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 第21章 创新哲学(1)

第21章 创新哲学(1)

书籍名:《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作者:宋艳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百度提问

  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有何作用?

  百度一下

  每个国家的企业环境都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百度,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小环境,适应大环境,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李彦宏,多年来在美国工作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自由、随性”。即便创建了百度,他身上依旧保留着“休闲的气质”,这种气质甚至已经渗透进了百度内部。

  百度的环境让人感觉个性十足,整个氛围显得轻松自在。在那里,没有冰冷的制服和惯性的笑容,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工作、自由自在地做事。作为老板的李彦宏,也是一身休闲的打扮,一点也看不出他领导者的架子。

  在他的“以身作则”下,百度员工也把自己的“散漫之气”发挥到了极致。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12层的百度公司里,每一间门口都标着“青玉案”、“月满楼”之类的词牌名。在这种韵味十足的工作环境里,员工想睡觉的时候就可以睡觉,想玩游戏的时候就可以玩游戏,更可以穿着拖鞋大大咧咧往桌子上坐,而随意地与老板争论问题也是“为所欲为”的最佳体现。

  打造这样闲散的工作环境,李彦宏的初衷是:希望聪明人永远能在百度无拘无束地思考。李彦宏本身低姿态的温和淋漓尽致地诠释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而这种形态也是由来已久的。

  早在2000年百度刚刚开业时,李彦宏便看到很多技术人员不吃早饭便到公司上班,他觉得这样不行,长时间下去会拖坏身体,于是百度的办公室开始提供免费的早餐——白粥加茶鸡蛋。这样一来,早上起来就要上班的员工就不至于饿着肚子工作一上午了。公司规定,在办公室里不可以吸烟,但却可以煮东西吃。

  自2004年初开始,百度的办公室里便安置了咖啡机,为员工提供免费的热咖啡。有如此的工作氛围,相信每一个百度人都会因为在百度工作而感到幸福。既然能在办公室里吃饭、煮咖啡,穿着拖鞋上班自然不在话下。

  百度的工作时间弹性也是比较大的。在百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员工上午10点钟才来上班,但在凌晨2点钟的时候,或许仍然有百度的工程师在MSN上开会。倘若问10个百度员工他们的工作时间,也许会得到10个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百度,它的工作环境与一般公司迥然不同,可员工在工作上却一点也不打折扣,时刻处于放松状态下的他们总会蹦出新奇的、对百度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的创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消息一传出,整个中国都为之震撼。14日,百度产品部的陈志东在百度Hi上同俞军说,他觉得寻人这个东西很有意义,俞军也觉得很好,于是建议陈志东找百度贴吧的人商量。当晚,“汶川地震寻人吧”正式创建。截至20日,这个意义非凡的特殊贴吧里已经有近1万个寻亲和报平安的帖子以及10万条回复。可以看出,李彦宏在为全体百度人打造一个打破常规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百度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着李彦宏、回馈着百度。

  李彦宏社区

  创新的环境必定会给予企业和个人创新的回报。李彦宏为员工打造了一个别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可以怡然自得地把身心渗透进工作中,证明了他在环境创新上的成功。

  百度的工作环境看似“松散”,甚至“无组织、无纪律”,但在工作上,百度人却会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攻克一个个难关。这或许正是李彦宏打造闲适环境的初衷。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希望聪明人永远能在百度无拘无束地思考,为百度贡献超乎他们想象的能量。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环境里,人的身心都会放松到最佳的状态,思路也必然是异常敏捷的。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的环境中,不仅大脑的运转速度极慢,就连身体四肢都会较之平时迟钝。这是环境对人身心的制约。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时时刻刻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从整个社会大的文化背景,到具体置身其中的小的家庭或者工作的文化环境,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生活产生作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它是某种群体无意识的产物,而家庭或者公司的小文化氛围,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出来,并让其成员感受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知名的大企业在铸造文化环境上颇为用心,旨在用文化、环境去感染和熏陶员工,让他们朝着预期的方向努力、发展,并以此推动企业飞速发展。

  可见,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让员工有离开企业是其人生一大损失的意识。相信这样一来,企业的未来必定是光明的。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企业领导者用心去关爱员工,用心去聆听员工,用心去感受员工。如此,才能发觉和洞悉员工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制定合适的策略、营造合适的氛围来吸引员工,让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当他生活在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当中时,不必说聪明才智和创意,即便分内的工作也难以出色地完成。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对现代企业有很好的启发和现实意义。曾有一位百度员工对百度的简单管理进行过总结,共有23条。这23条管理制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不准、五不让”之类,而是以自由随性为根本建立起来的释放个体个性的约定。从这一点上看,李彦宏打造随性环境的初衷与“无为而治”不谋而合。

  2.“因为创新,所以百度”

  百度提问

  创新对于创业、经营企业有何妙用?

  百度一下

  不创新,毋宁死。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李彦宏的创业之路,其实完全可以称之为“创新之路”。没有创新,便没有最初的百度;没有创新,便没有今天的百度。依靠着创新,李彦宏圆了自己的梦,也圆了全体百度人的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创新圆了更多中国人的互联网之梦。

  1996年4月,身在美国的李彦宏应邀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一个有关信息检索方面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可以说为李彦宏的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创新揭开了序幕。

  有人说:“技术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枯燥乏味的技术内容。”果然,在那场有些“无聊且乏味”的学术会议上,李彦宏的灵感之门被打开了。他突发奇想:能否把科学引文搜索的机制与互联网上的超级链接联系起来?

  “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一些人曾经的‘异想天开’。”李彦宏在学术会议上的突发奇想正是后来在互联网界“家喻户晓”的超链分析的雏形。回到供职的公司后,李彦宏开始尝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那段时间,李彦宏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一心扑在研究上。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屡次尝试,一个搜索引擎的演示版(DemoSystem)“新鲜出炉”了。它达到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和基于相关性排序的完美结合,这便是超链分析。按照李彦宏的人气质量定律所述,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不是完全依赖词频统计,更多的应该依赖于超链分析,即网站质量应该通过分析链接网站的多少来衡量,受用户欢迎越多的内容排名就应该越靠前。由此可见,超链分析解决了文件与搜索关键词的相关性,这是搜索技术上革命性的科研成果。

  梦想成为现实的一刹那,相信最鼓舞人心。此时,李彦宏心底萌生出了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自豪感。而他“用技术改变世界,改变普通人生活”的远大理想,也开始渐渐有了栖身之所。

  1996年6月,李彦宏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这种高科技的搜索引擎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大搜索引擎公司普遍采用。

  李彦宏的发明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当时美国诸多专业媒体,如《今日美国报》等都对其进行了专门报道。李彦宏自然兴奋不已,不过当时他还没有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现理想的利器的想法,他只是想把科研成果在供职的公司中发扬光大。由于其所在的公司被道·琼斯收购,所以他便兴致勃勃地找到道·琼斯的老板,为他们讲解。

  不过,道·琼斯的老板并不对李彦宏的科研成果感兴趣,他们没有认识到李彦宏的发明所具有的价值。备受打击的李彦宏心情极度低落,但依旧寻找着合适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1997年,在加拿大举办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李彦宏再次登台亮相,讲解自己的演示版。这一次,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来自硅谷专家们的热议和追捧。最终,李彦宏接受了Infoseek公司的邀请,成为技术工程师。加盟Infoseek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的CEO威廉·张更“了解”李彦宏到底需要什么。

  在Infoseek公司里,李彦宏奋斗了两年,由于Infoseek公司发生了变动、互联网热浪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等原因,他开始萌生自主创业的念头了。同时,“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这种来自他人的鼓动,使得李彦宏更是打定了回国创业的主意。

  1999年7月6日,李彦宏的超链分析专利申请成功,正式获得美国专利。这意味着李彦宏完全可以凭此技术开辟一番天地了。随即,经过一番先期的准备,百度诞生了。

  可以说,崇尚技术革新和实用的李彦宏,正是因为创新,才拥有了一项能够敦促自己自主创业的专利。而同样是因为创新,百度的诞生才有了可能。从今日百度的发展来看,创新一直是李彦宏不变的“曲风”,也是所有百度人秉持的理念。

  李彦宏社区

  乐于创新,业已成为百度的文化之一。崇尚创新的李彦宏,用自己求新、求变的举措缔造了百度帝国,实现了搜索之梦。

  从上文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并不甘愿在技术上亦步亦趋,不愿在别人踩过无数次的小路上策马奔腾。他希冀开辟新的天地,在广袤的、杂乱无章的草丛中闯出一条留下自己名字的康庄之路。

  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如果凡事谋求“变”,摈弃常规的思路而开创新的方式,便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把创新当做探索世界、探索万物之法。久而久之,创新自然而然地会成为自然个体面对万事万物时的“条件反射”了。

  李彦宏以创新之力组建起百度,而后持续不断地用创新为百度的发展之路搭设一座座桥梁,这才使得百度能以无人能及之力奔上腾飞的快车道。毋庸置疑,创新已经成为了李彦宏的一种习惯、百度的一种习惯。

  创业者在披荆斩棘的历程中,要把创新当成利刃,它可以斩断一切阻碍发展的桎梏。同时,它又是一股强劲的推动力,能够把创业者铸造的、搁浅在浅滩的大船推向浩瀚的商海之中,令其可以自在“畅游”。

  而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创新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每个企业都有其发展的疲惫期,所以企业经营者要以创新之力为企业注入新的能量、新的活力,以使企业有再发展、再腾飞、再辉煌的必然。

  创新,并非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有了频繁出现的可能。把握住这种能力,世界将属于你。

  3.引进式创新

  百度提问

  创新仅仅是人们努力想象而将想法以实体的方式呈现在现实中的过程吗?

  百度一下

  某些知名搜索公司做的很多产品,刚刚推出来的时候声音很大,但却很少有人用,就是说明推出新产品,并不能等同于创新。重要的是看能否被用户所接受。用户的使用能证明产品是否成功。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1999年圣诞节那天,李彦宏登上了归国的班机。与8年前相比,此时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李彦宏与8年前相比,也同样改变了许多。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他彻底扭转了思想,有了一个比初到美国时更大的梦想。

  对于华尔街和硅谷,李彦宏再熟悉不过,尤其是让他的才华有充分发挥机会的硅谷。硅谷作为高新科技的发源地,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超过了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为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更重要的是,硅谷在技术革新上对经济作出的贡献早已远远超过了地域的范畴。在经济模式上,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科技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而且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和科技园等。

  在李彦宏眼中,硅谷是高科技的代表,是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天堂,所以他要把“硅谷模式”引入中国。

  当李彦宏拿到风险投资,以“硅谷模式”组建百度时,国内已经存在“搜索客”、“悠游”等为数不多的专业搜索引擎公司。同时,一些门户网站也已经开展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业务。当时,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是以将开发的系统出售为盈利模式,而门户网站则提供搜索服务来增加访问流量。

  在美国打拼多年的李彦宏经过观察了解到,像销售传统商品一样销售网络产品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当时国内专业互联网公司的弊端之一。对于门户网站来说,一次性花大价钱购买一套搜索引擎是不划算的,加之由于产品出售后维护往往会成为问题,所以很多客户都对搜索引擎避而远之。

  找到了症结便能对症下药。李彦宏把美国硅谷的成功经营模式“照搬照抄”,走上了一条与门户网站合作的道路,即百度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而门户网站提升访问量可以增加广告商数量。如此,便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这种在当时的国内极为创新的模式——与流量挂钩的付费模式一问世,便受到了各大门户网站的欢迎。百度成立仅仅5个月,便做得有模有样了。

  百度早期能够很好地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上存活,有赖于李彦宏将硅谷模式引入中国。当时竞价排名未在李彦宏的思想中形成强大的影像,因此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堪称他的“神来之笔”。

  随着百度的发展,国内早期存在的“搜索客”、“悠游”等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都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下坡路。从2000年开始,百度正式签约门户网站,当时几乎所有大的门户网站都成为了百度的客户。李彦宏首次引进式创新,可谓是大获成功。

  李彦宏社区

  就像李彦宏所说的那样,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在刚开始推出新产品的时候,都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夸张式的宣传,但产品真正的使用者却少之又少。很多人都误以为推出新产品就是创新,事实上,这种创新反倒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