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 第24章 竞争哲学(1)

第24章 竞争哲学(1)

书籍名:《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作者:宋艳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百度提问

  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百度一下

  我认为搜索引擎这个产业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新的竞争对手进来,并不会导致业绩下滑,相反,由于市场扩大,我们提升业绩会更容易。对百度最大的威胁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市场成熟的快慢,后者将决定我们的业绩增长。有新的公司进来对加速市场的成熟反而是有好处的。我们真正是为用户的需求服务的,我们要理解用户到底在找什么,怎样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不过,李彦宏还来不及庆祝,就必须打起精神应对“危机”。这一年,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硝烟四起,众多互联网豪杰开始向这一战场杀来。

  这一年,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将全面收购雅虎中国,包括雅虎中国的门户网站和搜索门户“一搜”等。马云在业界是声名显赫的,他的这一动作自然备受人们的关注。此次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马云致力于将“一搜”打造成为中国最好的搜索,达到“以后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的效果。

  次年初,雅虎斥资3000万元人民币与华谊兄弟打造出了以“雅虎搜索”为主题的一个2分钟左右的广告片。同年4月,雅虎开通了雅虎空间和雅虎群组两大服务平台。5月,马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韦尔举办的分析会上说,2006年9月,雅虎将在中国的市场上发起搜索挑战。接着马云喊出了豪言壮语——将雅虎中国打造成中国第一的搜索引擎。

  马云敢于向李彦宏发起挑战,依托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C2C平台淘宝和阿里巴巴本身,截至2007年,淘宝网上的注册用户高达2600多万,阿里巴巴也拥有多达800万的网商,这两组巨大的数字,就是雅虎中国搜索流量的保障。

  除了马云,风起云涌的搜索引擎市场“志在必得”者比比皆是。2002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就已然很“混乱”了,大部分搜索公司都是在这一年前后纷纷崛起的。原慧聪搜索——后来改名为中搜,在当时国内也属于是“领军人物”。

  中搜于2002年9月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以搜索引擎应用为基础的联盟,称为“中搜联盟”。一段时间后,其成员已经达到1400多家。2003年,新浪、搜狐、网易等7家大门户网站,都宣布使用中搜的搜索引擎技术。

  搜索引擎市场的热闹非凡,引发了“羊群效应”。2006年,腾讯拉开了架势,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搜搜(soso)。此后,新浪的“爱问”、搜狐的“搜狗”也纷纷新鲜出炉,一时间,国内几乎所有的搜索引擎都剑指百度。

  如此纷乱的市场局势下,李彦宏可谓“四面楚歌”。他知道,阿里巴巴、新浪、搜狐、腾讯等各个身怀绝技,其搜索引擎背后都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作为支撑。不过,李彦宏却泰然处之,并不为对手强劲而忧心忡忡。竞争来自于市场,超越来自于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技术、产品等都不会得到提升。

  在周身遭敌的情况下,李彦宏仅仅抓住了一点——用户的需求。虽然那些互联网豪杰们个个财大气粗,但钱并非是制胜的法宝。李彦宏说:“如果钱多就代表着胜利,那微软才应该是搜索领域的老大,可现实并非如此。”于是,紧抓用户需求的李彦宏将全部精力都集中于此。

  最终的事实证明了李彦宏的明智,当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后,百度的威望日渐高涨,而众多竞争对手唯有望洋兴叹。

  李彦宏社区

  李彦宏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对手对峙。但事实上,真正的对手并不是你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手,而是市场,即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也是用户的需求,唯有打一场与用户需求之间的攻坚战,才算是在竞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小有斩获后,众多互联网淘金者便把钢锹转移到此地,希望能有所收获。可他们始终只是仅仅看到了表象,没有了解怎样做才能在这一领域淘到金矿。而李彦宏恰恰与他们相反,他首先认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了解满足用户需求是获得聚宝盆的前提。于是,可以看到,百度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的,都是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最终目的。就这样,百度在“无视竞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甚至是“兵不血刃”。

  在商海中畅游的每一个“健儿”,都应该把竞争看做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认清竞争的本质——不是将对手击垮,而是在与对手的对比中提升自己,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此外,竞争的本质也表现在来自自身的缺陷和纰漏。遭到别人的挑战,可以说是因为自身的发展并未到巅峰,还是有着可“乘虚而入”之处。因此,企业脚踏实地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逐渐成为行业的翘楚,便基本不会再受到频繁的“骚扰”了,即便尚有一些不识时务者,他们也定会在你巨大的背影下寝食难安。

  从容地面对竞争,要做到了解行业以及市场所处的阶段。初级的市场中竞争向来是主基调,这是毋庸置疑的。“万人抢过独木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市场的广大昭示着无限的商机,所以人人都想抢占先机。企业经营者要正确地认识竞争、对待竞争,努力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用竞争催促自己奋进之法。

  2.对手越强你越强

  百度提问

  击败了对手,是否说明你的实力超强?

  百度一下

  我想,百度在成长过程当中,从来不缺乏竞争对手。事实上,我们的竞争对手应该说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实力。但正是这些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才说明我们是市场上最强大的公司。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百度贴吧的诞生,为百度朝着社区化迈进提供了动力,而随后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的出炉,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百度社区化的快速发展,却令其“招惹”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即时通信软件QQ为依托的腾讯。

  1998年,腾讯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数码的220万美元投资,并预计在年底时发展400万注册用户。在五六个激情澎湃的年轻人的奋斗下,从2000年6月开始,腾讯的用户增长迅猛,预计能达到的用户数从1500万变更到2000万,然后是4000万……腾讯从此腾飞起来。

  2006年,腾讯已经形成了IM、QQ.com、QQ游戏以及拍拍网四大平台,即腾讯的“在线生活”产业布局,其围绕已经形成的社区进行全面的业务布局,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获取、沟通、娱乐、商务等全方位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同时,腾讯CEO马化腾高调表示腾讯还需要用搜索整合这个社区。

  不久,腾讯便行动起来,2006年3月推出了独立搜索引擎——搜搜。虽然腾讯推出搜搜后,马化腾一再强调其与其他搜索引擎不同,主要针对的是年轻用户,但这还是引起了李彦宏的注意和重视。

  而事实上,挑起“战火”的应该算是李彦宏,因为百度在2006年初便开始向腾讯的领地——社区进军,在MP3搜索和百度贴吧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之上,百度空间的成立已经证明百度向社区进军的坚定态度。如此看来,此时腾讯推出搜搜似乎只是“投桃报李”之举。

  与腾讯对峙,李彦宏全力以赴,毕竟腾讯凭借QQ的巨大黏性已经成长为业界顶级的互联网公司,能量是巨大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腾讯的即时通信注册账号数已经达到5.979亿,活跃账号达到2.537亿个。据CNNIC的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的网民数约为1.37亿。由此可见,如果按一个网民有两个QQ账号分配,那么QQ已经覆盖了全部网民。同时,腾讯的在线用户的最高值达到了2850万,QQ游戏门户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316万,互联网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达到了1500万,而移动增值服务付费包用户数也突破千万大关。

  从数据上看,百度与腾讯对峙是“凶多吉少”的。而李彦宏也深知与腾讯对垒的劣势,毕竟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没有腾讯那种可以将所有产品都融合在一起的客户端——QQ。不过,不服输的李彦宏却并不退缩,在百度竞价排名高速发展的同时,百度的“百度空间”也从量变向质变的方向发展着,日益丰富了百度好友联系的功能。由此,百度在2006年底推出了即时通信软件百度Hi。这款即时通信软件可以看成是李彦宏躲过马化腾“阻击”的有力武器。

  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是“谁”,对手越强大,你所占据的市场地位就越关键。百度与腾讯的对峙从最初到现在,依旧明里暗里持续着。在搜索引擎领域,腾讯暂时无法超越百度,但在即时通信领域,百度也是未曾占得上风。不过,两者在博弈的过程中,自身的能量都在不断地积蓄当中,使得其他的竞争对手难以越雷池一步。这种良性的竞争,达到的是双赢的效果。

  李彦宏社区

  商战博弈重在提升自身。博弈并不是目的,胜负也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在竞技的过程中提升原有的能力,具备原本不具备的能力。百度在与腾讯角逐的过程中,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技术、产品的提升。

  向社区化迈进是百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若在这一领域没有参照物,李彦宏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才是“标准”。多年来在社区领域打拼的马化腾在这方面成了李彦宏的“老师”,李彦宏从与他的较量中找到了“感觉”,摸索出了门路,一步步地完成着社区产品,为百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加载新的动力。

  经过发展,百度日益成为“国际巨头”,所以它的竞争对手也多是全球最优秀的技术公司,拥有比百度强大得多的资金实力;它们重视中国市场,愿意在此投入大笔资金。在这种大环境下,李彦宏和百度全员时刻紧绷心中的弦,对每一个产品都极为重视,这令其有了战胜每一个强劲对手的可能。无疑,百度在竞争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并非获胜的快感,而是从对手身上临摹到的“至高境界”。

  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时就是各个方面能力的比照。在对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眼便知。聪明的经营者在对比的过程中会牢记对手的优势,而后将其仿制或者直接移植至自己的企业。同时,在比照中,还会看到自己的劣势,进而竭尽全力弥补,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切记一点,在对比的过程中,对方的劣势你只需要看到,不能以此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击。对手一旦倒下,对于你的企业而言其实是一种损失。你失去了比照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再度提升的机会。

  击倒竞争对手并不是目的,也不是博弈的最高境界,要让对手紧随你后,具备赶超你之心。如此,营造出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会敦促你主动做出改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说,对手越强的时候,证明你的实力也越强。所以,企业经营者要善于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然后让其有喘息的机会,有赶超自己的决心。如此,被动的强大推动力就会作用于企业本身,让企业像坐上了火箭一般飞速地前进。

  3.危机感提升竞争力

  百度提问

  是不是顺风顺水的企业才是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企业?

  百度一下

  当然,这个领域本身不被淘汰,并不意味着百度公司不会被淘汰。搜索是一个非常年轻、非常有朝气的行业,不断有新竞争对手出现,给我们带来挑战和威胁。百度从成立到现在,危机感一直都是非常强的。从公司成立初期开始,我就一直跟百度的每一个员工强调,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动的境地。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停止工作30天,这家公司就完了。这个市场变化非常快,大家之所以看好这个市场,就是因为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成长也是变化的一种,如果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掉。当无数的人都在盯着这块“大蛋糕”,当大家都知道搜索的发展前景非常非常好,你怎么就知道人家的对策不比你好呢?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后,百度与李彦宏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名字。业界称其为“神话”、“奇迹”,更有甚者说:“李彦宏扇了扇百度的翅膀,就在纳斯达克掀起了一场风暴。”一时间,世人把百度和李彦宏描述得“神乎其神”。

  在百度上市以前,李彦宏只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创建百度以前,李彦宏只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程师。6年时间的苦心孤诣,李彦宏身心得到了最佳的历练,百度的建立,是李彦宏“选择中的坚持,坚持中的选择”的结果。成功来得有些过快,财富一样令人不能马上适应。最初默默无闻的李彦宏,在百度上市后摇身一变,一夜之间成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大英雄”和众人的“偶像”。面对这一切,李彦宏依旧坦然,没有手舞足蹈,没有沾沾自喜。相信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许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给予了李彦宏这样的评语:“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个海外取经人,最终在故土搜索到了宝藏,再写了新经济传奇。一个中国企业家,让世界为他的创新买单;一个新生代中国商界精英,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穷无尽的溢美之词朝着百度和李彦宏铺天盖地而来,一时间竟让李彦宏有些“难以招架”。

  在这种情形下,李彦宏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外表,同时他内心升起了一股危机感。他知道在光鲜的背后,总会有浊流和危机潜伏,一旦掉以轻心,将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百度一位资深的老员工曾如此形容李彦宏:“李彦宏是一个冷静得可怕的人!我可以肯定,如今的李彦宏不会有任何作为成功者而飘飘然的感觉,他只会有深重的危机感。”的确,李彦宏就是这样一个人,总保持着“饥饿”和不满足的状态,或许这才能让他有持续奋斗的动力,而这也是百度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今天的李彦宏,依然每一秒钟都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百度这艘巨轮。他知道,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在网民急速增长的状况下,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技术、新的市场、新的需求,甚至会突然出现颠覆竞价排名的模式。一不小心,百度就会瞬间滑向沼泽之中,无法自拔。

  在这种强烈危机感的促使下,百度平稳而矫健地向前跳跃着,而每向前一步,李彦宏都会确保不会有退步的可能,这使得百度的竞争力在循序渐进的如履薄冰中渐渐增强。

  李彦宏社区

  “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这似乎是李彦宏内心坚持的一个信条。“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无论是面对挑战、遭遇挫折,还是志得意满、赢得胜利,李彦宏永恒不变的便是强烈的危机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