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留学申请必读:太傻十日谈 > 第40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4)

第40节:推销--沟通决定一切(4)

书籍名:《留学申请必读:太傻十日谈》    作者:陶谦黄果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太傻说:"我想,我还是不会去在自己没有做好专业准备之前,去费力地联系什么教授。就算联系上了,又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我有些感概:"说实话,一个没有申请经验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很多人在开始申请的时候,对学校并没有什么了解,这种对学校层次的概念,基本上要自己做过一次申请,才会真正地获得吧。记得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各种人联系,套取各种信息,如奖学金呀,录取率呀,教授是不是招人呀,可累坏了。"
  太傻点头说:"可以想象得出你当年的辛苦。但是,Jim,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你再回想一下,那个时候,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多的教授联系,是不是真的了解到了必要的、有价值的申请信息呢?"
  我摇摇头:"说实话,现在看起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多少。虽然,那个时候,我总是很激动,我总是觉得,我了解了很多别的申请者都不知道的小道消息,比如某某学校今年奖学金设置得特别多呀,或者某某教授对中国学生很有兴趣呀。我觉得,我在申请中,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消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于是我会更乐此不疲地去收集这些东西,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有一些好笑。从本质上来讲,做这些工作,对申请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帮助。"
  太傻接着问:"为什么不会有实际的帮助呢?"
  我想了想,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大学热门,哪些大学冷门,都是摆在面上的事情。你看,中国每个申请者,一般都申请10-15所的学校。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有人甚至会申请30所以上的学校。每个人都对自己申请的学校作了排名,通常是把最好的也是录取希望不大的学校放在前面,把最有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放在中间,然后挑几所学校保底。于是,排名30-80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人挤人,尤其是热门专业,中国申请人挤到上千,尤其像USC,IOWA,OHIO这种最喜欢招收中国学生的地方,谁都不会忘记去申请它。就算一些相对不是很热门的文科专业,每个学校也至少有300以上的申请人去扎堆。你以所谓的小道消息、内部信息为依据进行选校,以为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但最后却发现,你只是扎堆到那种申请人已经多得成堆的地方了。而且,虽然多数人都在申请前查看了相关资料,但至少有50%的申请人最终只是凭感觉作随机选择。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碰运气罢了。这种行为方式,导致了美国所有的学校都有人申请,特别排名150名以前的学校几乎都会被扎堆,就算Harvard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很简单,至少5个申请者中肯定有一个人申请Harvard。就算他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被Harvard录取,也会把它加在自己的学校列表里面。他会想,试试吗,就算是落榜了,也不会死人的,申请15所学校和申请16所学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于是,每年Harvard都至少要收到两份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吧。你说,就算我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明白了,原来Harvard今年会多招2个国际学生,于是我要申请Harvard,这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更可笑的事情是,中国学生在选校过程和沟通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自以为是地把收集教授信息作为第一目标,他们都认为,要是我发现某个教授今年有比较多的奖学金,比较多的招生计划,于是我就可以主攻这个对象,这样会有更大的成功率。于是大家都会拼命去收集这类信息。还有不少人给教授发无数邮件,询问奖学金情况,问是不是招人,招不招中国学生。于是,教授的邮箱里垃圾邮件成堆。我以前也总是做这样的事情,但是,第一次申请失败后,我就在想,就算我知道了某个教授要招人,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有很多无法知道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已经有了确定人选了,比如他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招中国学生,比如他要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备某些特殊要求。就算你把这些信息都弄到了,你肯定只会有一个结论--这个教授,不适合我申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