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 > 目录

目录

书籍名:《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    作者:诸葛铉烈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Part I 没有翅膀

  诸葛铉烈的“毒舌”

  Chapter 1 青春,你必须正视的冷酷现实


  决定你的未来的是学历,而不是你自己


我毕业于启明大学,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三流私立大学”。而在我们韩国,就是这种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了应届求职者的百分之七十七。
  不过老实说,学历没有给我带来过任何烦恼。我更注重个人的努力,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只想学广告,自己之前付出的努力,跟其他人相比也足够了,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学时期我修了两个学位,其中一个是辅修学位,平均学分超过了4.0。我在四十多场公益广告展上荣获过各种奖项,其中三次长官奖,十四次大奖。在韩国最有名的公益广告展上,我是第一个以大学生的身份连续两年摘得大奖的人,我还在最著名的广告大赛上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了一次金奖和两次银奖。我获得的最后一个奖项是“韩国人才奖”的总统表彰奖。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获奖经历和成绩,只不过是想堂堂正正地说,为了值得期待的明天,我自己曾倾尽全力。所以当时我认为,自己已经为毕业做好了准备。
  但当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进军社会的准备时,却发现眼前可选择的工作和其他准备就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我们都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寻觅渴望进入领域的相关招聘公告。当时,有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韩国国内首屈一指的某财团的子公司,他们正好在招实习生。现在想来,当我为申请其中一个职位,点击进入到他们官方主页的时候,我第一次结结实实地遭遇了“学历门”职位……我在主页找了半天都没看到申请表格的影子。实在找不着,我就决定给那个公司打电话询问。我问对方从哪里可以得到贵公司的职业申请表格,却获得了完全出乎意料的回答:
  “不好意思,请问您是哪个学校的……”
  我没什么顾虑地说是启明大学的。
  “对不起,我们这次招聘范围中不包括启明大学”,这是对方的原话。
  其他一句话都没有问:我是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想,他一句都没有问!我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学广告的,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今后渴望踏上什么样的道路,他一句都没有问!
  甚至,连跟广告职位招聘相关的任何问题都没有问。只有那么一个问题,一个我一直以为和广告本身没有半点儿关系的问题。而且对方抛到我耳边的唯一一句回答就是“你不行”。正是那个时候,可恶的学历问题悄然地浮现了出来……
  最讽刺的是,当时那个集团的企业广告标语竟然是“人才就是我们的未来”。可能有人至今都记得那句广告语。我们在很多演讲中都听到过,那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创意,那家企业的形象也会因那句话而增色不少。获得业内外广泛好评的那个广告,核心就是“人才就是我们的未来”。
  不过很可惜,他们所渴望的那些能够引领他们“未来”的“人才”并不包括我。更准确地讲,不可能是我!因为我没能正确地理解“人才”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其实在他们的定义里,“人才”的前面一直有一个没有明说的限定词,那就是可恶的“学历”。所谓的人才是未来,其实是有学历的人才才有未来。
  让我们拥有未来的居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学历。
  这个事件给我带来的感觉不是愤怒或心寒,而是一种觉醒,是对这个世界全新的认识。从那次事件之后,我就开始了曲折而际遇多舛的人生。
  首先,我开始对学历这个东西重新进行了审视。经过仔细思考,原先一些看不到的却实实在在起作用的东西渐渐地进入到了我的视野中,并且我对那些肉眼看得到的东西也有了全新的解释。接下来,我就要对你说说我感受到的事。
  在全面进入话题之前,我要先对各位说明白,这些故事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愉悦感。故事的最后没有“车到山前必有路”之类的鼓励,也没有“一切都会过去”之类的祝福,更没有“啊,不要这么痛苦下去了”之类的安慰。
  我对诸如此类的鼓励、祝福和安慰比较反感。无谓的鼓励会让你丧失从失败中学到一些东西的机会,无谓的祝福只会让你在现实中留下更多的绝望,而无谓的安慰根本不可能让你真正从内心的痛苦中走出并继续前行。
  另外,我认为自己并没有伟大到可以向他人进行传教式的指导,所以一旦我以师者自居,就不可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和书前的你,这些话题也只会成为虚有其表的故事了。
  所以,我并不想让我的文字中出现关于“看到希望”之类的内容,也不试图安慰谁,我只是渴望表达出你真正需要看到的、需要准备的和需要思考的东西。此时此刻,如果你还在认真学习英语、考各种证书、参加实习、准备出国留学;如果你已经付出了千辛万苦,为寻找动力读过了各种名人演讲和自我开发类图书,却又只能徒然羡慕他人,始终认为“我绝对不行”,那你就是我想要谈心的对象,我会为你讲一个出身三流大学、没有年龄优势的男人,如何走上阳光大道的故事。
  作为一个三流大学的学生,我在学历天国韩国生存的日子比你开始得更早一些。我自认曾经走过地狱般的道路,此时此刻,我正站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希望能向刚刚踏上这条道路的你提供一些警告和建议。我的这些故事也许真实又刺耳,但我仍旧期盼着各位能在这样的现实里寻觅到希望所在。
  

  现实世界里,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什么都不是


我从迈向广告行业之初起,就遭遇了种种挫折,之后才开始正视社会对学历歧视的现实。虽然这种打击让我觉得不怎么愉快,但也确是一种新鲜十足的痛觉。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别人会因为学历对我说“你不行”,也更不知道学历事实上是我无法克服的短板。
  我一直认为努力可以弥补不足,热情可以掩盖残缺。不过,学历可不是努力就能补回来的,学历是以前走过的道路得到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在向社会迈出第一步之前,我第一次遭遇的“学历门”带给我的打击的确不小。
  随后我开始着手撰写我的第一份简历,那其实也是对我自己人生历程的一种客观整理。我写完之后,越看越觉得那是一份人人都羡慕的充满“霸气”的简历。不管给谁看,都没法挑出什么毛病。当时我觉得,第一次申请时所遇到的事情只不过是一次特殊的开局罢了,那家公司可能在选拔人才上有点儿挑剔,还会有很多不过分强调学历的广告公司,而我遇到的这个奇葩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没错,当我完成简历时,我的确再一次找回了自信心。我确信接下来会一帆风顺——直到遭遇第二次打击。
  第二次打击发生在韩国广播广告公司主办的“希望工程”中。该公司面向热爱广告行业的人开展了一个为期四天的专家培训项目,这个项目就叫作希望工程。受邀的讲师是大公司的策划和制作精英,那些大广告公司都是广告专业大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够让自己接触到实战的绝好机会,于是就报名参加了。
  在参加培训时,我按照讲师们的人数打印了简历。因为广告界通常会以宣讲会的方式招聘,所以我认为只要能够遇到理解我梦想的负责人,就一定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帮助。
  培训学习期间,我打算只要讲师授课一结束,就拿着简历去找他们座谈,这也是一种自我推销的方式。其中有一个人对我的经历表现出了独特的兴趣。他在韩国各家著名广告公司都曾任职过,现在已经是自己创办的公司的CEO了。在认真审读完我的简历之后,他对我说了一段让我永生难忘的话:
  “从简历中可以看出你是真心喜欢广告这一行业,这也是我看到过的最华丽的简历。铉烈君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广告人。”
  “所以我就不绕圈子了。不管铉烈君多么努力,都很难成为大广告公司的策划,因为到那里做策划必须要看学历。”
  “要不要先打消做策划的念头,考虑一下在制作方面发展呢?或者先去小的广告公司积累一些经验,日后再转投到大公司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进入主流企业,经历固然重要,但学历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你可能还需要去读硕士。”
  那个人的真诚忠告,就是要么从策划改做制作,进入广告行业;要么先进门槛较低的小公司积累经验,等考到更好的学历之后再寻求机会进入大公司。换句话说,不管我现在如何努力做准备,都是徒劳的,因为学历门槛就摆在那里。
  我什么话都没说。这次打击要比第一次更厉害。因为我原以为是个案的现象突然变成了规则般的现实。难道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无法成为广告策划人吗?各种令人不安的忧虑开始在我脑海中盘旋。那些疑问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深深地刻在了大脑中,仿佛在对我说:
  “这里是广告界,欢迎来到学历天国。”


  你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你不切实际的期望


但从结果看来,我现在在LG集团下属的一家叫作HSAD的广告代理公司上班,这家公司是韩国第三大广告公司,比我第一次递交申请的那家公司和给我忠告的那位先生所在的公司规模都更大。在这个被誉为学历天国的广告界内,我曾经连申请资格都没有,别人也断言我一定不行,现在我却成功地进入了这家公司。说是成功也绝不是我自大。
  我的故事讲到这里时,你可能会想:
  “世界上果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事实上,还有几家新闻社邀请我,想以“克服学历门槛的人”为话题采访一下我。不过,扪心自问:“我就有十足的把握克服学历门槛吗?”我没法立刻回答。当然,我是真正凭实力成功越过学历这道门槛,并得到了身边人们的高度评价的人,但“学历门槛其实也没什么,最终都是可以克服的”这种话,我却始终不能毫无芥蒂地说出口。
  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其他书本传记中从未提到过的现实矛盾(至少在我看过的自我开发类图书或关于个人成功方面的文章中从未提到过)。
  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公司大概有四百多人,其中2000年之后三流私立大学出身的策划人员只有我一个,这四百多人中总共有一百多人从事策划岗位的工作。传说我们这个部门如果没有高学历,就不可能进入,所以至今在这一百多名策划人中(包括20世纪和21世纪进入公司的)最高学历为三流私立大学的人也只有我一个。
  四百多名员工当中,因为成功进入HSAD而备受关注的人也仅仅只有我一个。我所毕业的启明大学广告传播系成立于1999年,而从那时候起到现在,毕业之后能进入大企业广告公司的人也只有我一个。
  进入公司之后,人们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真了不起”。对于一个刚刚就业的人来说,别人如果说你“辛苦了”“很不错”之类的话可能更正常、更贴切,然而“了不起”这种话实在不太合适。
  那这意味着什么呢?只是被这家公司录取了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独一无二,成了头条新闻,还受到了“了不起”的评价,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也就是说,我这种现象是非常特殊的。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我的情况的确很独特。这里面暗藏着一个非常矛盾的现实:
  我这种特殊情况,是不是也适用于一般人呢?
  “既然已经有人做到了,你也一定可以做到。既然有先例,那每个人也都可以做到”,让我们仔细地想一想,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我认为完全不是这样。如果某件事情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那就不会有人站出来大喊要有自信,充满希望;如果某个困难是每个人都能够克服的,就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要从励志故事中寻求精神支柱了。我在很多书籍、媒体报道或演讲中,听到过很多这种故事:某人通过自我奋斗最后取得成功,从而给大家带来了极大鼓舞和动力。大部分人会看着这些故事产生自信和希望,以肯定的思维方式陶醉在自己营造的希望之中。
  这是显而易见的误区。人们听了这种特殊的个案,就认为自己肯定也能成功,这是一种焦躁心态驱使下的幻觉。而且,有太多的人误入这种误区,让自己被强行灌输了“你也可以”的思想。
  古人说过,“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说乱世之所以会召唤英雄,是因为乱世缺乏英雄。我不靠学历取得成功的个案居然被捧成头条新闻和传奇故事,正是因为并不多见。如果你一味地被那些打了鸡血的励志话迷惑,内心产生了不切实际的目标,那么最后得到的很有可能是更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有人说没有希望就没有绝望,但我想说,人之所以会觉得现实令人绝望,是因为之前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
  与有煽动性的励志语录恰巧相反的事实是“其实你无法不正视学历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克服自身的学历短板,在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的。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人是无法克服学历问题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克服学历的束缚,在事业上一展宏图。此时此刻读这本书的读者当中,也只有少数人属于这一类,这就是现实!


  这个世界公平原则只适用于强者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成功呢?
  答案很简单。所谓成功就是一种补偿,而补偿是由“公平原则”驱动的。
  我们的社会虽然会根据机会保障平等,但补偿是由公平原则实现的。所谓公平原则指的就是,同等地对待同等的人,不同等地对待不同等的人。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小学,不过人们会根据公平原则把成绩优秀奖补偿给受到评价较高的人。另外,小学的时候,某个人因为拿到好成绩而得到奖励,我们不会觉得这是不公平或是不公正的事。我们的潜在意识是知道平等和公平的差异的,也一直生活在由公平原则驱动的补偿体制中。
  学历也一样。拥有高学历的人在初中和高中至少六年的时间里,要比一般人付出的更多。对这六年的努力,最好的补偿就是高学历,而这些高学历的人会比社会中其他的人得到更好的机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让我们再看看主张“能力比学历更重要”的人的说法。所谓的能力,存在的前提是除学历之外,个人需要倾注努力(公益广告展、英语成绩、各类证书等)。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我们不可否认,学历也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努力的产物。
  如果我们承认能力比学历更重要,那就等于一方面我们认可了获得学历之后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否认了获得学历之前付出的努力。所以,这种主张有没有说服力呢?
  我认为这种想法十分偏颇。进入大学之后所付出的努力,不一定会大于考大学之前付出的努力。我们认为眼下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有价值,但也要承认过去的努力具有同等的价值。只有这样才算是公平吧?
  可能有人会说:“话虽那么说,可如果承认学历束缚是我们本身无法克服的话,那岂不是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了?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过去的结果不应该对现在产生绝对的影响,这乍看非常有说服力,但这里我们也走进了一个误区。
  高学历的人,今后也会付出和我们一样的努力,或者会比我们更加努力。而且很不幸的是,很少有高学历的名门高校大学生会安于现状。
  大部分得到高学历的人会继续通过十分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名校大学生”和“非名校大学生”的成功概率产生了那么大的差异,其原因——
  不是因为“得到学历之后的努力<得到学历之前的努力”,
  而是因为“得到学历之后的努力<(得到学历之前+之后)的努力”。
  根据这一结构,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得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补偿,这不正符合公平原则吗?
  而我们又怎样呢?不管怎么证明公平的合理性,现实中因学历歧视带来的挫折感让太多人轻易放弃了自己。这种被轻视和刻薄的情绪,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不平等或不公正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被某个报道或新闻中所提到的“要看人,而不是学历”之类的话轻易打动。高中学历的人成为了某家公司的骨干,三星招聘了几个高中毕业的新员工,某企业求职书中根本就没有学历这一栏,这一类新闻报道仿佛在告诉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在朝着这种方向进步,或者说这种方向才是最正确的。
  学历这个东西,从确定的那一刻开始,你基本上就不可能再改变它了。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启明大学永远都是启明大学,而首尔大学永远都是首尔大学。
  学历是永远不会存在向上的平均化的。在社会和企业看来,没什么手段比这种分级制度更有魅力了。在我们这个人才供大于求的时代,通过学历可以在万千求职者中筛选出少数优秀的人才,因此,学历始终彰显着不变的价值。了解了这一点,我们还能逃避现实,在无数的信息中只看那些更符合我们口味的、最能安慰我们失落感的消息,选择性地自我安慰吗?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这种自我安慰虽然会带来暂时性的效果,却无法改变现实本身。有些公司说不会看学历,这种报道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就是因为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常见。我们基本上不会听说哪个高中毕业的人能在一家大公司当上高管。事实是我们所希望听到的故事、所盼望的社会评价标准根本就不会出现,所以社会才会把这些小概率事件刻画成大事件,用这种稀有的事例满足我们美好的幻想。
  如今,你应该明白了,这个任何讲师、励志图书、媒体中都不会提到的现实了吧?小时候,奖励只会给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同样,这个时代也只会给更加优秀的人提供更好的位置。小时候的奖励是根据成绩来体现公平原则的,同理,更好的位置也只会留给更高学历以及更努力的人。
  当我们认识到学历只是衡量公平原则的一个标准,并且为了学历付出的努力同样属于学历的一部分时,我们可能就会从怨恨学历慢慢变得认为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或者说,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小概率事件就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总指望它变成普遍现象。我们对学历产生的盲目矛盾、过激反应和受害意识,这些早就应该放下了。
或者说,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小概率事件就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总指望它变成普遍现象。我们对学历产生的盲目矛盾、过激反应和受害意识,这些早就应该放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