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 第四节 改变旧有信念

第四节 改变旧有信念

书籍名:《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作者:田缘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 消极信念使人产生无力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样去面对“失败”,处理得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要记住安东尼·罗宾的这句话:“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有些人在历经了一些挫折失败后便开始消沉,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种消极的信念蔓延开来让他觉得无力、无望、甚至于无用。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期望的美梦,就千万不可有这样的信念,因为他会扼杀你的潜能,毁掉你的希望。

在美国有位值晚班的人,总是在下班后徒步回家,有天晚上月色皎洁,他改走一条穿过墓地的捷径,由于一路平安顺利,他以后就天天走这条路回家。有一天晚上,当他穿过墓地时,没有留意到白天已有人在这条路上挖了一个墓穴,一脚正踩个正着,跌了进去,他费尽所有力气,想要爬出去,却徒劳无功。因此,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好好休息,等到天明时有人来救他出去。

当他坐在角落半梦半醒之际,有名醉汉跌跌撞撞走来,一不小心也掉入墓穴,那名醉汉拼命想爬出去,结果吵醒了那位值夜班的人,他伸手碰碰醉汉的脚说:“老兄,你出不去的。”但醉汉后来还是爬出去了。

这就是不同的信念,在一个醉汉和正常人之间所造成的差别。

像值夜班的人这样具有摧毁性的信念在心理学上是这种称呼:无用意识,这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失败的次数太多,便自暴自弃地认为是个无用的人,从此便停止任何的尝试。

宾州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就曾对这种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那本《乐观意识》一书中就指出,有三种特别模式的信念会造成人们无力感,最终便毁了自己的一生。这三种信念是永远长存、无所不在及问题在我。

(一)永远长存

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无视于横亘在眼前的巨大困难或障碍而做出伟大的成就,乃是他们相信那些困难或障碍不会“永远长存”,不像那些轻易就放弃的人,把即使是小小的困难都看得像永远挥之不去的事。

当一个人相信困难会永远长存时,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药,你别指望他会拿出任何力求改变的行动。同样地,如果你听到别人跟你说这个困难会没完没了的话时,可千万别轻信,最好离他远一点。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顺的事,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迟早是会过去的。”只要你能坚持下去,终必会有云散天开见月明的一刻。

(二)无所不在

人生中的赢家与输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第二个差别在于是否相信困难的“无所不在”,乐观的人从不相信人生处处都是困难。因而不会单为一个困难便把自己绊住,反而把困难视为是一种挑战。相对于那些悲观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败,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它方面也会失败,结果就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样在金钱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他们既无能管好自己的信念,当然对其他的事情也就无能为力。相信困难“永远长存”且“无所不在”是很伤人的,所以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要确信自己能找出解决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应的行动,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这些消极的信念。

(三)问题在我

塞利格曼教授所指的第三个不当的信念就是“问题在我”,这个意思乃是认为自己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你不幸失败了,不但不把它视为是调整行动的好机会,反认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么很快地你就会没劲再做下去。

请问你到底要怎么去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不是比单单改变行动来得更困难吗?千万别把一切的问题都怪责到自己头上,毕竟一味地打击自己并不能使你振作,不是吗?若你一直死抱着这些不当的信念,那就有如长年累月地服食少量砒霜,你的人生可说已经完了。也许你不会马上完蛋,可是只要不丢掉这些信念,那就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因此你要竭力抛掉它们。请注意,只要你有了某种信念,它就会自动引导你的脑子去过滤掉一切跟它相反的信息,只接纳能跟它相容的信息。

二 如何改变旧有信念

一切个人的突破都始于信念的改变,然而我们要怎样改变旧有的信念呢?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让脑子去想到旧信念所带来的莫大痛苦,你必须打心底认识到这个旧信念不仅在过去及现在都带给你痛苦,并且也确信未来仍然会带给你痛苦;在此同时,你要想到所换成的新信念能带给你无比的快乐和活力。这个训练是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要不断反复去练习,日久便自然能看到它的成效。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避开痛苦,就是为了得到快乐,只要我们把任何信念跟足够的痛苦联想在一起,那么便能很容易地改变这个信念。

我们之所以对某些事会抱持坚贞不渝的信念,唯一的理由只不过是不相信它会带来痛苦。

那么,究竟怎样改变旧有信念呢?本书提供了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怀疑旧有信念

如果你不怕丢脸,请问你是不是似前拼死地相信某些信念,而现在想起来倒觉得可笑?会有这样的改变是不是因为你有了新的依据,还是你终于发现先前的信念其实是行不通的?许多美国人在接触过前苏联人之后发现:他们其实跟自己并没两样,可不像宣传所描述的“邪恶帝国”那样拥有阴险、可怕的嘴脸,今天许多美国人之所以会同情苏联人,乃是了解他们也是和自己一样,在为自己的家人奋斗。

我们在认知上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不能否认是因为和苏联人有了直接的接触,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其实和他们是完全相近的。当他们有了新的依据,就会对以往所持有的信念产生疑问,进而打乱先前的把握感,用新的依据来建立新的信念。

不过新的依据也不见得必然会使我们改变旧有的信念,往往我们会发现所得到的依据跟旧有的信念相互矛盾,可是我们总会自圆其说地给自己找理由来支持这个信念。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就做过这样的事,他明明看见自己的军队经不起联军一打,同时所在地也被联军飞机炸得稀哩花啦,可是他仍然宣称伊拉克赢了。新的依据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唯一之途便是要能造成对旧有信念产生怀疑才行,别忘了一个信念的形成必然是我们对它深信不疑。

当我们对信念开始产生质疑,对其不再有充分的把握时,那就有如在撼动我们所认识的那张桌子的桌腿。

你可曾怀疑过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吗?你是怎么想的?很可能是你自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行不通怎么办?”或“如果我做不来怎么办?”很明显地,问题问得好象具有很大的力量,如果你把它用来质疑自己的信念,很可能会发现原来是胡里胡涂相信的。

事实上我们有许多信念都是来自于他人,只是当时没有好好探究,如果我们能重新去认识,就会发现有些信念其实根本没有道理,而自己却人云亦云地相信了那么多年。

若你曾使用过英文打字机或电脑,就必然会对前面所举的这个例子恍然大悟。何以你会认为全世界99%的传统键盘其字母键、数字键及符号键都是相同的排列方式?你应该知道Qwerty 这六个英文字母键是在键盘的左上方,它们之所以这么排列是不是因为打起字来最有效率、速度可以最快?大部分的人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直觉就认为应该是如此,毕竟英文打字机问世已有110 年。

事实上这种排列方式是最没有效率的了。像Qvorak 这种改良型键盘就证明远比传统排列方式的键盘更能减少错误,速度也加快甚多。其实像Qwerty的排列方式只会减慢打字的速度,特别是当打得很快时常常会使字模卡在一起,因而降低了打字的效率。

何以我们会坚持Qwerty 的排列方式长达110 年之久呢?在1882 年时人们打字仍然采用左右食指边找边打的方式,可是当时有位女士发明出敲打键盘的方式,因而便参加打字比赛接受别人的挑战。为了赢得胜利,她雇用了一位专业的打字员,并且要他牢记每个健的相对位置。比赛当天这套方法果然奏效,打败了群雄而赢得第一。从此它便成为追求“打字速度”的标准,没有人质疑它是否真符合效率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多少个信念曾好好思考过它的出处?你所认定的一定对吗?很可能在这些信念中就有几个正是阻碍了你更上一层楼的原因,而你根本还不知道呢!如果你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提出问题,没多久就会开始对它产生怀疑,这包括那些你深信不疑的事物。我们的信念按其相信的程度可分为几个等级,清楚知道它们的等级十分重要,给它们分成的等级是:游移的、肯定的以及强烈的。

游移的信念乃是指其十分不稳定,即使相信也往往只是一时性的,很容易便会倒向。在我们桌子的比喻里,这种信念所构成的桌腿甚不牢靠,常常是摇摇晃晃的。比如说布什总统说话的语气十分温和,因而先前美国人都以为他这任总统可能是个“软脚虾”。然而当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他居然能取得世界各国领袖的支持,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采取强硬立场,民意调查就立刻有了大幅度的改变,他的声望攀升到近代几位美国总统之中的最高峰,然而就在你读到本文时他又是什么下场,便可知人们的这种信念是多么不定。游移的信念有个特性,就是它左右摇摆,全凭当事人一时之念。

至于肯定的信念在哪张桌子的比喻里乃是有更大范围的支撑,特别是对既有的依据有较高程度的相信,因为它使相信的人更有把握。前面我们说过,这些依据可以是各个方面的,近可取自亲身经验,远可取诸其它来源,即使是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也行。具有这样信念的人因为对所相信的都很有把握,所以不太能够接受新的依据。可是你若能赢得他的信任,就有可能改变他排斥新依据的可能。一开始他会对所相信的产生些动摇,当疑惑越来越大时就会松动旧有的信念,而在心里就可能挪出接纳新依据的空间了。

(二)痛苦是改变信念最有效的工具

安东尼·罗宾指出,痛苦的确是改变信念最有力的工具。

在莎莉·拉菲尔最近一次的电视座谈会中便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证明了痛苦确有能使信念改变的力量。在节目现场中有一位女士,勇敢地在观众面前声明脱离三K 党。而在一个月前她也曾出席这个节目,当时插播了一小段影片,是三K 党妇女召开大会的情形,而这位女士亦在其中。在影片里这些妇女激烈抨击所有跟她们没有相同种族观的人,叫嚣着就是因为种族混杂——不管是教育上、经济上或社会上——才造成美国国力与人民素质的低落。为何她的信念会有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有二点: 第一,是在前一次节目的观众席里有一位少妇站出来,哭着要求那位女士应该学习种族之间的彼此了解,因为她的先生和孩子都是西班牙裔,她不敢相信美国竟然存有对种族如此仇视的群体。

第二,是那位女士在返家的飞机上便数落儿子,因为当天他也一道上了节目,并且提出和他母亲不同的观点,让那位女士觉得在全国观众面前很失面子。由于那位女士骂得太过火,气得儿子半途便下了飞机,并且向他母亲说了永远不再回家的气话。当那位女士到家之后,回想起白天在节目中有位现场观众向她说的这句话:“此刻正有一些皮肤有颜色的美国军人在波斯湾前线作战,他们不仅是为美国,也是为你。”她又想起飞机上和儿子的争执,事实上她真爱这个儿子,只为了种族的肤色,竟然会口不择言地把孩子给骂跑了,这让她觉得十分后悔,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激进的想法呢?她得立即改变想法才是。

因而她乃第二次上那个电视讲座,当场向所有观众承认自己对种族的看法极为偏狭,并且宣布从此退出三K 党,日后她会平等地对待各个种族,视他们有如自己的兄弟姐妹。

人生中有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你得不时检讨自己所持的信念,是不是能时时激励你奋发努力,勇敢地面对生命中各种艰难而不懈?如果你想知道哪些信念拥有这样的能力,不妨去请教那些有成就的人,向他们学习成功的奥秘。

(三)效法人生赢家的信念

要想拓展你的人生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去向那些已经有成就的人学习。这种方法很有效并且很有意思,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有一本名叫《与成功有约》的书,作者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法则因而得有今日。这些法则是作者醉心探索每位成功者所独有的价值体系、信念和成功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在本书中所提到的许许多多道理并非某人独创,而是从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那里学到的,他们在人生路上已经留下了成功的脚印,我们只要顺着走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要好好注意周围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能使你迈向成功的秘诀。

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为世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在消费者的心理就有一些错误的观念,结果给美国的企业界造成不小灾难,连带着影响了美国的经济。

在1991 年3 月份的富比士杂志上曾刊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报导了三菱汽车公司Eclipse 型房车的销售量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Laser 型房车的八倍以上。或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奇怪,日本汽车早已把美国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你知道吗,这两款汽车其实根本就是这两家公司技术合作所生产的车种,所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在销售上分别用不同的名字。或许你会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买日本车乃是因为比较相信日本车的质量,上面这篇文章所说人们买Laser 车型远低于买Eclipse,可见他们的信念偏执得历害,事实上这两种车型的质量根本就是一样。

为什么消费者会这么想呢?很明显是因为日本车早以闯出高品质的好“名声”。从许多例子中便可以证明言之不虚,长久以来消费者已经到了根本用不着怀疑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对品质会做到如此用心的地步,相信各位一定想不到这竟然是一位美国“出口”的品管大师戴明的功劳。

1950 年时,戴明应联军驻日统帅麦克阿瑟的邀请前去协助重振日本的经济,当时他对日本的工业前景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战争对日本所造成的破坏,使得连打通完整的电话都不容易。就在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联盟的恳请下,戴明开始着手训练日本企业推动“全面品质管制”这套法则,今天日本每一家成功且有规模的跨国企业能有此成就,可以说全是相信这套法则之功。

这套法则共有十四条,其出处是基于这个信念: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横扫全世界的市场,企业“品质永不休止地改善”的精神融入企业经营的理念之中,一时一刻都不能偏离。他向日本企业保证,如果能执行他所教的这套法则,不出五年就能生产出合乎品质的产品,十到二十年之间便可成为世界一等的经济强国。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戴明是在说大话,可是日本人却一一遵从。今天日本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可说全是戴明指导之功,无怪乎被日本人尊之为“日本奇迹之父”。事实上自1950 年以来,日本全国每年便会选出在品质提升上表现杰出的企业,并颁赠“全国戴明奖”,整个颁奖过程都由电视直播,告诉全日本哪些产品、服务、管理和员工教育是最杰出的。

于1983 年,福特汽车公司聘请戴明博士主持一连串的管理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学员是唐纳·彼得森,后来成为福特公司的总裁。他大力在福特公司内推动戴明所教的法则。彼得森深信这套法则能使福特汽车公司的命运起死回生,当时它一年的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戴明一踏进福特公司便改变其传统的信念,不要再从“怎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着手,而应放眼于“如何提高工作的品质,使品质不再是一个成本升高的问题。”福特公司要求全体员工重视品质问题(正如其在企业内部所张贴“品质第一”的标语一样),在推动戴明法则之后不到三年便转亏为赢,一年盈余六十亿美元,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

福特汽车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处于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从日本人那里终于学到了美国人对于品质的观点。例如福特公司为了保持某一车型的经济产量,而把该车型一半数量的变速箱委托给一家日本企业生产,可是在车子销售时福特公司却发现不少顾客指名要买日本制的变速箱,若是缺货他们宁可排队等待或多付点钱也没关系。这种现象让福特公司的主管们颇为不快,心里第一个反应便是认为顾客未免太挑剔了,同是按照品管标准而只不过分由美日两地生产的变速箱会有什么样的差异?然而在戴明所主持对这种变速箱的测试下,发现福特美国工厂所生产的变速箱声音比较大,也常出毛病,比起日本工厂生产的变速箱相差不少,后者几乎没有响声、也不震动、很少出毛病。

戴明教导福特员工的一个观念,就是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这跟大部分人所持的观念相左,因为长久以来大家便认为品质只能达到某一水准,超过这个水准便会使成本失控。当工程专家把福特美国工厂所生产的变速箱拆开,量测了所有零件的尺寸,发现都在品管检验的标准内。这个检验标准也曾送到日本生产变速箱那家工厂去,当专家检验他们所生产的零件时,几乎每个零件的尺寸都分毫不差,甚至于可以这么说,若是不放在显微镜之下测量还真找不出什么瑕疵。

为什么日本工厂就能做出比合约中所订的品管标准为更高的品质呢?没有其它的理由,就是他们深信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只要他们能做出够品质的产品,就必然能赢得顾客,而且是忠诚的顾客,这种顾客可以为他们的产品耐心等待,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就是基于这个信念,日本企业便全心致力于不断改进品质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得以横扫世界市场而鲜逢敌手。这个信念是美国品管大师戴明首创,外销到日本而发扬光大,美国人若是想重振衰退的经济,就必须回过头来好好认识这个信念。

有一个观念对美国的整体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数字管理”。

长久以来美国企业便相信利润是由降低成本、增加营收这二项所产生的。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受此之害,它发生在黎恩·陶森主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时候。当时正逢产业界不景气,各家企业的收入都大幅滑落,为了立即提高公司的利润,陶森采取的作法不是提高经营收入而是降低成本。他解雇了2/3 的工程设计人员,就短期看来他是作了一项聪明的决定,因为利润立刻往上窜升,也因此陶森被全公司视为救星。可是没过几年克莱斯勒就又陷入收支的困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其中的原因固然不止一个,不过就长期来看,乃是陶森那个解雇工程设计人员的决定不当所致,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克莱斯勒素以设计著称的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伤害公司最历害的是那些作出短视决定的人。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却常领高薪,他们所想出的办法固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可是却种下了更大问题的“因”。相对于克莱斯勒这个例子,福特汽车之能扭转颓势就全仗他的工程设计人员,他们因为设计出Taurus 这种新款的车种,树立了汽车品质的新标准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上述的例子可知,信念会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决定,不管是事业上或生活上,从而主宰我们的未来。我们若希望有个成功且快乐的人生,有一个重要的信念必须接受,那就是得时时不断地改进自己人生的品质,不断成长、不断拓展。

(四)要有持久不懈的改变

日本企业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其之所以能有今日的风光,固然得力于戴明的指导,不过他们不断追求品质的决心也功不可没。他们经常把一个词挂在嘴上,那就是“改善”。这个字在日文上即有“没有休止”的意义。他们经常进行改善,不管是业务上、生产上或是人际关系上,务必日日都有进步。

事实上改善有个原则,就是逐步慢慢地改进,哪怕那种改进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因为日本人知道只要每天能有小小的进步,长久累积下来便是惊人的成就。中国人有句俗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很遗憾在英语的词汇中就没有像日语“改善”这样的字眼。

越认识“改善”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就越觉得这种观念对人生有重大的意义。

安东尼·罗宾认为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快乐和成功,全是因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的期望。他认为英文中应该有一个字眼,用以时时提醒我们作出“持久不懈地改善”当我们有了这种意义的字,就能够启发我们积极地思考,进而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决定。

基于这个用意,有人自创出一个简单但却包含了“持久不懈地改善”意义的字眼,那就是CANI!是Constant and NeverEnding ImProvement 这几个英文单字起首字母的缩写。他相信我们人生成功的程度跟是否致力于CANI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CANI 是一项认真的训练。你不可兴致来时才偶尔为之,而得用行动全力不断地去支持,因为这个字已经包含了逐渐地、持续地改进的意思,唯有如此才能看出长久的成效。如果你曾去过美国“大峡谷”这个地方,便能够了解这话的意思,因为大峡谷的壮丽乃是科罗拉多河及其千百条支流历经千万年对岩石的冲刷和切割才形成的,如今早已被世人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许多人经常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他们天天不是担心工作没了便是钱亏了,不是担心离婚了便是得病了,简直是没有一件事不担心。事实上,人生要想有真正的保障那就得每天在各方面有所改进才行。我们应该从不担心目前所有的一切,因为每天我们都在改进,而每天也都确实有进步。

CANI 不表示你就不会再遇上挫折,事实上就是因为你犯了错才有机会去改进,也才有机会往上提升。CANI 的目的就是要你未雨绸缪,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掌握问题,以免使问题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要是你想知道自己进行CANI 的成效,不妨在每天的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你必然能够得到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丰富人生。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是美国职业篮赛赢场纪录最高的保持者,有人说那是他运气好,因为他手下有一批最优秀的球员。

这话固然不假,然而其他的教练也有好的球员,可是就无法能赢那么多场。派特能有此骄人成绩乃是因为他有心做好CANI,据他说在1986 年球季开始之初就曾面临过重大的挑战,在前一年湖人队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夺得冠军,当时所有的球员都处于巅峰,可是在最后决赛时仍然输给了波士顿的塞尔狄克队,这使得他及所有球员都极为沮丧。

为了让球员们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夺得冠军,派特计划让每位球员都能努力进步一点点,于是便告诉大家只要能在球技上每人进步1%,那个球季便会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成绩。1%的进步似乎是微不足道,可是你想想若是一队十二个球员各个都进步个1%,整个球队便能比以前进步12%,而只要能进步10%以上,湖人队便足以赢得冠军宝座。

这个观念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位球员都认为进步1%可以做到,这种把握激起每位球员的潜力,全力追求改进至少1%以上,结果你知道如何吗?大部分的球员进步了不止5%,甚至有的高达50%以上,结果1986年居然是湖人队赢得冠军最容易的一年。的确,只要你真有心做好CANI,没有什么事是你所不能的。

因此,安东尼·罗宾告诫我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未来有把握,抱着不断突破的信念而拿出必要的行动,就一定能为自己及他人开创企望的人生。

也许今天你对某些事已有充分把握,可是别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面对新的环境,我们得有更有力的信念才行。别一味相信以往曾使你有把握的信念,当你拥有更多的依据后,这些信念便会改变,不过今天你得关心的是,目前所持有的信念是否能帮助你突破和成长,看看它们能带给你什么样的结果?圣经说得好:“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少信念,而这些信念之中有些正是影响我们目前人生的主要因素,请问你是否曾真正去认识呢?现在请你放下一切事情留给自己十分钟,把所拥有的信念彻底从脑子里翻出来并且好好地想一想,不管这些信念对你是有帮助的或是有妨碍的,要尽可能把它们都写下来。

三 不要满足自我

满足我的信念是人生的死海症状。死海是个没有出口的海,因而成为一滩有毒的死水,并且正逐渐消亡。满足自我像死海一样,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终将妨碍我们发挥潜能。

当我们的思绪全放在自己身上时,满足自我便是信念。这种信念会带来麻烦,影响情绪,减低工作效率,破坏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态度下,我们的交往会受到限制,长期的关系也难以建立,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和凡事只想满足自我的人做朋友,更别提要和他维持长久的情谊了。

没错,满足自我是条死胡同,而追求个人成长的动机却是条奔流不绝的河流,由这头流到那头,一面灌溉农作物、一面发电。满足自我就像个孜孜不倦的学生,为知识而求取知识、寻求答案;个人成长的动机则有如教师,他得到知识是为了将答案与别人分享。

满足自我是健美先生或小姐,将身材练得凹凸分明,为的是要站在镜子前,期待别人发出赞叹。个人成长宛如运动员,练就一身绝佳体能,既可为团队争光,也可强身,是一种双赢的情境。

1992 年1 月号的《美国预防医学协会会刊》指出:在各种新年新志中,态度的改变(如悲观改为乐观)较饮食或运动习惯的改变更能有效地预防疾病。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琼司在最近某期《科学》杂志中,评论一项有关“期望”的研究。他说:“期望不仅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看法,也会影响现实本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位医学院学生,在受训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种或多种所学疾病的症状。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经外科医生库辛斯,在执业初期曾预测他一定会死于脑瘤。结果真的应验,他的预期变成了事实。

休士顿有位语言治疗师还在学习阶段时,曾和班上同学一起研究口吃,结果大家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当人们潜心在某件事情上,仔细研究、日日钻研,心理及情绪就会和它融为一体。库辛斯医师及研究语言治疗的学生正是如此。

卡耐基美伦大学的心理学家席耶发现,乐观者在面对求职遭拒之类的挫折时,多半会拟订行动方案,寻求他人帮忙或忠告。悲观者遇到类似困境,多会试着忘掉一切,或认定事情已无挽回余地。而乐观者通常只有在真正无法挽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态度。

宾州大学的赛利曼博士说:“成功之道,在于几许天分加上屡败屡战的精神。”两者互相结合即为乐观。赛利曼博士还说,较实际情况更能掌握自己生命的人,所获成果会比那些自以为洞悉事理的现实主义者(即悲观主义者)为佳。

四 付诸行动

下面这则故事中的女主角,正是个有理由沮丧的人。她的故事足以昭示你我: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前途光明与否,就看你对未来的想法与计划。

朗特丝已沮丧到不想起床的地步。她精力空空,自从胖了五十磅以来,每天要睡十六到十八小时。就在这时,收音机里的一则广告引起了她的兴趣。

由于朗特丝的治疗师说过她不可能好转,因此实在很难相信她会对健康俱乐部的广告感到有兴趣。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摇摇晃晃地跑到那里一探究竟。这是她的第一步。若不是这一步,以下的故事也没得发展了。

俱乐部推广人员及会员既友善又生气蓬勃,他们显然很喜欢目前从事的工作。朗特丝加入俱乐部,展开运动课程。经过一段时间,她的感觉及精神大幅度地转变,于是她说服俱乐部给她一份推广的工作。以前她在鞋店卖过鞋,成绩相当不错,后来因家人的坚持,改行当老师。

当老师期间,她非常不快乐,心情很郁闷,又开始拼命吃巧克力蛋糕,结果体重大增,精力大衰。俱乐部的推广工作令她回想起鞋店的快乐时光,但她的情绪仍旧起伏不定,时好时坏,因此她的经理便给她一套励志录音带,要她每天听。没想到她的销售业绩及个人生活竟因此大获改善。

朗特丝向来对广播推销极为神往,有意朝这个方向发展。但她中意的电台没有职缺,也不愿给她面试机会。那时她已领会坚持到底的决窍,便死守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前,直到他答应让她面试为止。看到她显露出来的信心、决心、毅力及冲劲,经理终于点头,答应雇用她。她才刚开始就表现惊人,没多久便遥遥领先于其他同伴。

接下来是她的人生转折点:她跌断了腿,几个月之内都得上石膏、拄拐杖,但她并没有停下来。十二天后,她又回到电台,并雇了一名司机载她到各指定地点去。由于上下车对她实在很不方便,她开始利用电话进行推销和接订单,结果业绩竟大幅度地上升。

由于朗特丝一人的业绩比其他四名推销员的总和还高,她们于是向她讨教。朗特丝向来不吝与人分享资讯,因此便将自己的方法传授给其他推销员。

没多久,销售部经理辞职,大家便向上级请求,由朗特丝接任经理一职。朗特丝甫获新职,兢兢业业,不仅每天召开销售会议,还保持自己的业绩。虽然电台销售仅占市场的2%,但他们每个月的营业额仍由四万美元上升至十万美元,全年下来,共累积达二十七万美元!广播电台的狄斯耐频道总经理,听说这个电台听众最少,业绩却名列前茅,便邀请朗特丝到其它城市主持研讨会。不管她到哪里,成果都相当显著,因为一旦有了凝聚信心的动机,再配合顾客至上的销售技巧,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由于研讨会的成果斐然,狄斯耐连锁电台因此聘请朗特丝,担任整个连锁线的销售部副总。“全国广播协会”也邀请她到全国大会中,对二千名听众发表一场演讲。虽然朗特丝从未有过演讲的经验,但她对自己及所学的技巧,都具有无比的信念。

她战战兢兢地准备讲稿,想象自己说话的样子,在心里想着听众对她演讲报以热烈回响的情景。每演练完一次,她就给自己来个起立鼓掌(极有力的意象营造法)。

那一天终于到来。她准备了一大堆演讲稿,一切准备就绪。但是当她踏上讲台,眩目灯光却使她很难看清演讲稿。于是她步下讲台,依照心中的感想发表演说。听众如痴如醉,不断以掌声打断她,并起立为她致敬,景象与她心里所想象的完全一致。演讲完毕后,她立即受邀前往全国十八个城市开办研讨会。

如今,朗特丝已是全国知名的演说家、作家,也是她自己的公司——朗特丝推销与激励公司的董事长。她比以往更快乐、更健康、更富裕,也更稳定。她的朋友增多了、心态平和安宁,家庭关系融洽,对未来更是充满希望。

只要踏出 第一步,每一扇门都会为你开启。朗特丝从收音机获悉这家健康俱乐部后,便付诸行动,加入他们的行列。当她学习了体能课程后,她的精神状况转佳、态度改变,随后更得到无比的精力、快乐及冲劲。她的个性全然改观,原本潜藏的优点也全数显露于外。因此之故,爱人及机会都自动找上门来。达尼克就是这么被她吸引,而对她展开热烈追求的。及至婚后多年,夫妻俩仍然一往情深,如胶似漆。

朗特丝的故事可说明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念加上训练,可使你大幅度成长,成就非凡。动机主要是指行动,但它就像一把火,需要时时添加燃料。负面思想就像地心引力,会拉着你往下掉,只要人能挣脱,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向前迈进。

信念——听到电台广播中的保证,使朗特丝付诸行动。而她的经理则以其训练方式及整套录音带激励她。我们可以说,动机是促你前进的动力,而习惯才是达到目的地的关键。将动机化为习惯,不仅会缩短迈向成功的旅程,也会使旅途增添无穷的乐趣。

第四章 信心——潜能的高效催化剂

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无能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