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 第8章 心性哲学(3)

第8章 心性哲学(3)

书籍名:《李彦宏的人生哲学》    作者:宋艳华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李彦宏知道,在竞争如此白热化的阶段,若再想不出有效对策,局面必定对百度越来越不利,谷歌中国会把百度远远地抛在身后。那段时间,李彦宏身心俱疲,但却未表现出焦躁不安和缺乏安全感之状,秉持着一颗坚忍之心,他开始慢慢蓄力。

  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蓄势待发,将名为“闪电计划”的技术赶超计划提上日程。该计划由李彦宏与刘建国亲自操刀,两人均以技术工程师的身份参与其中,目的便是希望通过速度快、力度大、目标明确的方式提升百度的技术,点燃百度团队的激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百度打造成为全球最出色的中文搜索引擎。

  在执行计划时,每周会召开两次核心会议,从规划到布置任务,再到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每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同时,全体技术人员每天早上9点钟准时开会,绝对不能迟到。

  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百度近乎又重回最初创业的阶段。而更“雪上加霜”的是,2003年“非典”来袭,为苦练内功的百度人又蒙上了一层阴云。当时,大多数人都足不出户,可百度人依旧风雨无阻,并未因“非典”的肆虐而产生退却的念头。万众一心的百度人,似乎被坚忍的李彦宏感染了,他们咬紧牙关,在危急关头迎头痛追,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艰苦的“闪电计划”结束后,李彦宏和全体百度人的付出有了回报。2003年5月28日到6月4日,《中国电脑教育报》主办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公测”活动,从用户的角度为百度和谷歌投票。最终的结果是令李彦宏欣喜的,有55%的人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10%的人选择了“百度、谷歌”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谷歌比百度好”。

  这样的结果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李彦宏和百度人在百度中倾注的不仅仅是技术力量,更是为国争光之雄心。2003年这一年,百度奋起直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这一年,百度的流量直线上涨,被称为百度的“流量年”。此后,坚忍的李彦宏信心依旧,带领百度攀登上了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高峰。

  李彦宏社区

  时刻具备危机感的人,极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潜藏着一股莫可名状的“危机流”,即便事情发展得极为顺利,最终的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多余的,下次碰到同样的事情,他也不会有所松懈。而往往,时刻保持这种状态的人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显得手足无措。

  李彦宏无疑就是这样的人,而能够妥善地把危机和艰难险阻化为平和之气,依靠的便是坚忍之心。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李彦宏意识到了压力,但却并不盲目和急躁,他按部就班地一一部署,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最终取得了甚至超出预期的成就。

  坚忍,就是坚持、忍耐,李彦宏的儒雅之风恰与这种优秀的品质、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相吻合。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或者企业经营者而言,拥有这种品质是必要的,如磐石般的坚忍必定能够促使创业者在打拼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同样会让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精神为导向,向企业注入更为新鲜的血液,从而令企业数度腾飞。

  坚忍是一种品质,也是人的一种性格和习惯,它并非与生俱来,经过磨炼每一个人都能够具备。具备了这种品质,任何困难就不再如洪水猛兽,或者说,即便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破坏性,但却会在这种品质的感召下化作推动创业者前行的动力。

  “十年磨一剑”即是坚忍之心的一种表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浮躁以及深刻的事物都会在变化中失去原来的面貌,而一旦拥有坚忍之心,它反而会在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待时机合适,立即会放射出灼人眼球的光芒。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品质?

  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心态的变化会引起形态的变化,即思想决定行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可看成是坚忍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一个人深处逆境之中不但毫无抱怨之心,反而将此当成考验、历练,并在此过程中奋发自立,那么他在自然而然的时间流逝中即会逐渐具备一种可承受坚忍之心的品格,而他本身,也即成为具备坚忍品质的个体了。

  6.独立思考,为自己掌舵

  百度提问

  我们究竟是要遵循世俗的标准,还是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呢?

  百度一下

  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不是你认为社会期望你这样做,父母期望你这样做,朋友期望你这样做,你才会选择这样做。只有这样,你才会越工作越开心,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会沮丧,不会有挫败感,而是全身心地去享受整个过程。

  回答者:李彦宏

  百度知道

  李彦宏在阳泉一中求学的时候,曾经面临着一个让不少高中生颇为头疼的选择——读文科还是读理科?

  中国的教育界虽然一直对文理分科这个问题存有争议,但分科的做法最终还是在万般质疑当中保留下来了。因为不管怎么说,把文科和理科分出来,对那些有单方面特长的学生而言,终归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专注”精神。

  不过,对于李彦宏来说,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着实有点为难,因为他在各个方面都是很突出的,没有哪一科很弱。所以对李彦宏而言,不管放弃文科还是理科,都将是自己知识结构的一种遗憾。

  在李彦宏读高中的时候,一般的男孩子还是偏重于学理的,但他却是一个例外。李彦宏从小文科天赋就很突出,因为他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并且尤其爱好文学,还曾经被人看成是“博古通今”的小先生。他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诵,他还写过一篇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文《23个100》。为了给自己补充文学的养料,李彦宏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摘抄了不少的名家名段,没事就拿出来读一读,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如果就这些表现来看的话,李彦宏很可能会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而学习文科。

  不过,理科相对于文科的就业优势,也是李彦宏不得不考虑的。很多家长都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当做口头禅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选择理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仍然是一种非常现实的考虑。况且,李彦宏并不是一个偏科的人,他对理科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然而麻烦就出在这儿,既然李彦宏对文科和理科都有兴趣,所以必须“忍痛割爱”,在两者之中挑选自己最擅长的一门作为日后的谋生手段。于是,李彦宏决定从自己的成绩单当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毕竟扬长避短要胜过取长补短。可是富有戏剧性的是,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数都很高,而历史、地理和政治的成绩也不俗。李彦宏沮丧地意识到,单单凭借分数来选择文理科是不可能的。

  好在李彦宏头脑灵活,点子也很多,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个班里去转了几圈,搞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最后发现:每个班里的第一名都学了理科,而成绩排名在前面的学生也多数选择了理科。这就意味着,如果李彦宏学理的话,将会和学校里最优秀的人竞争。反之,如果李彦宏进入文科班的话,那么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经过认真的考虑,李彦宏决定学理科,因为他不想当一个“虚幻”的第一名,他要和那些最优秀的学生成为竞争对手,认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迅速的提升。

  李彦宏的这种独立思考,体现出了他缜密的逻辑思维,也表现出了他不畏竞争、勇于搏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李彦宏的这个抉择,为自己指出了一条明朗、宽广的人生之路。

  李彦宏社区

  如果一个人想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话,最佳的方式就是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人,是典型的环境动物,借用心理学的术语讲,人受“情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人对舆论、对世俗的暗示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高等的群居动物,社会属性才是人的真正属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去顺从大众文化,以促使我们同整个人类群体相结合。

  李嘉诚曾经说过:“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要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大家贪婪我恐惧,大家恐惧我贪婪。”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富豪的生意经就是这种“逆向操作”,他们利用人们盲目从众的心理,在求异的过程中赚到了丰厚的利润。

  当然,独立思考绝不单纯是与多数人“唱反调”,而是要理性地认识自己,批判自己,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倘若一栋大厦着火了,我们跟着大家一起逃生当然是唯一的选择,不会有人“逆向操作”。因此,独立思考并不是盲目地反对“从众”,而是将自己从群体效应中暂时剥离出来,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评断。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独立思考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而将那些次要矛盾暂时搁置到一旁。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尽相同,尽管我们面临着同一个评判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去遵从它。就像“小马过河”那则寓言所阐明的道理一样,每个人的个体条件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等于穿着别人的鞋子去走路,很可能把脚磨出血泡,或者丢掉了鞋。

  独立思考是智慧的源泉,在某种程度上,它比泛泛地积累知识更为重要。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我们看书看得越多的时候,大脑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的确,知识只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但不能替我们做出决策。一个人最终的人生走向,终究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仅是自信的最高境界,更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负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