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粟裕年谱 > 第16章

第16章

书籍名:《粟裕年谱》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6月28日召开各师各纵队首长会议,传达讨论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指示。各部队首长一致要求,首先在苏中打一个胜仗。会后,立即从海安赶赴淮安,请华中分局讨论决定。同时,要求华野指挥机关做好到淮南作战的准备,突击翻印淮南、淮北地图。

  同日陈毅在新安镇与谭震林等会晤。“研究结果,华中主力西移,鲁南部队南下,均要于七月十五日才能赶到淮南南北铁道沿线的攻击位置”。谭震林当天返回淮安。

  6月29日酉时,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发出报中共中央并陈毅、舒同电,指出:苏中当面集结有国民党军九个师(旅),我军主力亦集中于苏中。如华中野战军主力即向淮南转移,不仅7月10日难于到达,“且将使苏中有迅速被顽攻占之极大可能”。“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为此建议:“在作战第一阶段中,王陶两纵仍位于苏中,解决当地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钳制敌人,使顽无法西调;至山东及刘邓主力完成第一阶段进行第二阶段时,我们再以王陶两纵加入(8月中旬)蚌浦段作战”。

  但在第一阶段,以第四旅、第五旅及淮南独立旅共九个团担任蚌浦段作战任务,配合山东主力在淮北的作战。

  6月30日陈毅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华中野战军电,说“我们认为七月间非打不可,则王陶纵队应立即西开,保证于七月十日到七月二十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我们始终认为王陶留苏中一二仗无法改变该地严重局势,胶滞于该地于全局不利”。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于18时同时发出两电。一电给陈毅,说:“华中二十九日酉时电,主力留苏中确保财源,而将淮南作为钳制方向,以九个团担任破路阻敌,此意见似有理由,你们觉得如何?盼告。”一电给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指示:“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舒同、邓子恢、张鼎丞电,决定推迟原定外线出击时间,指出:“蒋为各方所迫将发继续停攻命令,似此我各部暂时宜位于待机位置,以免集中过早暴露企图。”

  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各区各部队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大内战已从二十六日围攻五师开始,我即将进行自卫战争”,各部应抓紧进行突击训练。

  同日山野致华中野战军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电:“同意王陶纵留苏中地区待机,但五旅应开至六合、天长间整训,华中在淮南组织九个团的部署,望立即准备就绪为要”。

  7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华中分局电,指出:

  “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之顽可能同时向我进攻,果如此,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7月7日陪同滕代远视察雪枫军政大学和第十纵队。对内战爆发时保卫高邮、邵伯的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作指示。

  7月10日华中野战军情报部门截获国民党军作战命令,得知国民党军将在三四天内向苏中地区进攻,首先四路进攻黄桥、如皋等地,得手后会攻海安。

  同日主持华中野战军作战会议,决定先机制敌,发起苏中战役,第一仗在苏中前部地区作战,以整编第八十三师为首歼目标,到敌人进攻的出发地泰兴、宣家堡去打。在兵力部署上,以12个团对敌人2个团,形成6比1的优势。

  同日在参战部队营以上干部大会上讲话,并要科、团以上干部上台同大家见面,以建立适应打大仗需要的指挥关系。

  同日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始打”的指示》。

  同日24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于海安县景家庄(现太平庄)发出《关于攻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

  7月11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山野并华中军区电,报告宣(家堡)泰(兴)战斗部署。7月13日,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宣泰战斗。经三天激战,全歼宣家堡之敌,基本歼灭泰兴之敌,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两个团另两个营3000余人,取得苏中战役第一次作战胜利。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指出:“国民党拟于本月十二日开始大举进攻苏皖区。

  望充分注意。”

  7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张云逸、黎玉、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电,通告:“苏北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方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指示:“在此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同日陈毅、宋时轮报中央军委、冀野并致华中军区电,说:“粟部已自主发动进攻,敌必迅速开始大举进攻华中”。

  7月14日陈毅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粟裕电,询问“粟十三日行动结果如何”,指示:“粟应选择扬、泰、南通前进之敌,择其好打者争取一两个好仗。”

  同日陈毅、宋时轮致中共中央军委电,说:“敌本月如大举进攻苏皖,这是分区蚕食的狡计。苏皖现有力量难于胜任应付,必须友邻区暂时出动配合,才足以挽救。我们意见应即执行前定作战计划,截断津浦路南段、陇海路徐西段,造成山东、太行主力在淮北之会合,准备渡淮作战。只有全面大打,才能制服蒋分区蚕食的狡计。”

  7月15日发出致华中军区、山野电,报告敌军动向和我军作战部署,“决定除以一部留泰兴、宣家堡、黄桥、姜堰之线钳制顽军外,其余决东进以歼击进攻如皋之敌”。当天晚上,即挥师东进,急行军一百几十里,奔袭进犯如皋之敌。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复陈毅、宋时轮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张鼎丞、邓子恢电,指示:“只要蒋军大攻苏皖,即使徐州、开封之敌不动,我鲁南太行两军仍照原计划南下行动;但在蒋军尚未进攻苏皖时,我军仍在现地待机,最近几天,可看一看泰兴战斗结果如何。”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转粟裕并告陈毅、宋时轮电,指示:“此次泰兴作战不论胜败如何,均须于结束战斗后,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再战。即使打了大胜仗,也要如此,因敌人会继续进攻,我军在南线须准备打四五个大胜仗,方能解决问题。”

  7月16日陈毅、宋时轮致华东野战军并告华中军区电,指示:在敌大举进攻华中的部署未查明前,宜待机而动,华中主力适时向西移。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电,指出:“蒋军兵力均已摆上第一线,很少后备力量,如我能在苏中、淮北、陇海地区歼灭其八九个师,在胶济线歼灭其二三个师,即足打开局面,改变形势。”

  7月17日12时30分,在如皋以西的加力市郭家庄签发《华中野战军歼灭进犯如皋之敌的作战命令》。18日晚发起战斗。19日到第六师指挥所指导。经四天四夜激战,于21日胜利结束战斗,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四十九师一个半旅、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九十九旅各一部共15万余人,整编第四十九师中将师长王铁汉被俘后化装潜逃。

  同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致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提出:“淮北如山东主力不南下,很难支持,如果五河、泗县、灵璧、睢宁等城失守,对将来整个战局不利。建议山东主力迅速南下”。

  同日陈毅、宋时轮致中共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电:“山东野战军出淮北的时机,视徐州敌人动向而定”。

  7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询问华中敌情及战况,询问:“我在泰兴及宣家堡所打者是否即八十三师,该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是否可能夺取泰州?”7月20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复电,回答中央军委询问说,整编第八十三师即原第一百军,其第十九旅除旅部外已被全部歼灭。认为“目前苏中必须连续作战三次,取得胜利,结束后,部队必须休整一个时期,再行决定夺取泰州与否”。

  同日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薛岳指挥五个整编师(军)兵力向淮北解放区发起进攻。

  同日亥时,陈毅、宋时轮致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张云逸、黎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电,报告国民党军进攻淮北情况及我军部署。

  7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复陈毅、宋时轮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指出:

  “徐州附近之作战关系全局”。如打得好“可以切断徐蚌路,配合刘邓大军发展新局面”;如打得不好,“则苏中、淮北将处于困难地位”。“因此你们必须等候八十八师、二十八师出来,并进至有利于我们之地点,然后集中全力歼灭其一个师,得手后再歼第二个师。此两师解决,则全局胜利”。7月23日,山东野战军发出《打击徐州东犯之敌的作战命令》。7月26日,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主力到达淮北地区。

  7月20日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并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中共中央电,报告宣泰、如皋两战战果及下一步部署,提出采取乘胜收兵的方针:“为保持与巩固已得胜利,争取部队休整,争取主动,暴露敌人弱点,制造敌人错误,拟即乘胜收兵。将主力一、六两师撤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陈毅、宋时轮7月22日复电指示:“你们部队能再战时,则仍应坚决彻底歼灭七十九师为好,如是才能争取较长期休息,否则一切请按敌我实况处理,在海安东北地区待机是好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于7月22日复电,建议将七十九师歼灭以后再行收兵。中共中央军委于7月24日复电:“同意粟电乘胜收兵,休整两星期后再战。”

  同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指出:“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

  同日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五百余人,在旅长皮定均率领下,安全突围,到达淮南解放区。

  7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粟裕:“(一)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二)敌情尚严重,望将参战主力集中休整,补充缺额,恢复疲劳,以利再战。”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郑位三、李先念、王震、陈赓、谢富治电,通报粟裕集团12个团7月15日在苏中歼敌一个旅之后,又于7月20日歼敌两个旅。

  同日在如(皋)黄(桥)公路上的搬经镇召开参战部队干部大会。滕代远、粟裕先后发表讲话。

  7月23日得知自南通、靖江、泰州增援的国民党军四个师已到达如皋附近,决定解除对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师的围攻,主动放弃如皋县城,主力部队北撤海安地区休整。

  7月24日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发出关于如皋战后政治工作的指示。

  7月25日戌时,发出致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中共中央电,报告苏中当面敌军有十师之众,华中野战军仅能集中35万人于一个突击方向,短期内难以打开更大局面,建议将在淮南的第五旅调至苏中参战。7月27日,陈毅致中共中央电,说“粟二十五日请示调五旅赴苏中事,值得作全面考虑”,“我认为淮南五旅不改东调,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步向西转移”,“请军委决定,通知实施”。

  7月27日国民党军攻占淮南的天长县。7月30日再占淮南的盱眙县。

  7月28日下午4时,由海安出发去淮安,请华中分局常委讨论决定是否主动放弃海安。面对10万敌军分进合击海安的形势,粟裕设想以一部兵力打运动防御战,掩护主力部队休整,然后主动放弃海安,以造成敌人错觉,创造有利战机。7月30日,华中分局常委会议讨论同意粟裕的意见。8月1日,自淮安返回海安,当天晚上召开师和纵队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华中分局的决定。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宋时轮、张鼎丞、邓子恢电,指出:“蒋军经过整编,其战斗力一般加强,我军对其作战时,必须取集中优势分割歼灭方针,其比例为三对一或四对一,否则不易解决战斗,欲速不达。

  无好打之机会时,宁可迟几天等候机会。”

  同日陈毅致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电,指示:津浦线是主要战线,五旅不宜东调。

  7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张鼎丞、邓子恢、粟裕电,指示:“在我军主力未获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此次粟部歼敌二万,打得很好,今后作战亦不要过于性急,总以打胜仗为原则。”

  同日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五师、整编第四十九师、整编第二十一师、整编第八十三师、整编第二十五师等部共七个旅开始向海安进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在海安以南以西实行运动防御,阻止敌人进攻。第一师、第六师进入海安、李堡一线之北休整。

  7月31日陈毅、宋时轮致中共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张云逸、黎玉、袁仲贤、张鼎丞、邓子恢、粟裕电,说陇海线两侧敌军主力均有增加,只能击溃不能歼灭,决定以山东野战军主力向灵璧、泗县找桂系军队求战,拟先消灭两个团,再转而进击津浦路徐蚌段。中共中央军委8月3日收到此电,当即复电指示:“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

  8月1日午时,发出致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并中共中央电,再次建议第五旅以及华中军区特务团迅速东移苏中参战。电报说:“我各战略区除在战略上应互相配合外,在战役上似不应要求一定之配合(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而在单独作战,以自己力量解决当面敌人,否则会影响到另一战略区之机动。依目前华中兵力,实无法组成两个野战军。现天长、盱眙既失,五旅等部留淮南已无大作用。因此建议将淮南主力大部东移苏中参战。只要苏中局面打开,则淮南形势亦可能逐渐改善,而后我们再以主力西移,则淮南局面亦可能打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