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肯尼迪传 > 政治生涯与赫鲁晓夫会面(3)

政治生涯与赫鲁晓夫会面(3)

书籍名:《肯尼迪传》    作者:罗伯特·达莱克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无论如何,很显然,赫鲁晓夫赢得了第一天的辩论。但达到了什么目的呢?赫鲁晓夫很荒唐地认为在他年轻对手面前赚得些许优势能起到一些作用,却只能坚定肯尼迪迎接共产党挑战的决心。赫鲁晓夫也许以为他相信自己有关苏联压倒了美国的说法,并因此无法抵御吹嘘一番的诱惑力。为了回应来自克里姆林宫同志们的压力以及中国试图取代莫斯科的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地位的努力,赫鲁晓夫觉得必须表现出是个顽强坚定的倡议者,而不是一名议和者。正如凯南所精确预计的那样,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峰会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要在不将华盛顿逼向战争的前提下,以牺牲美国为代价维持莫斯科的优势。但是,赫鲁晓夫的行为短视到了可怜的地步。

  今天,我们也许可以对赫鲁晓夫的处境表示一些同情。他主持着一个没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且没有什么改善的空间。从长期来说,苏联社会体制的崩溃是无法避免的,正如米凯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30年后所理解的那样。但是,在1961年,赫鲁晓夫无法看得那么远;同时他无法忽略这种可能性,即对美国人采取强硬立场可能会吓得他们拱手让出德国,甚至让出西欧——正如戴高乐所担心的那样——以便将美国和全世界从核摧毁中拯救出来。

  虽然赫鲁晓夫是峰会争吵的罪魁祸首,但肯尼迪也并非毫无责任。不错,他在会谈中弹了几次协商的调子,承认在古巴和亚洲政策方面的失误,通过认可苏联军事力量的质量而安抚了他们的虚荣心。但是,在争取国际威望方面,他和苏联人一样坚决。众所周知的是,总统定期监测美国新闻署进行的国际舆论对美国和苏联看法的调查。他在宣誓就职日中的论调和他5月份在国会的讲话明确无误地表明,新总统至少在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和势力方面比更加成熟、更加稳重的艾森豪威尔还要强硬。但是,无论将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针锋相对的会谈的责任怪罪于谁,他们都标志着让冷战不明智地升了级,而会谈的目的却正是要缓解冷战的局面。

  赫鲁晓夫很担心自己给美国人和国际舆论留下一个维护国家和意识形态利益的泼妇形象,便在哈布斯堡人修建的17世纪乡村建筑舍恩布龙宫举行的正式晚会上努力采取温和的进攻姿态。但是,他只是让到这个地步:赫鲁晓夫和他的随从人员拒绝系黑领带,而是身穿商务西服,由此表示对西方皇宫之颓废派艺术的嗤之以鼻。赫鲁晓夫的夫人尼娜·彼得罗夫娜(Nina Petrovna)没有化装,一副家庭妇女的庄重模样,让参加晚会的罗斯·肯尼迪觉得像是完全可以在美国家庭里当一名绝对可靠的看孩子的保姆。赫鲁晓夫坐在杰奎琳·肯尼迪的旁边,不断地跟她插科打诨地讲故事,让她觉得自己好像是在看一场阿博特(Abbott)和科斯特洛(Costello)(阿博特和科斯特洛是美国当年著名的喜剧笑星。——译者注)演的电影。当赫鲁晓夫面色变得严肃起来,试图教导她说目前乌克兰的人均享有教师数量超过了沙皇时期时,杰奎琳告诫他说,“‘噢,主席先生,不要拿数字来烦我’——这时他突然大笑起来,一时摆出了奉承讨好的神情。”

  第二天的峰会在苏联使馆进行,会议的突出特点是着重讨论德国问题,但在这之前,赫鲁晓夫却试图再次进行意识形态辩论,直到肯尼迪转移话题。当肯尼迪首先问赫鲁晓夫他是苏联的什么地方人时,赫鲁晓夫回答说是接近乌克兰边界的库尔斯克附近,也就是发现300亿吨铁矿的地方——比整个美国多6倍。肯尼迪没有上当。在讨论老挝问题时,赫鲁晓夫再次指责“美国太富有了,太强大了,结果它认为自己拥有特权,可以肆意不承认他人的权利。”赫鲁晓夫说,莫斯科不能接受这一点,并打算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争取自由。“你瞧,主席先生,”肯尼迪反击道,“你无法把我塑造成一名共产党,我也无法把你塑造成一名资本家,所以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赫鲁晓夫的“正题”就是攻击美国的禁止核试验和裁军建议,以及美国对苏联与德国之间和平协定的阻挠。赫鲁晓夫不愿意停止试验,因为莫斯科认为要想实现与美国的核对等,试验工作是关键,因此他反对联合国防止地下核试验的实地检查,称之为“等于间谍活动,是苏联无法接受的”。赫鲁晓夫宣称,联合国在刚果的行为表明莫斯科无法信任达格·哈马舍尔德,指责他是刺杀卢蒙巴的同谋。安排3次检查是可能的,但实施检查工作的必须是一个3人委员会,由1名苏联人、1名美国人和1名真正中立的代表组成。此外,赫鲁晓夫争辩说,如果美国同意“全面而彻底”的裁军,禁止核试验就是多余的。

  肯尼迪同意,禁止核试验并不禁止美国或苏联的武器生产,但指出此举会减少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禁止核试验,在几年的时间里核大国的数量就会上升到10或15个。肯尼迪敦促赫鲁晓夫用间谍风险与核扩散的危害进行对比,而核扩散“必定会影响我们两国的国家安全,增加重大冲突的危险”。禁止核试验将是第一步,因为要在全面裁军方面达成协议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当赫鲁晓夫重复自己有关全面裁军优先于禁止核试验的观点时,气急败坏的肯尼迪宣称“谈话又回到了起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