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革命史家胡华 > 第27章 秉持史德逆境潜心向学(6)

第27章 秉持史德逆境潜心向学(6)

书籍名:《革命史家胡华》    作者:刘涓迅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时,必须阐明毛泽东等对中国革命性质、革命转变问题的正确看法,批判一、二、三次“左”倾路线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定界限的错误;“不断革命论”、“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就是社会主义的开始”等“理论”的错误。在讲抗日战争时期时,必须把《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讲清楚,并把这一问题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人民的胜利”的思想联系起来,批判“抗日战争胜利了,仍是蒋介石的天下”这种思想错误的实质。在讲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则必须把七届二中全会怎样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及这一路线的实质,讲清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问题讲清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要全面分析,对资产阶级的反动面、反动影响,胡适的改良主义、戴季陶主义、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等各色改良主义思想认真的揭发批判。

  本课的第15、16章应该认真的讲,从理论上,从国家建设实际上作系统的分析使同学对当前国家建设实际及其前途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不要前松后紧,以至把过渡时期这一段挤掉了。(2)本科的讲授必须贯彻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必须把“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思想,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思想,贯穿到本课的讲授中。应该着重讲:在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正确同志坚持不懈地维护党的团结,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行动,特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些同志的努力,党避免了被分裂的危险,应该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指出陈独秀、罗章龙、张国焘等分裂党,破坏党的团结的错误;特别是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乘党的困难企图篡夺党的领导权所造成的危害。指出一些机会主义者违反党的纪律对革命带来的危害。

  特别指出一切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野心家、阴谋家,不管他如何虚伪狡诈,终究是在党内站不住脚的。在讲授七届四中全会和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斗争时,必须强调说明:

  加强党的团结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保证;必须揭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罪恶本质及其阴险手段,引起对这种野心家阴谋家的愤怒;必须说明:

  在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化复杂化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同时必须正确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要不适当地强调个人作用和提倡个人崇拜。不要把历史讲成一些英雄人物的活动,把部队、地区说成是个人的部队、地区。人物要讲,但要恰当,不要夸大其作用。又,共产国际代表,一律不讲具体人名。(3)本课的讲授应该适当地和当前国内外形势政策相联系。如在讲1935年共产国际七次大会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时,可适当地联系到今天反对美国侵略者的国际统一战线问题,说明集中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敌人的原理。如在讲到西安事变后国共停战问题时,可适当地联系到印度支那的停战,说明:胜利是一个一个取得的,革命的道路是曲折前进的这一原理。如在讲解放战争,我军能攻坚时,优劣形势即易位,可适当联系到越南人民军攻克奠边府,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迫使法国不得不和。这种联系能增进同学对问题的生动了解,是很好的。但要注意:一要慎重地、有把握地讲,不要随口乱讲;二联系的目的是生动地说明原理,因为历史的条件不同,不能机械地作历史的类比、乱套。

  3.加强理论和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我们这门政治理论课,应该带有鲜明的思想工作、思想教育的色彩,要对同学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以至思想意识,起战斗的改造的作用。如果忘记了这一任务,把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一般地传授一些知识的课,这就是失去了本课的党性意义,这就是教条主义倾向。为了对同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过去在党委指示下,我们曾拟了个计划,如讲结合整风。这个计划是好的,现在可作些必要的修订,做一个具体的计划,今后要重视起来,贯彻执行。为了执行得好,我们应主动地与班上联系,搜集有关的思想状况,好的可以肯定鼓励,错的加以分析批判。但要注意:

  一要对问题应该提高到思想高度,概括性地来讲,举例不要太具体、太细碎,免得讲得不妥当,反而引起同学反感,增加班上的困难。二态度应该郑重、谨慎,不要采用冷讽热嘲、玩笑的态度。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倾向,必须加强本课讲授中理论和历史实际、理论和当前国家建设实际、理论和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做一具体计划,具体如何讲?就要做好这些联系,就必须发挥每位教员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在讲授中很好地解释、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也就在这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员的道理。要宣传、要解说,宣传得头头是道,使学生相信、领会你讲的是真理。如果,我们的教员,仅仅会念讲稿,是不是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呢?我们说,是没有完成,相反,你把活的理论变成了死的教条。念记录新闻似的念讲稿,不会讲解,不联系实际,这是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我们应反对这种倾向。我们教员,无论新老教员,除极个别的以外,大家都是很努力的,有的教员(特别是老教员)在这方面做得好一些。我希望能更前进一步。

  二、关于科学研究工作:

  (一)教师提高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胡锡奎校长曾指出,是进行科学研究。我们以前一段的教和学,可以说是为担任本课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经过三卷《毛泽东选集》的学习,可以说为教好这门课打下了一个基础。但我们不能停留在目前的阶段上,必须再深入一步,这就要进行科学研究。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使我们每一同志对革命史上的某些问题,有较深入的钻研,以便触类旁通。从学习的观点来说,为钻研一个问题去学习,就易于深入专心,比泛泛学习效果大得多。这样培育我们成为对革命史有较深入的研究的人。使我们能成为一个较有修养较熟练的教师,以便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推进革命史课建设中的科学水平。这是从我们自己的发展看,需要深入一步,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从我们所担当的任务、客观发展的需要看,也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研究。现在我们教研室存在某种程度青黄不接的状况,就是熟练的教员还太少。比如教研究生、研究班,担任校外有一定场面的报告,我们能担任的人是大大赶不上客观的需要。而且,全国、全党革命史知识的水平在迅速提高,许多学生都是教过课的,有的有一定研究,如果我们水平不提高,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培养一批对革命史有一定修养,在研究上有一定成就,能够在一定场面拿的出去的教师,这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事,但我们必须抓紧做起。这需要很大的主观努力,我们相信我们教研室同志是肯努力、有条件的,例如苏星、高放这样的教员,我们可以更多的涌现出一些来。

  (二)科学研究范围(选题)问题:这一问题很重要,关系科研的目的性和成败。选题原则(1)一般应与本课有关;(2)选题应切实具体,不要选大而空,很大的口气,空洞无物,党八股的内容。大体是两类:一类是深入钻研某一题、某一段(如提纲中所标列者);一类是目前尚无人整理过(如五四运动、国际形势、少数民族、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批判改良主义等),每人要选题,从自己的水平、可能、兴趣出发,学有专长,大家凑起来成一套。

  (三)科学论文的要求(质量)问题:要有的放矢的作创造性的劳动,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方法论,研究实际材料。(1)发掘资料加以科学整理的和访问资料加以科学整理的;(2)理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并加以阐发的;(3)有材料,有自己论点的;(4)质量较高的讲义或某一段讲义整理的科学的;(5)书评、笔记、心得、讲授稿真正有思想并经过加工的。以上不要抄袭、人云亦云,既无思想的加工又无材料的发掘的东西不能算是科学研究。

  (四)资料问题:(1)资料室今后要大力为科学研究服务(过去努力的,今后要进一步);(2)个人建立积累资料的卡片、索引制度,长期来做;(3)今后要提倡跑材料(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科学院等找当时报刊;书摊去跑,有收获即报告资料室买);(4)访问历史人物(大家提出来,领导上尽可以帮助);(5)建立对资料的重视和严肃考订的精神。

  (五)掌握思想武器问题:(1)经常自修马克思主义经典,掌握方法论(联共党史和其它经典原著);(2)请苏联专家指导,作原著报告。子弹和武器结合。

  (六)讨论、批评和发表的问题:(1)大家重视劳动成果,经一定同志看并提出意见或一定会议讨论;(2)开展善意的批评、指正;(3)鼓励和帮助有价值的文章发表。必须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可以出去作启发报告、解答报告。

  结语:1.教研室工作要发挥集体力量,同心同德,大家积极关心提意见。从小组到全室,从学术问题到思想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2.教研室领导,希望大家批评、监督和支持。

  9月3日晚,因被学校任命为《教学与研究》编委,胡华赴该杂志社出席编委会,讨论办刊方针。他曾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他的一篇《谈谈研究生怎样写毕业论文》应学生要求,在该刊1956年第2期发表。20世纪60年代初,胡华曾在该期刊物这篇文章下方批注:“这篇文章按1956年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确是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在今天,用今天的要求来衡量,就似乎缺乏思想性,没有把改造思想、立志作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更好地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重要条件提出来。

  这就给人以扣‘走专家道路’帽子的空隙(方法问题讲得多,思想要求谈得少)。”

  关于带研究生和指导研究生论文,胡华从1947年在冀中束鹿的华北联大便开始了,根据形势需要和学校安排,当时有过多种类型的研究生教学实践。进入新中国,由于生源不同,培养和分配方向也不同,中国人民大学就中国革命史的研究生教育也有不同授课类型:有中国革命史研究班、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研究生、马研班中国革命史分班、马研班中共党史研究班、中共党史特别班、中共党史研究班、党史专业研究生、导师制中共党史研究生等;有一年、二年、三年等不同学制,甚至学习时间更长的研究生;有被称为过渡性研究生的,还有被称为党史专业正规研究生的。仅1953年9月13日胡华参加的教研室迎新联欢会,当时的研究生新生就有一百四五十人。

  众多研究生在教学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即如何进行论文写作,胡华一方面给研究室的教员们讲授《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和协助教员撰写科学论文提纲和修改具体论文;一方面专门针对研究生进行论文指导,他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研究班过渡性研究生所做报告《谈谈研究生怎样写毕业论文》,连续被多届研究生作为论文写作指南。他在六千余字中,主旨清晰、条分缕析,从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到确定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方法娓娓讲来,使学生十分受益。

  胡华曾为中国人民大学许多不同类型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生班作过多次关于撰写论文的辅导报告。文如其人,从他的亲授讲稿到指导文章,在言谈和文字中都可以感知其循循善诱的导师风范。

  胡华在他的“工作日记”里记有:“1954年10月8日下午与张叔明、张培森、冯蕙三位正规研究生谈话”;“11月17日听张叔明、张培森、冯蕙三位正规研究生汇报,强调俄文要跟上;哲学读原著并确定专业论文的选题”;“12月15日与正规研究生张叔明、张培森、冯蕙谈话”;“1955年5月17日与正规研究生谈话”;“5月26日上午看研究生刘绍孔毕业论文”;“5月30日听三年级研究生黄彦元、杨虹、何智敏、徐连兴、陈其明答问”;“6月上旬看出研究生论文5篇;听研究生毕业班试讲课2次;为研究生作报告《怎样讲课》2小时”;“9月6日上午给正规研究生确定研究计划”;“10月24日10时,三年级研究生支书吴维贤和团支书、学习正副班长来谈学习情况和写毕业论文问题”;“11月12日上午给正规研究生辅导,确定他们作论文的方向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况”;“1956年1月2日和4日晚,与冯蕙等三研究生谈研究论文,确定冯蕙《中国的军阀政治》;张叔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张培森《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消灭》”;“1956年11月26日与正规研究生张培森、张叔明谈话”……20世纪50年代,经胡华具体进行过授课、论文指导的研究生,除“工作日记”记到的正规研究生,还有教研室、马研班等不同班别、届别的研究生,不计其数,也不胜枚举。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均在之后的教学和研究岗位上,继续奋发努力,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教学与研究成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培森在回忆胡华时说:“1954年人民大学效法苏联开始试行副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我当时被选拔出来深造,分配的专业是中国革命史(亦称中共党史),指导教师就是胡华教授,于是我便有幸同另外两位同学张叔明、冯蕙一起来到胡华老师指导下学习。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三人第一次去见胡华老师的情景。那时他住在西郊人大校园红楼,南北两间小屋,一间卧室,一间书房。由于是第一次见老师,我们三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见面后一时都不知说什么是好,还是胡老师先开口,亲切地询问了我们每人的情况。这次谈话总的给我的感觉就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兄长那样。

  “副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第一年集中学习俄语和哲学,因而同胡老师的接触尚不太多。第二年进入本门专业后,他便开始同我们谈如何学习党史、革命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