习,并进行有效的对比,利用如你在某些方面要胜出他等;选择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时,家长要鼓励、支持、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孩子钻研知识、挖掘潜能、持之以恒;选择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这时家长要非常小心批评教育,不要训斥、打骂孩子而是帮助他们分析解剖问题,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起勇气、面对现实,这样孩子不但学会怎样才会走出困境,而且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乐意听从家长的批评;选择孩子受到委屈时,由于这时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而受到误解和指责。这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不允许一味地为孩子鸣不平,甚至帮助孩子报复他人等,必须仔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公正、客观地对待孩子。这里只举出了常见的几种情况,学生的思想行为千差万别,批评的方法与时机也是多种多样,只要家长细心琢磨,认真思考,反复比较,肯定会发现更多的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为人父母者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讲究一定的心理艺术,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1、缓一缓
批评教育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不宜“和盘托出”错误,切忌当众训斥或打骂孩子。
2、忍一忍
怒火中烧的家长常会“雷霆震怒”地批评孩子,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摧残。此时最好先忍一忍,待自己平心静气后,再进行批评教育。
3、挑一挑
挑选适当的地点、时间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挑选商量的方式,平等友好地使其在一种融洽轻松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4、变一变
变直面批评为讲故事、做游戏、演小品等,寓教于乐,从侧面启发诱导孩子,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内容,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静一静
有时故意冷淡孩子,让其激动情绪静一静,感受到无声的惩罚,在反省中审视自己,认识过失。
6、促一促
对于性格倔强、好胜心强、容易激动的孩子,用“激将法”刺激他,促使其改正缺点错误。
7、压一压
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孩子,可以借助伟人、英雄、榜样等力量,从侧面让犯错孩子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8、点一点
用幽默含蓄作为批评的手段可以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切忌使用偏激的言辞,反对唠叨罗唆,缺点问题,点到为止,使其认清错误,改过自新。
5.尊重孩子
爱是生命世界得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下面是两则真实的故事,它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从前,有个人到别人的菜园里偷菜,恰被菜园的主人看见了。菜园主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就走。偷菜人以为他要告官,连忙赶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我现在没法做人了。”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想知道我那菜长得为啥那么漂亮,对吗?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先尝尝。”说着,他真的到园子里抱出两棵菜,硬塞到偷菜人的手里。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邻里众口称赞的好品行的人。讲这件事情的,是那个偷菜人的孙女。
多年前,林某是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一次,林某为使考试成绩“一鸣惊人”,竟趁黄昏破窗跳入老师办公室盗取试卷。正当他寻找试卷时,任课的李老师进门了,林抱头缩在办公桌下。李老师见状,动情地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林又点了点头。
“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林低头慢慢走出办公室,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是惊奇,是感激,更是愧疚。自此,林发奋学习,并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邻里众口称赞的好品行的人”。菜园主人表面上看似“软弱”的言行,其实包含着对偷菜人尊严的爱护。盗取试卷,在学校可是一件大事,在班级或在学校曝光甚至给予处分都不为过。可是在这样的处理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前程也许就这样被断送了。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
有的时候,身为父母亲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使得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或出现裂痕,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管与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争执,我们要具有调和的能力,能与孩子重新和好。而且,在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而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