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传 > 第四十二 42

第四十二 42

书籍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全传》    作者:高阳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吴长庆大喜,立即召集张謇及马建忠密议,决定接受闵妃的计划,先派五百人连夜登陆,另派一千人在黎明下船,其余守在船上等命。

密议既定,吴长庆在招商局轮船的大餐间点兵发令。

这本来应该是士气昂扬、踊跃争先的一个场面,不过吴长庆下达了命令,肃静无声,约有五分钟之久,这一下气氛便显得很僵硬了。

终于有个姓刘的帮带,凑到吴长庆面前低声说道:“本营都是陆军,从来没有出过海,现在轮船刚停下来,弟兄晕船的很多,能不能请大帅体谅,让大家休息一夜,到天亮再上岸。”

此言一出,吴长庆即时变色,偏偏另外还有同样的请求,吴长庆勃然大怒,拍桌骂道:“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敢不遵我的命令,莫非不知道军法?”说着,要拨令箭斩那个刘帮

带。

张謇在旁,不等他再开口抢着说道,“大帅,刘帮带不宜再带兵了,另外派人吧!”

“派谁呢?”

“我看袁世凯可以接替。”

“好!”吴长庆向左右说道:“把姓刘的先看管起来,等我办完了大事再来处置。”

这时袁世凯已得到通知,进来行了礼,张謇说道:“大帅有差使派给你,你仔细听着。”

吴长庆接口下令:“刘帮带不遵命令,我已把他革职看管,现在派你为帮带,接管他的队伍,即刻预备,半点钟以后,先领一营人,坐朝鲜派来的船登陆,由朝鲜向导带领,连夜行军。

袁世凯,这个差使,你担当得下来,担当不下来?”

“能担当。”

“好!你部下如有人不遵命,违反军法,准你先斩后报。”说着,吴长庆将手中的令箭,往前一递。

袁世凯接令在手,高声答道:“遵大帅将令。”

半点钟不到,袁世凯已扎束停当,草鞋短裤,干净利落,进来向吴长庆禀报:“已经跟朝鲜的译官商量决走,登陆后连夜急行军,天明到果山早饭,在那里恭候大帅驾临。”

辞行既毕,立即下船。到得天亮,吴长庆亲统两营,接续前进,中午抵达果山,袁世凯下马迎谒,说已派先锋五百人,由营官率领先走,他特为在此候驾。

“路上怎么样?”

“一路平安,朝鲜的供应很完备,一切请大帅放心。”

“好!”吴长庆又问,“还有什么事要报告的?”

“士兵的纪律不大好,抢民间的东西,还有对妇女无礼,王师戡乱,这样子会让人家看不起,世凯已遵大帅将令,就地正法了七个人。”

一听这话,吴长庆放心了。原以为他不会带兵,现在看来,倒真不愧将门之后,当下慰勉了一番,关照袁世凯继续前进。

当天深夜,先锋五百人到了汉城,在南门扎营。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吴长庆亲统的一千人亦复疾驰而至。在距汉城七里的屯子山扎下大营。其是“大院君”李昰应已经得到消息,派了

他的儿子大将军李载冕来见吴长庆,表示慰劳。吴长庆亦很客气地敷衍了一番,等李载冕一走,立刻进城去拜访李歪应,作礼貌上的周旋。

出城回大营以后,吴长庆立即召集高级将领及幕僚密商,马建忠建议,擒贼擒王,等李歪应来回拜时,设法扣留,送往天津,以寒乱党之胆。倘或乱党不受安抚,再行进剿。

吴长庆认为此计大妙,其余的人众都同意,于是密密部署,设下了陷阱,只等李昰应来自投。

李昰应来回拜时,是在下午四点钟,带的卫队有数十名之多,接入帐内,由张謇与马建忠二人,与李昰应笔谈,这样交换意见,即令是泛泛的寒暄,一来一往,亦很费事。等营外李昰应

的卫队被隔离开来,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吴长庆便即说道:“本人奉朝廷之命传旨,着贵藩亲自到北京,面陈乱党的一切。”

说完,也不管李昰应听得懂听不懂,由马建忠扶起李昰应出营,外面有一顶轿子,将他塞入轿内,抬起便走,健卒百余人前后夹护,连夜冒雨急驰一百二十里,第二天一早到南阳港口,

登上威远兵轮,李昰应才知道是怎么

回事。

下一个目标是李昰应的长子,亦即朝鲜国王李熙的胞兄李载冕,据说,乱党是由他指挥的。吴长庆派袁世凯领兵入城,逮捕了李载冕,而乱党却已逃散了。

当天晚上,吴长庆接到李熙的密报,乱党是屯驻在两个地方,一个叫利泰院,一个叫枉寻里。枉寻里就在吴长庆大营附近,便由他亲自出马,利泰院的任务派了袁世凯,乘黑夜奇袭,抓

了一百多人,其余的乌合之众纷纷走避,在寻里的情形亦差不多。等日军三千人沿大路开到汉城,局势已经平定了。

这一来,日军便没有再进城的理由,为了避免与清军冲突,驻扎在城外。

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亦回汉城,向朝鲜提出赔偿的交涉。这不是吴长庆的事,他将大营移驻东门外关帝庙以后,随即行文北洋,奏请论功行赏。

四移花接木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袁世凯却怀着鬼胎,但亦无法,只好等纰漏出来以后再来想办法。终于有一天,为吴长庆办文案的幕僚,而且也教袁世凯读过书的周家禄,将他找了去有

话问。

“慰亭,”他问:“你是中书科中书?”

“怎么样?”袁世凯不置可否,先打听出了什么事。

“你看!”

是北洋来的公事,说庆军保奖一案,中书科中书袁世凯,保升同知,业已奉旨允准。惟本部遍查档册,中书科中书并无袁世凯其人,请饬该员申复云云。

袁世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平地起楼台,搞了个五品同知,这个职务是武职,故别称“司马”,但官却是文官,前程无量,比二、三品的副将、参将还值钱,忧的是资历上的中

书科中书原是假冒的,这个底缺如果不存在,升同知的美梦也就落空了。

心里七上八下,表面却很沉着,“周先生,”他笑嘻嘻地说:“你倒猜上一猜。”

“用不着猜,你当初拿来的那张捐官的‘部照’,姓不错,是袁,名字不是,当然是借来的。”

“是,是,周先生明见万里。这件事,”他打了个千说:“请周先生成全。”

“成全不用说,据实呈复,连庆公都要担个失察的处分。”周家禄紧接着说:“现在有两个办法,一个容易,一个麻烦,要你自己挑。”

“那请周先生指教,是怎么样的两个办法。”

“先说容易的,你改用部照上的名字。”周家禄说:“这个办法,不但容易,而且方便。你方便,我也方便,只要一角公文,袁世凯为袁某某的改名。恢复原名即可。”

袁世凯不愿用这个容易方便的法子,因为他在朝鲜已是知名人物,尤其有关系的是,朝中自慈禧太后、恭王到总理衙门章京,都知道有个在朝鲜立了功的袁世凯,一改名字,区区同知,

有谁知道。

不过他拒绝的理由,却不是这么说,“周先生,实不相瞒,”他说,“原来的部照,是我一个堂侄子的,此人业已去世,恢复原名,有许多意外的纠葛。请说难的那个办法吧!”

“难的那个办法,就是你自己托人到吏部去活动。吏部那些书办,花样之多,意想不到,他们一定有办法,不过‘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你这件事,只怕非千金莫办。”

“是,是。我照周先生的意思去办。”

“好!我暂且把公事压下来,等你到吏部活动,看结果如何再作道理。”

“是。多谢,多谢。”

“慰亭!”周家禄笑道:“我有一首打油送你。”

说完,拈起笔来,就桌上起公文的稿纸,一挥而就。袁世凯接过来念道:“本是中州歪秀才,中书借得不须猜。一时大展经纶手,杀得人头七个来。”

等他念完,周家禄哈哈大笑,袁世凯也只好陪着干笑几声,以示洒脱。

回到自己营帐,袁世凯自然而然想起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徐世昌,是个

举人,办事很扎实,托他去活动,万无一失。只显照周家禄说,花费需一千两银子,款从何出,却费思量。

想来想去,只好去找张謇。他兼管着支应所、粮饷出入,大权在握,只要他点头,一千两银子就有着落了。

见面招呼,一声“张先生!”张謇便是一愣,原来他称周家禄是“周先生”,叫张謇一向只“老师”二字,如今不但改了“先生”,而且还加了姓,此又何故?

一时不便责问,只冷冷地笑一声:“有何见教?”

袁世凯也发觉自己错了,但亦不愿再改口,只婉转地说明了自己的困难,请张謇“成全”。

“成全不敢当,不过既然是朋友,理当相助。支应所的款子是公款,我不便私下借给你,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你的公费每月二百两,你写五张‘领结’来,我把你的五个月公费先发给你。”

“好!请问领结如何写法?”

本来“印结”之结,当作承认事情已经结束来解释,辞句上不大好听,没有人去理会,只是袁世凯心里有病,将张謇所开的印结式样,拿回去一看,上面写的大意是,领到某月份公费银

二百两,当面点清,成色分两,均未短缺,嗣后倘有短缺,决不致提出任何补偿的要求。倒象防他会耍赖似地,心里已经不大舒服,再翻一翻一部他当作作官秘诀来用的《六部成语》、其中

“吏部”有一条常用的叫做“甘结”,注解是:“凡官府断案既定,或将财物令事主领回者,均命本人作一‘情甘遵命’之据,上画花押,谓之甘结。”

顿时大为光火,原来所谓印结是这么一种做低服小的表示,不过画花押改为铃印而已,他觉得支应所欺人太甚了。

再一想到,这回的保案中,张謇不过是以县丞保用为七品的知县,自己是同知,所谓“五品黄堂”,凭什么要向支应所具印结?

当时大发了一顿牢骚,但不具印结,领不到银子,只好忍气吞声照办。

可是张謇虽然听说他背后大骂“何物支应所”,觉得小人得志的那副脸嘴,令人齿冷,但还是很帮他的忙。

“慰亭,”他问,“你这银子是要在京里用?”

“是的。”

“那么你要寄给谁呢?”

“我的一个总角之交。”袁世凯答说:“姓徐,大概已经是新科举人了。”

张謇懂他的意思,他这姓徐的朋友应北闹乡试,如今已经发榜,可能榜上有名,不过远在异国,未得京师消息,所以用了“大概”二字。

“好!”张謇说道:“我当然不能发你现银,用银票呢,又怕寄递中途失落了,也很麻烦。我有一个办法,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喔,请张先生说。”

又是“张先生”!听惯了他口口声声叫“老师”,现在第二回听见这个称呼,实在有些刺耳。不过张謇还是很耐心地说:“本军的饷银,都是由天津‘北洋公所’发的,我现在给你一张

领据,你寄给你的朋友,由他直接到北洋公所去领,岂不方便。”

“好,好!费心张先生了。”

“你贵友的大名是哪两个字?”张謇又说:“领据上指明由某人去领,比较保险。”

袁世凯觉得这话也不错,点点头说:“叫徐世昌。五世其昌的世昌。”

“哪里人?”

“这也要写在领据上?”

“不是这意思。我要写明他的身分,赴北闹当然不是监生,就是生员,生员就要写明哪一县的生员,所以我问他是哪里人。”

“他是生员。”袁世凯说:“他原来浙江宁波人,乾隆年间迁居天津,他高祖是河南南阳知县,殁在任上,葬在河南汲县,他家以后就一直寄居在那里,所以他又算浙江人,也算直隶人

,或者河南人。”

“这样说,他还是天津的生员,如果是汲县进的学,就得在河南乡试。”

张謇开了领据。指明由“原天津生员徐世昌”具领,等这张领据寄到徐世昌手里,他已经是新科举人了。

徐世昌是与他的胞弟徐世光一起下科场的。三场考毕,在等候发榜的那一个月之中,功名心热,得失之念梗在胸中,有些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常常往来的一个好朋友,便劝他去求一支

签。

他这个朋友叫柯绍忞,字凤笙,山东胶州人。告诉徐世昌说:“琉璃厂的吕祖词,那里的签,最灵验不过,有求必应,有应必中。你何妨去求一求看。”

徐世昌欣然乐从,到了琉琉厂吕祖祠,看香火比它西面的火神庙还盛,信心便又添了几分。当下虔诚祷祝,抽了一支签出来,上面写的一首诗是:“八九玄功已有基,频添火候莫差池,

待看十二重楼透,便是丹成鹤到时。”

“这好象工夫还不到。”徐世昌说:“今科恐怕无望。”

“不然。”柯绍忞说:“照我看,这是指春闱而言,第二句‘频添火候莫差池’,是说你秋闱得意以后,要加紧用功,多写写‘大卷子’,明年会试中式、殿试得鼎甲,那岂非‘十二重

楼透’出?”

徐世昌听这一解,大为高兴。再看诗后的“断曰”:“光前裕后,昌大其门庭”,益发满心欢悦了。

到得登榜那天,由半夜等到天亮,由天亮等到日中,捷报来了,不过徐世昌却格外难堪,原来他的胞弟徐世光中了第九十五名举人。

当下开发了喜封,在会馆中乱过一阵,等静下来不由得凄然下泪。

“大哥,我看你的闹墨比我强。”徐世光安慰他说:“一定是五经魁,报来还早呢!”

原来乡试发榜,弥封卷子拆一名,写一名,从前一天半夜,一直要写到第二天晚上。向例写榜从第六名开始,前五名称为“五经魁”,留到最后揭晓,那时已是第二天晚上,到拆五经魁

的卷子时,阑中仆役杂工,人手一支红蜡烛,光耀如白昼,称为“闹榜”。其时黄昏未到,所以徐世光说是“报来还早呢”。

“报!”外面又热闹了,徐世昌侧耳静听,报的是:“贵府徐大少爷郎世昌,高中壬午科顺天乡试第一百四十五名举人。”

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泥金报条上所写的,还怕会眼花看错,报字“连三元”来讨赏,赏了二十两还不肯,说是:“大少爷、二少爷,双喜临门,起码得赏个一百两银子。”这总不

是假的吧!

争多论少,终于以四十两银子打发了“连三元”。不过这是“头报”,接下来还有“二报”、“三报”,少不得还要破费几两银子。这一夜会馆中很热闹,徐氏兄弟棠棣联辉,他们所住

的那个院子,更是贺客接踵不断,直

到午夜过后,才得清静下来。虽然人已经非常困倦了,但徐世昌的精神亢奋;一点睡意都没有。

“二弟,好灵啊!”徐世昌突然跳起来,大声嚷着,倒把徐世光吓一大跳。

“大哥,什么东西好灵?”

“嗐,二弟,你不能用‘东西’这种字眼,我是说吕祖的签好灵。你看,”

徐世昌指着签词:“‘光前裕后’,不明明道破,你的名次在前吗?”

“呃!”徐肚光也觉得有点道理,“真的,吕祖已经明示,我要沾大哥的光。”

“不过,二弟,你也别太得意,你将来的成就不及我。”

他以兄长的身分,用这样的口吻说话,徐世光自然只有保持沉默。

“怎么,”徐世昌说:“你不相信?”

“不是我不相信。我将来的成就不及大哥,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过刚刚是在谈吕祖的签,大哥一走在签上有所领悟,而没有说出一个究竟来,我就不便置喙了。”

“当然!当然是签上透露的玄机,你看:”昌大其门庭‘,不就是我徐世昌才能荣宗耀祖吗?“

徐世光无话可答,只有连声应说是。

“只有大哥才能昌大咱们徐家的门庭。”

“二弟,”徐世昌神情肃穆地说:“明天到吕祖祠去磕个头,一则谢谢他老人家的指点,再则今后的行止,也要请他老人家指点。”

徐世光听兄长的话,第二天又一起到吕祖祠祝告求签。这回是各求一支,叩问行止,徐世光求得的签,意思是不如回家读书,明年春天会试再来,徐世昌的那一支是:“出门何所图,胜

如家里坐,虽无上天梯,一步高一步。”

“二弟,你回去,我不能回去。”徐世昌说:“签上说得很明白,出门胜似在家。我在京用功为妙。”

徐世光自是听他作主,一个人先回家乡。徐世昌却寻得一个馆地,是兵部尚书张之万家,他们是世交,张之万将他请了去陪他的儿子张瑞荫一起读书,附带办办笔墨,住在张家后院。

后院很宽敞,徐世昌布置了卧室、书房以外,还有余屋,打算着设一个神龛,供奉吕祖,主意将定未定之际,夜得一梦,梦见吕祖,告诉他说:“你果真有心供奉我的香火,事须秘密,

我云游稍倦,需要小憩时,自会降临,把你这里作为一个避嚣的静室,不宜有人打搅。”

平时做梦,刚醒来时还记得,稍停一停,便忘得精光,只有这个梦,在他第二天起身漱洗时,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徐世昌认为吕祖托梦,非同小可,不过一定得遵照神灵指示办事、所以

一切亲自动手,找一间最隐密的房间,悄悄置了一座神龛,白天门户紧闭,晚上直到院门关紧闩住,方开密室,在神前烧香膜拜,同时置了一副“吕祖神签”,以便疑难不决时,得以请吕祖

指点。

这天接到袁世凯的来信,少不得也要求支签,问一问这件事能不能办?

签上指示,不但可办,而且要速办,迟则不及。当下便向张瑞荫打听,吏部有没有熟人?

“什么事?”

“是一个朋友袁慰亭,有点麻烦。”徐世昌细说了缘由。

“这是吏部文选司该管。”张瑞荫说:“这种事找司官,不如找书办。”

“正是,袁慰亭信中关照,也是要找书办,我问有没有熟人,就是说吏部书办之中有没有够交情的?”

“我们这种人家,怎么会跟胥吏有交情?”张瑞荫说:“等我来问问门上老牛。”

徐世昌知道失言了,脸一红说:“是,是,我说错了。就拜托你找老牛问一问吧?”

将老牛找了来一问,他说:“我们熟识一个姓何的,在吏部文选司很吃得开。不过不知道在不在京?”

“怎么?吏部的书办不在京里会在什么地方呢?”

“老何原藉山西蒲州,前一阵子我听说他要请假回老家去上坟,不知道走了没有?”

“你赶快去一趟。”张瑞荫说:“看看何书办在不在?在呢,就跟他说,有这么一件事。”

这件事的始末,由徐世昌告诉了老牛,请老牛去谈。这是有回扣的事。

老牛很巴结地,当时便去找何书办接头。

到晚来回话,“好险!”老牛说道:“只差一步,行李都上车了,明儿一大早就走。”

“喔,你跟他谈了?”

“是的。”

“有办法没有?”

“他们怎么会没办法?”老牛笑道:“就怕‘盘子,谈不拢。”

“他开的‘盘口’是多少?”张瑞荫问。

“何书办说。这件事一进一出,关系极大,如果袁老爷的中书还不出娘家,不但升同知不必谈,还要追究他何以资历不符,那就不是吏部的事了。”

“不是吏部的事,”徐世昌问:“是哪一部的事呢?”

“刑部。”

“好家伙!”徐世昌大吃一惊,“还要治罪啊!”

“人家是这么说,咱们也不能全听他的。不过,袁老爷正好有这个短处非求他不可,那就只好听他狮子大开口了。”

“要多少?”

“两千。”

正好差了一半,徐世昌面有难色,将袁世凯的信,递给了张瑞荫看。

看完信,张瑞荫问道:“老牛,他跟你说了没有,是怎么个办法?”

“大少爷,你倒想,他肯跟我说吗?我倒是盯着问了好半天,他只即我说了一句话:”事不难办,不过就告诉了你,你也办不到‘。“

“好吧,跟他讲盘子吧,最多给他一个八数。”张瑞荫又说:“徐老爷的朋友,不是外人。”

这时是暗示老牛别从中乱戴帽子,“是!既然大少爷交代,我尽力去办就是。”老牛又说:“我得连夜跟何书办去谈,不然,人家天一亮就走人了。”

连夜折冲,以一千二百两银子成交,先交一半,等办妥了再交一半。徐世昌第二天到天津,去北洋公所将一千两银子须了出来,存在阜康福钱庄,先打了一张六百两的票子,交给张瑞荫。

张瑞荫办事也很周到,将老牛唤了来说道:“你最好把何书办约出来,

大家当面锣、对面鼓说明白。怕的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徐老爷对袁老爷也有个交代。“

“是。”

老牛便去约好何办书,在一家饭馆见面。部中胥吏的身分甚低,尽管衣着比纨垮子弟还讲究,但见了张瑞荫称“大少爷”,对徐世昌叫“徐老爷”,站着说话,执礼甚恭。

等把银票递了过去,何书办接到手中,摆在桌上,然后请个安说:“跟大少爷、徐老爷回,事情呢?一举手之劳,不过要经十三道关口,一关过不去就不成。银票我暂时收着,也不会去

兑,等事情办妥了再说。”

“是的,你多费心。”张瑞荫问:“徐老爷应该怎么回复袁老爷?”

“请徐老爷告诉袁老爷,说当初捐中书的名字不假,只为将门之后,投效戎行,所以改名‘世凯’。只要北洋这么咨复吏部,一准改名,袁老爷的同知就升定了。

这个诀窍说穿了不稀奇,但如果不是在吏部打通了关节,一改名字就可能会把整个前程断送掉,因为要刁难的话,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折磨个一年半载,及至一关通过,又有另一关,非

把钱花够了数,不能领一张俗称为“部照”的任官“文凭”,而在更名未确定以前,不能分发,不能赴任,只有闲等,先就是一大损失。所以考试发榜,吏部铨选,如果姓名弄错,往往情甘

委屈,将错就错,象袁世凯这样顺利的假“更名”,实在很少。

即令如此,公文往返,也得半年工夫。其时局势又已有变化,李鸿章的回任已经走局了。从张树声父子无意间得罪了张佩纶以后,李鸿章发觉张树声对北洋有“久假不归”之势,便利用

时机,极力拉拢张佩纶,走李鸿藻的路子,搞出来一个与张树声各回本任的结果,但李鸿章母丧尚不满一年,而朝鲜的内乱已经平定,不必再动用武力,就没有“墨绖从军”而且“夺情”

的理由,好在洋务上棘手之事甚多,以需要李鸿章与各国公使折冲的借口,将李鸿章留了下来,等待适当的时机再颁回任之谕。

当李鸿章自合肥老家入京时,在上海住了好些日子,对左宗棠打算驱逐李鸿章势力出两江的情形,印象深刻。同时,对洋务、军务的见解,大相径庭,象中国与法国在越南的纠纷,李鸿

章认为“彼欲难展,我饷难支”,应该和平了解,决不可用武。而左宗棠主张支持助越拒法的“黑旗军”刘永福,不但以军火接济云贵总督岑毓英转以援刘,而且正式致书总理衙门,认为“

主战主和,不难一言而决”,目前的情势,“不但泰西诸邦多以法为不然,逆料其与中国不协,必致事无结束,悔不可追”,就是法国亦何尝不顾虑,真要与中国开战,危险甚大。不过势成

骑虎,不能不虚张声势,如果中国动摇,适中其计。他说他“默察时局,惟主战于正义有合,而于时势攸宜,即中外人情亦无不顺。”

就因为他一直有这种论调,所以朝廷特派李鸿章前赴广东督办越南事宜。这是一个名义,实际上李鸿章并不必赴广东,在上海、在天津,都可以跟法国公使宝海谈和。但如左宗棠不断鼓

吹武力干预,到最后恐终不免要到广东去指挥对法战事,那一来只怕非身败名裂不可。

当然,总署亦很持重,不会轻信左宗棠的“正义”说,只是李鸿章跟宝海的交涉,因此而愈感困难。

对法如此,对英亦常使李鸿章伤脑筋。英商的海洋电报线希望由吴淞接一条旱线到上海,左宗棠坚持不许,英商希望减轻茧捐,左宗棠亦表反对。

而最使李鸿章为难的是,左宗棠倡议洋药土烟加厘一事。

“洋药土烟”皆指鸦片,“加厘”便是加“通行税”。左宗棠认为鸦片流毒无穷,主张寓禁于征,奉旨允准后,会同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交涉。

咸妥玛提出洋药进口增加税,行销内地在各关卡所征厘捐不增加,左宗棠也同意了,但每箱的进口税,中国要一百五十两,英国只愿缴八十两。相差太巨,一直没有成议。

以后左宗棠外放,交涉由李鸿章接办,而威妥玛奉调回国,希望此一交涉能如英国的条件谈成功,增添他回国以后的面子,李鸿章有心帮忙,却以左宗棠的下肯妥协,以江督的地位表示

反对,搞得事成僵局。

但在事业上最大的冲突是,李鸿章原主“海防”,而张佩纶有个专设“水师衙门”创办新式海军之议,大为李鸿章所欣赏。但左宗棠一到两江,巡阅过海口及长江以后,改变了他原来“

陆防”的主张,特意将水师出身的彭玉麟请了来,商量造新式兵舰,而且已经开始在办了。左宗棠首创福建船政,对此道不能说他是外行,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创办新式海军,左宗棠决

不容北洋单独掌权。“海防”、“陆防”之争,只要打倒了他的理论,便无他虑,如今左宗棠亦主张海防,那就变成彼此竞争着办一件事,权不能独专,事不能由心,是李鸿章最不能容忍的

一件事。

因此,无论看眼前,算将来,李鸿章认为左宗棠是非拔除不可的眼中钉。

这得从翦除左宗棠的羽翼着手。李鸿章手下的谋士,都有这样一种见解,且认为第一个目标,应该是胡雪岩。

于是上海道邵友濂便与盛宣怀等人,密密商定了一个打击胡雪岩的办法,在洋债还款这件事上,造成胡雪岩的困窘。

其时胡雪岩经手、尚未清结的借款,还有两笔,一笔是光绪四年八月所借的商款,华洋各计,总计六百五十万两,洋款不借借商款,其中别有衷曲,原来光绪三年,由胡雪岩经手,向汇

丰银行借款五百万两,借还均用实银,条件是月息一分二厘五,期限七年,连本带利分十四期拔还。

每期六个月,仍由浙、粤、江海、江汉四关出票,按期偿还。此外有个附带条件,即商定此项条件后,如果借方作罢,三个月内关票不到,则胡雪岩罚银十五万两,汇丰如果三个月内不

交银,罚款相同。

这笔借款由于两江总督沈葆祯的介人,一波三折,拖延甚久。其时西征军事颇为顺手,刘锦棠率军自乌鲁木齐南进,并分兵与陕西提督张曜会攻吐鲁番,一举克复,回民起义首领之一的

白彦虎率部西撤,刘锦棠亦推进至吐鲁番盆地西端的托克逊,俘两万余众。但义军余部经和硕、焉耆,出铁门关在库尔勒地方,重做集结,而西征军却因粮饷困难,无法西进,左宗棠着急得

不得了。好不容易在五月里谈成功了这笔洋债,至少望梅止渴,军心先是一振,同时在上海、湖北、陕西的三处粮台,借商款应急,亦比较容易措手了。

哪知在办手续时,起了波折,原来英商汇丰银行贷款,照例要由总理衙门出面,致英国公使一个照会,叙明借款条件等等,由英国公使再转行总税务司及驻上海领事,转知汇丰银行照办。

这一来,如果贷款放出去收不回,便可由英国向中国交涉,这通照会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所出的保证书,所以由汇丰银行拟好稿子,交给胡雪岩,再经左宗棠咨请总理衙门办理,而汇丰的

稿子中,说明“息银不得过一分”,然则左宗棠的奏折中,何以说是月息一分二厘五?为此,其中处于关键地位

的总税务司赫德,表示这笔借款不能成立。

这当然要查。左宗棠根据胡雪岩的答复回奏,说汇丰的息银,只有一分,诚然不错,但付款办法是以先令计算,折付银元,这种银元,一向在东南各省通用,称之为“烂番银”,西北向

不通用,所以仍旧需借以两为单位的现银。

但先令的市价,根据伦敦挂牌,早晚不同,到时候如果汇价上涨,胡雪岩便要吃赔帐,所以接洽德商泰来洋行,“包认仙令”,这要承担相当风险,泰来洋行得息二厘五,并不为多。

左宗棠表示,此案“首尾本属一贯”,只是前次“未经声叙明析”,又力言胡雪岩“息借洋款,实无别故”。很显然的,这是左宗棠硬顶下来的,朝廷不能不买他的老面子。左宗棠心理

却觉得很不是味道,从此对胡雪岩的信用便打了一个折扣,可是却不能不用胡雪岩。

胡雪岩当然亦想力盖前愆,于是而有借商款的办法,这年——光绪三年年底,左宗棠写给胡雪岩的复信说:“今岁饷事,拮据殊常,非枢邸严催协饷,筹部款,大局已不可问。洋款枝节

横生,非阁下苦心孤诣,竭力维持,无从说起。

“现在年关满饷,仍待洋款头批速到,始够支销,除清还鄂欠外,尚须匀拨陕赈及甘属灾黎,所余洋款,除清还沪局借款外,核计敷至明年夏秋之交而止,此后又不知何以为计?尊意以

为兵事可慰,饷事则殊可忧,不得不先一年预为之地,洵切实确凿之论,弟心中所欲奉商者,阁下已代为计之,非设身处地,通盘熟筹,不能道其只字,万里同心,不言而喻。”

原来胡雪岩早替左宗棠算过了,年底本应发饷,陕甘两省旱灾要赈济,再还了湖北、上海两处借款,到得明年夏秋之间,便又是青黄不接的时期了。

借款筹饷要早一年便须着手。

可是洋款已不能借。借洋款是国家的责任,虽说由各省协饷,但灾荒连年,各省情形都不好,欠解西征协饷,无法归还欠款,仍需政府设法,所以根本不能再提洋款。而且左宗棠因为借

洋款,要受赫德的气,自己亦不大愿意借洋款,尤其是英商的款子。

胡雪岩想到左宗棠说过,“息耗太重,如果是商款,楚弓楚得,倒还罢了。洋人赚了我们重利,还要多方挑剔,实在不甘。”同时又一再表示,“何必海关及各省出票?倒象是各省替陕

甘来还债,其实还的还是陕甘应得的协饷。我主持西征,筹饷我有全权,协饷不到,先借款子来接济,这就是所谓调度。商人如果相信陕甘相信我,由陕甘出票就可以了,何必劳动总署?”

因此他设计了一套借商款的办法,往返磋商,终于定议,由胡雪岩邀集商股一百七十五万两,另由汇丰“认股”一百七十五万两,合共三百五十万,组织一个乾泰公司负责借出。照左宗

棠的计算,在七年之中,陕甘可得协饷一千八百八十万以上,除还洋款以外,至少尚有千万之多,所以借几百万商款,一定能够清偿,但协饷收到的日期不一,多寡不定,所以提出来一个“

机圆法活”的要求,第一,不出关票,第二,不定年限,可以早还,亦可以迟还,第三,有钱就还,无钱暂欠,利息照算,不必定为几个月一期。

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胡雪岩只能替他办到不出关票,此外年限定为六年,期次仍是半年一期,利息是一分二。

当然借商款亦需奏准,左宗棠于光绪四年八月十六日出奏,一个月以后奏到廷寄:“借用商款,息银既重、各省关每年除划还本息外,京协各饷,

更属无从筹措,本系万不得已之计。此交姑念左宗棠筹办各务,事在垂成,准照所议办理。嗣后无论何项急需,不得动辄息借商款,致贻后累。“

所谓“京饷”,即是在京的各项开支,包括文武百官的俸给、八旗士兵的饷项,以及一年三次送入宫内供两宫太后及皇帝私人开支的“交进银”在内,是最重要的一笔预算,由于左宗棠

动辄借款之累,连京饷都“无从筹措”,这话说得很重了。

为此,一直到上年左宗棠奉召人京,为了替刘锦棠筹划西征善后,才迫不得已,在近乎独断独行的情况下,借了汇丰银行招股所贷的四百万两。

这两笔款子的风险,都在胡雪岩一个人身上。三百五十万的商款,自光绪五年起分期拔还,几乎已还了一半,而且每期本息约十来万银子,邵友濂亦知道,难不倒胡雪岩,要刁难他,只

有在光绪七年所借的那一笔上。

这笔款子实收于光绪七年四月,年息九厘九毫五,前两年只付息,不还本,第三年起每年拔本一百万两,分两期给付,光绪九年四月付第一期、十月付第二期,每期各五十万两。

以前各次洋债,虽由胡雪岩经手,但如何偿还,不用他来操心,因为各省督抚加了印的“关票”,汇票于江海关后,税务司还要签押负连带责任,如果各省的“关票”不能兑现,税务司

可以截留税款,代为抵付。可是这最后一次的四百万两,在借款时为了替刘锦棠解除后顾之忧,左宗棠近乎独断独行,只以为未来数年协饷尚多,不愁无法偿还,所以大包大揽他说:本银“

如期由上海转运局经手交还,如上海无银,应准其向户部如期兑取。”

这一唯恐总理衙门及李鸿章策动赫德阻挠,但求成功不惜迁就的承诺,无形之中使将全部风险都加了在胡雪岩的肩头上,因为各省如果不解,汇丰银行一定找胡雪岩,他们不必多费周折

,请英国公使出面跟户部打交道,以胡雪岩的财力、信用与担当,每期五十万两银子的本银,亦一定挑得起来。

话虽如此,五十万两银子到底不是一个小数目。邵友濂与盛宣怀密密商定,到时候“挤他一挤”,虽未必能挤倒,至少可以打击打击他的信用。

其时——光绪九年春天,中法的关系复又恶化了。本来前一年十一月间,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在上海谈判,已经达成了和平解决在越南的纠纷的三点协议。但法国海军部及殖民部,分别向

他们的外交部表示,不满宝海与李鸿章的协议,海军方面且已增兵越南北部的海防。而又恰好法国发生政潮,新内阁的外交部长沙美拉库支持军部的主张,推翻前议,而且将宝海撤任,另派

特使德理固专程来华谈判。

妙的是法国公使宝海,特为自上海到天津去看李鸿章,他劝李鸿章坚持前议,不妨指责法国政府违约。有了这种反对他们政府的法国公使,李鸿章觉得谈和又有把握了,所以仍旧照原定

计划,奏请准予给假回籍葬亲。李还不肯回任,但为了开始建设旅顺军港,北洋大臣的差使是接下来了,既然请假,北洋大臣自然由张树声暂署。

但就在二月里,李鸿章在合肥原籍时,法军在越南复又动武,不但攻占越南南定,而且直接侵犯中国在越南权益,招商局运米的船,在海防为法军扣押,设在海防及顺安的两处仓库,为

法军占领,其中的存粮及其他物品,当然也被没收了。加以越南政府除行文礼部乞援外,并特派“刑部尚书”范慎来华,效“申包青哭秦庭”,因此,朝中震动,清议昂扬,都主张采取强硬

的对策,甚至驻英兼驻法公使一等毅勇侯曾纪泽,亦打电报回来,建议派军援越,不可对法国让步。

当时疆臣亦多主哉,云贵总督岑毓英,备战已有多时,但署理两广总督的曾国荃,却不愿轻启战端,清议深为不满,因而主持总署的恭王,一面循外交途径向法国抗议,一面奏准命李鸿

章迅回直隶总督本任,接着降谕,派李鸿章以直隶总督的身分迅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所有广东、广西、云南防军,均归节制。同时命左宗棠筹划江南防军,待命南调援越。

这时胡雪岩恰好在江宁,便跟左宗棠说:“好象应该还有张制军回两广本任的上谕,不然,李合肥一到天津,不就是有了两位直隶总署?”

“妙就妙在没有张振轩回本任的上谕。”左宗棠答说,“总署也知道李少荃决不会到广东,恐怕也不会回天津。”

“这,大人倒多指点指点,让我们也开开茅塞。”

“李少荃看在曾文正分上,对曾老九一向是很客气的。当年江宁之围,师老无功,李少荃已经克复了常州,朝命赴援江宁,他按兵不动,为的是不愿分曾老九的功。你想,如今他如果一

到广东,曾老九怎么办?”

“是,是。”胡雪岩想了一下说:“大人说李合肥也不会到天津,是怕一到了,张制军就得回广东,那一来不是又要把曾九帅挤走的吗?”

“正是如此。”

“照此说来,京里只说叫李某某回任,对于张曾两位没有交代,意思也就是要李合肥只领虚衔,暂时不必回任。”

“不错,举一反三,你明白了。”

“那么,李合肥怎么办呢?”

左宗棠沉吟了好一会问说:“你看呢?”

“我看,他仍旧会到上海。”

左宗棠点点头,“我想他也只能先驻上海。”他说:“而且他也不能忘情上海。”

胡雪岩当即说道:“我本来想跟大人辞了行,回杭州,以后再到上海,照现在看,似乎应该直接到上海的好。”

原来各省关应解陕甘,以便还本的协款,都交由江海关代转,所以各省解缴的情况如何,非要胡雪岩到上海去查了才知道。

“好,你到上海首先办这件事,看情形如何,赶紧写信来。看哪里还没有解到,好及早去催。”

胡雪岩的估计很正确,李鸿章果然奏请暂驻上海,统筹全局,察酌南北军情,再取进止。意思是江南防军如果力量不足,无法南调,那就不一定用武,以求和为宜。恭王懂他的用意,奏

请准如所请,于是李鸿章在三月底专轮到了上海,驻节天后宫行辕。

五萧瑟洋场一见古应春的面,胡雪岩吓一跳,他人都瘦得落形了。

“应春,你,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唉!”古应春长长地叹口气,“小爷叔,我的运气太坏!也怪我自己大意。”

“你出了什么事?快告诉我。”

“我要倾家荡产了。”古应春说,“都是听信了徐雨之的话。”

这徐雨之是广东籍的富商,胡雪岩跟他也很熟。此人单名一个润字,人很能干,运气也很好,在上海一家洋行学生意,深得洋人的器重,从二十二岁开始与人合伙开钱庄,开丝号,开茶

栈,无不大发利市。同治二年二十六岁,已经积货十来万,在江南粮台报捐员外郎,加捐花翎,俨然上海洋场上有名的绅士了。

因此,同治十年得了个差使,那里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藩决定挑选幼童出洋留学,事先研究,这批幼童以在广东挑选为宜,因为美国的华侨绝大部分是广东人,广东风气开通,作父兄

的固不以幼年子弟在万里重洋之外而不放心,而此辈幼童在美国常有乡音亲切的长辈去看他们,亦可以稍慰思乡之苦。

由于徐润是上海“广东帮”商人的领袖,所以曾国藩把这个差使交了给他。徐润策划得很周到,挑选了一百二十个资质很不错的幼童,分四批出洋,每批三十人,第一批在同治十一年七

月初上船,由容闳带队,大部分是广东籍,广东籍中又以香山为最多,因为徐润就是香山人。

当然,也有其他省份的人,但为数极少,只得五个,两个江苏、一个山东、一个福建,还有一个是徽州人,不过是广东招来的,这个十二岁、生在辛酉政变那一年的幼童,叫做詹天佑,

他的父亲叫詹作屏,在福建船政局当机器匠,家眷寄居广州。詹天佑应募时,有人劝詹作屏让他的儿子学法律,学成回国,可以做官,但詹作屏坚持他的儿子要学技艺,而且要学最新的技艺。

第二批是在同治十二年五月放洋的,由徐润的亲家黄平甫领队。这回在挑选的官费生三十名以外,另有七名广东少年,由他们的家长自备资斧,请黄平甫带到美国,风气到底大开了,已

经有自费留学的了。

第三批是在同治十三年八月间派遣。这回与以前不同的是,除了两个学技艺、一个学机器以外,其余的都念普通学校,年长的念“中馆”,年幼的念“小馆”,但所谓年长,亦不过十三

岁,如广东香山的唐绍仪、江苏常州的朱宝奎,而最年幼的,至少也要十岁。

第四批放洋在光绪元年九月,增加了十个名额,一共是四十名,这回一律念普通学校,到中学毕业,再视他们性之所近,决定学什么,同时外省籍的幼童也多了,但仍不脱江苏、浙江、

安徽三省。

幼童放洋是曾国藩所创议,但他不及见第一批幼童放洋,同治十一年二月殁于任上,以后便由李鸿章支持这件事,徐润亦由此获得李鸿章的赏识,由北洋札委为招商局的会办,与盛宣怀

同事。

在这七八年中,徐润的事业蒸蒸日上,当然还远不及胡雪岩,但亦算是上海“夷场”上的殷商。

胡雪岩跟他除了作善举以外,别无生意上的往来,而古应春因为原籍广

东,又以跟洋商打交道时,常会聚在一起,所以跟徐润走得很近,也有好些合伙的事业,其中之一是做房地产生意。

徐润的房地产很多,地皮有两千九百多亩,建成的洋房有五十一所,市房更多,不下两千间,照帐面上算,值到两百二十几万,但积压的资本太重,空地毫无收入,还要付税,市房则只

是收租金,为数有限。于是,他有一个英国朋友,名叫顾林,此人在英国是个爵士,本人热心运动,交游很广,亦很懂生意经,他向徐润建议,彼此合作。

顾林亦是古应春的朋友,因此,徐润邀他跟顾林一起谈合作,“我们组织一个大公司,投入资金,在空地上都盖起房子来。”顾林说道:“造一批,卖一批,卖来的款子造第二批。空地

用完了,把旧房子再来翻造,不断更新,外国的大都市,尤其是美国,都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这个周而复始盖房子的诀窍,徐润也懂,“可是,”他问:“这要大批现金,你能不能投资?”

“当然,我没有这个意思,不会跟你谈合作。不过,我也是要回国去招股。我们把合作的办法商量好了,拿章程在伦敦市场上传了出去,相信不到三个月,就能把股本募足。”

“股本算多少呢?”

“这要看你的意思。你拿你的房地产作价,当然是实价,看值多少,我就募多少股本。”

徐润点点头问古应春:“你看呢?”

“他这个法子可行,也很公平。不过,我认为我们这方面股份要多占些。”

徐润想了一下,提出很明确有办法,这中英合资的公司股本定为四百万两,华方占五成半,英方占四成半,华方以房地产核实作价,英方四成半计一百八十万两,由英国汇来现金。

于是,请律师撰文签订了草约,徐润还送了一万两银子给顾林,让他回国去招股。但是徐润的房地产,照实价只值一百五十万两,还要再买价值七十万两的地皮,才能凑足二百二十万两

,合足五成半之数。

“应春兄,好朋友利益均沾,这七十万两,你来人股如何?”

古应春筹划了一下,愿意出五十万两银子。这是去年年底的话,到这年二月里,地皮买足数了,可是顾林却出了事。

原来顾林回到伦敦不久,在一次皇室邀请的狩猎会中,马失前蹄,人从马上倒载出去,头先着地,脑子受了重伤,请了两位名医诊治,性命虽已保住,但得了个癫症,合作设大公司的事

,就此无疾而终。

这一来徐润跟古应春大受打击,因为中法在越南的纠纷,法国政府不惜推翻已经达成和解的协议,准备动武,且已派水师提督孤拔,率舰东来,同时国会通过,拨款五百万法郎,作为战

费,因此上海谣言纷纷,流传最盛的一个说法是,法国军舰不断巡弋在吴淞口外,决定要攻制造局。胆小的人已经开始逃难,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情况之下,房地产根本无人问津。

“我那五十万银子,其中三十五万是借来的,现在银根紧到极点,上海三十几家钱庄,家家心惊肉跳,只怕再来一个风潮,大家提存挤兑,一倒就是多少家。我借的款子,催得很急,实

在是急!每天都有钱庄里的伙计上门坐讨,只好不断同人家说好话。”古应春又说:“还有一层,我怕阿七晓得了着急,还要时时刻刻留心瞒住她,小爷叔,你想,我过的是啥日子?”

胡雪岩听了他这番话,再看到他憔悴的形容,侧然心伤,“应春,你放

心!“他拍一拍胸脯说:”我来替你了,都在我身上。“

古应春迟疑未答。胡雪岩倒奇怪了,照情理说,现有人替他一肩担承,他应该高兴才是,何以有此显得困惑的神情?

“应春,”他问:“还有啥难处?我们这样的交情,你还有啥在我面前说不出口的话?”

“小爷叔,”古应春顿了一下问道:“莫非上海的市面,你真的一点都不晓得?”

“怎么?市面有好有坏,这也是常有的事。”

古应春愣住了,好一会方始开口:“看起来你老人家真的不晓得。我现在说实话吧,来催讨欠款,催得最厉害的,就是老宓。”

此言一出,胡雪岩脸上火辣辣地发烧,真象上海人所说的“吃耳光”一样,一时心里七上八下,竟开不得口了。

原来古应春口中的“老宓”,就是他阜康钱庄的档手宓本常。“自己人催欠款催得这么厉害!岂有此理!”胡雪岩非常生气,但转念一想,连自己人的欠款都催得这么厉害,可见得阜康

的境况也很窘。

这一转念间,惊出一身汗,定一定神说道:“应春,你晓得的,这几年,阜康的事,我都交给老窗,难得问一问,照现在看,阜康的银根好象比哪一家部紧,你倒同我说一说,到底是怎

么个情形?”

“小爷叔,你从江宁来,莫非没有听左大人跟你谈上海的市面?”

“怎么?上海的市面,莫非……”

“从来没有这么坏过。小爷叔,你晓得现在上海的现银有多少?”

“有多少?”

“这个。”古应春伸一指相示。

“一千万?”

“一百万。”

胡雪岩大吃一惊,“真的?”他问。

“你问老宓就晓得了。”

胡雪岩仍旧有点不大相信,“市面这么坏,应该有人告诉左大人啊!”

他说,“我在江宁,跟左大人谈起上海。他说因为法国称兵,上海市面多少受点影响,不过不要紧。”

“哼!”古应春冷笑一声:“现在做官的,哪个不是瞒上欺下,只会做喜鹊,不肯当乌鸦。”

“走!”胡雪岩说:“我们一起到集贤里去。”

阜康钱庄设在英租界集贤里,与胡雪岩的公馆只隔一条马路,他经常是安步当车走了去的。正要出门时,女管家陈嫂赶出来问道:“老爷,啥辰光回来?”

“现在还不晓得。”

“刚刚宓先生派徒弟来通知,他说晓得老爷已经来了,吃夜饭辰光他会来。”陈嫂又说:“今夜难得买到一条很新鲜的鲥鱼,老爷回来吃夜饭吧!”

一听宓本常要来,胡雪岩倒有些踌躇了,古应春便即说道:“既然如此,不如等老宓来,有些话也是在家里谈,比较方便。”

胡雪岩听这一说,便从纱背心口袋中掏出打簧表来看,已经四点半了,便点点头说:“那就叫人去说一声:请宓先生早一点来。”

于是重回客厅去密谈。胡雪岩此时最关心的是要还汇丰银行第一期的本

银五十万两。陕甘总督衙门出的“印票”,不过是摆个样子,还款来源是备省交上海道衙门代收的协饷,数目如果不够,他可以代垫,但银根如此之紧,代垫恐有不能,须要及早筹划。

“应春,”他问,“汇丰的款子,月底要交,你晓不晓得,邵小村那里已经收到多少了?”

“前十来天我听说,已经收到半数了。这几天,总还有款子进来。差也不过差个百把万,不过,现在全上海的现银只有一百万,”古应春吸着气说:“这件事恐怕也是个麻烦。”

胡雪岩的心一沉,“我的信用,伤不得一点点。应春,”他说:“只有半个月的工夫了,你有没有啥好主意?”

“一时倒还没有。”古应春答说:“且等老宓来了再说。”

宓本常一直到天黑才来。据他说,一接到通知,本来马上就要赶来,只为有几个大客户提存,调度费时,所以耽误了工夫。

胡雪岩知道,所谓调度,无非先开出银票,问客户到何处提款,然后通知兑付的联号。譬如客户要提五万银子的存款,说要到江宁去提,便用最快的方法通知江宁的阜康。如果江宁“头

寸”不足,再查何处有多余的“头寸”。

上海阜康是总号,各联号存款进出的情形,都有账可查,查清楚了,通过同行的汇划,以有余补不足。

不过这是近来的情形,早些日子说要提现银,还要照付,胡雪岩便查问那些现银都到哪里去了?

“都分散到内地去了。”宓本常说:“不靠水路码头的联号,存款都增加了。不过照我计算,转到别处的只占十之六七,还有十之三四,是摆在家里了。这些现银,要到市面平空了,才

会派到市面上。”

“喔,”胡雪岩沉吟了好一会儿说道:“这十之三四的现银,也要想个法子,早点让它回到市面上。你开个单子给我,看哪几处地方,存款增加了。”

“我说过了,只要不是水路上的大码头,存款都比以前多。”

“那是怕中法一开仗,法国兵轮会到水路大码头。”胡雪岩问:“京里怎么样?”

“加了很多,而且都是大数目。”宓本常说:“文中堂的三十万都提走了。不过,北京存了四十六万。”

文中堂便是前年升了协办大学士的刑部尚书文煜,提三十万存四十六万,表示他对阜康的信心十足,胡雪岩自然深感安尉“难怪大家都想做官。”胡雪岩说:“他调到京里,也不过三、

四年的工夫,倒又积了十六万银子了。”

“不!”宓本常说:“其中十万两是他的本家的。”

“不管他了,总是他的来头。”胡雪岩又问:“上海几十家钱庄,现银只有一百万,大家是怎么应付的呢?”

“全靠同心协力,在汇划上耍把戏。”

“喔,”胡雪岩从受知于左宗棠开始,一面要办西征粮台,一面又创办了好些事业,而且做生意的兴趣,集中在丝上,对于钱庄的经营,差不多完全交给宓本常主持,钱庄的制度,有所

改变,亦很隔膜,“汇划”上能够“耍把戏”,却不甚明白。在过去,他可以不求甚解,现在出现了危机,他就非问问清楚不可了。

“说穿了,一句话:等于常在一起打牌的朋友一样,赌得再大,不过赌

筹码,今天我输他赢,明天你赢他输,听起来很热闹,无非数数筹码,记一笔帐,到时候结一结就轧平了。不过,这只好常常在一起的朋友这么办,夹一个外头人进来,赢了一票,要拿

现款走,这个把戏就耍不下去了。所以……“

所以上海的钱庄,由阜康领头,联络了十来家“大同行”,成立了一个“汇划总会”,仿照日本在明治十二年所设立的“手形交换所”的办法,用交换票据来供替现银收解。

票据交换,不能私下办理,一定要送总会,凡是汇划钱庄,到期的银票,一律先送总会,分门别类理齐,派老司务送到各钱庄“照票”。如果不误,这家钱庄便将银票收了下来,另外打

出一张收据,名为“公单”,规定以五百两为基数,不足五百两,或用现金找补,或者记帐另外再算。

这些“公单”大概在下午三、四点钟,都已集中到总会,算盘一打,立刻可以算出哪家该收多少、该付多少,譬如,阜康应收各庄银票共计一百万,本号开出的银票只有八十四万,有十

六万头寸多。

有多就有少,由总会开出“划条”交阜康向欠头寸的钱庄先收现银。时间规定是在第二天下午两点钟以前。

那么,缺头寸的钱庄怎么办呢?不要紧,第二天上午可以到公会向有头寸多的同行去拆进,利息以日计,称为“银拆”。这种一两天的同业惜款,不必打收据,由公会记一笔帐就可以了。

至于利息的计算,又分两种,不打收据的拆借,称为“活拆”,利息高低视银根松紧而定。另外一种同业长期的拆借,称为“呆拆”、要立票据,议定利息,在些期间,不受每天挂牌的

“银拆”的影响。

“这种打‘公单,的法子,就好象赌钱发筹码,所不同的是,第一,赌场的筹码,只有头家可以管,公单只要是汇划钱庄,家家可开。第二,赌场的筹码,不能拿到外面去用,公单可以

化成本号的银票,到处可用。说实了,无非无中生有,凭空生出几千万银子来,所以现银不过一百万,市面上的大生意照样在做。这就是要汇划的把戏。”

接下来便谈到丝茧的情形。丝茧业下乡收值,多仰赖钱庄放款,胡雪岩也就因为有钱庄在手里,所以成为丝业领袖,这两年因为抵制新式缫丝厂,收的茧子与丝更多。宓本常虽非胡雪岩

经营丝业方面的档手,但可以从各联号存放款进出的总帐中,看出存货有多少。

“大先生,”宓本常神情严肃他说:“现在存丝总有六七千包,茧子更多,我看用不着这么多存货。”

“你是说吃本大重?”

“是啊。”宓本常说:“粗估一估差不多有三百万银子的本钱压在那里。

不是因为这样子,古先生的十万银子,我也不好意思来讨。“

“呃!”胡雪岩立即接口:“这十万银子转到我名下。”他紧接着又转脸对古应春说:“另外的,再想办法。好在你有地皮在那里,不过现金一时周转不开而已。”

古应春满怀忧虑一扫而空,但自己虽不愁了,又为胡雪岩发愁,“小爷叔”,他说:“现在三家缫丝厂都缺货,你何妨放几千包茧子出去,新式机器,做丝快得很,一做出来,不愁外洋

没有买主,那一来不就活络了?”

“古先生这话一点不错。”宓本常也说,“今年‘洋庄’不大动,是外国人都在等,等机器做的丝,凭良心说,机器做的丝,比脚踏手摇土法子做的丝,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我也晓得。”胡雪岩用低沉的声音说:“不过,做人总要讲宗旨,更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我答应过的,不准新式缫丝厂来抢乡下养茧做丝人家的饭碗,我不能卖茧子给他们。现

在我手里再紧一紧,这三家机器缫丝厂一倒,外国人没有想头了,自然会买我的丝,那时候价钱就由我开了。”

古应春与宓本常,都认为他打的是如意算盘。不过,古应春是好朋友的身分,而宓本常是伙计,所以只有古应春还可以劝他。

“小爷叔,如果那三家新式缫丝厂倒闭了,洋商当然只好仍旧买我们土法子做的丝,可是那三家厂不倒呢?”

“不倒而没有货色,跟倒了有啥两样?”

“还有一层,小爷叔要想到,茧子虽然烘干了,到底也还是摆不长的。

一发黄就卖不起价钱了。“

“这话是不错。不过,你说上海现银不到一百万,我就放茧子出去,也换不出现银。”

“有英镑、有花旗票就可以了。”宓本常接口来个快,“譬如说,现在要还汇丰五十万,如果大先生有卖茧子的外国钱在汇丰,就可以折算给他,收进五十万现银,周转不就活络了?”

胡雪岩沉吟了好一会说:“为了维持我的信用,只好抛茧子,这话我说得响的。明天我去看邵小村,看看这五十万两银子,到底收得齐收不齐?如果银数不够,决定照你们的办法,卖茧

子来拿它补足。不然,我另有主意。”

“小爷叔,你是啥主意?”

胡雪岩笑笑,“天机不可泄漏。”他说,“是蛮狠的一着。”

吃完了饭,宓本常告辞,古应春却留了下来,因为胡雪岩刚到上海,尚未露面,到第二天消息一传,应酬就会忙不过,那时候就没有工夫细谈了。

当然胡雪岩也要跟他谈谈近况,第一个关切的是七姑奶奶,“怎么样?”

他问:“七姐好点了?”

“好得多了。”古应春的神气不同了,显得很有生气的模样,“本来右半身完全瘫了,现在有点知觉了。”

“那好!说不定还会复原呢!”

这一说,使得古应春很不安,只好老实说了,“小爷叔,我心里有个疙瘩,从瑞香一进门,没有几天就有消息,顾林在英国女皇的行宫外面,从马上摔下来,把脑子摔坏了。”他迟疑着

说:“我怕她跟我八字上不大相配。”

“嗐!”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你蛮洋派的人,怎么也相信这个。要不然,你拿他们两个人的八字,叫吴铁口去合一合看。”

提到吴铁口,不免令人失笑,当初罗四姐去合八字,原是七姑奶奶跟他串好的一出双簧。胡雪岩也知道其中的奥妙,竟真的相信吴铁口是真的铁口,岂非自欺欺人?

“你笑点啥?”胡雪岩说:“你当我荒唐?实在说一句:假的说成真的,‘真的’真的是真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铁口。”

听他说得象绕口令似的,古应春不由得好了,“好,好!我听小爷叔的话,叫吴铁口去合她的八字,不过,”他说:“她的八字我不晓得。”

“我来问她。”

“慢慢,总要等阿七有了表示以后。”

“当然。”胡雪岩说:“我明天去看了七姐,包你当天就有好消息。”

“怎么?”古应春问:“小爷叔是打算当面跟她明说。”

“当面是当面,不是明说。你到明天就晓得了。”

“复原是办不到,只望她能够起床就好了。”古应春又说:“谈到这一点,实在要谢谢瑞香。”

“对了!”胡雪岩谈到他第二件关心的事,“七姐对瑞香怎么样?”

“那没有话说,当她自己妹子一样。当然这也一半是看罗四姐的面子。”

“照这样说,应该是照她的锦囊妙计,一步一步走拢来,七姐对你有没有表示?”

“有。不过我没有答腔。”

“咦!”胡雪岩大为诧异:“为啥?”

“小爷叔,你看我现在弄得这样焦头烂额,哪里还有讨小的意思。”

“这倒也是实话。”胡雪岩问:“阜康的十万是不必再提了,你还差多少头寸?”

古应春想了一下答说:“还差十二三万。”

“差点是现款,能够变现就好。”胡雪岩说:“我再借五百包丝给你,你洋行里的朋友多,总可以卖得掉。”

古应春打的正是这个主意,踌躇好久,难于启齿,不想胡雪岩自己说了出来,心里的那份感激与痛快,难以形容了。

“小爷叔,你真是杭州人说的,是我的‘救命王菩萨’。”他说:“我把道契都抵给你。”

“不必,不必,我们弟兄何在乎此?不过应春,你开价不能太低,不然,有个盘口在那里,以后我就抬不高了。”

“是的。”古应春凝神想了一下说:“这样,小爷叔,你索性再惜两百包给我,七百包丝抵押十四万银子,一走可以,那就什么都摆平了。”

“好!光押不卖,就不算把行情压低。准走如此,”胡雪岩紧接着说:“你现在有心思想瑞香了吧?”

这一点,古应春还是不能爽爽快快地答复,沉吟未答之际,胡雪岩少不得要追问了。

“这件事老太太部蛮关心的。罗四姐更不用说,应春,你要晓得,不光是你,她对瑞香也要有个交代。”

第二天一大早,胡雪岩就到了古家。七姑奶奶已知道胡雪岩要来,叫瑞香替她栉发梳妆,又关照预备菜留胡雪岩吃饭,大为兴奋。

胡雪岩一来,当然请到病榻前面,“七姐,”他很高兴他说,“看起来精神是好得多了。”

“是啊,都要谢谢四姐。”

“为啥?”

“不是四姐派了瑞香来帮我的忙,我不会好起来,小爷叔你看!”七姑奶奶将右手提高了数寸,“现在手能够动了,都是瑞香,一天给按摩多少遍。”

“喔!”胡雪岩看一看瑞香,想要说话,却又住口,仿佛有难言之隐似地。

七姑奶奶虽在病中,仍旧神智清明,察言辨色的本事一点也不差,殷殷地从胡老太太起,将胡雪岩全家大小都问到了。

直到瑞香离去,她才问道:“小爷叔,刚才提到瑞香,你好象有话没有说出来。”

“是的。我有句话,实在不想说,不过又非说不可。”

“那么,小爷叔,我们两家是一家,你说嘛!”

“这句话是罗四姐要我带来的。”胡雪岩说:“瑞香是好人家出身,他哥哥现在生意做得还不错,想把他妹子赎回去。”

“赎回去?”七姑奶奶脸色都变了,“当初不是一百两银子卖到胡家的?”

“不是。罗四姐弄不清楚,我也记不起来,捡出老契来一看,才知道当初是典的一百两银子,规定八年回赎,今年正好是第八年。”

“那,四姐的意思呢?”

“四姐当然不肯,尤其听说在你这里还不错,更加不肯了。”

“四姐待我好。”七姑奶奶用殷切盼望的眼色看着胡雪岩说:“她晓得我离不开瑞香,应该替我想想办法。”

“办法何尝不想。不过。她哥哥说出一句话来,四姐就说不下去了。”

“喔,一句什么话?”

“她哥哥说,要为她妹子的终身着想。意思是把瑞香赎回去,要替她好好寻个婆家。”

“真的?”

看七姑奶奶是不信的语气,胡雪岩也就正好说活络话,“哪晓得他是真是假?不过,”他又把话说回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算他是假话,也驳不倒他。三个人抬不过去一个理字。七姐,你说呢?”

“依我说,”七姑奶奶微微冷笑,“小爷叔,你手下那么多人,莫非就不能派一个能干的去打听打听他哥哥的情形,是真的为瑞香着想呢,还是说好听话,拿他妹子赎回去,另打主意?”

“打啥主意?”

“知人知面不知心。照瑞香这份人材,在她身上好打的主意多得很。”

胡雪岩不作声,这是故意作出盘马弯弓的姿态,好逼七姑奶奶注深处去谈。

七姑奶奶此时心事如麻,是为瑞香在着急,盘算了好一会,言又开口说道:“小爷叔,你同四姐决不可以让瑞香的哥哥把她赎回去,不然会造孽。”

“造孽?”胡雪岩故意装出吃惊的神气,“怎么会造孽?”

“如果瑞香落了火坑,不就是造孽?”

“七姐,”胡雪岩急急问说:“你是说,她哥哥会把她卖到堂子里?”

“说不定。”

胡雪岩想了一下说:“不会的。第一,瑞香不肯,第二,她哥哥也不敢。

如说我胡某某家的丫头,会落到堂子里,他不怕我办他一个‘逼良为娼’的罪?“

“到那时候就来不及了。小爷叔,你既然想到你的面子,何不早点想办法?”

“对!”胡雪岩很快地接口,“七姐,你倒替我想个法子看。”

“法子多得很。第一,同他哥哥去商量,再补他多少银子,重新立个卖断的契。”

“不,不!这点没有用。”胡雪岩说:“如果有用,罗四姐早就办了。

我不是说过,人家生意做得蛮好,赎瑞香不是打钱的主意。“

“好!就算他不是打钱的主意,诚心诚意是为瑞香的终身,不过,他替他妹子到底挑的是什么人家?男家好不好要看一看,瑞香愿不愿意也要问一

问。如果是低三下四的人家,瑞香又不愿意,小爷叔,那就尽有理由不让他赎回去了。“

“这话……”胡雪岩不便驳她太武断,急转直下他说:“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他为瑞香好,我们也是为瑞香好,替瑞香好好找份人家,只要瑞香自己愿意,他哥哥也就没话说了。”

七姑奶奶想了一下说:“小爷叔,我想请四姐来一趟,请她来劝一劝瑞香。”

“劝啥?”胡雪岩答说:“莫非我就不能劝她?”

“我怕小爷叔说话欠婉转,瑞香是怕你,就肯答应,也是很勉强的。这种事,一勉强就没有意思了。”

“什么事要瑞香答应?而且要心里情愿?七姐,你何妨同我实说,你晓得的,我们家的丫头都不怕我的,倒是对四姐,她们还有忌惮。”

“既然如此,我就实说吧!小爷叔,我在瑞香来的第二天,心里就在转念头了,我一直想替应春弄个人,要他看得上眼,要我也投缘,象瑞香这样一个拿灯笼都寻不着的人,四姐替我送

了来,我心里好高兴。本想等小爷叔你,或者四姐来了,当面求你们,哪知道其中还有这么一层曲折,真叫好事多磨了。”

“七姐,你说实话,我也说实话。”胡雪岩很恳切地答道:“我们也想到,你要有个好帮手,凡事能够放心不管,病才好得起来。不过你们夫妻的感情,大家都晓得的,这件事只有你自

己来发动,我们绝不好多说。如今七姐你既然这样说了,我同四姐没有不赞成的。不过,这件事要三方面都愿意。”

“哪三方面?”七姑奶奶抢着问说。

“你,应春,还有瑞香。”胡雪岩紧接着说:“瑞香我来劝她,我想,她一定也肯的。”

“小叔爷,你怎么晓得她一定肯?”

“我们家常常来往的女太太,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少说也有二三十位,一谈起人缘,瑞香总说:”要算七姑奶奶‘,从这句话上,就可以晓得了?“

胡雪岩编出来这套话,使得七姑奶奶面露微笑,双眼发亮,显然大为高兴。

“七姐,”胡雪岩问说:“现在我要提醒你了,你应该问一问应春愿意不愿意。”

“他不愿也要愿。”七姑奶奶极有把握地,“小爷叔你不必操心。”

“不见得。”胡雪岩摇摇头:“去年他去拜生日,老太太问过他,他说他决不想,好好一个家,问苦生出许多是非?看来他作兴不肯讨小。”

七姑奶奶“哈哈”一声笑了出来,“世界上哪个男人不喜欢讨小?”她说:“小爷叔,你真当我阿木林?”

“阿木林”是洋场上新兴起来的一句俗语,傻瓜之意。胡雪岩听她语涉讥嘲,只好报以窘笑。

“倒是瑞香家里,小爷叔怎么把它摆平来。”

“我想……”胡雪岩边想边说:“只有叫瑞香咬定了,不肯回去。他哥哥也就没法子了。”

“一点不错。小爷叔,请你去探探瑞香的口气,只要她肯了,我会教她一套话,去应付他哥哥。”

于是,胡雪岩正好找个僻静的地方,先去交代瑞香,原是一套无中生有的假话,只要瑞香承认有这么一个哥哥,谎就圆起来了。

至于为古应春作妾,是罗四姐早就跟她说通了的,就不必费辞了。

等吃完了饭,胡雪岩与古应春一起出门,七姑奶奶便将瑞香找了来,握着她的手悄悄问说:“你们老爷跟你说过了?”

瑞香想了一下才明白,顿时脸红了,将头扭了过去说:“说过了。”

“那么,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瑞香很为难,一则是害羞,再则是为自己留点身分,“愿意”二字怎么样也说不出口,迟疑了好一会才想起一句很含蓄也很巧妙的话:“就怕我哥哥作梗。”

七姑奶奶大喜:“这么说,你是肯了。”她说:“瑞香,我老早就当你妹子一样了,将来决不会薄待你。”

“我晓得。”瑞香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七姑奶奶是真的怕瑞香觉得作妾委屈,在胡雪岩跟她谈过此事以后,便叫小大姐把她的首饰箱取了来,捡了一只翡翠镯子、一只金刚钻戒藏在沈下,此时便将头一侧说道:“我枕头下面

有个纸包,你把它拿出来。”

枕下果然有个棉纸包,一打开来,宝光耀眼,瑞香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然,她要将首饰交到七姑奶奶手里。

“来!”七姑奶奶说:“你把手伸过来。”瑞香不肯,七姑奶奶便用另一只不甚方便的手,挣扎着要来拉她的手,看那力不从心的模样,瑞香于心不忍,终于将手伸过去了。

帮七姑奶奶的忙,翠镯套上左腕,钻戒套人右手无名指,瑞香忍不住端详了一下,心头泛起一阵无可形容的兴奋。

“妹妹!现在真是一家人了。”

“七姑奶奶,这个称呼不敢当。”

“有啥不敢当,我本来就一直拿你当妹子看待。”七姑奶奶又说:“你对我的称呼也要改一改了。”

“我,”瑞香窘笑道:“我还不知道怎么改呢?”

“一时不改也不要紧。”七姑奶奶接下来说:“我们谈正经。将来你哥哥、嫂嫂来,我们当然也拿他们夫妇当亲戚看待。眼前,你有没有想一想,怎么样应付他?”

“我还没有想过。”瑞香迟疑他说:“我想只有好好跟他商量。”

“商量不通呢?”

“那,我就不晓得怎么说了。”

“我教你。”七姑奶奶问道:“《红楼梦》你看过没有?”

瑞香脸一红:“我也不认识多少字。”她说:“哪里能够看书?”

“听总听人说过?”

“是的。”瑞香答说:“有一回听人说我们胡家的老太太,好比贾太君。

我问我们大小姐贾太君是什么人,才知道出在《红楼梦》上。“

“那么贾宝玉你总也知道?”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凤姐都听说过的。”

“袭人呢?”

“不是怡红院里的丫头?”

“不错。袭人姓花,她的哥哥叫花自芳,也是要来赎他妹妹,袭人就说,

当初是家里穷,把我卖到贾家,既然如此,何苦现在又要把我赎回去?我想,你也可以这样跟你哥哥说。如果他说,现在把你弄回去,是为你着想,你就问他当初又何以不为你着想!看

他有什么话说?“

“嗯,嗯!”瑞香答应着,“我就这样子同他说。”

“当然。我们还要送聘金。”

“这一层,”瑞香抢着说:“奶奶同我们老爷谈好了。”

无意中改了口,名分就算从此而定了。

胡雪岩去看邵友濂扑了个空,原来这天李鸿章从合肥到了上海,以天后宫为行馆,邵友濂必须终日陪侍在侧,听候驱遣。

非常意外地,胡雪岩并未打算去看李鸿章,而李鸿章却派人送了一封信到转运局去邀胡雪岩,请他第二天上午相晤,信中并且说明,是为了“洋药”

进口加税一事,有些意见想请他转达左宗棠。

“洋药进口加税,左大人去年跟我提过。我还弄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李合肥明天跟我谈起来,一问三不知,似乎不大好。“胡雪岩问古应春:”我记得你有个亲戚是烟土行大老板,他总清楚吧?“

他所说的是古应春的远房表叔,广东潮州人,姓曾,开一家烟土行,牌号就叫“曾记”,规模极大,曾老板是名副其实的“土财主。”古应春跟他不大有来往,但为了胡雪岩,特地到南

市九亩地去向他请教。

实不相瞒,你问我,我还要问人。我们帐房吴先生最清楚。“曾老板说:”胡大先生,我久已仰慕了,不过高攀不上。应春,你晓得的,我一个月吃三回鱼翅,今天碰得巧,能不能请胡

大先生来吃饭,由吴先生当面讲给他听,岂不省事?“

“不晓得他今天晚上有没有应酬?”古应春因为胡雪岩不大愿意跟这些人来往,不敢代为答应,只说:“我去试试看。”

于是曾老板备了个“全贴”交古应春带回。胡雪岩有求于人,加以古应春的交情,自无拒绝之理,欣然许诺,而且带了一份相当重的礼去,是一支极大的吉林老山人参。

曾老板自是奉如上宾,寒暄恭维了好了阵,将帐房吴先生请了来相见,是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谈起来才知道是秀才,在这烟土行当帐房,似乎太委屈了。

“鸦片是罂粟熬炼出来的。罂粟,中国从古就有的,出在四川,苏东坡四川人,他做的诗:”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汤里加蜜,是当调肺养胃的补药服的。“

“到底是秀才。”胡雪岩说道:“一开口就是诗。”

“吴先生,”古应春说,“我们不必谈得这样远,光说进口的鸦片好了。”

鸦片进口,最早在明朝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规定要收税,是当药材用的,鸦片治瘌疾,万试万灵。

不过明末清初,吸食鸦片是犯禁的,而且当时海禁甚严,鸦片亦很少进口。到了康熙二十三年,放宽海禁,鸦片仍准当作药材进口,收税不多,每十斤征税两钱银子。以后吸鸦片的人慢

慢多了,雍正年间,曾下禁令。有句俗语:“私盐愈禁愈好卖。”鸦片亦是如此,愈禁得严,走私的愈多,从乾隆三十八年起,英国设立东印度公司,将鸦片出口贸易当作国家的收入,走私

的情形就更严重了。

走私的结果是“白的换黑的”,鸦片进口,白银出口。

乾隆三十年前,进口的鸦片不过两三百箱,末年加到一千箱,道光初年是四千箱,十年工夫加到两万三千多箱。至于私运白银出口,道光三年以前,不过数百万两,到道光十八年增加到

三千万两,这还是就广东而言,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亦有数千万两,国家命脉所关,终于引起了鸦片战争。

“至于正式开禁抽税,是在咸丰七年。”吴秀才说,“当时是闽浙总督王懿德,说军需紧要,暂时从权,朝廷为了洪杨造反,只好允许。第二年跟法国定约,每百斤收进口税三十两。鸦

片既然当作药材进口,所以称做‘洋药’,在云南、四川出产的,就叫‘土药’。不论洋药、土药,在内地运销,都要收厘捐,那跟进口税无关。”

但左宗棠却认为“税”跟“厘”实际上是一回事,主张寓禁于征,每百斤共收一百五十两。胡雪岩拿这一点向吴秀才请教,是分开征收的好,还是合并为宜。

“以合并为宜。”吴秀才说:“厘捐是从价征税,土药便宜洋药贵,如果拿洋药冒充土药,税收就减少了。”

“不错,不错。这个道理很浅,也很透彻,不过不懂的人就想不到。”

胡雪岩很高兴他说:“多谢,多谢,今天掉句文真叫‘获益良多’。”

胡雪岩有个习惯,每到上海,一定要到宝善街一家叫渭园的茶馆去吃一次茶,而且一走带足了十两六十两的银票,这是他本性仁厚、不忘老朋友的一点心意。他有许多老朋友,境况好的

在长三堂子吃花酒见面,在渭园见到的,大致境况并不太好,问问近况,量人所需,捏两张银票在手里,悄悄塞了过去,见不别的他会问,一样也托人带钱去接济。所以他有好几个老朋友,

经常会到阜康或者转运局去打听:“胡大先生来了没有?”

这天到渭园来的老朋友很多,大多是已经打听好了来的,一周旋,不知不觉到了十点钟,古应春提醒他说:“小爷叔,你的辰光快到了,这个约会不能耽误。”

李鸿章的约会怎好误时?胡雪岩算好了的,约会是十一点钟,从渭园到天后宫,不过一刻钟的工夫,尽来得及。

“还早,还早!”

“不,小爷叔,我们先到转运局坐一坐。”古应春说:“刚才我在这里遇见一个朋友,打听到一个蛮要紧的消息,要先跟你谈一谈。”

“好!我本来要到转运局去换衣服。”胡雪岩不再逗留,相偕先到转运局,在他的“签押房”中密谈。

“我在渭园遇见海关上的一个朋友,据他告诉我,各省的款子大致都到了,就少也极有限。不过,听说邵小村打算把这笔现银压一压,因这一阵‘银拆’大涨,他想套点利息。”

胡雪岩点点头,沉吟了一会说:“套利息也有限,邵小村还不至于贪这点小利,说不定另外有花样在内。”

“不管他什么花佯,这件事要早点跟他去接头。”

“不!”胡雪岩说:“他如果要耍花样,迟早都一样,我就索性不跟他谈了。”

“那……”古应春诧异:“小爷叔你预备怎么办呢?”

“我主意还没有走。”胡雪岩说:“到天后宫回来再商量。”

换了公服,到天后宫递上手本。李鸿章关照先换便衣相见,他本人服丧,

穿一件淡蓝竹布长衫,上套黑布马褂,形容颇为憔悴。

胡雪岩自然有一番慰问。李鸿章还记得他送了一千两银子的奠仪,特地道谢,又说礼太重,但又不便退回,只好捐了给善堂。寒暄了好一阵,方始谈入正题。

“鸦片害人,由来已久。不过洋药进口税是部库收入的大宗,要说寓禁于征,不如说老实话,还是着眼在增加税收上面,来得实惠。”

一开口便与左宗棠的宗旨相悖,胡雪岩无话可说,只能答应一声:“是。”

“增加税收,加税不是好办法,要拿偷漏的地方塞住,才是正本清源之计。”李鸿章又说:“同治十一年上海新行洋药税章程,普鲁士的领事反对,说加厘有碍在华洋商贸易。这话是说

不通,加厘是我们自己的事,与缴纳进口税的洋商何干?当时总署驳了他。不过赫德说过,厘捐愈重,走漏愈甚,私货的来路不明,正当的洋商生意也少了。所谓加厘有碍在华洋商贸易,倒

也是实话。”

“是。”胡雪岩答说:“听说私货都是香港来的。”

“一点不错。”李鸿章说:“我这里有张单子,你可以看看。”

说着,从炕桌上随手拿起一张纸,递了过来。胡雪岩急忙站起,双手将单子接了过来,回到座位上去看。

单子上写明:从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四年,到香港的洋药,每年自八万四千箱至九万六千箱不等,但运销各口,有税的只有六万五千箱到七万一千箱。

光绪五年到港十万七千箱,有税的只有八万六千箱,每年走私进口的,总在两万箱以上。

“洋药进口税每箱收税三十两,厘捐额走二十两,地方私收的不算,合起来大概每箱八十两。私货有两万箱,税收就减少一百六十万。”李鸿章急转直下地说:“赫德现在答应税厘一起

加,正税三十两以外,另加八十两,而且帮中国防止走私,这个交涉也算办得很圆满了。”

“大人办洋务,当今中国第一。”胡雪岩恭维着说:“赫德一向是服大人的。”

“洋人总还好办,他们很厉害,不过讲道理。最怕自己人闹意气,我今天请你来就是为此。”

显然的这所谓自己人闹意气,是指左宗棠而言,胡雪岩只好含含糊糊地答应一声,不表示任何意见。

“我想请你转达左爵帅,他主张税厘合征,每箱一百五十两。

赫德答复我说:如果中国一定要照这个数目征,他也可以承认,不过他不能担保不走私。雪岩,就算每年十万箱,其中私货两万五千箱,你倒算算这笔帐看。“

胡雪岩心算极快。十万箱乘一百一十两,应征一千一百万两银子,照一百五十两征税,七万五千箱应征一千一百二十五万两,仍旧多出二十五万两银子。

“二十五万两银子是小事,防止走私,关系甚大,有赫德保证,我们的主权才算完整。不然以后走私愈来愈多,你跟他交涉,他说早已言明在先,歉难照办。你又其奈他何。所以请你劝

劝左爵帅,不必再争。”李鸿章又说:“目前局势不好,强敌压境,我们但求交涉办得顺利,好把精力工夫,用到该用的地方。雪岩,你觉得我的话怎么样?”

“大人为国家打算,真是至矣尽矣,左大人那里我一定切切实实去劝,

他也一定体谅大人的苦心的。“

“这就仰仗大力了。”

“言重,言重!”胡雪岩掌握机会,转到自己身上的事:“不过,说到对外交涉上头,尤其是现在我们要拉拢英国对付法国,有件事要请大人作主。”

“喔!”李鸿章问:“什么事?”

“汇丰的借款,转眼就到期,听说各省应解的协饷,差不多都汇到了,即使相差也有限。我想求大人交付小村,把这笔款子早点拨出来,如果稍为差一点,亦请小村那里补足。现在上海

市而上现银短缺,只有请海关拿库存现银放出来调剂调剂。小村能帮这个忙,左大人一定也领情的。”“我来问问小村。”李鸿章的话说得很漂亮,“都是公事,都是为国家,理当无分彼此。”

话漂亮,而且言行相符,当天下午,胡雪岩就接到邵友濂的信,说各省应解款项只收到四十七万,不足之数奉谕暂垫,请他派人去办理提款手续。

“还款是在月底。”宓本常很高兴地说,“这笔头寸有几天可以用,这几天的‘银拆’很高,小小赚一笔。”

“不必贪小。”胡雪岩另有打算,“你明天去办个转帐的手续,请他们打汇丰的票子,原票转帐,掉回印票,做得漂亮点。”

宓本常是俗语说的“铜钱眼里翻跟斗”的人物,觉得胡雪岩白白牺牲了利息,未免太傻。不过东家交代,惟有遵命。第二天一早就把转帐的手续办妥当,领回了盖有陕甘总督衙门关防的

印票。胡雪岩便将印票注销,交代转运局的文案朱师爷,写信给左宗棠,报告还款经过以外,将李鸿章所托之事,切切实实叙明,最后特别提到,李鸿章很够意思,请左宗棠务必也买他一个

面子。

这封信很要紧,胡雪岩亲自看着,到下午四点多钟写完,正要到古家去看七姑奶奶,哪知古应春却先来了。

“小爷叔,”他手里持着一份请柬,“汇丰的‘康白度’曾友生,亲自送贴子来,托我转交,今天晚上请小爷叔吃饭,特别关照,请小爷叔务必赏光。”

“喔!”胡雪岩智珠在握,首先问说:“他还请了哪个?”

“除了邀我作陪,没有别人。”

“坟方呢?”

“在虹口泰利。”

“那不是只有外国人去的馆子?”

“不错。”古应春说:“我想他为的是说话方便,特为挑这家中国人不去的法国菜馆。”

“喔!”胡雪岩沉吟了一会,捻一捻八字胡子微笑道:“看样子不必我开口了。”“小爷叔,”古应春说,“你本来想跟他开口谈啥?”“你想呢?”

古应春仔细想了想说:“我懂了。”

六改弦易辙汇丰银行的买办曾友生,为人很势利,喜欢借洋人的势力以自重。他对胡雪岩很巴结,主要的原因是,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的“大班”,不论以前是否认识,都可以排闼直入去

打交道,所以他不敢不尊敬。但胡雪岩却不大喜欢这个人,就因为他势利之故。

但这回他是奉了他们“大班”之命,来跟胡雪岩商量,刚收到五十万现银,需要“消化”,问胡雪岩可有意借用。

“现在市面上头寸很紧,你们这笔款子可以借给别人,何必来问我这个做钱庄的?”

“市面上头寸确是很紧,不过局势不大好,客户要挑一挑。论到信用,你胡大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金字招牌。”曾友生赔着笑说:“胡大先生,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请你挑挑我。”

“友生兄,你言重了。汇丰的买办,只有挑人家的,哪个够资格来挑你?”

“你胡大先生就够。”曾友生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除了你,汇丰的款子不敢放给别人,所以只有你能挑我。”

“既然你这么说,做朋友能够帮忙的,只要我办得到,无不如命。不过,我不晓得怎么挑法?”

“无非在利息上头,让我稍稍戴顶帽子。”曾友生开门见山地说,“胡大先生,这五十万你都用了好不好?”

“你们怕风险,我也怕风险。”胡雪岩故意问古应春:“王中堂有二十万银子,一定要摆在我们这里,能不能回掉他?”

古应春根本不知道他说的“王中堂”是谁?不过他懂胡雪岩的意思,是要表示阜康的头寸很宽裕,便也故意装困惑地问:“呀,小爷叔,昨天北京来的电报,你没看到?”

“没有啊!电报上怎么说?”

“王中堂的二十万银子,一半在北京,一半在天津,都存进来了。”古应春又加一句:“莫非老宓没有告诉你?”

“老宓今天忙得不得了,大概忘掉了。”胡雪岩看着曾友生说:“收丝的辰光差不多也过了,实在有点为难。”

“胡大先生,以你的实力,手里多个几十万头寸,也不算回事,上海谣言多,内地市面不坏。马上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阜康有款子,不怕放不出去,你们再多想一想看。吃进这

笔头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胡雪岩点点头停了一下问道:“利息多少?”

“一个整数。”曾友生说:“不过我报只报八五。胡大先生,这算蛮公道吧?”

“年息还是月息?”

“自然是月息。”

“那么,年息就是一分二。这个数目,一点都不公道。”

“现在的银根,胡大先生,你不能拿从前来比,而且公家借有扣头,不比这笔款子你是实收。”

胡雪岩当然不会轻信他的活,但平心而论,这笔借款实在不能说不划算,所以彼此磋磨,最后说定年息一分,半年一付,期限两年,到期得展延一年。

至于对汇丰银行,曾友生要戴多少帽子,胡雪岩不问,只照曾友生所开的数

目承认就是。

胡雪岩原来就已想到要借汇丰这笔款子,而汇丰亦有意贷放给胡雪岩。

彼此心思相同,加以有胡雪岩不贪小利、提前归还这很漂亮的一着,汇丰的大板,愈发觉得胡雪岩确是第一等的客户,所以曾友生毫不困难地将这笔贷款拉成功了,利息先扣半年,曾友

生的好处,等款子划拨到阜康,胡雪岩自己打一张票子,由古应春转交曾友生,连宓本常都不知道这笔借款另有暗盘。

司行中的消息很灵通,第二天上午城隍庙豫园的“大同行”茶会上,宓本常那张桌子上,热闹非凡,都是想来拆借现银的。但窟本常的手很紧,因为胡雪岩交代,这笔款子除了弥补古应

春的宕帐以外,余款他另有用途。

“做生意看机会。”他说:“市面不好,也是个机会,当然,这要看眼光,看准了赚大钱,看走眼了血本无归。现在银根紧,都在脱货求现,你们看这笔款子应该怎么用?”

古应春主张囤茶叶,宓本常提议买地皮,但胡雪岩都不赞成,唯一的原因是,茶叶也好,地皮也好,投资下去要看局势的演变,不能马上发生作用。

“大先生,”宓本常说:“局势不好,什么作用都不会发生,我看还是放拆息最好。”

“放拆息不必谈,我们开钱庄,本意就不是想赚同行的钱。至于要发生作用,局势固然有关系,主要的是看力量。力量够,稍为再加一点,就有作用发生。”胡雪岩随手取过三只茶杯,

斟满其中的一杯说:“这两只杯子里的茶只有一半,那就好比茶叶同地皮,离满的程度还远得很,这满的一杯,只要倒茶下去,马上就会流到外面,这就是你力量够了,马上能够发生作用。”

古应春颇有领会了,“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他说:“小爷叔,你的满杯茶,不止一杯,你要哪一杯发生作用?”

“你倒想呢?”

“丝?”

“不错”

古应春大不以为然。因为胡雪岩囤积的丝很多,而这年的“洋庄”并不景气,洋人收丝,出价不高,胡雪岩不愿脱手,积压的现银已多,没有再投入资金之理。

“不!应春。”胡雪岩说:“出价不高,是洋人打错了算盘,以为我想脱货求现,打算买便宜货,而且,市面上也还有货,所以他们还不急。我呢!

你们说我急不急?“

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古应春与宓本常都不知如何回答了。

“你们倒说说看,怎么不开口。”

“我不晓得大先生怎么样?”宓本常说:“不过我是很急。”

“你急我也急。我何尝不急,不过愈急愈坏事,人家晓得你急,就等着要你的好看了。譬如汇丰的那笔款子,我要说王中堂有大批饯存进来,头寸宽裕得很,曾友生就愈要借给你,利息

也讨俏了,只要你一露口风,很想借这笔钱,那时候你们看着,他又是一副脸嘴了。”

“这似乎不可以一概而论。”古应春总觉得他的盘算不对,但却不知从何驳起。

“你说不可一概而论,我说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我趁市价落的时候,把市面上的丝收光,洋人买不到丝,自然会回头来寻我。”

“万一倒是大家都僵在那里,一个价钱不好,不卖,一个价钱太贵,不

买。小爷叔,那时候,你要想想,吃亏的是你,不是他。“

“怎么吃亏的是我?”

“丝不要发黄吗?”

“不错,丝要发黄。不过也仅止于发黄而已,漂白费点事,总不至于一无用处,要掼到汪洋大海。”胡雪岩又说:“大家拼下去,我道里是地主,总有办法好想,来收货的洋人,一双空

手回去,没有原料,他厂要关门。我不相信他拼得过我。万一他们真是齐了心杀我的价,我还有最后一记死中求活的仙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