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创业成功学 > 第一章 新世纪创业成为时尚

第一章 新世纪创业成为时尚

书籍名:《创业成功学》    作者:未知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节 危机与创业
一、 速度、变化和危机

1、速度
  高速度、快节奏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之一。到了二十一世纪,创新与发展的速度很自然的成为了商界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速度就能满足这个速度的时代需要,有速度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有速度就能够创造出高效益。
  超速发展,超速膨胀,超速成长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生活的特有曲线。
  21世纪欢迎改变者,鼓励领先者,淘汰落后者。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就是在无数的个人和团队的争先赛中超速发展起来的。
  整个21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速度的价值,犹如核裂变反应,正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未来一台纺纱机一小时纺的纱,抵得上现在一台纺纱机一个月的产量;乘超音速飞机一小时可以从西半球飞到东半球;一份长达10000页1千万字的文稿,只需要1秒钟便可以处理完毕……时间的增值效应,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链式反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工业界,丧失一分一秒或者慢了一拍半拍,就有可能破产倒闭。正如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二世所说的那样:“企业成功与高速度之间的关系,比起与任何其他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来都要密切。”
  在商业界,更是视速度为生命。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捕捉瞬息万变的商业信息,日本贸易振兴会为了迎接21世纪高速度的挑战,不惜巨资,在全世界182个地方设立了调查点,按不同的商品和地区进行分类,出版专门性的商业情报杂志,并开展“委托调查”的业务,根据企业的委托要求,利用自己的情报网络有针对性的组织商场调查,收集信息,这些商业调查点能够在1个小时以内向世界级大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21世纪,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也会越来越快。目前,全世界每天发表的新知识论文约为一千四百万篇,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全世界每年出版55万种图书,平均每一分钟就出版一本新书。过去每隔10—15年,人类知识信息拥有量就要翻一番,现在这个速度已加快到每3—5年翻一番。每年形成的文献资料页数,美国为1750亿页,前苏联为600亿页,中国为260亿页。现代社会的速度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保持清醒,快速应变,精心安排,合理组织,只有如此,才能在这个剧变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21世纪里,一切静止和消极的企业经营理念都意味着死亡。Ingita Eqiptwnt公司就是这一真理的例证。这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后来由于管理层无法应付个人计算机的飞跃发展而停滞不前。如今它已经遭遇兼并的命运,成为PC生产商康柏公司的一部分。
  对于速度的重要性,麦肯锡公司的代理人约翰·里格尔三世形象地说:“以前,你会先制订详细的经营计划或蓝图,现在则不需要考虑战略,只要确定一套指导行动的基本规则,然后迅速付诸实施,将不会产生巨大成功的规则淘汰掉。简而言之,这一过程就是预备、射击、瞄准,而不是预备、瞄准、射击!”
  而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研究员则指出:“在许多行业中,仅有3%到5%的时间确实的投入到了实际生产工作,而其余时间都在进行所谓的市场调查,研究思路,反复试验,寻找客户以及反馈修改。这恰恰是表现了市场变化,以速度取胜是新时代的竞争规则。”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也认为,2000年后,如何成为赢家的关键就是速度。他直言不讳的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就是那些正确使用数字工具改造工作方式的个人和团队。这些公司可以快速决策,以建设性的方式与顾客进行有效而直接的往来。因为你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决定未来的输赢!”
  
2、变化
21世纪,世界正迎来大转折时代。所谓世界大转折,就是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这种条件下各国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世界格局多极化在长期曲折的过程中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全人类所有的个体和组织都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走向新的未来。

  世界大势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论充分发展的世纪。过去的一百年间,人类在科学上形成了完善的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和系统论这四大基础理论;在技术上形成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这八大高技术领域;在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上形成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技术社会化和社会技术化等诸多新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
  在20世纪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推动下,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变化,并正在走进一个高度科技化的新世纪。以信息科学领军,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产业革命时代,正以亘古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向前发展,并在以下若干领域出现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一是物质科学的研究重点转向极端条件下的物性和相互作用,为创造新材料、新能源的清洁高效的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二是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并开始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三是信息技术向最广泛的应用领域进军,同科技、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新的产业;四是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为科技教育和经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推动力量;五是宇宙科学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为了解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指南;六是地球科学愈来愈趋向综合化,为人类探索、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力将会逐步提高。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的交叉性、前沿性、多样性,科技知识空前快速的生产、传播和转化,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使人类文明显示出光明灿烂的前景,变化成了21世纪的主旋律。
  
  新经济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将使知识成为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高科技的发展,也更为推动产生力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导致21世纪人类经济生活产生巨变。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现代高科技以现代控制技术武装生产,使其物质技术手段发生质变,从而迎来了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新时代;二是现代高科技以信息资源整合和改造了物质资源,引起能源革命和材料革命,使自然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通过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完全而高效的开发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使劳动对象的范围空前扩大,质量空前提高;三是现代高科技以崭新的知识、技能武装劳动者,给劳动者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使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劳动者队伍的素质和组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体力型劳动者将逐渐转变为智力型劳动者;四是现代高科技不但分别作用于生产力各实体要素,而且通过管理的变化,作用于整个生产力系统,改善其系统结构,增强其整体功能。
  总之,在21世纪里,现代高科技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提高,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对于个人来说,在新经济时代,充满了改变命运的契机,在财富重组和社会地位重组中,你的顺应可能会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迅速靠前。但其前提是,你必须迅速改变自己以迎合时代潮流。
  
  知识改变命运
  21世纪的曙光是知识的曙光。因此,时代的变化将又一次将机遇推到我们面前。作为知本拥有者,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应该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时代”。知识不再被愚昧践踏,而是像金子一样,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时代将造就出一批新型的知本家,他们将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及应用的知识经济,也将在21世纪中占主导地位。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经济中,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说,“知
识就是财富。”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知识都是尊重的,在任何历史时期,知识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先哲们的学说创造的价值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多少财富?也许谁也无法估量。中国圣人孔子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和财富?老子的《道德经》创造了多少价值和财富?无法估量!正因为无法估量,他们创造的价值并未被真正认识,甚至遭到误解。
  从20世纪开始,人们才真正开始意识到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信息和知识的真正价值。知识对于时代变化的作用到21世纪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到21世纪中叶,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29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巴尔的摩。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储存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量;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一秒钟就可以把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传输至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到本世纪末,一束光纤将可传输现在全世界每一天所有的电话通讯量。
  人们常用几何级数增长来形容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是一种让人万分向往但却难以想象的速度。按照比尔·盖茨的观点:“几何级数增长,即使解释清楚了,也显得像一个骗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文明也随之诞生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30年前,任何稍有一点使用电脑本领的人,在大众媒介中就被视为“数学魔术师”或者“头脑特别发达”。而今天,精通电脑的人也多得习以为常,在不久的将来,不懂电脑的人反而会被称为“新文盲”。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我们生活在历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时刻,传统人类知识的全部结构又一次随着时代的强烈冲击而发生剧烈变化。人类正在创造新的知识网络:知识以惊人的方式和理论构建模式彼此联系起来。创造新的理论、假说、形象,其基础是新颖的前提概念、新的语言、新的编码和逻辑。各个组织、各国政府以及个人,采集和贮存的数据总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前辈,同时为明天的历史学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藏。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发生在我们身边,但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巨大变化: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
  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
  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
  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增加一倍……?
  那么你呢?
  回忆一下十年以前的你,再看看现在的你,有什么变化?比时代的变化更快,还是更慢?
是否想过十年之后,你又会怎样?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一个活力四射并且飞速发展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变化向世界经济的顶峰攀登。飞速扩展的城市、飞速扩展的信息、飞速扩展的市场……?
  与此同时,年轻的效率也正付出年轻的代价。变化与困惑、规范与活力、增长与问题相拥而舞。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你可以抱怨、牢骚满腹;面对变化,你可以更加浮躁;面对变化,你也可以一直等待;面对变化,你还能思考——你的工作、你的财富、你的幸福、你的梦想、你的爱情、你的学识、或者仅仅是你的一份心情……但不管你取何种态度,时代仍在前进,不会耐心地等你一起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在今后的时日里,你将面临更加波澜壮阔的变化,也将面临更具挑战与更加复杂的改变。
  
  21世纪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21世纪是一个极富挑战性且充满机遇的知识经济时代。在21世纪,知识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形态将深刻改变社会经济活动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日新月异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迫近,将改变世界经济结构。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互联网络,正在把世界经济融为全球一体的“网络经济”,在加快传统经济运行速度的同时,产生了诸如电子货币、网络购物和支付、无纸贸易等跨越国界的新型经济运行方式。
  知识经济同时也将改变传统企业的内涵、竞争行为和管理方式。决定个人与组织成败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技术;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源上;创新、服务以及网络型管理将替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知识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因素。21世纪高新技术的竞争使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知识复合人才、特别是“金领族”人才将更受企业青睐。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并将成为权力、市场、资本之外支配社会资源流向和财富分配的“第四只手”。
  对个人来说,知识更新是谋生的基本技能,拥有知识的人,就拥有更多进行创业和获取巨额财富的机会。一部分知识分子将以“知本家”的面貌独立地出现在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代言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古老的名言,将会注入更实质性的内容,演变为“知识+运用=力量”,并得到最直观的应验,比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能够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
  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的新发展,必将对人才市场提出新的需求,并由此引起人才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成勋基于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判断和敏锐体察,认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有下列几类:?
1.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科技产业提供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相应地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必然大大增加,特别是对在21世纪引起革命性变革的生命科学学者和信息技术专家将更加强劲。
2.生态环境人才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国各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21世纪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人口问题研究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大有增长。
3.绿色食品人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将会大行其道,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这类食品的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4.金融人才
  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金融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经济的繁荣、不懂金融知识,在未来经济生活中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20世纪末,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必然涉及社会的稳定,所以在新世纪对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5.复合型人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以及经济与技术的交叉、生产与营销的融合,将使整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工程师与经济师、经理与律师、教师与专家将逐渐合二而一,至少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一肩双挑”乃至“一肩多挑”。
6.战略人才
  这是一种宏观决策人才,他们不仅是专家,而且是统揽全局、深谋远虑的“谋略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越复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流与整合范围就越广阔,对决策的速度和精确性要求也越高,各级政府及各类企业和组织都需要这类智囊型人才。目前国外的大企业已出现专门的“策划师”,即反映了对战略人才的需求。
7.工程技术人才
  在我国,据有效统计和预测料表明,21世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8.管理人员
  我国管理水平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国有企业改造、民营企业升级、外资企业的介入都需要大批管理人员;
9.法律人才
  随着依法治国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法律,精通法律的律师将备受青睐。
10.经贸人才
  加入WTO后咨询业将会得到超速发展,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等服务需求上升。
11.社区服务人员
   社会保障社会化需要大量的社区服务人员,包括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
12.高等学校老师
  现有教师队伍无法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急需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师资力量。
  
3、危机
  超强的发展速度与剧烈的变化背后必定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其实,在21世纪发展的前两年,我们早就领略了诸如金融风暴、下岗失业、环境污染、生存竞争、安全保障等等一系列危机。在变化来临之时,坐而论道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杞人忧天也大可不必,我们必须在危机之中辟开一条血路,将个人的理想和目标植根于危机之中,为即将来临的发展和变化作出明智的应变对策。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提来放在瓶口敞开的瓶子里,然后侧放瓶子,瓶底向着光源方向,这时,蜜蜂会一次又一次地飞向瓶底,企图飞近光源,摆脱玻璃瓶的束缚,但它们决不会反其道而行,试试另一个方向。受困于瓶中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全新情况,是它们始料未及的情况。因此,它们无法适应改变之后的环境。所以,这群蜜蜂一直到死,也未能飞出这个敞口的玻璃瓶子。这位科学家又做了一次实验,这次瓶子里不放蜜蜂,改放几只苍蝇。同样把瓶身侧放,瓶底向光。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它们在瓶子里横冲直撞多方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们常会一头撞上玻璃,但最后总会振翅飞向瓶颈,飞出瓶口。然后,科学家解释这个现象:“横冲直撞要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却是发人深思。它至少表明两点:
  (1)改变就能生存,不变就是死亡;
  (2)对待危机和风险我们要有所准备,决不能在新情况和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3)不冒风险便是最大的风险。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仅仅是四平八稳地安于现状,稍有风吹草动,便不知所措,对风险没有一点正确的概念;在危机来临之时也不知如何去办,在坐以待毙之中丧失了无数的好机会。
  
  机遇与风险并存
  21世纪来临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节律加快,我们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投资机会很多,投资环境也是千变万化,风险难测;有些外在因素(如利率、汇率、景气、通货膨胀率等)也一直变化无常。没有人能100%的预测出未来经济的普遍走向和变化规律,另外还有些特殊事件(如战争、政治事件、天灾)等,更是无法掌控的变数。因此,想在诡谲多变的投资世界里投资致富,最重要的是不要埋怨变化,而是视变化为天然,事先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甚至应该期待变化。因为惟有变化,才可能产生致富的机会。变化是威胁也是机会,全视你如何应变,善于投资者总是从变化中攫取获利的机会。
  一般人总认为投资家喜欢冒险。事实不然,成功的投资家,绝非只是将冒险视为乐趣,也并不是为了追求冒险行动的刺激、兴奋。他们冒险完全是为了高投资报酬。而所有高报酬的投资,皆具有高风险,因此冒险是投资致富无法避免的过程。21世纪,股票投资已经演变成一种常见的经济投资行为,大多数人认为投资股票是极冒险之事,投资股票的人都是风险爱好者。事实上,投资股票并非爱好股票的风险,爱好风险背后的高报酬率。为了致富,你必须冒险将钱投资到同报酬率的目标上,并承担它所伴随的风险。善于投资者,懂得冒险并设法规避风险。事实上,若能确实做好降低风险措施,投资的风险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也是可以化解的。
  投资股票、房地产,就是因为有危机、有变化、有风险,才具有高投资报酬率。且由于多数的人有规避风险的倾向,避免投资有风险的股票、房地产,才使得较能承担风险的人更能获取较高的回报。大多数人对投资股票与房地产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怕遭到损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或不适应价格之,暴涨暴跌,无法能在这种表象的涨跌之间快速抓住最本质的变化规律,事实上,价格短期涨跌是很正常的事,也正说明了高报酬的投资标志着高风险的特性。因此为了获取高报酬,必须要富有冒险精神,要有战胜危机迎接挑战的准备和一叶知秋,一管窥豹的能力。
  没有风险便没有利益
  未来的世界瞬息万变,不论在企业、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必然会加速变化,且整个投资环境会变得更复杂。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富重新分配亦必然加速进行。规避风险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你可以不冒风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满足于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但面对未来多变的投资环境和一日千里的观念变革,不冒险反而是最大的风险,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者将付出比冒险者高出十倍的代价。例如,风险常使大多数人迟迟不敢投资,手里拿着一大把钱,瞻前顾后不知所以,从而一次又一次的与致富失之交臂。将钱存在银行,需要便取来用,不需要则用以获取一点微薄的利息,似乎是蛮安全的,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但通货膨胀将严重地侵蚀金钱的实质价值,使你的钱袋子日益瘛下去。因此,就投资的观点而言,将钱存在银行是冒最大的风险。特别是在三四十年后,当你周遭的人都因为投资得利而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时,将钱存在银行的人可能因为货币贬值而入不敷出,甚至危及生活。因此,不要一味地规避风险;回避危机和风险既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又会助长无知和短视。风险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冒有高报
酬率的风险是绝对值得。
  未来虽然充满风险,有一点能确定的是:只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企业获利能不断上升,长期金融市场的投资报酬率必然会高于银行存款,而且会高出很多。如果缺乏战略眼光和投资信心,一再地规避值得冒的风险,你将与“致富”绝缘。
  敢于冒险是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有句话说的好:贫贱最安稳,富贵险中求。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就可以得来的,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没有艰苦的磨练和敢于冒险的素质,任何人都不可能积累到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人们在做某一件事之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到未来的全部进程和结局。那些成功的开拓者在创业之初,谁也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把握,但他们却勇敢地前进了。如果哪个人想等到“十拿九稳”,乃至“十拿十稳”才肯举步向前,那他就只配充当远远跟在开拓者之后的毫无建树的追随者。
  几经起落,最终反败为胜的美国汽车大王艾柯卡就直言不讳的说:“我决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握你所需要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我做事全凭勇气”,有时候“冒险是必要的”。可见,干开创性事业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冒险的精神。这个世界已经有60亿人口了,成功者只不过是这些人中的一个零头,甚至是零头中的零头,要超越如此多的人,不光是靠努力就能实现的。因为和你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太多了,而有些人的先天条件可能比你还要好得多。大家在一个未知的疆场上互相角逐,拼搏,以期开拓自己的一片领地。你或者成为胜者,或者被挤出决赛圈。没有人会同情或怜悯对手,因为“弱肉强食”永远是经济世界铁的法则。此时惟有正确认识危机与风险,独辟蹊径而非去追随千军万马,方能挤过独木桥。这当然有点冒险,但你别无选择。其实,只要运用得当,危机和风险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
  
二、 学习、改变、创业
1、学习
  我们已进入知识爆炸、快速更新、即时通讯的新新时代。“胜者通吃”是这个时代通行的规则。我们未来成功的人生,将依赖于我们自己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与时俱进的能力。学习,成为个人通往21世纪成功人生的交互式护照。
  学习化生存的新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那些能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机遇的大舞台;对于那些不能学习新知识、拥有新知识的人而言,这将是一个充斥失业、贫穷、困顿的世界。如果我们在今天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能很好地学习并与时俱进,将会失却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失却通过学习和行动改变世界,打造成功人生的机会。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你若没有掌握新知识的本领,时刻转变自己的观念,你就会很快被新时代所淘汰。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明天你就将生活在过去。这句话无论对于正在成长的个人,还是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团队组织,它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魅力。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是呈算术级数增长,也不是呈几何级数、指数级数增长,而是像原子裂变般地爆炸式增长。据统计,近10年人类知识总量超过以往2000年的总和,并以每10至20年翻一番的速度不断增长。全世界一年有80多万种不同的书籍面世。如果你一天读一本,你得花2000多年才能读完一年所出的这些书。这不仅仅是一年的书籍,一年的刊物、报纸,又要花去几千年!与知识爆炸相伴的是知识老化速度日益加快。一个现代工程师的知识半衰期,仅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即使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入学时学的是最新的知识,待到四年后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已有90%显得陈旧了。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有关这个世界的许多观念,学习的许多知识和技能,无论你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和汗水,甚或你还会为这而骄傲,而自豪,但是,不出几年这些观念和知识会成为陈旧的古董,甚至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不仅如此,今天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即时通讯的信息时代。用网络联系起来的“地球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在信息大爆炸的空间里,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你怕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网络信息的互动,使人们可以参加全球大讨论,观看各种教育节目,上各个阶段和各个类别的网络学校。无数新的、便利的、全球共享的学习方式出现在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科目中。
  总之,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对我们自己而言,这还是一个学习化生存的互动时代。
  终身学习是新时代的生存护照
  站在知识经济爆炸性扩张之后,取得成功的人士,是那些本身具有丰富知识底蕴,对新知识敏感且善于学习,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进取的人;是那些敢于、善于运用新知识,将其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是善于将分散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惟其如上,方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赢家。
  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起决定作用的时代,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危机感。我们惟一的因应之道,便是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旦学习停滞了,适应就停滞了。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只有做到终身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不断获得高能力、高素质,才能够不断地走向成功。
  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的过程。对于终身学习概念的内涵,人们在提出它的过程中就对它进行着解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委员会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提出了终身学习观,并明确阐述了终身学习对于现代和未来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该书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把终身学习提到了学会生存的位置。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是用这样的话概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里把学会学习提到了终身学习的中心位置。《学会生存》一文指出: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这里指出与生存的关系,强调学习化生存的重要性。最具权威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这个定义强调终身学习应发挥人的潜能,而这又必须“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这个“不断的支持过程”就是终身教育。这个定义还强调“创造性”地“应用”,因此,“终身学习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王小平提出了终身学习化的观点。所谓“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终身学习化”与“终身学习”有所不同。终身学习,只是强调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学什么就要及时充电,接受培训,直到老了也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化,不仅要终身学习,而且要使学习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就是使生活成为锻造性格的课堂、锻造素质的熔炉。工作学习化,不是工作之余的学习,而是工作本身就成为一种学习。终身学习化,就是把学习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地,成为 “全时空学习”。宋代大儒朱熹是“终身学习化”的先驱,他早就指出:“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这是终身学习化的理念。“终身学习化”是“终身学习”的深化、升华和飞跃。如果说终身学习是新世纪的最佳生存方式。
  终身学习化,也就是人生学习化。要使我们的人生成为“学习化的人生”,不断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终生都真正做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终身学习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所有快速发展变化的一切向我们明示:新时代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新时代的半文盲是知道怎样学习但效率、速度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人。只有快速而高效的自我学习,自己引导自己,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改变
  改变恐惧
  恐惧人人都有,恐惧是信心的敌人。恐惧有许多种,著名成功学研究专家拿破仑·希尔指出,恐惧主要有7种:
(1)恐惧贫穷;
(2)恐惧批评;
(3)恐惧健康不佳;
(4)恐惧失去爱;
(5)恐惧失去自由;
(6)恐惧年老;
(7)恐惧死亡。
  恐惧的理由有无数种。恐惧者最终心态各不相同,但最可怕的是对贫穷和衰老的恐惧。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奴隶一般的驱使,因为我们对贫穷十分恐惧,所以,我们希望积聚金钱以备年老之需和获得安全感。这种普遍的恐惧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促使身体过度劳累,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恶果。究其原因,人的恐惧情绪其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某些方面来看,恐惧并不一定是一个完全贬义的词,有人甚至认为“适当的恐惧是一种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遇到处事十分胆怯的人,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喜欢公开亮相,无意与他人竞争,遇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表现得很不善于交际;但另一方面又往往勤于思考,凡事考虑十分周到。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恐惧的人,一方面,他们往往对自己十分自信,很少拘谨,能够捕捉到较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太过大胆,而且自以为是,容易与人争执,从而得罪和伤害别人。因此,遇事恐惧究竟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但从主动改变以求得成功的角度来讲,恐惧是应当逐步加以克服的。
  恐惧不能超过一个有限的“度”,过度的谨慎处事可能会使人消极保守、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幻想与外界隔绝,而不利于人的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抽样调查的1万多人中,约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并且男性和女性的恐惧心理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很多有恐惧心理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变得果断、大胆、乐观而外向一些,以适应现代社会。
  往往每一个在公共场合说话怯场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有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他总是非常丧气的想:“为什么只有我会这样呢?”其实,这并非某一个人特有的现象,而是人人心中都潜伏着恐惧,只不过有些人对于怯场状态习惯了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同样如此;即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
  我们下定决心作某件事情同样如此,当我们准备改变时,恐惧就会悄悄的袭来。报载,日本某演员每当自己拍片的时候就紧张得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十几分钟。美国某播音员最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自由发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室寻找浴室。这说明行动之前的恐惧心理实在是一种普遍现象。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现恐惧的情况,那么恐惧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如果有不论在何种场合气色都毫无变化、心脏的跳动也完全没有变化的人,那才是异常。
  恐惧可以改变
  既然恐惧对改变产生负作用,那么恐惧可不可以改变呢?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议:
  创造和大家接触的机会,在和别人交谈时不要踌躇、畏缩,要相信自己说的话和别人说的话是同样重要的。也相信自己的话会得到大家的重视。
  在决定每项改变之前,多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之所以恐惧,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不自信。忘掉你的缺点和弱点,甚至不妨把优点列成表,每天提醒自己,以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事先想好你想说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显示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如果你在人多的场合感到恐惧,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也可以听听他人的谈话,以分散注意力。要牢记,别人也与你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养成坐在前排的习惯,你也许曾经注意过吧?一切会议和聚会中——在会堂、教室,以及其他各种集会的场合,后排总是塞得满满的。多数人悄悄坐在后排,以免“引人注目”。其实他们害怕引人注目的原因是,他们在内心隐藏着恐惧,因此希望坐在角落里暂时躲避一下。如果你想克服恐惧,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坐到前排,因为坐前排可以帮助你建立起自信心,因此,从现在起使之成为一条规则: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是有点引入注目,但成功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
  通过眼神交流增强自信,透过一个人的眼神,我们可以了解许多情况。如果某人不敢正视你,你也会本能地问自己:“他在试图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他在试图骗我吗?他隐藏了什么秘密呢?”心理学家指出,不敢进行眼神交流说明了两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我觉得比你弱,地位比你低下,我害怕你。”或者因为“我觉得内疚,我做了或者想了某些不想让你知道的或对不起你的事。我害怕与你的眼神接触,因为那可能泄露我的秘密。”总之,不敢用眼神交流说明不了任何好的事情。这是一种极端的恐惧表现,表明:“我害怕,我缺乏自信。”你完全可以通过看着对方,通过眼神交流来克服这种恐惧心理。看着别人的眼睛,用眼神告诉他:“我是诚实而又非同凡响的。我勇于改变自己。我无所畏惧而充满信心。”
  加快行进步伐,懒散的姿态及怯懦的步态,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极大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最直观反映。它表明了一个人对待自己、工作以及他人的一种消极恐惧或者是不愉快,不合作的态度。但你可能通过改变你的姿式,加快你的走路频率而表明你的自信,将恐惧逐出你的领地。身体动作是思维的行动的结果。那些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的人,连走路都是拖拖拉,跌跌撞撞。他们的外表暗示着他们恐惧改变,他们完全缺乏自信心。平常人步态平稳。这些人的步伐频率“适中”。他们给人的印象是:“我虽然不恐惧改变,但我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成功的人表现出超人的自信心。他们傲视改变,轻视恐惧,他们步态敏捷,看起来就像是时时处于冲刺阶段。他们走路的姿态即向整个世界宣告:“我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去做非常重要的事。改变没有什么可怕的。更重要的是,我将要做的事情会在短期内取得成功。”因此,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标准,那就是,将走路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我们立刻能驱走恐惧,树立自信。
  开口一笑,恐惧没了,许多人知道,微笑对改变恐惧有较大帮助。微笑是治疗“信心衰弱症”的最佳药方。但许多人还是将信将疑,他们在恐惧的时候,从未试图微笑过。
  做个小小实验:请大家试着感觉沮丧、失败的时候强迫自己微笑。一般来讲,这样做有些困难。因为微笑与失败难以并存。但微笑会战胜恐惧、赶走忧虑,也能医治创伤,击垮你的依赖情绪。微笑会使你觉得“幸福日子又回来了”。使你觉得改变必将带来好运,而恐惧纯属多此一举。但是一定要充分自然地笑,半笑不笑或皮笑肉不笑均不足以鼓起勇气。笑至露齿,这种充分的微笑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有人会说:“是的,但我觉得畏惧、愤怒时,我怎么笑得起来?”当然,你不想笑,你自然笑不起来的。如果不想,谁也马上笑不起来的。诀窍在于有力地告诉自己:“我准备笑。”然后,笑。
  采用精神胜利法,人在改变到来的时候,内心会沉寂畏缩,热情都压抑在心中,不能散发出来。有些人在逆境中会异乎寻常的反弹,再度勇敢地站起来。而悲观、软弱的人,平常的心中能量即不太容易释放出来,在逆境时时尤其不安:“我这样做会不会失败?万一做错了,别人会怎么想呢?”老是夸大地想象别人的议论和嘲笑,无法接受挑战,没有自我的主张,在逆境中更不容易彻底改变。除非将内部的精神力量调动起来,否则永远也不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内部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来呢?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生理与心理双重的自我激励,就如同搅拌东西一样。例如,偶尔你可以爬上令你头晕目眩的高楼顶端与自己的意志力交锋,或到游乐园坐在高空飞车的最前排,趁它急速旋转的刹那,轻轻地把手放开一秒钟。去体会那种巅峰刺激行为的感觉。这些行为乍看似乎很无聊,但却可以使人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瞬间发挥潜在的精神力量,有效的应对改变,克服恐惧。

  改变懒惰
  懒惰是万恶之源,写这个标题,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言过其实。但是,相对于成功和改变来说,懒惰确实是一个大敌。懒惰是人性中最为消极的负面情绪,它和一切消极的行为与性格如:自私、贪婪、自卑、畏惧、忧虑、嫉妒等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说,懒惰是坏习惯的根源。懒惰的实质无非是拖延、脱避,怯懦、保守。懒惰的人希望什么也不要做,什么改变也不要发生,一切照旧,安于现状最好。可以说,懒惰是改变的绊脚石,我们要应对21世纪这个快速变化时代的来临,必须改变懒惰,变得积极起来。
懒惰是坏的根源已勿庸置疑。而且懒惰还是腐蚀进步思想的药剂。它反对一切变化的、进步的、上进的思想,使你变得意志消沉,无所事事,整天在自我否定的思想里打圈圈。懒惰给人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它使人在一种消极的被动状态中承受重压,因此,懒惰的人都是短命的。中国的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创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流水不腐,户枢不囊”等许多警句来告诫人们远离懒惰,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清除懒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几乎所有的人和动物的本能,求安逸、贪享受的本能,人们妄想不劳而获或是走小路,抄捷径取得成功的臆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历史也在造就着一批又一批的懒虫。
  懒惰本身虽是指迟缓或迟钝的意识或行动,但影响作用决不仅仅如此。懒惰带来的感情困扰。不仅使自己处境窘迫艰难,更会殃及他人。懒惰的意识,使人产生愚不可及的举止,伤害自己与他人间的感情。人们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失常现象,通常表现为主观否定;有人极力贬低、抵毁自己;有人对同伴原因不明地狐疑敌视;有人经不起些微挫折,而这些又都是由于自己无意中拖延耽误了一些重要计划或行动所致,都是懒惰带来的后果。于是,他们在心里就把自己视为“先天不足”、能力低下、弱者,为此而“痛感”自卑,错误地认为,自己今朝此世再也无法更改“命运”的安排,最终导致“误解——惰性——自卑——更严重的惰性”的恶性循环。
  人们完全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打破和抛弃这些神经质的恶性循环,彻底甩掉懒惰这个包袱。然而,遗憾的是,有人陷入了这种循环而不知不觉。一旦发现,却已到了“晚期”。这里,我们可以尝试着告诉大家一些改变的新方法:
  第一、用计数促使自己重新启动。比如你想找个新工作,可总是拖延着不去面试,这中间有恐惧的因素,但主要是懒惰在作祟。这时,你可以给自己布置一项作业,强迫自己每周至少进行若干次(如5次)面试的目标,然后保证达到这个数目。你若能完成这个作业,就会不仅不再继续拖延,而且还会打消对面试的错误看法。你也许会认为:你进行面试的能力差,不能忍受自己在这方面的无能;即使找到新工作也可能做不好;做不好就感到羞耻;不能忍受安排和进行面试的麻烦,以及由这些麻烦带来的心理负担。然而,你只要强迫自己每周面试5次,就会不知不觉地自动驳倒这些假想并会彻底改变他们,从而树立一个崭新的形象。同时,你一边参加面试一边自我布置思想作业,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念进行挑战。要反驳那些荒谬的看法,你可以不断反问自己:“何以证明我的面试就一定会砸锅?即使对此缺乏经验,我就成了无能的人吗?找到新工作后我肯定干不好吗?干不好就可耻吗?”只要驳倒了潜意识的那些支持惰性的观念,你就很容易地投入行动并放弃以往的荒谬想法。
   第二、赏罚分明。有一种特别的行为约束法可用在克服惰性的习惯上。它通过强化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来改变自我。例如,假设你想写一篇拖了很长时间的文章,你可以先将其分成相对较小的若干章节,比如每节为5页稿纸。然后以有趣的电影、戏剧、音乐会或平时最感兴趣的东西等作为奖励,使自己养成有规律的行为习惯,你也可以以写完全文作为得到一个较大奖赏的条件。同样,你也必须在未完任务时惩罚自己。比如今天没写完5页,那就强迫自己吃一顿不合胃口的饭。你也可以请同伴帮你给予奖励和惩罚,这样将会更为有效。你倘若规定只在写完20页文章才能看一场好戏,就可以先买好戏票交给一位朋友,让他在戏上演的当天送票给你,条件是你完成了20页文章。
  第三、用文字、标记加以提醒。把要做的事记下来提醒自己,这往往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制作些卡片,写上类似的哲思短语或名言警句贴起来提醒自己。有时,在手表上或拇指上贴一小块胶布或其他标记也能起到抗拒懒惰的效果。它们能代表那些哲语时刻来提醒你去完成该做的事。手指缠一圈线或写些纸条带在身边也很有帮助。只相信自己的记忆,而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记忆也有走神的时候,你如果现在不能立刻做某件事,请写在备忘本上,天天看一看,只要你养成了凡事认真的习惯,懒惰就会退避三舍。
  第四、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地完成任务,也是克服懒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许多懒汉让日常的事务堆积起来,直到要做的事有几十件——个个显得既紧迫又必须完成,才开始意识到应该动手,但此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先做哪件事。使用化整为零法就可以从一件重要的事入手,在可行的限度内做下去。例如,你如果几个月没打扫房间或寓所,那就让自己先打扫一部分,不要拖下去一点都不干或贪大求洋想一次完成。同样,假如你每天都得完成一个全套作业却拖着不去做,可以试着先做几个,而不必坚持非全做不可,完成一半总比一点不做好!懒惰的人为了图安逸,往往人为的夸大或真的积累起工作量,其意图就是在力有不及时有借口逃避!没有条文规定什么事只做一半就毫无价值。至少你完成的那部分也会产生一定效果。你与其等待有大量时间而推迟写一本书,为什么不每天写上一两页呢?那样的话,到年底也可以完成365到730页稿子。
   第五、乘胜前进。你如果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事,就可以利用由此获得的动力做另一项比较难的工作。你会发现由于有了头一项工作的动力,第二项写作任务已变得容易得多——因为你已经有了克服惰性的欲望,这样就比过去一味的幻想和拒绝要高明得多。又如,你会发现一旦开始打扫房间,就很容易进去处理该扔的杂物。你使自己的活动形成循环周期,把要做的事列出来将有助于提醒你到时该去做什么。天知道,也许那时你会把一直未动笔的长长的文章写出来!
  
  改变无知
  知识的价值和前景令人如此着迷,但获得知识的过程却不那么美妙,这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思考。这时,绝大多数人们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他们隐藏于心中的几股恶势力——恐惧、懒惰、自卑等,尤其是懒惰,和其他几种习惯一起,在求知的路上给人们设下种种障碍、误区和陷讲。于是,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人败下阵来,没有得到足够的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堕落而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庸才。
  改变自己,应当从改变无知着力。下定决心、抓住机会、补液充电,现在就变,一切都不算晚,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你想在新的时代里塑造自己,如果你想在新的时代里打造新生活与成功握手,那么,你就得从现在开始,着手从改变无知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无知的方法应该是所有改变中最简单的,那就是——学习!而改变无知的过程似乎是与此关联的所有改变中最困难的,那就是——坚持!
  (1)学习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掌握理论,才能对事物进行宏观把握,在变化纷纭的信息面前不迷乱。才能对这些信息加以筛选和重组,才能进一步使大脑开化;只有大脑开化,我们才能作出超乎寻常不同凡响的分析决策,分析和决策蕴含了新的能量价值,下一步的实践和行动就理所当然的有了绩效。学习理论知识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事,不过,如果真正意识到理论对人生的引导作用,是乐于为此倾注心力的热情的。刻苦学习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的是,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学习知识不能坚持的反证也不少。一个是江淹,据说少年时代很有才华,那当然是得益于苦读。可后来功成名就,加官进爵之后就生了惰性,再也懒得动笔,结果导致了“江郎才尽”的结局,在文化史上没有留下一字半句的诗文。还有一个“小江郎”叫方仲永,据说是个神童,小时候写的诗连大文豪王安石都敬佩不已,只是后来满足于现状,再也没有大的进步,白白浪费了一块好材料。因此,改变无知,就是要脚踏实地,含英咀华,从书本上学得一些理论,以备将来改变之需。
  (2)汲取经验。还有一些东西在书本上没有讲,也学不来。如经商的经验,为人的经验,化解风险的经验等。比如人在路上行走,忽然遇到了一只老虎,那么凭我们日常经验就可以马上作出决策——逃!可偏偏有不去逃避迎难而上的,当然不是人了,是一匹小牛犊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它不知道老虎的厉害,没有意识到风险和危机,而是义无反顾的冲上去,结果被老虎吃了。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在告诉我们遇事不要犹豫不决,首鼠两端,而要勇往直前的同时,还暗示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事必须细心学习,不可鲁莽无知,无知的结果就是败亡!因此,追求变化的人们要善于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汲取失败的教训,用于修正自己的行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3)勇于实践。书本知识具备了,经验也积累了,风险意识也有了,下一步就是大胆投入实践。如果没有实践,再多的知识也是一纸空文。实践是对书本理论的检验,修正和深化认识,这就要正确处理好行与知的关系问题。知来源于行,但行又离不开知。理论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而得出,但反过来又能指导和改正实践行为。一个人学游泳,此前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如果总也不下水,那最终还是不会游;或者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经锻炼便一下子跳进海里,很可能会淹死。只有在实践中学来的经验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实践是无价之宝。
  (4)化解风险。化解风险是一门学问。我们谈改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投身更有效益、更有高回报的新行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风险也会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风险是不可能完全化解的,只能有效规避,将其危害尽可能降低。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有二,其一是不贪婪,要见好就收,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其二是不固执,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是自以为是,撞倒南墙不回头。至于规避风险的具体技巧,主要有如下三条:第一、分析风险。
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必须要考虑家庭的一切正常开支,考虑一旦你卧病或失败导致收入来源的风险。因此,你必须学会分析你所处的环境,作出和作好可能发生种种问题的风险预测。第二、评估风险。即通过分析,预测风险将要带来的破坏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例如产品受欢迎程度、货款回收的程度、资金周转可能会出现不良性循环程度等等。第三、慎防风险。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资金信用调查;制定周密的收款措施;加强保安措施,将当日收入现金及时存入银行;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漏洞及时进么弥补。要预防和避免风险的发生。无知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认识到了无知并进而努力改变它,就会从无知一步步走向有知,走向成熟和成功。
  所以我们说知识是无价的。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机智聪颖、天赋很高却一生平庸无奇的人。他们本当有所建树,结果却白白虚度此生,原因是什么?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以至让他们宝贵的天赋白白丧失和浪费了。而有些人天性愚鲁,本不足与他人竞争,看似没有与人争夺的本钱,却因苦学不辍,终成正果。
  世界上其实本来并不存在聪明人与笨人的区分,因为聪明人如果自恃聪明而妄自尊大,不加以学习,则必将落在笨人之后。而笨人则因觉得自己笨,在知识上多加以学习和努力,最终胜过聪明人很多。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就是这一理论的了注脚。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7年9月26日在圣哈辛托社区学院发表演说时说:“在19世纪,获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德克萨斯州的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资本。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不在乎他们拥有什么,而在乎他们知道什么和能够学会什么。”因此,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请抓住机会,开始学习吧!因为知识是无价的。而如果任无知泛滥,则前途就会一片漆黑!
  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是知识的成功,他高中毕业后,便显示了他的聪明劲,他的兴趣多方面发展,对政治和戏剧都感兴趣,同时博览群书,得到校方好评,将他推荐给哈佛大学。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同时获得著名的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大学的入学许可,面对眼花缭乱的荣誉,他选择了哈佛。盖茨的脑子一直很清醒,他说,在学术和事业上,每件事看上去都这么吸引人,但你必须挑选一种而舍弃其他种种。为此比尔·盖茨花了很多时间沉思,决定毕生投入电脑事业,与电脑相伴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四处申请与电脑相关的差事,坐着直升飞机去接受电脑公司的面试,他和好友兼合作伙伴保罗·艾伦在寝室里发疯似地写程序,再到哈佛的大型电脑上去模拟,写出Basic程序语言卖给了MITS公司,获得第一笔“巨款”3000美元。最终,19岁的盖茨作出决定,和艾伦一起创立了在电脑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软公司。说干就干,1980年,微软公司推出MS—DOS系统,大受欢迎,至此一炮走红。1986年,盖茨成功地将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31岁的他成为白手起家的全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而今天,比尔·盖茨早已功成名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首富,他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赚到了比老一辈资本家几代相传积攒下来的还要多的财富,原因是什么?这正是因为知识的作用。比尔·盖茨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吹响了知识经济的号角,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是一个专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只要你有足够的知识,你就能够成功致富,否则你必将寸步难行。
  
  改变坏习惯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多岁,一生奉献于人类哲学事业。他终生未娶,也不爱旅游,更没有所谓的交际活动。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和学术活动一直保持这一规律,真正做到“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十分精确,犹如一个运转精确的跑表,分秒不差。他每天必须在早晨五时起床,晚上大约在十时上床休息。这个守时的习惯,他一直坚持了一辈子。对一般人来说,别说数十年,连数个月恐怕都做不到,但是,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却是终生如此。每天早晨,五时将到,他的仆人就会出现在他床头,催他说:“先生,起床的时间到了。”而康德,也总是非常愉快的应声而起,即使前一天晚上因急事深夜才睡,他也总是毫不拖延。当他临终卧床不起时,康德对他的仆人说:“我此生最感自豪的是:每天早晨起床时,从未让你叫过第二遍。”康德的伟大,正是植根于这种严格自律的习惯。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这样好习惯的人确实是太少了。有些人不但没有养成严于自律的好习惯,而且还形成了许多坏习惯。以至于当变化来临时,这些坏习惯一次又一次的迫使他们作出让步,中断了原来十分有益的改变计划。
  许多青年人无法进步,往往都是因为一种看来很小的坏习惯:草率疏忽。任何事情只要一经过他的手,其他人就总也放心不下,不得不一再去查看审核一番。这样的人做起事情来,永远是毛手毛脚、错误百出、品质拙劣。自然,永远也不会有人重用他。有无数的会计人员因为养成了算账错误百出、记账满纸涂改的坏习惯,所以只好永远呆在一些小机构里,拿着一点可怜的薪水,勉强维持生计,而没有办法叩开大银行、大公司的门。这些人在其他方面也许有很多优点,但因为这个小小的坏习惯,使很多本来有的成功机会失之交臂,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做事的习惯不但直接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并且还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性格。谁会相信一个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的人,会把一件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不留后患。一看见这种人做事时粗拙的样子,人们就容易想到他的为人。
  当然,并非只有办事马虎才影响前途,凡一切坏习惯都对人生发展有破坏作用。比如不诚实便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小说家艾略特在他的作品中描写过一个名叫纹西的失败者:纹西本来已经是一个有名的丝织品经营商了,但后来误入歧途,听了他妻舅的话,投机取巧,开始用一种廉价的染料来染纺织品,结果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粗糙、容易褪色,从此,他的生意一落千丈。相反,一个名叫皮特的人却因为做事忠诚、态度细心,赢得了顾客信赖,所以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只有那些做任何事情思维清晰敏捷的人,事事都能得心应手的人,才能享有盛誉、迅速获得成功。其实,对任何事情,不做便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不然你一定会被人淘汰掉。在一个老板看来,没有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的人,任何事到了他手里都会砸锅。假如老板突然向你询问上个月你们部门的生产数字,你只大概记得一些,但不能报得更具体;你担心有误,而且也需要确切资料,但你平时又没有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因此只好花大力气到旧纸堆里去找,显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举动。再往坏处想,假如你以前就有粗心大意的习惯甚或根本就没有收集数据,那就只好等看走人了。可见,坏习惯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不良习惯是人生的大敌,是一块块尖利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清理它,我们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慎跌跤。所以我们一定要恰到好处的运用习惯,并不断的适时调整习惯。要通过主观努力,用好习惯逐渐代替坏习惯,使习惯这股强大的力量能够得心应手的为自己提供有力的服务,成为自己追求人生价值走向成功的坚强后盾。如果我们的修养真正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与高度,我们就会很熟练的调度、支配习惯,使它遵循你的意志,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挣脱旧习惯的桎梏,在自我实现、自我改变的成功道路上潇洒走一回。在寻求个人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培养以下13个好习惯:
  (1)紧迫的习惯。每天的生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给自己一定的紧迫感,方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斗志。(2)计划的习惯。制定一个一段时期内的计划书。(3)合理安排习惯。根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配自己的时间。(4)马上就做的习惯。任何事情绝对不能拖延,而是马上就做。(5)争作第一的习惯。做事要有敬业精神,要做就做最好。(6)力求完美的习惯。每一次做好身边的一件事,也就做好了每一件事。(7)有序的习惯。身边事务必求整洁和有条理。(8)高效的习惯。培养办事有效率的习惯。(9)时效的习惯。每一件事,给自己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并且必须完成。(10)负责任的习惯。不给自己找借口。(11)不拖延的习惯。当日事当日毕。(12)珍惜时间的习惯。记住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13)放轻松的习惯。无论工作多忙,保持悠闲的心境。
  
  
  

第二节 创业的内核

  一、创业的内在本质
  (一)、创业的概念
  创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字眼,创业即体现出开创崭新的事业,支衬托出振奋人心的创业过程(从过程看,创业是不分成功与失败),又能够让人看到创业成功后的辉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由于创业是与创业家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还是从创业家与创业精神开始说起。
  1.创业家的创业精神
  早在1803年,法国的经济学家萨伊(J.B.Say,1767—1832)就曾说过:“创业家能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①在美国,创业家常常被定义为是那些自己去开办新的小企业的人们。在美国商学院近些年来开设的“创业型管理”,就是从20世纪初讲授如何开办小企业的课程派生出来的,在许多方面,并无大的差异。但是,并不是所有新开的小型企业都是创业型企业或具有创业精神。创业家首先需要具有创新精神。
  英语国家习惯于根据“新”和“小”这两个特点来确定是否具有创业精神;而德国人则习惯以“权力”和“财产”来确定。如果把创业家译成德文,就是指一个拥有并自己经营企业的人。这个词主要用以区别“老板”和“职业经理”、“雇员”的不同含义。
  创业家并不是一个雇主,而常常是受雇于人的雇员或完全是独立创业的人。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它有其理论与概念的基础,而不是依靠直觉。创业精神有其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这些理论把变化看做是正常、有益的现象,并认为社会的、特别是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变革,而不是去完善已有的东西。因此,萨伊在200多年前为创业下的定义:创业家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秩序、按新的要求重新组织。这也正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所言:创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创业与创新并不都是高风险的,许多创业型企业的获得成功,就是对所谓的创业精神与创新就是高风险说法的有力批驳。贝尔实验室的记录证明,甚至在高技术领域,创业与创新也有可能是低风险的。很多个人或小企业也成功地开办新事业,这同样是对创业精神伴着高风险的一个反证。就此,德鲁克指出:“事实上,因为少数所谓的‘创业家’的无知,缺乏管理方法、违反管理规律,从而给创业精神的发挥蒙上了风险的色彩,高技术创业家尤其如此。”
  2.创业的概念
  荣斯戴特(Robert C.Ronstadt)曾这样定义创业:“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的财富的动态过程。财富是由这样一些人创造的,他们承担资产价值、时间承诺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风险。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未必是新的或惟一的,但其价值是由企业家通过获得必要的技能与资源并进行配置来注入的。”
  斯蒂文森(H.H.Stevenson)强调了创业的过程:“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①斯蒂文森进一步指出:有三个方面对创业是特别重要的,即察觉机会、追逐机会的意愿及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可能性。②在《创业学》一书中,对创业是这样定义的:“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③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和付出努力(心理与生理),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从以上创业概念上看,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
  (1)创业是创造的过程:创业创造出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这种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不仅对创业家本身,而且对其开发的某些目标对象也是有价值的。这里所说的目标对象因行业或所创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2),创业需要贡献出必要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要完成整个创业过程,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要获得成功,没有极大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3)承担必然存在的风险。创业的风险可能有多种形式,依赖于创业的领域,但是通常的风险一般说来是财务上的、精神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及家庭方面的等。
  (4)给予创业家以创业报酬。作为一个创业家,最重要的回报可能是其由此获得的独立自主,及随之而来的个人满足。对于追求利润的创业家,金钱的回报无疑是最重要的,对很多的创业者乃至旁观者,其实都把金钱的回报视为成功与否的一种尺度。
  对二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的过程充满了激动、艰辛、痛苦、忧郁、苦闷和徘徊,及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并由渐进的成功而带来的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
  让我们用我们的青春与智慧,创造我们的事业!
  (二)、创业动因
  当你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的时候,你应该仔细地想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也就是需要思索创业的动机与原因。明确了自己创业的动因,并且经分析认定自己的创业动因是正确的,那么,将有利于你在创业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能够克服创业中的困难,而取得创业的成功。那么,创业动因有哪些呢?我们就一般的角度来探讨。
  比尔·盖茨当年如果向任何一家银行申请创业基金,去启动微软公司的创建的话,估计银行会微笑着把他打发走,但意想不到的是,微软公司已经成为今天的世界巨头公司。
  海尔的前身,是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想不到今天成为在世界享有盛誉的跨国公司。不惑之年的柳传志在“憋的不行”的驱使下,走向了创业的道路,虽说历经艰辛,但今天的业绩何等辉煌!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向往自由和成功的人们,这些渴望振奋和激励的创业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
  投入独立经营是你迈出的正确的一步——只要这一步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只要你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做一个自由人,独立经营,独立决策。没有上司来对你指手画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等等。你不必在为“我究竟是在为什么、为谁而工作”这样的问题而困惑。夺取人类行动自由的雇佣制度正是现代的奴隶制。在喧嚣动荡的现代经济生活中,公司职员这一身份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已经一再被证明只是一个危险的错觉。与此相反,在独立经营中充满了新的机遇和前景,今天,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现代机构和国民.经济需要体制灵活、善于创新、乐于承担风险的小企业进入各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市场,而这恰恰是独立经营的特点所在。
  独立经营将带给你无穷的快乐,因为这意味着自由,正如阿尔贝特,施魏茨尔的诗句:
  我怎会甘于庸碌,
  打破常规的束缚是我神圣的权利,
  只要我能做到。
  赐予我机会和挑战吧,安稳与舒适并不使我心驰神往。
  不愿做个循规蹈矩的人,不愿唯唯诺诺麻木不仁。
  我渴望遭遇惊涛骇浪,
  历经千难万险,哪怕折戟沉沙,
  也要为争取成功的欢乐而冲浪。
  一点小钱,
  怎能买动我高贵的意志。
  面对生活的挑战,我将大步向前,
  安逸的生活怎值得留恋,
  乌托邦似的宁静只能使我昏昏欲睡。
  我更向往成功,向往振奋和激动。
  舒适的生活,怎能让我出卖自由,
  怜悯的施舍更买不走人的尊严。
  我已学会,独立思考,自由地行动,面对这个世界,我要大声宣布,这,是我的杰作。
  ——阿尔贝特·施魏茨尔。
  创业将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同时也将伴随着许多的烦恼,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意味着自由。正如阿尔贝特·施魏茨尔在诗中大声宣布的一样,这意味着你放弃了稳妥而一成不变的生活,选择了机遇。去创造机会,并把握机会。也许你将一夜无眠、绞尽脑汁,只为按时把货物交到用户手中,此时,请你捧起阿尔贝特·施魏茨尔的诗歌,他誓做一个自决、自立的人生宣言会给你新的勇气。当然,这样的选择也与困难和风险紧密相连。所以,应该说明,创业成功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勤奋、刻苦、努力!
  当然,你辛勤的工作的成果也只属于你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你知道你在为什么而奋斗。不是为一个天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机构组织,在那里,你只能盲目地去适应某一制度,没有决策的权力,无法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今以后,你只为你自己工作!
  尽情享受“成功的振奋和激动”,勇敢地去接受创业的挑战!你将成功地塑造一个独立的自我。有志者,事竟成!
  就创业动机而言,伊查克·爱迪思在他的名著中这样写道:“如果创业者创办企业就是为了追求投资回报,那就如同圣经中的先知是为了想升人天堂而说出预言、或母亲想要生个当医生的女儿才要孩子一样。先知并不想下地狱,母亲并不想孩子一事无成,创业者也不想破产。但投资回报率(ROI)只是一条限制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尽管没有投资回报率最终会让企业破产,但投资回报并不能催生一个企业。”“那些一门心思扎在钱眼里或只想着投资回报率的创业者很可能大失所望,可能在企业产生赢利之前他就已经退出角逐了。你不可能总指望财源滚滚。创业的主张要变成可操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就难免失误,也就是说很可能就要赔钱。那些只顾追求金钱的人常会觉得备受打击,直到最终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正确答案。对他们而言,即便当时没有利润也在所不惜,养育一个孩子就是要求你去照料他,有病没病都一样,生活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只有微笑。”爱迪思的思想非常具有哲理性,这种观点与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有某种相同之处。墨西哥商业银行的创始人有一次在聚会上提到,他的夫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去开银行。他曾说:“创业就像是年轻时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经老了”。创业需要的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创业不仅仅是索取回报,还需要对新创企业承担责任与义务。
  1.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对生活和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可是就目前以及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很多人来说,在一个公司里做一般甚至高级员工,虽然有较高的薪资或比较舒适的办公环境
  以及较好的福利,但是,必须按照公司统一的战略规划及统一的步调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那份工作,无论您是否喜欢这样做或做这份工作,为了生活你不能失去这份工作,那么,你就必须服从公司的所有工作安排。有时,可能会让你非常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去做。因为,你是被雇佣者,而非老板。
  而自己创办公司基本上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去开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当然必须按照市场规律与法律法规等)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创办的企业里为自己而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是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理由。
  关于创业原因,张朝阳说:“重视自我,自我内心的感受重于一切,这是我创业的根本原因。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当时最热门的是到华尔街做分析员,待遇优厚。但我的内心告诉我,我应该尽快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自中国,这样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麻省与中国关系的官员。 当我感觉到自己的事业在中国时,我回国了;当看到Internet的机遇时,我感觉我应该创业了。”
  2.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或更高的学历;当完成学业后,很多人到已有的公司从事与所学的专业相符合的工作。但是,有的人在择业上,由于其他的原因而不能够从事自己所能够做的工作,或者说,公司分给自己的工作,自己即便是非常努力也做不好,但是,公司又没有或不给提供自己能够做的工作,这时,会有很多人在无可忍受的情况下,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去从事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作者的一位朋友,高考时按照班主任和父母的意见报考大学化学系,但是,他人学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化学,逐渐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对人文社会、经济与管理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时间便去其他系听课、学习。毕业后,分到了一个化学研究所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由于没有太大的兴趣,工作令人十分不满意。后来,他到了另一个课题组,负责开拓市场的工作,热情非常高,业绩也很突出。再后来,他便毅然辞职,去创办自己的公司。他曾说:“创办公司,就是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化学研究,而比较适合做商务工作。
  晁月198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连的一所大学里教书,由于是基础部的课,不受学生重视,加之本人学历不高,也没有科研课题,所以,实感无趣。便想报考研究生,结果两次都没有考中。从此认定自己不具备做学问的天分,便调离学校来到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做业务员,工作两年,虽然认识了一些客户,也熟悉了商务,但业绩平平。一次不慎,业务出了一点事故,受到老总的严厉指责。一肚子委屈地回到自己家,思前想后,认定自己难以成为好的职员。想调离这家公司,到哪里去呢?时值1992年5月,正值创业高潮,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辞职了,自己创办了公司,主营中草药。……1998年,已经成为亿万富翁。
  3.认定了一个好的机会
  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在你的研究中或工作中,当你发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市场机会时,一般来说,都会非常兴奋,为自己的伟大、聪明、远见卓识而兴奋不已。这时,你可能会产生创业的冲动而走向创业。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是非常多的。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常常是这样的情况下起步的。对于认定的机会,也许是好的市场机会,也许是好的技术机会。好的创意最好是来自市场与技术的结合。
  认定市场需要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发明一种新产品,有时候,更好或更经济的做法是提供一种价格更公道或服务更完善的产品。美国密歇根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瑞恩·豪尔认为:“你的行业知识可以为你提供一种战略优势来确认市场,并从中获益。比如说,假设你是一位农产品经销商,你想到了一种新的销售方法。你知道消费者都会喜欢食用无农药和其他化学添加剂的果菜食品,即使是价格贵一些都不在乎。这就是健康食品正在世界各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开来的原因。你还可以想到可以把纯天然的全麦食品打包出售,每5公斤或10公斤一包,通过零售商店或以邮购方式来进行销售。”辛辛那提大学的查克,马修教授称这为“机会认知”,即在市场上能发现一种清晰的、但并未被别人发现的需求。凡是成功的创业家都必须有远见,也就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当一种新产品被引入市场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用不屑的语气说:“他们怎么会做这种东西?”是的,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做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市场上的部分需求。即使是具备理想的条件,确定一块市场阵地只是开办自己公司的第一步,在确认市场需求后,你还需要计算好你能不能从中赢利,这些需求能不能够支撑一个企业。
  4.为了家庭与个人的经济状况改变
  这样的原由也是在创业者中常见的创业理由。由于在公司里工作的薪资不是很高,难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开销或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他们经过分析后发现,要想改变命运或现实的生活,必须走自己创业之路,让自己的能力尽情地得以发挥,并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大多数出身贫寒、收入微薄的创业者,其最初的创业原因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地,改变经济状况。
  5.失业或下岗
  失业或下岗常常是很多人自己创业的最常见的原因。失业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对于失业者来说,需要考虑新的就业。在面对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会痛下决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大有大做的、小有小做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的创业者就有很多是待业者或刚刚从农村回城但没有就业机会的下乡知青。而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调整和转制,使得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从而使一部分有头脑的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6.才能得不到发挥
  我们中的许多人最需要的就是独立。圣母大学有位企业研究专家杰佛里·A·伯奈尔,在从教之前,伯奈尔先生经营自己的汽车配件公司长达24年之久,他说:“我们许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需要,要做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犯错误,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这些人在经营自己公司时成功的可能性都非常大,他们喜欢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渴望彻底地控制自己的命运。”
  1982年春从辽宁中医学院毕业后的姜伟,就职于辽宁中医研究所。姜伟工作努力,敢于承担责任与风险,在1986年研究所实施科研承包时,姜伟挑起了研究室主任的担子,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条件下,姜伟领导大家开发一些当时人们所说的“短、平、快”的项目,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果。初显才能的姜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姜伟切身感到研究所的层层机构、道道批文,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他感到重重压力。姜伟感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于是,1986年10月,当时已经担任了研究所副所长的姜伟辞去公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姜伟说:“我下海,一不是生活所迫;二不是职业所迫;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应该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适合社会、适合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道路。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能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创造财富的机会。”
  7.获得大的经济利益
  为人打工只能赚到极其有限的薪酬,是不会富裕发达起来的;很少有人通过为别人工作而富有起来。自己经营一家企业至少提供了赚更多钱的机会,至于是否富裕起来,取决于是否将企业做成功。如果企业发展很好,作为创业者的收入、相比打工角色的额外收益要求等都是可以实现的。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如果新创的小企业发展起来了,创业者就会考虑使企业公开上市而增加企业价值,或通过出售而获得大量利润后成功隐退。
  贾君出生于贫穷的黑龙江农村,从小失去父亲,是年迈的老母省吃俭用将其带大,并供其读完大学的。大学毕业后的贾君分配到大连的一家研究所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很好,但收入很低,只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几个钱;根本谈不上孝敬年迈的母亲。3年后,经人介绍与另一位家境也不富裕的女大学生结婚成家,生活可以说比较紧张;感情虽然很好,但是却常常为钱的问题而吵架。1994年,贾君为了改变贫穷,辞去研究所工程师的职务,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技术,与别人共同创立了公司。第一年没有赚到钱,第二年开始赚钱但也仅仅赚一点小钱,但已经比在研究所工作收入高了,到了第三年,回报可就丰厚了……。大概是第三年底,已经买了大房子的贾君又买了小汽车,也把老母亲从乡下接来……。
  是什么激励着人们去创业的呢?仅仅是为了金钱吗?图1—1所显示的是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者的调查结果。在对英国800家赢利小企业关于是什么激励他们创业时,98%的回答者将“个人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列为第一重要推动力,其中70%的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88%的人将“按自己方式做事”,87%的人将“做长远规划的自由”列为重要或非常重要。仅有15%的人认为“给后代留下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货币收益也是重要的推动力,但是在创业者心目中并非是最重要的。如果仅仅认定创业者的创业就是为了金钱的话,很显然是幼稚的,缺少对创业家的了解。
  
  图 小企业创业动力排序
  资料来源:Cooperand Lybrand,1991.
  创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字眼,它使人兴奋、冲动、热血沸腾;创业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创业与奋斗都是为了改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准;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穷人而创立的词,因为,创业可以改变一个穷人或并不富裕的人的个人乃至家庭等的命运,对于一个贫穷的国家或民族,要想改变国家与民族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行列中。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的革命,还是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每件事都是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创业。从国家到家庭以至个人,一个真理需要我们记住并认真思考:贫穷与落后就会挨打!贫穷对于国家、民族、家庭、个人都是非常可怕的,由于贫穷,我们的国家近一百多年来,受尽了外国列强的欺辱,由于贫穷,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又由于贫穷,我们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由于贫穷我们多少兄弟姐妹冻死饿死,由于贫穷,我们自相残杀……。贫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贫穷使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成为外国列强的奴隶!要改变贫穷,需要我们振奋精神、起来创业!创业是我们每代人的责任、创业是我们每代人的义务。托起太阳、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三)、创业利弊分析
  有学者说:“创业的理由可以说上千万条,但最终还是逃不出一个钱字。”①虽然如此,但对于许多创业家而言,比财富更重要的是做自己的老板的自由。感觉到自己是独立的,可以规划自己的企业(而不是小心翼翼地提什么合理化建议),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一天天地经营自己的企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感觉到自己的伟大或人格魅力……。
  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创业也是一样,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创业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尽管创业不一定就存在风险)。如果创业失败,将失去很多,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不但经济上损失,在我们这个民族,还会遭到人们的冷嘲热讽。总之,创业者需要对创业失败负全面的责任。虽然承担责任是很兴奋的事情,但实际上有时是很痛苦的,持续的压力与长时间工作是很多创业者生活的组成部分,这将很大地影响到社会交往及家庭关系,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健康。
  英国克兰福德管理学院教授科林·巴露(Colin Barrow)与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在研究小企业创业时,引证了一些小企业创业者的内心表白:②
  它会给你一种完全控制自己命运的感觉,这十分令人兴奋。
  你会感到特别能干,你可以充分支配自己的时间,这通常意味着每周工作六天,每天从早到晚地干。但如果想到这样做都是为了你自己,你就不会感到痛苦。
  我获得远远大于货币收入的个人满足感,它给了我自信心,让我更沉着,并比以前更善于面对风险。
  不必再被办公室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这使我感到自由。
  你的成就感与你的购买力与物质财富的拥有并不完全成正比。
  一开始是非常激动的,好像你将旗子插入沙中。然后是一段难挨的时刻,你坐在那儿等着生意上门。
  如果你有头脑,你可以集中精力将经营计划做好,并确保成本得到控制,以此来渡过这段难捱时光。
  这是一种精神食粮。
  这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但是一旦意识到你要为整个企业的成败负全面责任,你就会感到孤独。
  你必须一心一意做生意,这使你看上去对家庭和朋友很自私,它会破坏你的婚姻。
  你要准备插手任何需要做的事,小企业不能支付所有的后勤服务——打字、倒茶、送信,这些事你都要去做。
  有些事是很令人不快的,如追收拖欠款。
  你必须对你的雇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你不能和他们随随便便,毕竟他们的工作掌握在你的手上。
  你必须学会残忍,不管你平时对员工和供应商多么友善。如果员工不好,你就要解雇他,如果供应商令你失望,你就应该剔除他。
  重回到雇员的日子是多么轻松呀,至少我不必为每周筹集雇员薪资而犯愁。
  如今每个人都尽力靠信用生存,所以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量。
  一开始的确很担心,你坐在那儿等着电话铃响,当它真的响了,你又希望这是未来的客户而不是你的债主。
  大量的公文、表格很费时间,令人头疼。
  我发现这种责任是持久的负担——它让我每天夜里冒冷汗。
  尽管利弊相伴,创业者又多有抱怨,但是仍然很多人前赴后继、不怕几次三番从头做起。因为,创业是在为自己做事!
  二、创业基本要素
  1.创业者
  人们一般都认为创业一定要冒极大的风险。的确,在高科技和一些新兴的领域,失败率较高。但是,对于大多数创业而言,并不存在很多危言耸听的风险,但是,又为什么会有许多创业失败者呢?德鲁克认为:“事实上,因为少数所谓的‘创业家’的无知,缺乏管理方法、违反管理规律,从而给创业精神的发挥蒙上风险的色彩,高技术创业家尤其如此。””现代风险资本的奠基人——乔治·多里奥认为:“宁可考虑向有二流主意的一流人物投资,决不向有一流主意的二流人物投资。”②确实,不是一个拥有技术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就能够创业成功。创业,不仅需要好的技术,更需要其他素质与能力。因此,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2.技术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准备的时候,确实需要认真地考虑,“我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什么是技术?技术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手段、途径、工具或方法。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因为,企业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创业者就是要寻找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而将技术付之应用,去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社会需要的技术,并不完全等同于科学家眼中的科学技术,社会需要的技术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又必须是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因此,仅就技术水平上的高技术,并不一定能够创业成功。如果选择的技术虽然符合实际,在创业之初,显得非常火爆,但这样的技术,已趋于普适的技术,很快就度过技术的生命周期。因此,技术的选择,比较合适的是选择成长阶段的技术。对于创业者来说,还不能够考虑追求科学与技术上的卓越,因此,应该以市场需要为选择技术的中心,像日本学者说的那样:“要开发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既不要太超前于市场的技术,也不要落后于市场的技术;比较适宜的选择是:在市场中已经显现出应用前景,但还没有应用;或是技术在市场上刚刚出现。即技术只需超前于市场半步!
  很多的创业者凭着一项技术而创造出一番大的事业。
  3.资本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虽有大志,但无资本。一次,在荆州与刘表闲谈,刘备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①可见,要想创业,除了具备创业家的素质和选择合适的技术项目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否则,也只是空谈而已。从创业的角度,创业资本是创业的关键要素。台湾一家企业咨询公司总结了近一千家创业失败的原因,创业资金的匮乏是重要之原因。正如人云:不是有钱就有了一切,但是,没有钱什么事也做不成。
  4.市场
  企业的存在是因为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如果没有市场需求,那么,新创的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价值,自然也就不能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创业者如果不能开拓好市场并管理好市场,即便拥有最好的技术或比较雄厚的资金,也可能导致创业夭折。当然,一个优秀的创业者,是肯定能够开拓市场并管理好市场的。很多人总在期待市场高潮的到来,但是,对于创业者更需要坚持的是“创造市场”的理念。
对于创业,还有很多的因素,但就基本的要素而言,创业者更应特别关心这4个关键因素。
  
  
  
  
  三、创业的过程
  《创业学》一书中指出,创业过程一般包含四个阶段:识别与估价市场机会;准备并撰写经营计划;获取创业所需资源;管理新创企业。如下表所示。
  
  表 四阶段的创业过程
第一阶段
识别与评估市场机会
第二阶段
准备并撰写经营计划
第三阶段
确定并获取创业资源
第四阶段
管理新创企业
·创新性与“机会之窗”
的面积
·机会的估计与实际的
价值
·机会的风险与回报
·机会、个人技能与目标
·竞争状态
1.战略环境分析
2.创业团队准备
3.创业心理准备
4.撰写创业计划
·营销计划
·财务计划
·生产计划
·组织计划
·运营计划
1.创业者现有资源
2.资源缺口与目前可
获得的资源供给
3.通过一定渠道获得
其他所需资源

1.管理方式
2.创建企业文化
3.成功的关键因素
4.发展战略
5.创业管理
·组织与人事管理
·技术与产品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
·战略管理
  资料来源:郁义鸿等编著:《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作者已做修改。
  四阶段的描述虽然能够把创业的过程表示出来,但还不能够清晰地展示创业过程的全貌,作者根据创业经历并结合他人的创业过程,以制造业为例提出如下的创业过程模式,基本过程为:
  (1)由技术与市场两个主要方面而形成创业构思。一般来说,创业构思可能有几个,需要进行认真筛选。
  (2)认真思索而形成的创业构思,还需要进行竞争因素分析并做出战略选择,同时,对技术进行必要的研究、试验或补充实验,及进行工业化初步设计等。当确定创业并已经形成创业构思后,这时,创业者需要一小笔创业启动资金或称为公司开办费,主要用于必要的研究与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技术与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及创业计划、市场营销策划、公关策划及广告策划等费用。
  (3)由创业者组织形成小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进一步形成创业计划。如果创业者自己不能完成或没有时间,可以外请咨询公司来完成创业计划。
  (4)创业计划完成后或同时,需要进行创业前的准备,比如:确定公司形式、创业团队、经营班子、营销策划、销售方式与销售渠道、技术完善、经营场所选择、原材料来源落实、设备选型或购置与加工、有关法律批文等,最为重要的是落实创业资本,并尽快到位。
  (5)一切准备好后,开始注册公司,领取营业执照、银行开户、办理税务登记等。主要管理人员到位。建立健全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
  (6)进行员工招募与员工培训,同时进行设备安装、技术与工艺调试,生产出工业产品,作为工业品大样送检,或送到用户手中进行检测与确认。
  (7)签订销售合同,购入原材料,按计划进行生产。完善质量管理系统。
  (8)开业典礼。
  (9)对新创企业进行管理。
  以上是一般企业创办的过程脉络,其顺序并非是由1到2的串行方式,而大多应该采取并行方式。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强调了建设企业文化与创业战略;作者认为:其一,创业战略对创业者非常重要,创业必须首先确定战略;其二,对于今天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需要考虑创业企业的文化建设。
  四、创业成功模型
  新创立的小企业什么样才算成功,并不是很好评价的。科林·巴露与罗伯特·布朗对一些新创立的小企业的创立者们衡量创业成功的标准进行了调查:82%的回答者认为他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67%的人认为是纯财务经营状况。这一信息很明确也合乎情理。产品、服务质量是长期繁荣的关键。科林·巴露与罗伯特·布朗认为:实际上质量和财务状况的综合才是最准确的成功标准。一般说来,质量反映了创业家或企业家做好一项工作的成就感,这与个人满足为重要推动心理相一致。炫耀,看来对创业家并不占据重要位置,仅有8%的人认为“在商场上独树一帜”是成功的重要标志。管理对于新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98%的人将有效的管理团队列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标准。见图1—3所示。这些虽然是英国的一部分创业者的认识,但对我们的创业成功的观点或看法应该是有帮助的。
  怎样才算成功呢?德鲁克提出四种创业策略选择,每种策略对应着创业目标;在德鲁克分析的四种情况下,其中三种情况是获得“市场或产业的领导权。”只有寻找生存位置的创业者的目标是赚钱而非出名。在公众的眼中,创业的最大成功就是创业家在某一行业取得了领袖地位。而对于众多的创业者来说,在他们眼中的成功是什么呢?
  张朝阳可谓是创业成功者,他说:“中国的传统对商业的地位一直看得很低。 中国的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还是从商动机不纯洁。很多人从商是为了当个人大代表,要出名,要当官。当把这些作为追求的目标而不把商业作为追求目标的时候,就容易好大喜功。我自己认为,商业可以作为人的最高理想。商业的目标是为了赚钱,可是搜狐到现在还没有赚到钱。互联网领域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你必须迅速成长,来巩固你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需要很大的投资。商业的终极目标是赚取利润。但赚取利润不能忽视市场的总的形势。现在搜狐完全可以赚钱,只要不去扩张,完全停留在十几个人的规模,小本经营的运转,肯定有利润。但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内,在更大的参数衡量下,这种做法是个败笔。因为我们花更多的钱去投入,让它获得更好的品牌、群众认知度。我现在也可以说有收入,入,但它是负数,因为花销大,但我的花销是为了扩大再生产,为了更大的发展。”
  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创业理由和创业目标,比如,发展自己的专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梦想、赚更多的钱、改变家庭困境、为了乡下辛劳的父母、为了朋友或为了一个承诺……。那么又怎样评价创业成功呢?是企业规模发展大了,在短短几年,由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中的大企业?还是在短短几年成为行业的技术领袖?或在行业中成为独具特色的企业?或公司上市?……。标准各异,但是,对于成功者的起码要求是:要成为有伦理精神的企业家!
  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是成就大业的根本经商办企业,从其直接的简单的目的来看,不外乎是为了赚钱,然而这不应该是目的全部。为赚钱而赚钱,可能也会赚到钱,例如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体制转轨期,无序竞争而法制又尚未健全,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然而可以断言,越往后在我国这样的概率会越来越小。抱着简单目的经商办企业的人,往往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往往不顾甚至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顾客利益和工人利益。合作企业则同时不顾和侵害合作者的利益。这种企业及其经商活动所赚到的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又会赔进去。而这种企业的经营者也十有八九会堕落下去。没有正确目标的经商活动,好似没有航标的船只,偏离航向而搁浅,触碰暗礁而翻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若无有效改进,一般不易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我们并不一概地反对经商办企业中的个人目的,例如找点事干,以此为生计,进而寻找人生价值,实现个人抱负,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许多人经商办企业的原始冲动也大都来源于这些方面。问题在于这不应该是目的的全部,经商办企业还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取得社会效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摆在个人利益前面,因为不考虑社会效益,也很难有个人利益。当万事初备以后,经商办企业者的临战而惧往往仍是市场的销路。主要为赚钱去找市场和销路,常常找不到市场和销路。这种人看到的只是一时的销售热点,而社会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也在不定期地作某种带规律性的变化。“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个体农民式的对固定目标的追逐,等于让市场牵着鼻子跑,屡屡扑空,老是赶不上趟,就是势所必然的事了。而兼顾社会效益或主观上主要考虑社会效益,我们就能从满足社会需求中寻找到潜在市场。对于初创的小规模的企业来说,用与别人同等的产品加入现有的市场去角逐,少有不败北的,而潜在市场仿佛一片新大陆,捷足者定会先登,假如再配以正确的经营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就有可能与后起的登陆者逐鹿中原。潜在市场到处皆有,行行皆有,问题是不易看到,它需要我们经商办企业的目的首先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然后从满足社会需求,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去观察、去研究,我们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潜在市场,创造出无限商机。
  可以说成就大业有两块基石,一是前面说的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远大理想;二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有一种说法将市场看作人心占有率,这是很有道理的。不同的消费群体,都有与自身消费相适合的特定商品及其种类,然而有一点是所有消费群体都相同的,那就是谁都不喜欢假冒伪劣产品,谁都不喜欢言而无信的服务行为。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取信于民,不断提高人心占有率,就有望占领市场、巩固市场、扩大市场。
  一个考虑社会和民众利益的创业者,在经商办企业时,还要考虑守法经营,不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商品、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服务,同时按规定纳税。企业赢利之后,除考虑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外,企业的经营者要懂得返报社会、返报人民,包括返报自己企业的员工和合作者,这样再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企业赚钱之后,企业主的品德对企业成败的作用就凸现出来。我的一位朋友说他如若日后炒股,除研究专业知识外,主要了解企业负责人的私生活。他的说法虽不全面,然而根据一个企业主的品德来判断一个上市企业,对行将涉足商海的青年来说不啻于一声警钟。富贵易妻,花天酒地,企业主追求糜烂生活的同时必然涣散企业的人心。
  金钱与进步的事业相结合,会产生高尚的成果,企业主有高尚的人格,等于赋予企业高尚的文化,等于赋予产品良好的品质,这是企业向心凝聚的基础,这是创造的动力。
    
  案例: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句话对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正是艰苦的生活和坎坷的经历培育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的彩电王国。
  今年44岁的黄宏生眉宇间透着沉着和干练。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其创业史,黄宏生十分感慨:知青生活是他一生成功的关键。197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黄宏生,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海南的黎母山区当了知青,黎母山区是黎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在丛林密布的大山中。潮湿阴雨的气候、恶劣的生活环境、日复一日的劳作,整整5年,黄宏生在这里度过了艰苦的岁月,也磨练出坚忍不拔的意志。辞官下海1977年,黄宏生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
  黄宏生早就与电视结下不解之缘,在校时,他学的就是电子工程,毕业论文是黑白电视机设计。当时老师问他有何打算,他回答:"总有一天,我要创建出像索尼、松下一样的企业。"毕业后,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他困惑于国营企业的机制,已有一年毫无作为了,他像狼一样焦灼地踱步寻找旷野。后来他在单位角落发现了一台旧电脑,随意上去敲了敲。商机一现。为什么不引进电脑呢?一纸毛遂自荐,他成立了电脑事业部,一年后的发展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利润占了全公司七成。3年间,28岁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待遇。人生和事业都进入春风得意的阶段,但大学毕业时的理想却使他难以平静。有些事刺痛了他。他眼睁睁看着国家的一车车大豆棉花换回来一些小机器;而我们的技术产品即使出口了也是摆在人家地摊上,电子表贱到了一个两美分。他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去香港打天下。
  1987年春,在同事惊讶与叹息声中,黄宏生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只身"下海",追寻他的"索尼梦"。
  "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黄宏生决定自己打天下时,迎接他的是一次次的失败。1988年,一个小公司"创维"在香港诞生,黄宏生最先以代理电子产品出口打开创业之门,但由于不熟悉香港的环境,贸易环节又太多,进了货卖不出去,造成亏损。眼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黄宏生大病一场,入院躺了一个月。第一次打击刚过,第二个打击又接踵而至。刚积累点资金后办了家遥控器厂,恰逢香港流行丽音广播,黄宏生认为机会来了,就与菲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丽音解码器,做成机顶盒接受丽音信号,当时野心很大,一下子做了2万台,只等石破天惊。没想到最后震惊的是他自己,电视台感到丽音广播成本太高,说停就停了,黄宏生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第三次打击是发展彩电,黄宏生学的是电子专业,且看到当时东欧彩电供不应求,前景一片大好。经过慎重考虑,黄宏生从银行贷款500万港元,聘请了国内知名厂家的工程人员40多人开发彩电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产品总算出来了,但由于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且不符合国际规格,参加国际展览无人问津,结果又亏损了近500万元,至此,黄宏生已债台高筑,陷入绝境。谈起这些,黄宏生十分感慨:"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去还银行贷款,差点放弃彩电事业。"
  "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中",黄宏生很欣赏这句话。他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创业的过程就像踢球,前面堵,后面追,往往在快要倒下的时候,你伸出一脚,说不定球就进了。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熬不到这个时候就打退堂鼓了。"最后,他终于抓住了机会。1991年,香港爆发了一场收购大战,香港迅科集团由于高层内哄,决定将公司拍卖,从而引来各路富商大竞标,而迅科集团一批彩电专家则受到排斥。看起来,黄宏生根本不具备实力参与收购战,但他却成了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他把目光瞄准迅科彩电开发部的技术骨干,出让公司15%的股份将他们纳入旗下,使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9个月后,创维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彩电,并在欧洲市场一炮打响。"人才是企业的立足之?quot;,黄宏生告诉记者,正是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创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
  宁愿做痛苦的人。世界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黄宏生选择的是后者,正是历经苦难,才有了今天的收获。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受当作生活的目标,我想得最多的是社会现在缺什么,下一步需要什么",黄宏生告诉记者,"作为创维集团的董事长,我赚钱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论银行存款,我可能还不如公司里的一些高级职员多。"在生活中,他也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出差办事,经常吃大排档。不是吃不起美味大餐,而是觉得要把钱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