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间谍王 > 第四章 十人团蒋介石的私人间谍机构

第四章 十人团蒋介石的私人间谍机构

书籍名:《间谍王》    作者:魏斐德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据文强关于戴笠生平的叙述,戴笠在国民革命军中情报工作方面的晋升,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常规军事情报人员的能力。戴笠在胡宗南手下(第一军第二纵队)干时,他成了一个特别通讯情报单位的头目,这个单位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建于1928年1月4日,名叫“联络组”,后来在台北情报局编辑的戴笠正式的传记里,它被形容为所有后起的党和国家军事情报组织的“萌芽”。联络组由蒋的总司令部直接设立,总司令亲自任命戴笠为联络参谋,让他领导十个官员,后来调查统计局在军事委员会下成立之后,这些官员便成了核心人员。
戴笠任联络官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1930年初执行蒋介石对唐生智行刺的命令。唐是湖南出生的军人,曾在1929年11月替国民党政府把冯玉祥赶出了河南,但他在次月去汪精卫那儿接受了护党救国军四路军总司令的任命,宣誓要反对蒋及其随从的军事独裁。最后蒋派出了他最优秀的间谍去搜集关于唐生智的军事情报并将唐阴谋暗杀。据说戴笠经峒岭进入河南,在洛阳停留之后,便沿京汉铁路去唐将军所驻扎的郑州,一路收集情报。
得知戴在这一带,唐生智便悬赏重金捉拿他。戴笠一到郑州火车站就被唐的军警们发现了,并将他包围起来。然而,军警稽查处处长周伟龙毕业于黄埔四期,他也许在黄埔时认识的戴笠,对这个间谍的冷静和勇气感到佩服。戴笠恳求周伟龙“拥护校长佐天下”。周与戴笠结拜为兄弟,并把他藏在军警营地里过了几天,等到风声一过,戴便穿上了唐生智军警的制服,沿京汉铁路南下。
在1928年至1931年之间,蒋介石惟一授权建立的正式秘密警察机构,是国民党改组后的中央总部的密查组。蒋的非正式特工很多,这是因为1927年之后在他自己支持下发展起来了各种秘密组织,蒋采取让这些组织各自为资金和权力互相争斗、互相制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半正式的小组还是成立了,它的任务是对付共产党员,并从中央党部拨出秘密“特别经费”提供给它,利用它来控制国民党内部的反蒋分子。密查组亦称“联合组织”,以陈立夫为首,他曾经领导国家军事委员会保密处,当过国家改组委员会的总书记。据波曼说,负责清除共产党员和有亲共嫌疑人员的调查组分为三个科,戴笠负责二科,该科受命对军方人员进行监视。
正当1927年的清党开展之时,戴笠在总司令私人间谍系统里的正式职责与他的个人任务并不完全相符。到了1930年,他似乎已经开始在二科里,通过继续成为他秘密特工核心的十人团,来形成他个人的“机构”。这些黄埔的毕业生就像明清时期官员中的“幕友”,一开始都从戴笠那儿领工资。事实上,他们直到1932年蒋重建他的秘密特务组织时,才作为政府官员正式加入该组织。在那四年里,其人事稍有变动。1930年,其成员包括王天木、唐纵、张炎元、徐亮、胡天秋、周伟龙(唐生智的军警头子)、黄雍、马策及郑锡麟。后来最后的两个人要求退出,于是唐纵让刘恢先和裴西度取代了他们。
十人团的正式名称是“调查通讯小组”,对于它斯巴达式紧张而严厉的工作风格,有过各种叙述。从中可以看出,它很少有时间从事军统在全面发展到后期时所特有的腐败活动。大夏天里,在南京这个中国最闷热的城市里工作的戴笠,会经常在十人团位于鸡鹅巷53号的总部连续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地工作,最多只是就着一杯开水咽下油条之类的点心而已。
尽管密查组名义上归陈立夫统一领导,但它的各个部门之间竞争激烈。当戴笠和他的十人团在密查组设在鸡鹅巷的办公处活动的同时,另一个对手小组——它被认为是代表了陈立夫“CC”派的利益,也在瞻园路的办公处对国民党非军事人员中进行反共的调查活动。这个被称为密查组一科的小组由徐恩曾领导,同样由党中央总部的秘密资金支付经费。
与此同时,另一个秘密警察机构在由江西南昌“剿匪”总部管辖的三个省份成立。而蒋介石于1931年也开始授命组建谍报科。次年,蒋在军事事务委员会的秘书之一邓文仪向总司令递交了一份计划,要求在“剿共”地区内三个省的保安行营里成立调查科,其总部归南昌保安行营领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