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 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 第23章 创新哲学(4)

第23章 创新哲学(4)

书籍名:《马化腾的人生哲学》    作者:周义博
字体大小:超大 | | 中大 | | 中小 | 超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马化腾找准了时机,在淘宝自乱阵脚之时奇兵突入,打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一位入驻拍拍网的卖家说:“对于我们这些网上个人卖家来说,平时都是薄利多销。一个平台是否真正免费、有前景,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大家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我上个月参加了拍拍网的蚂蚁搬家活动,获得免费黄金推荐位后浏览量大增,小店的生意明显上升,当月就成交几百笔。这次听说拍拍网进一步承诺至少完全免费3年,同时还推出蚂蚁搬家二期活动,除了黄金推荐位外还可以获得限量版的免费金牌标志,我们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打算加大对拍拍网店的投入。”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马化腾正是看准了免费是笼络住卖家之心的有力武器,才会在推出“蚂蚁搬家”活动后承诺免费3年。从拍拍网成立至2006年8月近一年的时间里,其业务扩张迅速,注册用户突破了200万,在线商品突破了450万大关。后期,在马化腾等腾讯高管的关注下,拍拍网已经成长为中国C2C市场上第二大网上拍卖平台。

  在做出免费承诺后,拍拍网紧锣密鼓地推出了“蚂蚁搬家”二期活动:在(2006年)6月6日到7月6日期间,只要铺货满50款以上的用户,就可以获得拍拍网颁发的限量免费金牌标志(凭借免费金牌,卖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服务),并且可同时获得免费黄金推荐位。毋庸置疑,这样的活动和策略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卖家蜂拥而至拍拍网。马化腾此举可谓高明至极。

  “找准时机、抓住机会”,往往是一招制胜的关键所在。每一个企业在其行业中都会有竞争对手,如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其中蕴藏着大奥秘。英明的企业领导者会密切地关注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待合适的时机出现时,“动若脱兔”,出手迅速,会将竞争对手置于被动的位置。

  马化腾推出“蚂蚁搬家”活动便是一个奇招,他成功地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机会,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了关键的位置上,从而一战成名。

  相信从马化腾的身上更多企业领导者都会看到一种“行动前的准备和准备前的行动”。企业领导者唯有自己的计划周全、战略完备、出手如闪电,才能成功地利用机会抢占到制高点,走上预想的成功之路。

  4.借用他人的创意

  个性签名

  别人的东西我们拿来之后会重新修改,贴上自己的标签。这并不可耻。借用别人的新想法然后创造出更多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也是一种创新。竞争是存在,但竞争不是根本目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借助别人的想法就是一种高明的竞争。

  QQ空间

  搜索领域亦如即时通信领域、电子商务领域等一样,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会风起云涌,出现“战国七雄”。在百度成为全球第一中文搜索引擎之前,搜狐便开始在这一领域深挖细作了。不过可惜的是,2000年,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便开始朝着门户网站的方向发展而忽略了搜索引擎这块大蛋糕。当谷歌和百度纷纷在搜索引擎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后,张朝阳才发现自己错失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马化腾与张朝阳相比,应该说更能把眼前每一个机会都用到极致。当搜索引擎领域热闹非凡时,马化腾便推出了SOSO。当时因为搜索技术并不强大,所以采用了谷歌的搜索技术。

  在腾讯SOSO的发展方向上,马化腾认为腾讯发展搜索业务的着眼点是如何满足用户的三个需求特点:社区化、个性化、精准化。以此,SOSO在搜索引擎领域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过,腾讯在搜索引擎领域毕竟是初出茅庐,需要向百度、谷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iResearch艾瑞咨询推出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监测报告》的研究显示,腾讯SOSO搜索请求量虽然出现了持续增长,但是也只占到了4%—5%的市场份额。但出人意料的是,SOSO在在线问答方面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百度知道”是众所周知的百度的一个精品栏目,该栏目依靠网友的海量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比如网友询问“2011年最新的动作片是什么”,就会有网友主动来解答这个问题。百度的这一创意,使得百度在全球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的霸主地位更加牢固。

  “百度知道”这一在线问答功能推出之后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李彦宏等人想不到的,它因为基本上问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回答而让网民们感到更实用。百度的这种创意,再度开启了马化腾的新思维,很快,腾讯在SOSO中推出了“搜搜问问”。

  就如此前马化腾在模仿一种新产品时绝对不会照搬照抄一样,这次腾讯SOSO推出的“搜搜问问”同样是在“百度知道”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功能的。此次的“搜搜问问”有赖于腾讯QQ的广大用户,因为这一板块恰能彰显“群众的智慧”。

  最初的“百度知道”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但“搜搜问问”中却将此项空白弥补了。网民在回答了问题后可以得到腾讯奖励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升级和提高声望。更重要的是,积分可以直接转换为腾讯其他的产品,比如玩游戏时这些积分也可以算入其中。无疑,这是一个激励网民积极参与到“搜搜问问”中的绝妙措施。

  截至2008年底,“搜搜问问”上线仅仅一年半时间便解答了6200万个问题,问题总量更是突破了两亿大关。相比之下,“百度知道”解答的问题却仅有4200万个。能够与“百度知道”拉开距离,这都要得益于腾讯在技术上的“紧追猛打”。“搜搜问问”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时间少则十几秒钟,多则几分钟,而当时的“百度知道”却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显然,在时间上“搜搜问问”已经遥遥领先了。

  此外,当时的“搜搜问问”每天新增的问题为200多万个,每天有超过600多万的网民在此寻找或者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网民为了得到积分,成了“搜搜问问”的专业问题回答者。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百度知道”最终必将被腾讯的“搜搜问问”击垮。而“搜搜问问”的优势也会逐渐地转移到网页搜索上,这显然是对百度的潜在挑战。针对这一点,一些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

  在中国市场,腾讯SOSO才是百度搜索的劲敌,谷歌由于不了解中国网民的特点会越来越抵抗不了百度。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马化腾曾多次提到,创新并不仅仅是创造出一种没有的东西,把市场上原有的东西经过修补,令其实现对原产品的超越,也是一种创新。

  腾讯“搜搜问问”在那一时期超越“百度知道”的事实,已经证明了马化腾所坚持的原则的正确性。就像他说的那样——后发风险最低。同时,成功的机会也更大。“搜搜问问”能够超越“百度知道”或许不是马化腾能够想到的,但从“搜搜问问”在多方面表现出的优于“百度知道”的一面,完全可以有这种料想。

  借用他人的创意,是将创意中最完美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掌握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增添竞争对手本不具备的元素。企业领导者要认识到这一点,绝不要单纯地把竞争对手的创意直接拿来,而是要变换方式、变化形态,更重要的是变换内涵,把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加入其中。这样的产品、服务或者其他一切可以创造出价值的东西才是具备超强的竞争力的,才是可以给竞争对手一个下马威的。

  “搜搜问问”成功的基础,源自QQ的庞大用户。所以,每一个企业在借用他人创意之前,要仔细地考虑自身,想方设法将自身的资源全部应用在新的创意之中。试想,将一种竞争对手不具备的资源用在他带来的创意中而后与其进行对决,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商场上,很多时候打一场胜仗不如打一场漂亮仗得到的收益大。企业领导者对这一点要铭刻于心,因为胜仗需要付出的是“成本”和“代价”,而“漂亮仗”往往是“兵不血刃”的。

  5.农村包围城市

  个性签名

  腾讯选择做地方门户网站,走的是一条“地方包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大城市里,最初的腾讯门户网站或许还没有更强的竞争力,但因为有了QQ带来的庞大用户,加上从地方门户做起,腾讯的门户网站很快便发展起来了。

  QQ空间

  新浪、搜狐作为中国门户网站领域的翘楚,都是全国性的网站,但对于区域用户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新浪、搜狐却并不能完全提供,因为区域用户需要有针对性的带有地方色彩的信息服务。这样的事实促使地方门户的建设成为可能。

  地方门户战略作为一项对于门户网站而言可以将其覆盖面拓宽的战略,是新浪、搜狐不能错过的,事实上新浪、搜狐也曾在这方面作过努力。但当互联网寒冬来临之时,各大门户急于先求生存,因此最早的地方门户拓展计划最终无疾而终了。

  后来曾有人分析了新浪、搜狐为什么在建设自己的地方区域门户时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即是:新浪、搜狐主观上对地方门户不够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去建设。还有一个原因:

  综合门户缺少足够的本地资源去运营一个成功的区域门户。

  有关方面规定: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编权,只有新闻转载权。网民在新浪、搜狐上看到的新闻并非这些门户网站的记者采访后编写而成,而是从其他实体报纸上转载而来。通俗地说,门户网站只能选稿,不能自己撰稿。

  作为全国性门户,新浪、搜狐很容易地就能从全国上百家媒体的稿件中甄选出优秀的稿件,这不会妨碍其新闻质量。可是,如果做地方门户,一个地方仅有有限的几家报纸,水平也参差不齐,整个新闻的质量和报道水平就会出现问题。新浪、搜狐自然不会让自己深陷这种窘境之中。

  当上述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后,新浪、搜狐放弃地方门户战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各大门户实际上已经放弃自己运营地区分站点,将运营权外包给当地的公司经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化腾却“背道而驰”,大门户网站不做的事情他偏偏要做。或许在他看来,这正是腾讯无障碍地进行地方门户战略的大好时机。

  2006年4月,腾讯与《重庆商报》合作共建大渝网。3个月后,大渝网日均访问量达到了100多万,单一IP访问量超过25万。1年后,大渝网更成长为重庆地区点击率最高的门户网站之一。

  同年6月,腾讯的地方门户网站西安腾讯网成立(2009年1月,根据腾讯地方站点的品牌战略需求,西安腾讯网正式更名了腾讯大秦网)。建立该网,腾讯旨在为陕西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更贴近用户、贴近生活的区域化互联网服务。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西安腾讯网已经成为陕西地区主流的互联网媒体,覆盖的用户也已经超过了1500万。

  2007年10月,位于成都的腾讯大成网正式上线。它是腾讯继大渝网、西安腾讯网后的又一地方生活门户。成立地方门户网站,为腾讯带去的不仅仅是“大门户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更为其带去了丰厚的回报。在整个2008年,腾讯大渝网、大成网、大楚网(腾讯与《湖北日报》集团合资而建立的)总营收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

  腾讯与地方媒体的合作,不仅能利用地方媒体的内容资源、采编资源,还可以利用地方媒体的客户资源。

  腾讯在地方门户上的惊喜让新浪、搜狐等全国性门户网站也纷纷跟进,但它们受制于腾讯的先发优势,因此它们未能在地方门户战略上有更大的突破。马化腾以“地方包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腾讯在很多地区都一炮打响。据统计,腾讯当时在四川已经拥有了1000多万的QQ活跃用户,几乎覆盖了整个四川90%的网民。这样的事实,为腾讯地方门户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当腾讯的地方门户战略的实施尚未形成声势时,在全国的门户竞争中腾讯的门户网站在营收和影响力方面仍然无法与新浪、搜狐比肩,但当腾讯的地方门户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时,马化腾看到了腾讯的门户网站登高博望的希望。后期,随着发展,腾讯门户成功地跻身全国知名门户网站之列。毋庸置疑,马化腾的“地方包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时任腾讯地方站运营总监的袁国华称:“腾讯地方网站的成功,与腾讯独特的运营模式有关。”当时的腾讯充分运用了所进入区域的媒体资源,在扩大腾讯在地方知名度的同时也为在地方建站打开了通道。

  当时,腾讯在一些城市选择的是单独建站,如成都的大成网、西安的大陕网(即西安腾讯网,后更名为大秦网);为了结合地方资源,大成网、大陕网都从当地媒体挖角,建立当地化团队,与当地媒体进行合作。袁国华表示,腾讯地方网是腾讯与合作媒体、合作伙伴之间的桥梁,这也使得腾讯原有的资源能够较快升值。

  “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腾讯迅速聚拢了可以在全国性门户网站领域中杀出一片天地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战略旨在“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首先躲避竞争对手的锐利之处,而在其薄弱的环节发力。企业领导者应该有这样的眼光,应该能够看到竞争对手力所不及之处,避其主力,把自己的资源应用在能够增强自身能量的方面。这样,就完全能够达到出其不意地给竞争对手以巨大打击的目的。

  创业者应用这一战略,可以避开那些已经如火如荼的行业,以便竞争激烈导致血本无归。从小市场做起、从竞争对手不屑于拓展的市场做起,必然能够求得安稳的生存。此后,当积攒了更大的能量,再转头进入更火热的行业,被竞争对手打压的机会虽然存在,但企业一定能够安然无恙。

  竞争,其实并不是面对面的惨烈搏击,充满智慧的竞争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利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本站所有书籍来自会员自由发布,本站只负责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